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864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docx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

教育教研室教师姓名:

于海英授课时间:

第十一周

课程名称

教学论

授课专业和班级

2006级教育专业

授课内容

第八章方法论

(二)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解与认识,为他们日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灵活地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历史演变及对班级授课制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管理的有关策略及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时间分配(90分钟)

一、导入新课:

如何认识班级授课制?

如何改革班级授课制?

二、讲授新课:

第八章方法论

(二)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说

第二节当代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第三节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三、本节课的归纳总结:

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10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25分钟

 

5分钟

第八章方法论

(二)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说

第二节当代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第三节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讲授新

拓展内容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

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2、理解并阐述教学组织形式的种类及其特点

教法选择: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问答法提出相关概念及问题,并加以讨论法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界定,最后采用讲授法让学生澄清教学概念及问题的正确性。

讲授内容:

第八章方法论

(二)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说

四、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一)个别辅导

1.涵义:

个别辅导,又称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复习、预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深入学习,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向老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以整个班级为对象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共性问题为出发点的,遵从学生整体认知特点,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兴奋点、疑难点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个别辅导。

   2.种类:

个别辅导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对教材的复习和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辅导,目的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是对学科内容相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的辅导,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进行个别辅导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辅导,一般是个别进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效地进行指导。

个别辅导就是个别指导,而不是通常的课堂教学,而不要搞成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

   

(2)个别辅导,是以学生的自己的独立学习为基础的,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情况下,才求助于教师。

   (3)在个别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问题给予帮助,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

   (4)平等地对待学生。

个别辅导可以有针对性,如针对学习能力差或有特长的同学。

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尽量予以回答,不要有所偏向。

4.在提倡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

   

(1)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内容、时间、进程较为划一,每个学生的学习是有其特殊性的,个别指导可以针对个别学生,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个别学生,学生在受教师重视、关心的情况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为增加。

   现在中小学的班额较大,给教师进行个别教学带来了困难。

教师工作量大,还难以照顾全体,在编班时应尽量控制班额,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现场教学

   1.现场教学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的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的类型

    根据现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可以将现场教学分为两大类型。

   一种是根据学习某学科知识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

   一种是由于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需要到现场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现场教学的作用

  

(1)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2)使教学丰富多彩

   (3)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的要明确。

(2)准备要充分。

   

(3)重视现场指导。

(4)及时总结。

五、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一)复式教学的含义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

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

   复式教学是班级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保持了班级教学的一切本质特征。

其差别在于:

当教师给一个年级上课时,其它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预习、复习、练习或做其它作业。

复式教学的特点是:

学科头绪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复杂;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等有更多的要求。

   

(二)复式教学具体形式

   1.同室双级异科式,即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同一个教室里,对两个不同的班级讲授不同的科目。

   2.同室双级同科式,即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同一个教室里,对两个不同的班级讲授相同的科目。

这里的“相同科目”是同属一个科目的意思,比如,分别讲小学数学第一册和第二册,数学第一册、第二册同属于数学。

   3.分室双级异科式,又称“复式分室”式,即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不同的教室里,对两个不同的班级讲授不同的科目。

   4.同室一级同科式,也称“单科复教”即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同一个教室里,对同一班级讲授相同的科目。

这与普通教学的分层教学是相同的。

   (三)组织复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而农村多数地广人稀,在即定的条件下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一是学生住宿,进行寄宿学习,二是实行复式教学。

而在农村多数学生因为许多原因不能住宿,因此只能选择复式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的组织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

   复式教学中,教师给一个年级上课,称为直接教学;其它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预习、复习、练习或做其它作业,称为自动作业。

要正确处理“动”和“静”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一个年级的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搭配;处理好复式班里各个年级之间的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穿插。

2.处理好“多”和“少”的关系

   在复式教学中,教学的班级增多了,教材的内容增多了,而直接教学的时间减少了,这就出现“多”和“少”的矛盾。

要处理“多”和“少”的关系,必须注意:

要突出重点;内容和自动作业需要更加少而精。

   3.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在复式教学中,教师对某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这个年级就称之为“点”;教师中的其它年级就称之为“面”。

