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506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四单元第3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教学案岳麓版

第十四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二大主题:

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发展历程;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三大线索:

近现代世界科技发展,近现代世界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科技、教育的发展。

六个方面:

近现代科技发展历程;近现代世界文学;近现代世界美术;近代以来的影视音乐艺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30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考点1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近代以来科学革命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

1.哥白尼

提出太阳中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

1.建立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2.意义

(1)科学领域: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生产领域:

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思想领域:

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背景

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创立

(1)标志: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2)内容:

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发展

(1)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

(2)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4.意义

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四)瓦特与蒸汽机

1.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过程

1769年开始改良蒸汽机,历经20多年完成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

3.意义

(1)蒸汽机被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2)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五)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背景

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发电机,人类进入了电力时代。

2.代表

爱迪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被称为美国“发明大王”。

3.影响

(1)工业:

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2)社会: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3)格局:

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4)生活: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二、现代科学革命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现代科学革命

1.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1)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日臻完善,被人们看做绝对权威的理论。

(2)19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一系列新的发现,经典物理学面临严峻挑战。

2.内容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他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化了人类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

(2)量子理论中的微观世界: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随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3.意义

(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电脑与网络

(1)电脑

①产生: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②发展:

一个是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一个是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③应用:

生产、办公等各个领域,走进家庭。

(2)网络

①产生:

在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上,网络技术诞生,并由此形成全球性信息网络。

②影响:

打破了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具有开放性特点,资源共享。

(3)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①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②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③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探索生命的奥秘

(1)生物工程

①形成:

20世纪70年代,由于得到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技术进步的支持,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②应用:

农业、医药等行业。

(2)遗传工程

①地位:

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②成就:

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1997年,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进行克隆成功。

3.登上太空

(1)人造卫星:

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2)宇宙飞船

①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③航天飞机: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1.近代科学革命

2.三次科技革命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1 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史料 ①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

②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

启蒙运动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

“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史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论证。

史料主要阐述了近代科学与欧洲启蒙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信息:

①说明了近代科学的重要作用,成为启蒙思想家的“有力武器”,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

②以法国为例,说明近代科学与法国启蒙运动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观点:

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论证: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成为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家探索自然的精神鼓舞了启蒙思想家探究社会问题,提出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一系列理论。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一系列科学成就。

►探究2 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①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

——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史料二 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史料三 ③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鲜明特点。

(2)综合上述史料,指出史料三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1)史料一中①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创造都是靠技师和工匠的经验和技巧积累。

(2)史料二中②说明1870年以后,科学越来越成为大工业生产的推动力量。

(3)史料三③反映了科技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1)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影响不大,科技发明多半由技工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2)促进作用:

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

科技成为引领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金融危机。

[素养3—历史解释]

1.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1)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①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热情。

近代天文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为打破“地心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

②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②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进化论的观点开始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思想,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2.蒸汽机和电气技术应用的不同之处

蒸汽机应用

电气技术应用

机器

产生

方式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靠的是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并非是科学与技术真正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过程主要在英国完成

电力的开发和利用是以电磁学理论为基础,由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研制开发完成

生产

组织

形式

蒸汽时代是由近代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实行的是工厂制

电气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最后形成了垄断组织

生产

水平

提高

导致了普遍的大机器生产,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蒸汽时代

导致社会生产发展更为迅速,人类进入工业化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电气时代

制度

发展

程度

在蒸汽时代,欧美资产阶级基本上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

在电气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3.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

项目

原因

社会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制度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外在因素

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主观原因

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素养4—家国情怀]

科技革命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启示

1.科技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

英国工业革命中,以改良蒸汽机的出现和应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步伐。

2.科技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着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强盛势头,因而确保了其在世界上的经济、军事强国地位。

因此我国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在21世纪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3.改革开放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由之路。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正是我国闭关锁国、一步步走向落后的历史时期。

今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

该理论的提出(  )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 [《星际穿越》是对宇宙体系的具体形象的表达,不是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体系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中未涉及,故B项错误;伽利略的理论成果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中“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符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它的提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D项正确。

]

2.《物种起源》和《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发表是19世纪思想界的两件大事,二者都(  )

A.掀起思想解放潮流B.挑战固有传统观念

C.揭示社会发展规律D.开辟历史发展新纪元

B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而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又把人与动植物归为一起,尤其是人猿同祖论进一步挑战了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因此B项正确。

