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怎么死的.docx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公主怎么死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
阅读精选
(1):
太平公主是怎样死的?
正史太平公主死之谜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
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
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她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
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武则天病重时,太平公主帮忙她的三哥李显复辟了皇位。
李显被韦氏和安乐公主谋害后,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联手发动宫廷政变,铲除了韦氏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拥护她的四哥李旦做了皇帝。
在这次政变中,她的贡献极大。
从此,太平公主的权势威震天下,被封为万户侯,3个儿子也都做了三品大官。
她与李旦谈论政务,一谈就是半夜。
李旦对她言听计从,她推荐的人物全部录用,7位宰相中就有5位是她推荐的。
李旦确定李隆基(即之后的唐玄宗)为皇位继承人。
太平公主担心李隆基掌权对自我不利,于是散布“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宜立”的流言,指使宰相提议废除李隆基,又派人暗害,但都没有成功。
之后,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决心除掉太平公主。
李隆基先发制人,逮捕并处死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太平公主急忙从京城逃入南山,过了3天才敢出来。
李隆基派部队包围了太平公主的住宅,逼迫她自杀。
太平公主看到没有活下来的期望,最后自杀身亡。
在这一事件中,太平公主的两个儿子也被处死。
太平公主是怎样死的?
正史太平公主死之谜
太平公主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4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
长子薛崇训、次子薛崇简,长女薛氏,次女万泉县主薛氏。
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
长女武氏,次女永和县主武氏,长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
太平公主死时,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儿子均被处死。
正史关于太平公主死亡原因记载: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
“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
”李旦说:
“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
”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李旦说:
“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奸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表示警告。
朕当时请求中宗选取贤明的儿子立为皇帝以避免灾祸,但中宗很不高兴,朕也因此而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
朕怎样能够对中宗能够劝他禅位,对自我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于是在八月传位太子李隆基,自我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
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
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齐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
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
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与她订下作乱的计谋。
王琚对李隆基进言道:
“形势已十分紧迫,陛下不可不迅速行动了。
”尚书左丞张说从东都洛阳派人给李隆基送来了一把佩刀,意思是请玄宗及早决断,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
荆州长史崔日用入朝奏事,对李隆基说:
“太平公主图谋叛逆,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当初,陛下在东宫作太子时,在名分上还是臣子,如果那时想铲除太平公主,需要施用计谋。
此刻陛下已为全国之主,只需颁下一道制书,有哪一个敢于抗命不从?
如果犹豫不决,万一奸邪之徒的阴谋得逞,那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李隆基说:
“你说得十分正确,只是朕担心会惊动太上皇。
”崔日用又说道:
“天子的大孝在于使四海安宁。
倘若奸党得志,则社稷宗庙将化为废墟,陛下的孝行又怎样体现出来呢!
请陛下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然后再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
”李隆基认为他说得很对,便任命他为吏部侍郎。
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发动叛乱,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另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
李隆基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集团。
甲子(初三),李隆基透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在内客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并将他们带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下令将上述四人一齐斩首。
窦怀贞逃入城壕之中自缢而死,唐玄宗下令斩戮他的尸休,并将他的姓改为毒氏。
李旦听到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登上了承天门的门楼。
郭元振上奏李旦说:
“皇帝只是奉太上皇诰命诛杀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没有发生什么其他的事。
”李隆基也随之后到门楼之上,李旦于是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只是逆臣的亲属党羽不在赦免之列。
薛稷被赐死在万年县狱中。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发三天以后才出来,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我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
薛崇简因为平日屡次谏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所以例外地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赐他姓李,并准许他留任原职。
唐玄宗还下令将太平公主的所有财产没收充公,在抄家时发现公主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能够与皇家府库媲美,厩中牧养的羊马、拥有的田地园林和放债应得的利息,几年也没收不完。
胡僧慧范也拥有家产达数十万缗。
阅读精选
(2):
太平公主怎样死的?
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死因揭秘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武则天。
下嫁薛绍,再嫁武攸暨。
生前曾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她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
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
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
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
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
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
太平公主死因揭秘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我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
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
太平公主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回到。
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太平公主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4子4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
长子薛崇训、次子薛崇简,长女薛氏,次女万泉县主薛氏。
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
长女武氏,次女永和县主武氏,长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
太平公主死时,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儿子均被处死。
阅读精选(3):
太平公主怎样死的?
