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717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技术复习题.docx

综合技术复习题

河南省环境监测综合技术复习参考题

一、填空

1、综合技术是(科学的解释数据)和(运用数据)的技术。

2、综合技术既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最终环节),又是(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联系纽带)。

3、酸雨通常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冰雹)。

4、.环境管理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5、环境监测数据中常见的分布类型有:

(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偏态分布)、(抽样分布)等。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243页)

6、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规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39页到第41页)

7、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网络管理)。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28页)

8、国家环境标准根据其性质分为: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物质标准)。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43页)

9、在我省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选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进行综合评价,并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作为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的基准。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4页和第6页)

10、在我省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Ⅳ类标准值)作为(综合污染指数)计算的基准。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9页)

11、湖库富营养化选取的评价因子为:

(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14页)

12、河南所占水系包括(淮河)、(长江)、(海河)、(黄河)四个水系。

13、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等。

14、实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的在于取得(正确可靠)的监测结果,监测结果的质量应达到五性的要求,即(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5、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技术中,(平行样分析)只能反映数据的(精密度),(加标回收实验)可以反映数据的(准确度),其加标量一般为待测物质含量的(0.5—2)倍。

16、水比例采样器按采样种类可分为(流量等比例)和(时间等比例)采样器。

17、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采样系统)、(监测分析仪器)、(数据采集仪)、(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组成。

18、水自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

(采样系统)、(水样预处理)、(清洗系统)、(分析仪器)、(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质量控制)。

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COD各类标准值是一类(小于15)、二类(15)、三类(20)、四类(30)、五类(40mg/L)。

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日平均的各级浓度限值是一级(0.05)、二级(0.15)、三级(0.25mg/m3标态)。

二、判断

1、凡承担例行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现状调查、污染纠纷仲裁等任务并报出数据者,均应参加合格证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

2、中国法律规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违反强制性环境标准,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3、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

4、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两大类。

(√)

5、标准符号GB与GB/T含义相同。

(×)

6、我国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五类。

(√)

7、环境监测所依据技术标准均应以最新公布的版本为准,对尚未制订标准的项目无需参考有关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有关部门的标准。

(×)

8、“水体是指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水、水中的悬浮物、底质和水生生物。

(√)

9、用统计检验法检出的异常值或高度异常值,与样本中其余测定值不属于同一总体,应做剔除处理。

(×)

10、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布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和确定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的最优监测点位布设方案,力求用最少的点位,获取最有代表性(主要指空间代表性)的、能反映环境质量的充分的监测数据。

(√)

11、水样的保存方法有冷藏(4℃)或冷冻、消毒杀菌、加入化学保存剂。

加保存剂的形式有:

①加入酸或碱;②加入抑制剂;③加入氧化剂;④加入还原剂。

(×)

12、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环境样品可分为无形样品和有形样品。

如噪声、振动等物理指标均为无形样品,空气、水体、土壤、电磁波、生物体内的有害组分测定均为有形样品。

(×)

13、环境分析方法分为统一分析方法和非统一分析方法(×)(正确应为:

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非统一分析方法,见《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61页)

14、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定性综合评价指数I为1.25,则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7页表1)

15、某河流水质级别指数w为4.5,则表面该河流为轻污染,以Ⅳ~Ⅴ类水质为主。

(×)(正确应为:

中污染,Ⅴ类水质为主。

见《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15页表6)

16、某水库富营养化指数TLI为45,则该水库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15页表7)

17、地下水质量按综合评价分值F值的大小,水质共分为5个级别:

优良、良好、较好、较差、极差。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16页表9)

18、声环境质量评价中,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以平均等效声级的大小来划分质量级别,功能区噪声则以达标率来评价质量状况。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22页)

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30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第6.1内容)

2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适用于一切地下水。

(×)(正确应为:

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中内容)

二、名词解释

1、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第2页)

2、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第2页)

3、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第2页)

4、削减断面――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第2页)

5、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就是按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确定了的某种物理特性值或组分含量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可接受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且在组成和性质上接近于环境样品的物质。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70页)

6、综合技术――综合技术就是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运用数据的技术。

是高层次的信息加工、分析、利用技术,它以占有数据、资料为入门,发现和解释规律为核心,创造数据、资料新价值为目的。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12页)

7、环境监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测定环境污染因子及其他有害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3页)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243页)

8、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类标准的总称。

即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产和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对环境中的有害成份(因素)水平及其排放源排放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43页)

9、离群数据――指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监测结果的测量数据。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247页)

10、环境污染――广义的说,在外界影响因素作用下改变了自然环境的原有状态,并对人类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即可认为环境受到污染。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280页)

