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827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docx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同朔地区农作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

  □国家现代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油用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

  □国家现代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大同综合试验站

  

  马铃薯产业

  

  问题一,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以来,生产上的主栽品种除个别专用型品种外,绝大部分为高产鲜食菜用薯,因而出现了鲜食型品种过剩,而加工型品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十分缺乏抗旱、抗病性品种,品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应对措施近年来,山西省科研单位先后培育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抗旱抗病性强的加工型品种和高淀粉品种,形成以高淀粉加工为主的系列优良品种,为山西省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荐品种:

国审品种同薯20号、同薯23号,省审品种晋薯15号、晋薯16号。

  问题二,脱毒种薯体系不健全,推广面积小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80年代就已开展马铃薯茎尖脱毒及其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

实践证明,使用优质脱毒种薯可增产30%~70%,高的可成倍增产。

但是由于种薯繁殖成本较高,加之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原因,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非常缓慢。

目前,我省仍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脱毒种薯繁育能力和体系,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应用普及率差距仍然很大。

虽然脱毒种薯有明显的增产效益,但因农民购买优质种薯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加之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较差,种薯销售服务网络不太健全等原因,极大地制约了农民购买使用脱毒种薯的积极性,阻碍了优质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

目前尚有70%以上的马铃薯栽培仍采用传统的留种方式,主要以通过市场购买和交换的商品薯作为当年播种的种薯,未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水肥条件的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种薯质量参差不齐,是影响当地马铃薯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应对措施完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提高种薯产业化水平,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发挥山西脱毒种薯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

一方面,以省薯类脱毒快繁中心和省农科院高寒所为龙头生产原原种微型种薯,以市县脱毒快繁中心为主体生产原种薯,县乡组织生产大田用种,完善脱毒繁育体系,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具有权威的省级马铃薯病毒检测及种薯质量检验中心,建立健全省种薯质量监控认证体系,筹资建设省脱毒种薯质量检测监督中心,开展种薯质量检测、检验工作。

组织制定我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脱毒种薯地方标准,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提高种薯质量。

严格《国家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专用马铃薯优质脱毒种薯规模化生产基地。

同时,加快脱毒种薯高效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大幅提高种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使脱毒种薯走进千家万户,实现脱毒种薯生产与供应制度化、标准化与专业化。

  问题三,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善,栽培粗放,导致低产低效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农民种植马铃薯仍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耕作及管理技术粗放。

肥料投入不科学,生产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氮肥和磷肥的施用,而忽略了钾肥和镁、锌等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且在施肥中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不协调,从而影响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各地对马铃薯的生长规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没有充分挖掘各主产区的生产潜力,针对性措施不多。

同时,在马铃薯种植密度、播期和种植方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技术普及。

  应对措施在推广抗旱栽培技术的同时,进行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操作技术推广和培训,使马铃薯生产由过去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变到追求质量效益最大化的轨道上来。

从荷兰单产3000千克/亩、美国单产2667千克/亩及我国山东省大面积平均单产已达1667~2000千克/亩的经验来看,采用适宜马铃薯生物学发育特性要求的宽行(75厘米以上)平播、高培起垄栽培方式,将会大幅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

只要形成完善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挖掘现有专用马铃薯品种生产潜力,将我省马铃薯单产水平从目前的1000千克以下提高到1500千克以上是有把握的。

  

  问题四,病害防治的体系不健全,病害加重且种类复杂

  由于山西省马铃薯病害防治体系不健全,马铃薯病害种类日趋复杂,病害程度逐年加重,发生时间呈提早趋势,同时大面积发生黑茎病、早疫病、病毒病,许多以前的抗病品种也感染了病害,造成较大损失。

  应对措施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

每公顷用3%辛硫磷颗粒剂60~125千克或25%阿克太,播种时沟施;或100千克种薯用高效、低毒高巧包衣剂50~70克进行包衣。

蚜虫可用乐果1050~1200毫升/公顷,甲虫、28星飘虫等用80%敌百虫晶体1500克兑水750千克/公顷喷雾防治1次。

  病害主要有病毒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环腐病、黑胫病、软腐病等)、真菌性病害(晚疫病、早疫病、干腐病等)。

病毒性病害最佳防治方法是采用脱毒种薯。

农业防治:

轮作换茬,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田间杂草,做好田间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透条件;选用抗病品种。

化学防治:

用苗盛、适时乐包衣;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每公顷用金雷多米尔?

锰锌或瑞毒霉?

