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116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9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二下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二下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二下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二下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数学教案.docx

《二下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数学教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下数学教案.docx

二下数学教案

备课笔记

课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第4页例1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

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一、22+13=35(人)35-6=29(人)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

例1、

(1)22+13=35(人)35-6=29(人)

(2)22-6=16(人)16+13=29(人)

综合:

22+13-6

=35-6

=29(人)答:

一共有29人。

备课笔记

课题

解决问题课本第5页例2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重点

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还剩多少个面包?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

还剩多少个面包?

,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

例2:

(1)54-8=46(人)

(2)8+22=30(人)

46-22=24(人)54-30=24(人)

综合:

54-(8+22)

=54-30

=24(人)答:

还剩24人。

备课笔记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本第8页例3

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

“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合作交流,: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有选择的板书: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解决问题

例3:

4×3=12(人)12+7=19(人)

综合:

4×3+7

=12+7

=19(人)答:

一共有19(人)。

备课笔记

课题

解决问题(练习课)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第10、11页练习二,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

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

学生观察后问:

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

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

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算式可以是:

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

 

练习课

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备课笔记

课题

第二单元平均分。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3、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难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各小组动手操作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

3、出示课题

(1)、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2)、学生汇报分法,说说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2、学生动手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三、应用拓展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平均分。

例1、例2及相应的习题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备课笔记

课题

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

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

 

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分萝卜的情景图

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

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备课笔记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出示情景图。

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揭示课题。

除法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

读作:

12除以4等于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2、挑战园地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

12÷4=312÷2=6

 

备课笔记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本P19页例5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3、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5、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备课笔记

课题

练习课课本P21、22页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备课笔记

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课本P23页例1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

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

小猴摘了几个桃子?

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

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备课笔记

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课本P24页例2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

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

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乘法口诀求商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备课笔记

课题

练习课课本P27、28页,练习五

课时计划

第八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

教师巡视。

3、汇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

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

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

 

备课笔记

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本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