11、环境质量评价――依据监测数据资料分析研究人类生活的物质环境组成、性质、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它对人类的生活活动、生产活动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的程度做出科学的、定量的描述。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316页)

12、检出限——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的置信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检出是指定性检出)

13、测定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

14、环境监测学——研究、探索和寻求作出准确监测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定量学。

15、容量分析——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全部反应为止。

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量,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16、重量分析——将试样中被测组份与其它组份分离后转化为一定的称量形式,用称量的方法测定待测组份的含量。

17、电化学分析——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学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以电导、电位、电流、电量等电化学参数与被测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计量基础。

18、分光光度法——利用棱镜或光栅的单色器获得单色光,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选择的吸收进行分析的方法。

19、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通过配套实施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管理规程达到保证各个监测环节(如采样、分析等)的工作质量的目的。

20、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1、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23、可吸入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24、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是指某些污染物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形式分散在空气中。

25、细菌总数――细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细菌菌落的总数

26、粪大肠菌群――是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44.5℃24h内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27、总大肠菌群――是指那些能在37℃48h之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

28、流域――指江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干流和集水区域总称。

29、化学需氧量――在浓硫酸介质中,以硫酸银作为催化剂,1400C加热回流,用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水样时所消耗和重铬酸钾相对应的样的质量浓度称为化学耗氧量。

30、高锰酸盐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的量,

四、简答题

1、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13页到第14页)

答:

基本职能是:

测取数据,并应用翔实丰富的数据去解释环境质量的变化,表征和判断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和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态势,为改善和调控环境质量提供对策依据,为环境管理服务,还要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

2、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13页到第14页)

答:

基本任务是:

开展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环境污染社会效应的调查,判明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及监测学理论研究,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监测的科学性和监测效率;开展环境管理效益的监测,对环境质量指标和各类环境管理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各界发布环境监测公告,为社会服务。

3、论述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

①.有利于环境管理的有效实施。

控制污染源、保护环境要靠监督去实现,环境监测起的是技术监督作用;环境规划要依靠监督去实施,其依据来自于科学监测;控制新污染源的监督要靠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控制老污染源的监督离不开监测;乡镇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要靠及时的监测工作支持;珍稀物种和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效果离不开监测;有毒化学品的监督要靠经常不断的监测工作。

②.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强化环境管理,贯彻落实八项管理制度,环境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③.环境监测为环境立法提供依据。

4.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析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答:

数据分析的目的:

①判断环境质量现状,②观察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③评价环境管理效果及污染控制方案,④评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⑤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

分析的内容是数据集的完整性分析、数据分布规律的分析、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照环境条件的分析。

5.什么是环境质量评价?

答:

环境质量评价监测依据资料分析研究人类生活的物质环境组成、性质、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活动、生产活动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程度做出科学的、定量的描述。

6.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①水质,②大气环境质量,③噪声、振动、恶臭现状,④固体废弃物现状,⑤放射性污染现状,⑥电磁波状况,⑦农药、化肥污染状况,⑧污染、污染现状调查,⑨开展的其它的监测结果及评价。

7、综合技术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综合技术的个性与共性是什么?

答:

综合技术是高层次的信息加工、分析、利用技术,以占有数据、资料为入门,发现和解释规律为核心,创造数据、资料新价值为目的,这就是三个阶段。

综合技术的个性主要表现在:

①.其研究内容以占有、解释、运用数据、资料为主;②.其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不仅研究自身子系统的最佳化运转,还要研究环境监测各环节间的联系;③.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有别于其他监测技术环节,它特别需要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方法。

共性是讲究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8、检验综合技术效果的依据是什么?

答:

检验综合技术的效果可依据以下三条:

一是环境质量问题结论的真实性,即所反映的环境质量现状、规律及变化趋势符不符合环境实际情况;二是对策、建议的针对性,能否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三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是否达到最优化选择,即环境监测的效率如何。

9、简述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程序

答:

①.成立编写领导小组和专业编写组,明确总执笔及技术负责人。

②.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编写大纲,报编写领导小组审批。

③.根据批准的报告编写大纲,制定出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报告编写按时完成。

④.报告编写中,应定期进行质量审查,对需研究的各类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统一认识,将结果准确客观地反映在报告中,但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不应在报告中论述。

⑤.报告书完成初稿后,首先进行编写组集体审查,其次进行技术负责人审核,最后由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局长审定。

10、《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原则是什么?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暂行)第2页)

答:

①以监测实测数据为基础,辅以其它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辖区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定量和定性描述辖区环境质量状况;明确指出辖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特征,说明年际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表征结果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准确性、社会性、可比性;