锰锌1500~1800克进行喷雾防治1~2次;为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应结合使用其他高效低毒药剂,如达克宁1800~2250克、大生1500克、安克300克+代森锰锌1200克、世高1500倍液、阿米西达1500倍液。

贮藏病害干腐病可用400~600倍液处理贮藏薯块防治。

机械喷药防治时,一要配好浓度;二要计算好机车行走速度和间隔宽度,均匀喷洒;三要保持喷头和苗间距40~50厘米;四要及时清洁喷头,防堵塞。

  问题五,贮藏方式落后,窖贮损失较大在我省,过冬马铃薯大部分贮藏在简易地窖中,温湿度难以调节控制。

由于贮藏不当,贮藏病害发生较为普遍。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贮藏过程中约有15%以上的马铃薯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受条件限制,油炸加工马铃薯原料根本无法贮藏。

  应对措施重视播前的种子处理和生育期大田病虫害的防治,窖藏前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窖藏期控制病虫害发生。

①温度以2~3℃比较适宜。

在4℃时,块茎芽眼里的潜伏芽开始萌发,影响品质;0℃以下会引起生理失调,出现低温伤害。

②湿度以相对湿度90%左右较为合适。

湿度过大易引起发芽及腐烂,过小会使块茎失水萎缩。

③通风可调节贮藏环境中温湿度和气体成分,宜灵活掌握。

④马铃薯变绿或变青紫,大多是在采收、处理和贮存过程中,块茎暴露在光下,叶绿素在表皮发育而造成的,叶绿素增加的同时茄碱苷的含量也增加。

茄碱苷集中在发绿薯皮和萌发的芽眼附近,含量超过0.02%即可使人中毒。

因此,马铃薯宜避光保存。

  问题六,收获时机不当,导致烂薯普遍马铃薯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仍进行着新陈代谢。

目前在生产中,活秧收获普遍存在,薯块没有在土壤中经过后熟阶段,薯皮脆嫩,在运输和储藏中易擦伤,薯块内的水分易散发;在堆放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旺盛,加上积聚水汽而引起薯块腐烂。

  应对措施及时收获:

当田间茎叶2/3变黄,块茎成熟,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时是最佳收获时期,及时收获,可以防止病害侵染薯块,薯皮老化,便于运输和窖贮。

作种用的可提前5~7天收获。

机械化栽培:

在收获前15天进行机械杀秧、化学杀秧或人工割秧,将薯秧压倒,割掉或用克无踪3000毫升/公顷、敌草快900~1200毫升/公顷杀秧。

  问题七,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原料供应不足,效益低下一些现代化马铃薯加工厂建厂时,对建立相应的原料基地考虑不周,建成后,原料不足,质量不合格,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生产成本高,不能按计划收回成本。

有些加工企业收购原料马铃薯时,验等定价不规范,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挫伤了薯农的生产积极性。

  应对措施鼓励引导加工企业、薯农、农技推广人员、脱毒种薯供应商相互合作,成立具有监督和制约功能的马铃薯协会,各方本着利益、风险、责任平衡的原则,就原料生产、收购、定价、风险各方面制定出有一定约束力的实施办法。

政府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可能的条件下用支农资金予以扶持。

  问题八,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民增产不增收目前我省马铃薯由于营销机制、营销网络和信息网络不健全,缺乏对价格波动的缓冲和市场风险的调控,远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卖薯难问题。

  应对措施为了进一步完善马铃薯市场体系,促进马铃薯产品销售畅通,政府应加大马铃薯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做到马铃薯主产区县县有专业批发市场,乡乡有交易网点。

加大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将市场信息网络向乡村特别是种植和运销大户、农民专业协会、公司延伸,提高农民参与市场和抗御市场风险的双重能力。

积极扶持一批马铃薯流通协会和中介企业,在市场管理、资金信贷、税收、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使其真正成长为带动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执笔人:

杜珍)

  

  谷子产业

  

  ⒈品种问题新品种推广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50%左右,各地的适宜品种基本上只有1~2个,有50%仍然在种农家种。

  应对措施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品种,如晋谷43号、晋谷39号、晋谷33号等。

  ⒉病虫害问题同朔地区主要病害是白发病和黑穗病;虫害主要有粟凹胫跳甲和粟灰螟及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防治措施①白发病。

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

②黑穗病。

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0.3%拌种。

③白发病、黑穗病混合发生地区可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加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2)混合均匀,按种子重量0.3%拌种。

④粟凹胫跳甲。

田间枯心达1%~3%时进行防治。

用3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用量40千克/亩;或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等量混合后每公顷750毫升,低容量喷雾。

⑤粟灰螟。

在谷田发现千茎苗有卵2~5块时,应立即防治。

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0~150毫升,加水1~1.5千克稀释后,拌细土10~20千克,顺垄撒于谷苗根部。

