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34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docx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及标准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去确定,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制定能全面揭示本课的知识点,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2)知识目标制定具体明确,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

(3)对重点、难点、关键知识认识到位.

(4)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等技能有明确要求,会使用工具和仪器测物理量.

(5)要求学生会用实验获取数据并得出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出科学探究课题,学生制定计划和方案,认识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

(3)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应用已知去解释问题.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5)能进行智力训练,提高观察力、思维想象力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3)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愿意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5)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有奉献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能正确理解教材,善于利用、活用和开发教材,体现创造性。

教材处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要”,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要适宜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3.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教师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人文性、教育性,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要具有训练性和综合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三)教学方式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应体现如下的思想认识和做法.

1.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同时还应是情感、态度等非结构性情景的心理体验和顿悟过程以及有时空局限性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概念、规律等理性知识,也需要现象、事实等感性经验;不仅需要间接经验,也需要直接经验;不仅需要结构性知识,也需要非结构性的情景;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还要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和教师,还应包括实践活动、交流和自我评价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局限于接受学习,还应包括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

2.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体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思想.提倡参与性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4.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把实验和探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探求新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个人和社会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6.体现综合优化的思想,有效、合理地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7.教师能根据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阅读等.

8.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

9.学生能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积极调动思维、情感.

(四)教学效果

1.落实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效果.

2.教学环节的安排科学合理,教师能根据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阅读等.

3.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

4.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学习,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郁。

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能提出独到见解,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课堂教学容量与实际效果.学生对课堂中良好的人际交流及平等合作氛围的体验.如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等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应成为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6.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才能体验到其中的思想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也才能理解科学的精髓.因此,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本身也应是评价教学效果时考虑的重要方面.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任课教师

时间

课题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项目得分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1、目标确立符合教学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5

4

3

2

2、目标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培养

5

4

3

2

教学内容

(25分)

1、知识讲授正确,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有学法指导方案

10

8

6

4

2、教学密度恰当,深浅有度

5

4

3

2

3、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实际,有学生的活动

5

4

3

2

4、渗透物理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教育

5

4

3

2

教学方法

(25分)

1、采用发现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各种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

5

4

3

2

2、实验设计合理,实施正确,引导观察和思维,培养实验能力

5

4

3

2

3、科学、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5

4

3

2

4、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4

3

2

5、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5

4

3

2

教学能力

(20分)

1、教学设计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

3

2

1

2、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表达准确,富于启发性

4

3

2

1

3、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的关系平等和谐;

板书设计合理、规范

4

3

2

1

4、能驾驭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反馈,正确处理学生问题

4

3

2

1

5、板书设计布局合理,书写规范

4

3

2

1

教学效果

(20分)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法上有一定收获

10

8

6

4

2、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达到一定时间,学生思维活跃,在师生、生生交流中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0

8

6

4

评课人

总分

三、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模式

1.新授课主要教学设计流程:

结合前知

列举事物

增强感性

对比归类,产生对概念规律的需求

师生尝试定义形成概念规律

讨论意义,条件、范围、关系等

运用巩固

将新知纳入知识结构

新授课是最普遍的一种课型,其教学任务主要是形成新的概念和规律.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过程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引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知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征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常用的方法有:

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

第二、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是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验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从讨论其物理意义、使用范围和条件、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

第四、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此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理解,领会解题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在新授课中融入探究活动是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的,也涉及教学‘时空’的延伸和教法、学法的多样性.教学‘时空’不限于课内,还可以向前后延伸;学习方式不只限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单项传输,还可以扩展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和多渠道的多向传输.因此,将探究性活动融入新授课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可以在课内围绕某一个重要课题,让学生选择器材,探索实验,分析讨论,认识规律;或者结合观察,讨论交流,认识物理现象;或者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引入物理概念.在新授课中融入探究活动,也可以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课前自己观察现象,或阅读自学,或访问查询,收集资料,或探索实验,进行研究;课内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充分展示、讨论交流.这种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探究过程,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案例

课题: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有关现象。

2.了解测定大气压数值的托里拆利实验及大气压强的大小、单位。

过程与方法

感知大气压的存在,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大气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产生探究现象的求知欲,在了解大气压应用的过程中体会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具器材

1.演示器材:

两用气筒1只,马德堡半球实验装置和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各1套。

2.学生自备器材:

