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735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57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教案第17单元.docx

九上教案第17单元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学科,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

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出发,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

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4)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三.先学:

自学指导:

学生阅读第1—6页,注意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哪些作用?

3.化学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

4.化学研究的范畴有哪些?

5.正确理解绿色化学。

10分钟后回答上述问题,并解答上述问题。

自学检测: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列举事例加以证明。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

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四.后教:

1.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中的插图。

2.堂清检测:

(1)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A.无机材料透气B.特殊钢板耐高温

C.纳米碳板熔点高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

(2)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A.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销纳,实现“零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

(3)化学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的科学。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总结身边的化学

(2)记忆元素符号:

HHeLiBeB

反思:

 

教学拓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

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

中考分析:

从今年各地中考考卷来看,都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为重要内容来考察,2012年中考次部分内容共14分,占总分的20%。

考查的方法是将具体的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从重获取化学知识。

试题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熏陶。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化学的定义引入,并[板书]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揭示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

下面请大家观察4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思考:

(1)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哪些现象?

能否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10分钟后学生交流展示。

四、第二次先学:

阅读课本8-9页,注意以下问题:

(1)什么是物理性质?

举例

(2)化学性质通常有哪些?

(3)性质和用途有什么关系?

五、后教:

(1)强调本节知识点:

(2)补充化学性质通常有:

腐蚀性、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3)补充变化和性质的联系和区别: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4)堂清检测:

1、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烟花燃放     B.百炼成钢     C.米酿成醋     D.美酒飘香

4、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

(1)盐和糖     

(2)铜制品和铁制品    

(3)酒和醋     (4)瓷勺和塑料勺 

7、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填文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七、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2、3

八、反思: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揭示目标:

三、先学: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

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

产物

熄灭后

四、精讲点拨:

1、设计实验证明外焰温度最高: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2、设计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结论: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提问:

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受?

五、课堂小结:

六、堂清测试: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教学拓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

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

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目标:

三、先学:

自读14-15页内容,注意以下问题:

1、14页给大家提供的三条信息;

2.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

3.如何证明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4.如何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5.如何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四、后教:

强调以下实验证明的过程:

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明了什么?

[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明书了什么?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

五、课堂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六、堂清: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

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七、作业:

16页1.2题

反思:

 

教学拓展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拓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二、揭示目标:

三、教学过程: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

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学生总结固体药品取用方法时教师【规范演示】取用固体药品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而不滴洒?

【练习与实践】教材的讨论问题,学生组织语言回答。

3、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2)量筒量取液体时,采用仰视、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科学探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4.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取少量的液体应用什么仪器?

(2)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科学探究】教师规范演示滴管的使用

四、课堂小结:

五、堂清试题:

1.在实验室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既不要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

更不能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__。

3.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B.用量筒量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可不接触

D.用嘴吹灭酒精灯

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来做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B.量筒C.烧瓶D.锥形瓶

反思: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拓展

5、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

(1)怎样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2)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观察酒精灯的火焰。

应用哪层给物质加热?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9

【小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物质的加热

【实验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至水沸腾时所需的时间

引导分析现象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6、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1.做实验用过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如何洗涤试管?

3.怎样判断玻璃仪器已洗干净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方法洗涤仪器。

归纳与总结

堂清练习:

1.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

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

4.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5.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

其中()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D、全部错误

6.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A、试管B、量筒C、烧杯D、广口瓶

8.现有下列仪器:

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

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

A、用水冲熄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10.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评价试卷

一、我会选: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

3×15=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我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D.松枝烧制的徽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B、玻璃破碎C、冰块融化D、铁丝变曲

3、医院给病人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采观测氧气输出的运率

4、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

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B、熔点低C、密度大D、能导电

5、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6、“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

8、“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温室效应C、白色污染D、臭氧层衰竭

9、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10、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设计实验C、观察D、得出结论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气体 B.易燃  

C.沸点为-42.1℃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14、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15、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B.量筒C.烧杯D.锥形瓶

二、我会填:

(每空3分,共36分)

16、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

在抗击冰雪的战斗中,百万军民上路铲并除雪。

大型铲雪车的铲斗之所以能铲除坚硬的冰,因为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

这说明锰钢的大,它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17、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

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

18、下列描述中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②、酒精燃烧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木棒受力折断

19、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

糖水和盐水;氧气和水;铜和铝;金刚石和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