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宽额大颐,多有权略。
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长得像她,个性宠爱,在做重大决策时常常征求她的意见。
武则天病重时,太平公主帮忙她的三哥李显复辟了皇位。
李显被韦氏和安乐公主谋害后,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联手发动宫廷政变,铲除了韦氏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拥护她的四哥李旦做了皇帝。
在这次政变中,她的贡献极大。
从此,太平公主的权势威震天下,被封为万户侯,3个儿子也都做了三品大官。
她与李旦谈论政务,一谈就是半夜。
李旦对她言听计从,她推荐的人物全部录用,7位宰相中就有5位是她推荐的。
李旦确定李隆基(即之后的唐玄宗)为皇位继承人。
太平公主担心李隆基掌权对自我不利,于是散布“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宜立”的流言,指使宰相提议废除李隆基,又派人暗害,但都没有成功。
之后,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决心除掉太平公主。
李隆基先发制人,逮捕并处死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太平公主急忙从京城逃入南山,过了3天才敢出来。
李隆基派部队包围了太平公主的住宅,逼迫她自杀。
太平公主看到没有活下来的期望,最后自杀身亡。
在这一事件中,太平公主的两个儿子也被处死。
谈太平公主之死
公元713年,即玄宗先天二年。
据史书载:
“七月甲子,太平公主及岑义、萧至忠、窦怀贞谋反,伏诛。
”①这一年的十二月庚寅,改元为开元。
因而亦有史书称这一事件所发之时为开元元年。
这一次政变被史书称为“太平公主谋逆”。
事发三日后,公主被赐死于第。
太平公主是否真有“谋逆”之事?
还是其被杀另有缘由?
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关于“谋逆”
1.时间引发的问题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义、中书令萧至忠崔湜、雍州长史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等与太平公主同谋,期以其月四日以羽林军作乱。
”
以上这段史料出自《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
如果七月三日谋划策乱,第二日就施行叛乱,那么关系如此重大的一场政变,就只用一天时间准备,实于理不合。
如果将这一天的同谋理解为谋逆前的最后定夺,同样存在一些疑点。
在众人同谋的七月三日当日,玄宗即将太平公主集团各主要成员采取分时分地、各个击破的方式消灭殆尽。
公主闻风逃入山寺,三日乃出。
时间是问题的关键。
首先,第二日便要发动一场夺宫之变,前一天必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气氛。
玄宗却采取了与之极不协调的按部就班的做法,似是暗中进行,掩人耳目。
实则极易打草惊蛇,一旦未能占得先机,则必被早有策划的预谋方反扑,玄宗于七月才得魏知古密报,显然应处于被动,那么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其次,玄宗却有机会实行更为妥善的一网打尽的策略。
既得密报,就可立即实行监视,趁其聚首同谋,将其剿灭。
同样擒贼先擒王,玄宗这样一位在诛灭韦后的政变中显露杰出政治才能的君主,竟能使太平公主得知消息,逃离府第躲入山中。
再次,事实证明,消息走漏,确有漏网之鱼,左仆射窦怀贞便是。
然而,在距政变只有一天,各方准备早已就绪的状况之下。
又既知死罪难逃,得以逃生的窦怀贞竟也没有联合尚在外的主使太平公主拼死一搏,反是“逃入沟中,自缢死。
”
最后,同样由于时间紧迫,本应各人犹如惊弓之鸟,行事异常留意谨慎。
却在玄宗分三批抓获六人的过程之中,反应迟钝,未有抵抗。
由此,笔者大胆假设:
太平公主及其亲信并无谋逆之实。
那么疑点便变的合情合理,易于解释。
时间早已不是问题,玄宗完全能够从容的施行计划,不动声色的逐个击破。
也不必由于箭在弦上,而非要擒王,才可控制局面。
只需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使之一旦发现也早已丧失了反击之力。
既然根本毫无谋逆的准备,窦怀贞的惊慌失措自在情理之中,拼死抵抗也就无从说起,众人自然也没有戒心,手到擒来。
玄宗大可放手让他的姑母逃去,等她三日自出,再体面的赐死于第。
2.崔湜的几点疑问
崔湜私附太平公主,是其集团的核心人物。
“及帝将诛萧至忠等,召将托为腹心,湜弟涤谓湜曰:
‘主上若有所问,不得有所隐也。
’湜不从,及见帝,对问失旨。
至忠等既诛,湜坐徙岭外。
”史书在述及这段史料时只称“将诛萧至忠等”并未提及谋逆或其它原由。
如果确为谋逆之事,则“秋七月,魏知古告‘公主欲以是月四日作乱。
’”推断而言,玄宗最早也是在谋逆三日前得知消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将想要对方谋策的核心人物纳为“腹心”,并不怕其立时发难,提前发动政变,又在他人伏诛之后,也不依刑律将不与合作的崔湜处以极刑,只是加以流放而已。
笔者遂进行可能的推断:
玄宗早有诛灭萧至忠等之心,便想收崔湜为腹心,了解更多的情报,与谋逆并无直接关系,故而未处其极刑。
依唐律谋逆大罪刑罚极严,当处斩刑,且不分主从犯。
因而崔湜的流放和太平公主的赐死都是有所疑问的。
3.是“太子”还是“皇上”
《新唐书.太平公主传》记载:
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与其党羽“谋废太子”,并计划“入武德殿杀太子”。