进化论传播阻力较大,未形成思想解放潮流,A项错误;C、D两项都与生物进化论无关。

]

3.下列图片反映了(  )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实验 西门子创制的发电机 20世纪初的电缆与电车

A.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B.蒸汽时代的终结

C.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D.实验促进科学进步

C [材料无法体现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电气时代,但不能说明蒸汽时代的终结,故B项错误;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创制奠定基础,发电机的创制为电缆和电车的发明奠定基础,三幅图片的结合说明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验促进科学进步,故D项错误。

]

4.(2019·贵阳摸底)199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随后相继诞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购市场。

2018年的“双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而且承载更多的是观念更新。

这说明(  )

A.中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受益者

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D.网络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B [从材料网购的快速发展,反映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观念,故B项正确。

]

5.(2019·豫北豫南联考)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关系图。

该图反映了(  )

A.三次工业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

B.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最快

D.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域各不相同

B [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时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故B项正确;A、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考点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诗歌、小说与戏剧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①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欧洲人对革命或改革后的社会现状普遍失望。

(2)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后者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②雪莱:

《西风颂》

(3)特征

①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②“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冲破阻碍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

③同情下层劳动群众,极富感召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道德沦丧,矛盾尖锐。

(2)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法国:

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英国:

狄更斯的《双城记》。

③俄罗斯: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3)特点

①关注社会生活,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具体地再现社会风貌。

②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2)代表:

高尔基的《母亲》,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4.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

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造成了西方国家人民的精神危机,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2)特点:

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

(3)代表:

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二、音乐、美术和影视艺术

1.音乐与美术

(1)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①背景: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②特点:

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③形式:

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

④作品:

九部交响曲,如《英雄交响曲》等。

⑤影响:

被称为“乐圣”,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音乐

背景

19世纪科学技术的启发

印象派绘画的影响

特点

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创作中强调声音的响度和音色,主张用它们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

代表

莫奈的《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影响

开辟了欧美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途径;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3)现代艺术的兴起

①美术:

20世纪以来,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

其特点是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②音乐: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盛行新古典主义音乐,20世纪中期起开始流行序列音乐,此外还有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等。

2.电影

(1)诞生

①条件:

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

②发明者: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2)默片时代

①由来:

1927年之前的电影全是无声电影。

②成就:

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最杰出的电影明星卓别林的代表作品有《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

(3)全面繁荣:

随着影像与声音结合的技术日趋成熟,有声电影崛起,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3.电视

(1)发明:

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2)特点:

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3)功能:

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娱乐、展示优秀艺术品等。

(4)影响

①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②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

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1.19世纪以来的文学

2.19世纪以来的艺术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19世纪以来文学流派的兴起与风格特点

史料一 1827年,雨果在他的戏剧《克伦威尔》的“序言”中激烈①攻击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

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而且文艺应该表现各种矛盾和斗争:

灵与肉,丑与恶,天与地……“序言”还给浪漫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②“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从这时起,雨果就成为浪漫主义的旗手。

1828年成立了以雨果为首的第二文社,参加者有大仲马、诺蒂埃、圣勃夫、戈蒂耶等。

他们以大批新人耳目的作品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史料二 ③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生活的时代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

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以及与古典文学相比不同的特点。

(2)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

(1)史料一叙述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并阐明了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不同的艺术风格。

①反映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②阐明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2)史料二表明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可以为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提供一些借鉴。

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容关注社会现实,写实性特点浓厚。

而③反映出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其作品,侧面研究英国工业文明有其合理性。

(1)原因: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以雨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特点:

与古典主义文学对立,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的服从。

(2)狄更斯作为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通过对下层生活的描述,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而狄更斯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借助其作品,侧面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文明是有其合理性的。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 美术流派兴起与时代关系

史料一 席勒认为艺术活动应当归结为①“满足人类的爱好与感情的活动”。

斯宾塞提出,艺术活动是基于内在的“游戏冲动”而发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

左拉明确指出:

“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朱铭《外国美术历史》

史料二 下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当时有人批评道:

“(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②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

”而直到30年后的③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

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印象派“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2)史料二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

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1)史料二中①说明了印象画派强调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及印象的强烈个人感受,善于捕捉光与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史料二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欣赏名画。

首先是注意出处(1907年,毕加索);其次是作品,《亚威农少女》不是正常的人物画,而是体现了变形、夸张与抽象的艺术手法,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