②以污染物调查数据为主,辅以环境统计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分析,明确地指出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③以环境管理主要措施的实施为主,辅以环境气候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说明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④通过系统分析,明确指出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方针政策及具体的对策建议。

11、《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381页到第382页)

答:

编制目的:

全面地、系统地弄清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发现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环境的对策,为各级政府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用:

①为环境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②为环境科研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

③为制订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综合治理计划提供依据;

④为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城市发展计划等提供指标体系的依据;

⑤由于《报告书》质量要求高,有利于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⑥由于《报告书》内容丰富,需要多部门的密切配合,有利于扩大环境保护的影响,对于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十分有益。

12、简述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答:

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基本内容为:

当年辖区内水(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城市环境空气(含降水)质量状况,声环境质量状况;辖区内环境污染特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对于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工作及成果,责任目标监测、流域控制监测情况,生态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各地结合实际,尽可能地在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反映。

13、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布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信息量优先原则、信息的完整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特征的原则、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的原则、可行性原则。

1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

①.监测点位的布设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应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②应考虑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取得的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③为大致反映城市各行政区空气污染水平及规律,在监测点位的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

同时,在布局上还应考虑能大致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空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④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位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15、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技术论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101页)

答:

主要内容是:

布点的目的性论证、布点的空间范围论证、设计参数和优选点数目论证、优选点位采用方法的条件论证、优选点的检查指标论证。

16、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几类?

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3类。

适用范围1类: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2类: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类:

特定工业区。

1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共分几级?

各适用哪类区?

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共分3类。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18、我国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周报、日报中,环境空气质量分几级?

其污染指数范围是什么?

各级别环境空气质量如何?

答:

环境空气质量分5级。

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表征颜色

0-50

浅蓝

51-100

海绿

101-150

Ⅲ1

轻微污染

浅黄

151-200

Ⅲ2

轻度污染

浅黄

201-250

Ⅳ1

中度污染

红色

251-300

Ⅳ2

中度重污染

红色

301-500

重污染

褐色

19、地表水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答:

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点位时应遵循尺度范围的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的原则。

总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反映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应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应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0、简述河流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条件。

答:

河流中的主要水质类别的判定条件为:

当河流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60%,则称河流以该类水质为主。

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若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70%,则称河流以Ⅰ~Ⅲ类或Ⅳ~Ⅴ类水质为主。

除此之外,不指出水质类别。

21、不同时段地表水环境质量对比分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进行同一水体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水质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①.评价时选择的监测项目必须相同;②.评价时选择的断面基本相同;③.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

22、地表水环境质量两时段断面浓度变化对比分析的规定是什么?

答:

评价某项污染项目的浓度值与前一时段的变化程度时,按以下规定进行:

①.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小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无明显变化;②.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或等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属于水质有所好转或有所恶化;③.当评价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一级或多级变化,则属于水质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

23、水环境监测点位优化布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环境监测》(全国环境监测站站长培训教材)第124页到第125页)

答:

①监测点位在宏观上要能反映水系特征;②监测点位微观位置(监测断面)应能反映断面特征;③监测点位的典型位置(测点)应能反映水质特征;④要考虑水文特征。

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共分几类?

各类标准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共分5类。

其适用范围是:

1类:

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2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及鱼虾产卵场等;3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4类:

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类:

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5、地下水质量标准共分几类?

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

地下水质量标准共分5类。

适用范围是:

1类:

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各种用途;2类:

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各种用途。

3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适用集中或生活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4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用于生活饮用水。

5类:

不宜饮用。

26、常用来表示溶液浓度的方式有哪些?

答:

①物质的量的浓度也称摩尔浓度。

单位体积内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升或摩尔/米,

②质量分数浓度也称质量百分比浓度:

以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溶质+溶剂)质量之比表示浓度。

以%(W/W)表示,

③体积分数浓度也称体积百分比浓度:

指100份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体积的分数。

以%(V/V)表示,

④体积比浓度:

由A体积的试剂与B体积的试剂混合而成。

以A+B表示。

27、什么是标准分析方法?

答:

它是技术标准中的一种,是一项文件,是权威机构对某项分析所做的统一规定的技术准则和各方面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

它满足下列条件:

①按照规定的程序编制;②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③方法的成熟应得到公认;④由权利机构审批和发布。

2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共分几类?

其主要适用哪些范围?

答: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共分5类。

其主要适用哪些范围是:

0类: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和高级宾馆;1类:

居住、和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此类区;2类:

居住、商业和工业混杂区;3类:

工业区;4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