⑥防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30毫升,加水200毫升,拌种10千克。

  ⒊地力问题谷子种植大多选择在旱薄地,广灵县等地由于谷子收购价较高,一般种在水浇地和肥旱地。

种植户很少施用化肥,而土壤地力因素对谷子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

  应对措施国家应该通过提高收购价鼓励农民选择高水肥地种植,以求更好的规模效益。

  ⒋机械化问题目前生产上还没有谷子专用除草机,谷子从种到收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费时费工。

谷田除草以手工和化学除草为主,机械除草的较少。

同时缺少谷子专用的收获、脱粒机械,仅15%左右的谷子产区在使用收获脱粒机械,碎率高,收获损失大。

  应对措施开发研究适宜当地条件的不同农机产品,以满足生产多样化的需要。

研发的生产机械要易于操作,成本要充分考虑到产区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使农户能买得起,用得好。

  ⒌谷子加工问题同朔地区现有的谷子加工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工企业多、规模小、基础差。

谷子初级产品占主导,深加工产品极少;粗加工设施损耗大、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消费市场小,缺少拉动力;原料单纯,目前难于形成广适、畅销的产品;科研产品缺少成果转化平台;加工产品单一、科技含量较低等,很难适应市场需求,加工工艺和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应对措施政府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和补贴,以带动周边的小型加工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综合建议

  

  ⒈在同朔地区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优质品种种植,形成特色产业基地,使各区域的谷子品种具有市场竞争力。

  ⒉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和挖掘粟文化,用谷子丰富的营养价值来引导人们的消费需求。

通过市场运作,拓宽谷子销售渠道,打造品牌优势。

通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谷子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⒊通过政府、企业、种植户、科研机构的资源合理配置,逐步理顺现有谷子产业的各个环节,将产业化原料基地的优质小米和深加工企业的高精尖技术相结合,将品牌优势和消费市场相结合,全面带动谷子产业。

(执笔人:

任月梅)

  

  胡麻产业

  

  胡麻是晋西北高寒干旱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山西省第二大油料作物,平均年种植面积110万亩左右,年均产量5.5万吨左右。

但单产低,比较效益差,制约了胡麻产业的发展。

  问题一,品种单一、良种繁育滞后、优良品种推广缓慢在我省,晋亚7号占到胡麻种植面积的90%以上。

市场销售的晋亚7号鱼龙混杂,竞争无序,造成农民主动换种的积极性不高,自留种比例很高,连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了胡麻产量的提高。

近年国内育种单位育成的许多优质高产胡麻新品种,因缺乏宣传和推广渠道,在我省应用很少。

  应对措施⒈加强晋亚7号胡麻的良种繁育,规范种子市场,让农民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⒉引进筛选胡麻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的示范、宣传及推广工作,尽快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

⒊推荐品种有晋亚9号、同亚10号、陇亚10号等。

  问题二,干旱是制约胡麻高产的最重要因素山西胡麻产区集中在高寒干旱的晋西北地区,多数地方干旱少雨,特别是今年春天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产区土壤墒情较差,底墒严重不足,对胡麻生产影响较大。

因此,有必要提前做好胡麻播种遇旱的应对工作。

  应对措施⒈精选抗旱性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晋亚7号、晋亚9号等。

⒉提前做好播种地块的顶凌镇压、保墒以及种子、化肥等准备工作,为抢墒播种、趁墒播种创造有利条件。

⒊适期早播,形成较大根系,缓冲苗期和枞形期土壤干旱与植株生长发育对水分需要逐渐增多的矛盾。

⒋根据播后墒情,采取镇压等保墒措施。

⒌深施底肥,避免种肥争墒。

  问题三,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在人少地多的胡麻产区,农民在经济效益较高的马铃薯上投入较大,胡麻只用于马铃薯的后茬作物。

直接投入胡麻的肥料少,管理简单粗放,靠天等雨,最终形成低产、低收、低投入的恶性循环局面。

  应对措施⒈开展胡麻优质高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枞形期追施氮肥。

⒉加强技术培训,充分挖掘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⒊引导农民安全使用胡麻除草剂,减少草害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目前,在播前7天使用氟乐灵,在胡麻株高10厘米左右、杂草2~4叶期使用拿扑净、二甲四氯、精喹禾灵等除草剂,较为有效。

  问题四,放任各种病虫害发生胡麻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派斯莫病、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危害胡麻的主要害虫有草地螟、苜蓿盲蝽象、黏虫、胡麻蚜虫、胡麻漏油虫等。