小皮碗(塑料挂衣钩,每两名同学一对),学生展示用器材自备。

课前探究

1.什么叫大气压?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做一做书中和下面的一些小实验,想一想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序号

实验名称

操作方法及观察到的现象

1

听话的纸片

拿一张纸片放在较粗的空圆珠笔芯的一端,另一端用嘴吸气。

观察:

吸气时,纸片;停止吸气,纸片。

2

喝饮料的学问

取一盒带吸管的饮料,把吸管插入后在吸管和包装盒接触处滴一些蜡将缝隙堵严,用力吸,结果;摇动吸管使蜡松动再吸,结果。

3

当一回小中医——拔火罐

取一小玻璃瓶(或小瓷瓶),点燃一张纸片放入瓶中,在纸燃烧正旺时,将瓶扣在掌心,观察结果。

4

气球悬碗

将一只气球吹鼓(使气球的直径比碗口径略大一些),试一试怎样做才能让气球把碗提起来。

3.人们最早是用什么实验来测定大气压强的?

这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课题

(5分钟)

 

进行新课

大气压的存在

(17分钟)

 

大气压强的测定

(13分钟)

 

实验拓展

 

介绍气压计

(3分钟)

 

大气压的应用

(6分钟)

 

本课小结

(1分钟)

 

(出示马德堡半球)

师:

这是两个金属半球,把它们合在一起,无须用力就又分开了。

现在我们用抽气筒把球内的空气抽掉(教师把球合上,请一位同学帮助抽气)。

(抽气完毕)师:

请两位同学来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两个半球分开?

师:

是什么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

如果球内有空气还需要花很大力气吗?

(教师演示:

打开阀门,毫不费力就把两个半球分开了)

(投影反映16匹马拉马德堡半球的盛况的图片)教师介绍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所做的轰动一时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情况。

师:

我们能不能用两个皮碗(塑料挂衣钩)来模拟这个实验呢?

 

(提问)是什么把这两只小皮碗紧紧压在一起?

师:

为什么空气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明白了。

(板书:

大气压强)

 

师: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大家能不能把自己课前探究的一些成果向同学们展示汇报一下呢?

 

教师提醒:

这种说法对吗?

 

师:

什么叫大气压呢?

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看书查了资料,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讲一讲,交流一下。

(板书

1、什么叫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重力;

空气有流动性。

 

师: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表明了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

这就需要测量,那么人们最早是用什么实验来测量大气压的?

(板书:

2、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边演示边介绍)首先在这根玻璃管内灌满水银,再用手指堵住开口端,倒过来放入水银槽中水银面下。

(让学生猜想)想一想,把手指拿出来之后,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发生什么变化?

(把手指拿出来)

 

师:

为什么管内水银柱下落一段距离后便不再下降了?

是什么把它托住了?

师:

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进一步分析上面的实验结果(出示图1所示的投影或课件),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管内水银与水银槽液面相平处各有一点A,B。

A,B是否处在同一深度?

这两点的压强是否相等?

AB(图1)

 

A点压强是由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B点压强则是由大气压产生的。

由此可知,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cm高的水银柱。

也就是大气压强的数值跟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板书:

1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

师:

通常估算时精确度要求不高,这时大气压值可简单取105Pa,如果手指甲的表面积为1cm2,大气压对手指甲的压力有多少牛顿?

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物体压在指甲上?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F=pS=105N/m2×10-4m2=10N

m=G/g=10N/10(N/kg)=1kg]

师:

一个成年人全身表面积约有2m2,那么这个人受到的大气压力约2×105N,这样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把人压瘪?

这是因为人体内部结构也有气体,体内外的压强作用相互抵消。

 

师问: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把玻璃管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的高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师: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回答)

 

师:

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最常见的水,而要用较昂贵又有毒性的水银来做呢?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资料解决此问题。

 

(出示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介绍气压计的主要部件和使用范围。

(板书:

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

师:

大气压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有许多实例与大气压有关,请大家来说一说。

 

(板书: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出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挂图、幻灯片或课件)介绍抽水机抽水的过程。

 

教师对本课要点进行概述,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

 

 

两名强壮的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不能拉开。

 

`

学生听到空气流入球内的声音,观察到两个半球分开。

 

学生两个人一组,把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再用力往外拉。

体验用较大的力气才能拉开。

学生:

皮碗周围只有空气,因此是空气把它们压在一起。

 

学生1:

(演示拔火罐:

点燃一张纸片,放入玻璃瓶中,把瓶口扣在掌心上)。

学生提出问题:

大家猜猜,会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瓶子能和我的手合在一起呢?