对照两唐书、资治通鉴,不难发现所载史实有所出入。
唐玄宗于先天元年八月即位,至先天二年早已并非“太子”而是“皇上”。
谋废的对象不一样则事件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据史书记载太平公主确曾“数为流言”“易置东宫”。
但也仅限于此,但是是想“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而已。
且自景云元年,即公元710年,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始,至景云二年监国,再到先天元年八月被立为皇帝,再至事发。
整整三年时间,公主坐视玄宗羽翼丰满,若有心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何必等其即位再一年又冒谋逆之罪犯上作乱。
也许是太平公主在这之前并不具备废立太子的实力?
由史书记载下的史料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这将于下文探讨其被杀之深层原因时祥加阐述。
4.公主的政治倾向
太平公主一生历经五朝天子,无数次大小宫廷政变。
从出生“以则天所生,特承恩宠”到从政,由于“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宫禁严峻,事不令泄。
”而“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
”其后,“韦后、安乐公主皆畏之。
”又与李隆基共诛韦氏,更是“主权由此震天下”。
其间,先是在其母称帝,开万世之先河的壮举下,大批女性活跃政治舞台;后又有韦氏专权效法,安乐公主欲为皇太女。
太平公主于此间体现出了杰出的政治头脑。
在其母在位时,行事谨慎留意;在其母晚年不能视事时,谋诛二张;再在韦后夺权时,将其诛灭;又亲自挟少主下帝位,拥护其兄即位。
在变幻的政治风云中,太平公主选取了保卫李唐宗室的态度,多次捍卫李姓王朝。
在众多身边女性一窥宝座,在多次的机会面前,太平公主始终选取了幕后。
也许正是从这些政变中,这位具有必须政治远见的女性,看到了人们对女主公开执政无法抑制的越来越多的不满,早已无意于此,而退而更择嬴弱者久其权了。
二、于“原因”
1.权倾人主
早在高宗之世,“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失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
”食邑亦达三千。
及诛张易之兄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食实封五千户,赏赐不可胜纪。
”到中宗时,置铺一如亲王,开府置官属。
“韦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谋出主下远甚,惮之。
”其后历睿宗、玄宗两朝直至被诛,太平公主的权势不仅仅没有减弱反而与日剧增。
政治上,“公主日益豪横,进达朝士,多至大官,词人后进造其门者,或有贫窘,则遗之金帛,士亦翕然称之。
”及诛韦后,“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公主“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所言皆听。
军国大政,事必参决,如不朝遏,则宰臣就第议其可否。
”且在处理政务上,公主确也富有经验见解,“主侍武后久,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逢合,无不中。
”直至实封万户,“时宰相七人,五出其门下”。
相较权极一时的安乐公主,也但是是“宰相以下多出其门”。
生活上,太平公主“田园遍于近甸膏腴,而市易造作器物,吴、蜀、岭南供送,相属于路。
倚疏宝帐,音乐舆乘,同于宫掖。
侍儿披罗绮,常数百人,苍头监妪,必盈千数。
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
”
应对如此的权势,身为太子时的玄宗明显处于弱势。
睿宗为帝时,每宰相奏事,上先问与太平议否,再问与三郎议否。
又太子之妃有孕在身,却因为“宫中左右持两端,纤悉必闻”“用事者不语吾多子”而密诏张说商讨堕去胎儿一事。
李隆基虽不甘于此,但在多次争端中却最终处于下风。
景云二年,李隆基任太子监国前,“使宋王、岐王总禁兵。
主恚权分,乘辇至光范门,召宰相白废太子。
”时宋璟、姚元之力争。
两人又密奏请公主出置东都。
然“帝不许,诏主居蒲州。
”太子才得以监国。
后公主闻之,“大怒,以让太子。
太子惧,奏元之、璟离间姑、兄,请从极法。
”终将两人贬出京师,又“请诏太平公主还京师”。
即使是玄宗已经即位,因宰相多出其门,刘幽求与张暐密言玄宗“谋以羽林兵诛之”,“上深以为然。
”后张暐泄密于外,“上大惧,遽列上其状。
”因幽求有功,才得以保有一命。
从上所述各条来看,太平公主不仅仅具有威胁玄宗的权势,甚至已达史书所说“权移人主”的程度。
正是这样莫大的势力,为之招来了杀身之祸。
但在这场势有所胜的政治斗争之中,太平公主却轻易落败。
笔者认为,这与两方所采取的政治姿态有很大关系。
在睿宗时,太平公主已无可避免的将自我推向台前,曾公开放出流言“太子非长,不当立。
”至玄宗时,更是成为其最显见的政治威胁。
与处于明处的太平公主相比,玄宗则一方面于表面一再示弱,使之掉以轻心;一方面不忘时时谋划,期以早日处之而后快。
早在其身为太子之时,河内人王琚就曾进言“何谓殿下,当今独太平公主耳!
”李隆基召见后,深以处去为意。
只因时机未到而作罢。
其后,开元元年,王琚再度进言,且众人认为时机已然成熟。
至这一年的七月,就有了诛杀太平公主一事。
2.政见不一
如果说权倾人主已是大忌,那么政见不一则更是罪加一等。
如在任免官吏的问题上,中宗时,“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