处理“点”和“面”的关系,要注意照顾全面;要尽量避免声浪冲突;要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4.处理好教师和助手之间的关系

   复式教学中使用助手,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助手应是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遵守纪律;工作耐心;有能力;愿意帮助同学。

第二节当代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

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缩小班级规模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三、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四、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第三节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一)班级规模由大趋小——教学单位的合理化

班级规模是指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

班级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因应办学理念、办学物质条件、生源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

1、班级规模的大小与办学理念密切相关

过去,在社会本位教育观或学科本位教育观的影响下,以较大班级规模、一师多生地开展教学活动,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既节约教育资源又可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办法,但在这种教学状态中,除了少数学习上的优秀生得到教师的“偏爱”以外,大多数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状态往往被忽视了,教学质量与效益也因此打了折扣;今天,伴随着教育的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课程与教学在面向学生全体的同时,务必保证对个体差异的充分关注和对个人潜能的充分开发,从而尽最大可能的实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的教育教学,才算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观照下,课堂教学小班化几乎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课程与教学诉求。

2、班级规模的大小与学校办学物质条件尤其是教学用建筑面积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用建筑面积越充裕,那么在生源接近的学校中,人均可占有的单位教学物质空间越大,该学校实现小班化教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反之,难免会出现“人多地少”,众多学生在狭小的教学物质空间中拥挤不堪的不良状况。

3、班级规模的大小与生源密切相关

在学生来源相对充足地区,班级规模有增大的可能。

班级规模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之一。

一般而言,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际关系。

过大的班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也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

二是学业成绩。

就教师的角度而言,班级规模大,便于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快速高效地面向集体传授知识,但相对而言,却很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大多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只重视少数学习成绩上的尖子生;就学生的角度而言,班级规模大时,很多学生受到空间位置、人员密度、发言机会的限制,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较低。

三是课堂座位排列。

比如四五十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适合于知识授受,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

而当班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

四是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

显然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肯定也会较放松、豁达。

※※班级规模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班级规模进行了研究。

在美国,1978年,史密斯(Smith,MaryL.)和格拉斯(Glass,GeeV.)等人先后两次出版了两份对班级规模与成绩关系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他们发现在所有的年级小班都与较高的成绩有关。

尤其当学生在小班学习的时间超过100个小时,并且学生的任务受到细心管理时,成绩更好。

他们发现,当班级规模缩小到20人以下时,这些主要的好处都发生了。

在他们的第二份研究中,他们得出的结论表明,小班在学生的反应教师士气和教学环境质量方面有优势。

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以解决因班级规模过大带来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努力方向。

以美国为例,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部分州就开展了“小班化实验”。

至1999年,联邦政府正式启动“缩小班级规模计划”,明确规定要减少班级规模,将各年级的班级学生人数从平均每班23人减少至18人,重点是小学1-3年级:

一年级减少到17人,二年级减少到不超过18人,三年级减少为18人左右。

就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小学班级规模过大已经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城镇重点小学,班级规模更大,远远超过了我国学校管理规程中规定的每班45人的标准,而且还有上升趋势。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区正在积极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实验的重点是减少班级人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增加师生交往比率,营造和谐课堂环境和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北京实验班控制在20-30人,上海实验班控制在25-30人。

(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短长,因此,要想使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必须对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加以有机整合、综合使用。

如前所述,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特朗普教授就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取代固定划一的课时,由优秀教师担任大班上课,所占时间比例一般为40%,;由一般教师担任小班上课,时间比例占20%,;学生独立研究占40%。

可以说特朗普制注重大集体、小集体、个人自学相结合,又兼顾学生集体和教师集体的组织,是一种比较综合性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今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已然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努力的新方向。

1、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层)教学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小学实行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江苏溧阳市溧城中心小学实行的“分层异步教学”,其努力的实质方向就是将全班教学、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其中,在解决共性问题时,就采用全班教学。

在解决不同层次问题时,就采用分层教学,其实施要点为:

在班级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全体学生划分为发展指数处于不同层级(群组)的群体,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针对每个层级(群组)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需求,确定分层(群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展开不同的教学实践,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解决个别性问题时,就采用个别教学,其实施要点为:

确定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有固定的,又有灵活的,由教师、家长、社区有关人员共同确定;教学评价视需要而定;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形式及途径;学生自主学习;在班级教学时,开展补救性和充实性教学活动。

前者为落后者而备,后者为学优者而设。

2、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当前,课外教学与课内教学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的日益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行动过程,其知识、经验的获得方式与组织方式包括“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化”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化”这样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实践运作,具体地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所教学的间接经验将借助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得以现实化、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并实践应用;同时,在广阔的活动课程时间领域和空间领域,学生将在直接接触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和应用,并将全新获得的直接经验吸纳到个体的知识结构、经验序列中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达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结合的紧密程度看,主要有:

①课堂教学与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年级活动、校级活动的结合。

课堂教学与各层级活动前后紧密相衔,课堂教学为各层级活动提供知识平台、活动导向与活动任务,各层级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知识、经验的课外实践空间、利用途径、整合环境;②课内规划指导与课外现场教学的结合。

在这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以灵活的时间安排规划、指导课外教学的总体思路、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学生的大部分精力将集中与课外教学部分。

③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

在这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不同的活动单元、活动周期中联手发挥教学功能,课堂教学由此更具生活化、实践化特征,而课外教学由于经常与具体的研究项目相结合,因而更具问题性、科学性、探究性的学习色彩。

(三)座位排列的丰富多样——教学交往的强化和深化

座位排列形式和学生座位位置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活动参与度、学业成绩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互动形式、人际互动效果,并对信息交流的方式、范围、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座位排列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的课程与教学观。

长期以来,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一直采取“秧田式”;近年来,随着教学交往诉求的不断增加,教学交往正由理论走向实践,逐步得到显化、强化与深化,各种座位排列形式也随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

1、秧田式座位排列

这是座位排列的传统形式,即讲台、黑板在前,标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常在位置;学生座位排列成直行,类似于“秧田”,行行列列都面向教师,面向前方。

这种座位排列,能够允许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物质空间内容纳较多学生。

在这种座位排列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聚焦点,教师身在哪里,学生的目光就汇聚到哪里,因此,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管理和控制课堂,也有助于减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行为干扰。

但这种形式中,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往往以教学信息的单向传授为沟通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利于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具体学习情况,在规模较大的班级,坐在后排及教室四角的学生却很容易被教师忽视;相对而言,前排和中部的学生容易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成绩也更好。

2、圆形座位排列

具体形式有教师置于圆内型、教师置于圆外型、半圆型、同心圆型等。

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名学生。

在空间特性上,这种座位排列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再有主次之分,有利于建构平等、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能够有效促进教学交往,适合于各种课堂讨论或相互学习。

与“秧田式”相比较,圆形排列中邻座同学、隔座同学以及对座同学,几乎都在彼此目力所及的视野范围之内,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简便易行;其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减弱,由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空间较大、对话机会增多,所以在学习的专心程度上,不如“秧田式”排列。

3、马蹄形座位排列

要求班级规模一般不超过20-25名学生,也称“U”形座位排列;如果超过25人,那么可以采用双马蹄形。

在这种排列中,教师处于“U”形缺口的对面,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看到,学生也可以看到老师;便于教师主讲,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倾听彼此的发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非语言交流进行起来也清晰、简便,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不足之处是:

紧邻教师而坐的两侧数名学生,处在教师视线的余光范围内,容易被教师忽视,但在这几名同学发言或活动时,又由于其空间位置距离教师太近,在心理上难免会有紧张感;坐在“U”形底部的学生,由于正好处在教师的对面,心理环境上容易受控于教师。

4、弧形座位排列

每排呈弧形,最前排可以坐2-3名活动的主要参与学生,而全班级其他排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同学身上。

在弧形的对面,可以坐主讲教师,也可以对坐数个矩形座位排列的学生小组,这些学生小组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相对而言,弧形座位里面的同学更多地扮演观众或“亲友团”的角色,当然也可以随时参与到活动中来。

小组对抗赛、文艺演出等,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5、模块形座位排列

这种排列适合于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

这种座位排列使每个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座位与座位之间存在着便于走动的过道,学生行动起来很方便又不至于互相干扰。

思考题:

目前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刘新科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论》唐文中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3、《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