农民在生产中多不进行防治。

  应对措施⒈播前晾晒种子,可有效减轻胡麻苗期病害的发生。

⒉枯萎病。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另外最好实行4~6年的轮作倒茬。

⒊立枯病。

实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良种。

⒋炭疽病。

选用无病种子,实行轮作倒茬,可以用多菌灵3%拌种。

种子储藏期间要干燥。

⒌草地螟。

①铲除杂草,消灭虫源。

锄净田间地头杂草,并深埋处理,把草地螟卵或低龄幼虫直接消灭。

②用绿色功夫、莫比朗、来福灵、辉丰快克、高效氯氰菊酯1500~2500倍液喷雾。

⒍苜蓿盲蝽象。

①早春越冬卵孵化前,清除附近杂草;如卵已孵化则应在越冬虫源寄主上喷洒50%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可减少越冬虫源。

②喷洒35%赛丹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0%除尽乳油,或20%灭多威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5.7%百树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问题五,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因经费不足,推广人员少且外出培训机会少,自身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

  应对措施建立稳定的推广投入保障体制和激励机制,加强专家和技术推广人员的联络,促进最新技术成果进村入户。

  问题六,胡麻加工技术落后,没有形成带动效应我省胡麻加工发展较早,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小企业较为普遍,其主要产品为食用胡麻油,而具有带动作用的胡麻龙头加工企业却为数不多。

  应对措施⒈加大宣传胡麻的营养保健价值,扩大胡麻产品消费群体,建立销售网络,提高市场份额。

⒉建立稳定的绿色胡麻原料生产基地。

⒊开发胡麻产品,形成山西品牌。

  (执笔人:

杨建春)

  

  荞麦产业

  

  问题一,品种单一,单产不高目前荞麦生产中应用的品种普遍为当地农家种。

农民对荞麦认识不足,认为荞麦仅仅是救急救灾作物,收多少算多少。

据统计,平均单产仅为44千克/亩,严重制约着当地的荞麦生产。

  应对措施1.要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尤其要注意生育期的大小,防止早霜危害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2.种植生产上表现好的苦荞品种有晋荞2号、黑丰1号、苦荞05-43、苦荞03-04,甜荞品种有日本荞麦、黎麻道等。

  问题二,冬春连旱,供种紧缺2008年10月中旬至2009年1月底的严重干旱,使土壤墒情较差,底墒严重不足。

据未来气象趋势预测,我国北方气象干旱的大气环境条件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必须警惕可能出现的冬春连旱灾害。

因此,要提前做好种植荞麦的应对工作。

  应对措施1.提早备种。

我省现有种子量不足,要尽快联系供种单位,提早引进新品种,以免无种可供。

2.抓紧播种环节,确保荞麦正常出苗。

①趁墒播种,如遇降雨,要及时播种。

并根据天气预报,提前5~10天播种。

②借墒播种,适当深播,使种子落在湿土上,保证出苗。

3.浸种播种。

将种子倒进清水缸或大盆里,把漂浮在上面的瘪子弃掉,将沉在水底的饱满种子捞出晾干,准备播种。

  问题三,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生产中普遍存在肥料投入少、茬口弱、地力弱、只种不管、重茬严重等问题,使荞麦生产有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粗放性。

  应对措施1.转变传统观念,不能只种不管。

2.增加肥料投入。

3.适时中耕锄草。

苗高5~7厘米时第1次中耕,开花封垄前第2次中耕。

4.适当轮作倒茬。

轮作制度应为荞麦→马铃薯、莜麦或豆类作物→荞麦。

  问题四,施肥数量少、质量低认为荞麦是低产作物,施肥少甚至不施肥,这是荞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对措施早施肥。

荞麦生育期短,对肥料十分敏感,因此要尽早施肥。

为了减少子粒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以施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要重、追肥要早。

  问题五,收获不及时,损失严重荞麦子实成熟延续时间长达20~45天,成熟很不一致,种子容易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应对措施适时收获,一般在70%的子实变成黑褐色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时收获。

过早、过迟收获都会造成严重减产。

  问题六,农民卖粮难据部分农民反映,生产出的荞麦难以出售,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应对措施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使农民生产出的荞麦有地方出售,减轻后顾之忧。

(执笔人:

杨明君杨媛)

  

  糜子产业

  

  近几年,随着糜子价格的上涨,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是只靠增加面积来实现糜子总量增加潜力很有限,关键是要提高糜子单产。