安乐等公主皆借此大力培养自我的势力,此后一向沿袭,此事自不为玄宗所容。
景云元年,“姚元之,宋璟等上言罢斜封官。
癸巳,罢去数千人。
”时两人身为廷相,又分别兼任东宫的左右庶子,与太子关系密切,完全能代表其意见。
朝中立时有人反对,认为会“彰先帝之过,为陛下招怨”太平公主亦进言之。
睿宗以为然。
又如在对待宗教问题的态度上,自武周时期始,大兴崇佛之风,后又与道教势力齐发展。
太平公主向来与僧道交往密切。
尝御史大夫薛谦光等弹劾“僧慧范持太平公主势,逼夺民产”“公主诉于上,出谦光为岐州刺史”。
又“时修金仙、玉真二观,群臣多谏,怀贞独劝成之,身自督役。
”也是奉太平公主之意。
而与李隆基亲近的臣子中多为对此反对这,如姚元之,魏知古等人。
又可从玄宗诛太平公主后不久即发布的政令中看出:
“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素者万二千余人”。
综上各点所述,太平公主谋逆之罪应有可商榷之处,其极可能并无谋逆之实。
正如《疏》议所言:
“而有狡竖凶徒,谋危社稷,始兴狂计,其事未行,将而必诛,即同真反。
”只是莫须有的罪名而已。
真正的原因是公主权倾人主,又与玄宗政见不和,终成为其政治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必得以处之而后安。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
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
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杯具结局告终。
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生平
幼年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
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前后,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内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
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向住在宫中。
一向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
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
第一次婚姻
681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
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十分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透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
武则天对女儿十分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下了这个打算。
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
但是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份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
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驸马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
当时太平公主还正怀着她和薛绍的第四个孩子。
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实封但是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第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
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
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我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武周时期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我,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
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
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
(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
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齐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透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
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