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693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为后面有关含杂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题目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

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三、教法分析

   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

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知并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既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学法指导分析

   教学矛盾主要是学生的学。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实施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八号”升空视频):

“神舟八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

用我国发射“神舟八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设疑解惑,引入新课

   (师):

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的需要?

请把你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

   (生):

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

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

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

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

有哪些不足之处?

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

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

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

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如何做到?

   (生):

讨论、回答。

   (说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

(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

求:

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

制取4.8kg氧气需要完全分解x千克KMnO4。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4.8kg

316/x=32/4.8kg

x=47.4kg

答:

需要47.4kgKMnO4。

   (生):

小组竞赛:

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的快。

   (说明:

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习乐趣。

   5、检测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习):

   1、登山运动员能用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

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电解10tAl2O3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

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评价小结,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

   

(1)、已知Zn、Mg与稀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Mg+H2SO4==MgSO4+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的H2质量比是多少?

(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与水的反应是:

2Ca+2H2O==2Ca(OH)2+O2↑。

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

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水中,生成了0.224L氧气(密度为1.43g/L)。

试计算:

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

②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8、作业布置,自我评价

   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本节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且能给人一种美感。

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范例:

(例题1)

1、设:

(未知量)解:

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写:

(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3、标:

(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       32

4、列:

(正比例式)              6g        x

5、解:

(求解)316/6g=32/x

6、答:

(写答)x=0.6g

答:

可得0.6g氧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太高,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

课下注意让学生多练习,且经常强调格式。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设计与反思

作者:

程绪琼    文章来源:

化学教学2005年第9期    点击数:

12889    更新时间:

2007-12-10

程绪琼新建县第三中学,江西新建

1、教学目标:

1.学习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学习通过对新旧知识关系的认识,主动建构新知识。

3.对获得二氧化碳的多种途径进行探讨,锻炼科学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4.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养成进行实证的科学行为习惯

5.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知识储备:

对实验室制氧气、氢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的掌握和对已学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的了解。

3、教学过程:

(学生以6人为一小组)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用什么原料制氧气和氢气?

反应条件是什么?

生:

回忆—回答。

投影:

师:

请同学们选择实验室制氧气和氢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

生:

观察—回答。

师:

请同学们思考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生:

讨论—归纳总结。

投影: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师:

请大家设想一下,也可相互讨论,若自己置身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能否总结出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生:

讨论、思考,互相提示评判,在自评和他评的互动中总结出规律。

投影:

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

1.研究化学反应原理:

即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所需气体?

2.设计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3.验证所得的气体。

师:

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我想你们在遵循这样的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一定能探究出实验室制CO2的有效方法。

投影:

课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

课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探究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了哪些能生成CO2的反应?

生:

回忆讨论—总结—回答。

师:

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并说明理由。

(引导:

实验室制取的气体纯度要高,反应速度要适中,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所选试剂仪器,实验室要具备,所选药品价格低。

生:

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采取对话的方式给予引导、启发,最后将提供的方法一一排除,并说明了排除的原因。

投影:

师:

那么实验室选择什么药品适合?

请同学们再比较:

提出疑问:

为什么这两个反应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生:

思考—回答。

师:

提出猜想。

既然Na2C03和CaC03都是碳酸盐,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代替碳酸钠和稀盐酸来反应,能否生成二氧化碳?

若能,又能否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投影:

实验1:

生:

各小组展开实验,并用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观察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

现象:

大理石+稀盐酸-气泡,速度适中。

碳酸钠+稀盐酸=大量气泡,速度很快。

师:

实验室能否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能否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生:

回答并提出疑问。

实验室制取氢气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好,是否可以稀硫酸来代替稀盐酸?

师:

问得好。

那你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生:

动手操作,观察。

现象:

大理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一会儿,停止。

师:

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投影:

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师:

怎样收集二氧化碳?

生:

思考—回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

师:

药品选好了,遵循制取气体的思路,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设计师。

请利用我提供给大家的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仪器:

铁架台、大试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长颈漏斗、普通漏斗、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双孔橡皮塞、注射器、医用装生理盐水的瓶子((250ml)]

生:

各小组同学展开积极讨论,动手设计。

教师也参与其中给予指导。

师:

请同学们展示他们的设计,请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并进行有效的自评和他评,最后请同学们选择一组最适合的装置。

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他们发现不足,同时布置课后的思考题:

能否用医用的盐水瓶、注射器作为某些仪器的代用品做制二氧化碳的实验?

投影: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装置:

3、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的探究

师:

请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生:

讨论、总结。

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师:

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设计的装置来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生:

分小组动手实验,情绪高涨,教师辅导,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4、课终小结

师:

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和讲评。

投影: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5、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边启发、边实验、边讨论、边归纳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实现了现代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直观教学的自然结合。

重能力、重探究,改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地位,真正放手于学生,使其成为教学的创建者,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的引导者,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启发性的、点拨性的讲解,主要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相互协作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思维发展个性。

本节课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较差的、性格内向的和外向的、表达能力好的和表达能力差的、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弱的,每6人为一小组,目的形成互补,使用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取长补短,从而营造一个既轻松民主,又有竞争势态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课堂氛围。

使每个学生从中不断扩展完善自我认识,学会交往、参与、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进行有效的自评和他评。

本节课教学设计中还预设了两个环节:

即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的探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感觉若要完成这两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间仓促,学生对二氧化碳制法的探究容易草草了事,因而临时丢弃这两部分内容,把它们和课后的思考题放到了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同学们不仅很好的完成了这两个教学内容,还探究出了另外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可行装置。

事后从中体会到,教学过程不能机械地执行教案,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上一页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