学生2:

(与学生1同小组)这是由于燃烧纸片使瓶内空气减少,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瓶子在大气压作用下压在手上。

学生3:

(演示听话的纸片)当我吸气时,管内的空气减少,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所以纸片就和吸管吸在一起了。

有一部分同学纠正:

不对,是大气压把纸压在吸管上了。

学生4:

我来给大家变个小魔术(将一次性塑料杯套在嘴上用力一吸,只见塑料杯变瘪了,同时发出响声,手松开后杯子贴在嘴上)请хх同学解释……请хх补充……

学生5:

(演示气球提碗)为什么气球吹鼓了才能把碗提起来呢?

原来气球吹鼓后将碗内空气挤出来了,这样碗内气压小于碗外大气压,大气压强就把碗和气球压在一起。

学生6:

演示“喝饮料的学问”

 

学生: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学生: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学生:

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猜想。

学生观察并说出所看到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是空气将水银柱托住了。

 

学生:

是在同一深度。

两点的压强应该相等。

 

学生:

105Pa表示1m2面积上所受压力为105N,1cm2=10-4m2,所以大气压对手指的压力为10N,相当于1kg的物体压在指甲上。

 

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

 

有多大的大气压就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这个高度指的是槽中的液面和玻璃管内液面的竖直距离,而不是指水银柱的长度。

 

学生7:

钢笔能把墨水吸到笔管中与大气压有关……

学生8:

病人输液靠大气压把药液压到血管内。

学生9:

医生准备给病人打针时,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管里。

学生10:

茶壶盖上留有小孔是方便水倒出。

学生11:

吸尘器吸尘时也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学生12: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抽上来的。

 

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课题,既突出了这一著名实验的重要地位,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

 

通过模拟实验使全班所有同学都能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这里展示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成果,体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这个实验来自学生4的灵感,富有创意。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学生课前阅读预习,课上交流回答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好处。

 

启发学生一起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等效思维的方法。

由于液体压强的传递和帕斯卡定律不在课程标准之列,所以采用画液片的方法,“假设A处有一小液片,静止时,它受到向下的液体压强和向上的大气压强相等”,对此学生较难理解。

这里用“同一深度压强相等”进行解释学生容易接受。

 

联系前面所学的压力压强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具体的认识。

适时点拨对于学生正确理解托里拆利实验,正确测定大气压强有着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而体会物理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与评析

本课从两个方面思考设计:

(1)课前准备。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大气压强前,已有了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基础,并且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

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设计几个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做一做,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课堂教学。

首先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课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物理情境,又能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印象。

接着让学生展示课前探究实验的情况,学生自己做自己讲,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解释有关大气压的现象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如塑料瓶“吸到”嘴上,气球和碗“吸”到一块儿等,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现象都是大气压强“压”的结果。

在对大气压强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进行演示和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富有悬念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在兴奋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组织学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说”,从课前到课堂实验、讨论分析、解释现象,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占了一半。

学生自主活动富有创意、充满情趣:

如学生3将教师拟定的参考实验中,用空圆珠笔芯做实验改成用塑料吸管做“听话的纸片”的实验;学生4自己设计的“‘吸’塑料杯”实验,简便易行且效果明显;学生5在探究中找出“气球提碗”的最佳实验方法(因时间限制还有许多同学未能展示成果)。

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在积极观察和思考,同学之间互问互答,配合默契,气氛热烈,在良好的物理情境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并锻炼了自己。

从教学效果看,由于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进行了预习和实验。

大多数同学都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较合理解释,特别是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对搜集资料和做实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在老师的鼓励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种课前探究、课堂展示的方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益,使传授过程更生动有效;另一方面可以消除部分同学学物理的恐惧感,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从同学们轻松愉快的表情可知,这堂课的情感教育达到了目的。

从教师的授课情况来看,课堂结构紧凑、内容充实,过度衔接自然流畅。

在大量的学生活动中(即使在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时,也注意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活动和解答给予赞赏性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励。

 

2.实验课主要教学设计流程:

发现问题

引入课题

设计实验

合理选材

优化方案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实验总结

训练巩固

中学物理教学实验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四个类型.

(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在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并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被学生接受,还能将教师的情感、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形象地展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