目前我省糜子的平均单产200千克/亩左右,而晋黍8号在大同县、大同市新荣区等地亩产达410~436千克,糜子的单产提高空间还很大。

  问题一,生产上品种多而杂,优良品种面积小且更新速度慢目前我省约90%糜子生产以农家种为主,品种混杂且退还严重,品质差,产量低,严重制约了我省糜子生产的发展。

作为山西省主要的糜子育种单位,我们先后育成8个品种,其中2000~2008年共审(认)定4个品种(晋黍6号、雁黍7号、雁黍8号、晋黍8号),但是生产上仍然用的是晋黍4号,且范围主要局限在大同地区。

由于糜子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晋黍4号生产性能严重退化,新品种推广进展缓慢。

  应对措施1.积极推广糜子新品种。

各级农技部门积极与糜子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糜子新品种高产试验、示范田,通过组织农民现场观摩、科普下乡、技术咨询等活动,多途径多渠道推广糜子新品种。

2.完善糜子良种繁育体系。

糜子科研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和完善糜子育繁推体系,为农民提供新品种,并进行技术咨询指导。

3.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晋黍8号、雁黍8号、雁黍7号3个品种高产、优质、适应范围广,适合我省糜子产区种植。

  问题二,播种和种植密度我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十春九旱,而糜子主要以旱作为主,保证糜子苗齐、苗壮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因此有必要提前做好糜子遇旱、抗旱播种工作;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使糜子茎秆粗壮,抗倒伏且穗大子粒饱满,是糜子获高产的关键。

  应对措施1.抢墒播种。

土壤墒情和温度适宜或遇降雨,可提前5~10天抢墒播种,保证糜子全苗。

2.提墒播种。

通过镇压提墒把土壤深层水分引到播种层,及时播种,达到苗全。

3.种植密度。

一般地块播种量可以控制在0.5千克/亩左右,如果土壤黏重、春旱严重,播量应不少于1千克/亩。

种植密度应掌握肥地稀、瘦地稠,水地稀、旱地稠的原则。

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留苗密度以4万~5万株/亩为宜,山旱瘠薄地则以6万~8万株/亩为宜。

  问题三,施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1.施肥方法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农民施用底肥时采取把肥料撒在地面,然后用旋耕机旋一下了事,致使部分肥料裸露。

2.肥料选择不合理。

在生产上不注重有机肥与氮、磷、钾配合施用,只看重有机肥和氮肥,忽视磷、钾肥的作用。

3.肥料施用不科学。

施肥数量与产量目标不挂钩,很少进行土壤肥力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不清楚,施肥随意性大。

  应对措施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2.推广底肥深施。

3.巧施种肥。

氮肥作种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但用量不宜过多。

以硫酸铵作种肥时,用量以2.5千克/亩为宜,尿素0.75~1千克/亩为宜。

此外,农家肥和磷肥作种肥也有增产效果。

4.基肥。

在一般土壤肥力条件下,翻地时亩撒施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硝酸磷15千克(或磷酸二铵10千克)。

5.追肥。

糜子拔节期,可选择阴雨天气(或结合灌水)追施尿素7.5千克/亩。

  问题四,糜子的病虫草害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害是黍黑穗病,苗期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

糜子生产中危害最大的是伴生性杂草野糜子,它不仅影响糜子的品质,更重要的是野糜子还易和栽培糜子自然杂交,造成良种混杂退化,同时还可造成糜子大幅减产甚至绝产。

  应对措施1.黍黑穗病防治。

①选用无病的种子;②药剂防治。

一般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剂,或50%苯来特(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5%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拌种双、种苗青以及含有福美双或拌种灵成分的农药拌种。

2.苗期虫害防治。

一般采用药剂拌种、毒饵诱杀和药剂处理土壤等防治。

3.野糜子的防治。

①轮作倒茬。

它是消灭野糜子的主要措施。

②适当推迟播期。

春耕后等野糜子发芽或出苗后再播种,可以将垄内的野糜子大部分消灭掉。

③田间去杂。

当野糜子抽穗时,及时拔除,并带出地块。

(执笔人:

李海)

  

  燕麦产业

  

  问题一,品种单一,老化、退化、混杂严重,优良品种推广缓慢据调查,至少有1/3以上的燕麦种植区域用的是雁红10号,一部分农民种植的是老品种,大部分农民不知道自己种植的是什么品种。

条块分割,品种散乱,一村多种,甚至一户多种,极易造成人工机械混杂,许多新品种在生产上过早夭折。

  应对措施⒈加快燕麦优良品种推广步伐,淘汰老品种,推广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保证生产用种的纯度。

⒉在主产区成立现代小杂粮专业合作社,提高种植规模、水平、效益,从根本上改变燕麦品种老化、退化、混杂的问题。

⒊建议推广生产上表现好的品种,如坝莜1号、坝莜3号、白燕2号、保罗、晋燕8号、晋燕12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