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652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docx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四

高二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主题探究

呵护我们的"精神植被"

--聚焦"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活动背景

背景一: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我们应当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背景二:

在古都北京,无论是红墙黄瓦的皇城宫府,还是青砖灰瓦的百姓之家,都积淀着北京乃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人文底蕴,释放着不朽的东方文化魅力,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也与世界上的许多古城一样,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之间进行着艰难的选择。

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时候,往往是一条条胡同、一个个四合院在"拆"字声中化作记忆的时候。

其实,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背景三:

2004年6月28日,为期10天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开幕。

世界遗产大会是政府间国际会议,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分别在各缔约国举行。

本届世遗大会共审议了48个备选项目,通过了34项世界遗产的申请,其中29项世界文化遗产和5项世界自然遗产。

在闭幕式上,大会通过并宣读了《苏州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要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徽

活动目标

调查了解当地优秀文化遗产的类型、特点及保护状况,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对保护优秀文化遗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提高文化鉴别能力,自觉担当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

活动过程与内容

1.调查当地优秀文化遗产及保护情况

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大类别:

绘画、雕刻、工艺品、文献古籍等有形文化遗产;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无形文化遗产;节日、信仰等民俗文化遗产;建筑、古老的街道、名胜古迹等纪念物。

调查活动可以采用实地考察、走访专家等形式,也可以借助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

对当地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了解,可通过采访当地居民;走访文物局、博物馆等职能部门。

在分析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出如何有效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的建议。

2.制定一个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案

该方案可包括以下内容:

方案名称:

XXX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方案

活动目的与价值:

保护民族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全社会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

活动内容:

略。

活动结果:

形成方案,并在此方案指导下开展抢救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利用优秀文化遗产活动。

3.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主题,举行一次研讨会

活动结果呈现

1.举办一场"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展"。

2.向有关部门提交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案。

3.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主题的小论文汇集整理出一期壁报。

观点集结

 1.文化具有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见诸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同规律,同时也存在着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和媒介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它们各具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文化具有继承性

(1)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基本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结果。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二者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教育方式的变革等对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5.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具有巨大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具有巨大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进行文化借鉴,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7.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和学习方式不断改进,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2)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

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立学习型社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探究学习与实践平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2004年8月29日夜,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由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和著名大型广场演出导演陈维亚联合执导的东方文化的精品,集纳中国文化精萃的《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演出,将东方文明在雅典这西方文化的源头完美展现。

在短暂的8分钟里,14名秀丽的中国女孩穿着民族服装,拿着琵琶、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率先出场,全场欢声雷动。

28个武术学校的高手,踩着高跷举着约4米高的大红灯笼,张灯结彩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

在中国民乐的伴奏下,舞蹈演员李倩身穿白色服装,手持红绸,表演了充满活力的红绸舞,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寓含的热情和欢乐展示得淋漓尽致。

享誉天下的"中国功夫"通过舞蹈形式加以演绎,别有韵味。

一群少儿京剧演员,将中国文化标志之一的京剧,通过色彩斑斓的服装和精彩生动的表演展现出来,赢得满场喝彩。

一位5岁的北京小女孩站在大红灯笼上,轻唱着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并以"WELCOMETOBEIJING"向世界发出邀请......

8分钟的演出,震撼了雅典。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亿观众,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到了中国的邀请,中国的激情。

在《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的表演中,选择琵琶、二胡及武术、民歌等艺术形式,旨在向世界人民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信息?

探究活动2:

古时朋友相逢称"携手",等于现代的握手。

离别时称"解手"。

宋秦观诗有:

"不堪春解手,更为客停舟。

"这是说春天朋友相逢,高兴得不能忍受离开,竟为朋友停舟不归。

可是到了明代,这个充满友情的词,就变成了另一种含义了。

明洪武、永乐年间,发现许多省份,有地广人稀、地狭人稠的现象,因此太祖、成祖多次下令,将人稠之地人民,移往人稀之地。

但人有安土重迁之习性,古人尤甚,谁也不愿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移往陌生之地,另行开疆创业。

那时的山西洪洞、临汾、蒲绛等地人民,要移往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

每次迁移,均以万户计,携家带眷,狼狈不堪,所以在未集结上路之前,每每有人逃亡。

押解之官吏,为了防范人民逃走,把他们绳捆索绑,挽结串联,使其鱼贯而行。

旅途漫漫,动辄数月,移民大小便时,就得请求官吏,把捆绑手臂的绳索解开,便后,再重新捆绑。

时间一久,移民要求大小便时,便简单的呼叫:

"我要解手!

"从此这个词就成了"上厕所"的专有名词了。

(1)从"解手"一词词义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对文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列举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感悟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意义。

探究活动3: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很早就关注文化的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文化的壮举,至今为人称道。

他所讲得"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终日思之,不如学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已经涉及到文化传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

施拉姆在谈到中国文化传播时说:

"我们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与理论的人,看到中国常青的文化和她悠久的'传'的艺术传统,总免不了会肃然起敬......许多人已注意到现代中国人在'传'的学问上认识的深刻与精到,不但反映了悠长的历史传统,且常能推陈出新。

"

(1)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列举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2)生活在现代社会,你了解的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有哪些?

选取自己熟悉的传播方式并说明其特点。

(3)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如何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运用实践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回答1-3题。

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A.国家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地区文化的多样性D.城乡文化的差异性

2.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并存共生,能够

①促使不同民族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②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③推动世界文明不断进步④实现各民族文化走向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主要表明

A.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

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

D.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回答4-6题。

4.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

5.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

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

6.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经典名言

《国语?

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意思是万物相和相生,纷乱、争端不利于事物的发展,但若单一无变化,万事万物就会停滞不前。

正如声音单调不好听,颜色单一无色彩,一种味道就没有滋味。

从这段古语中,我们能否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三、社会传真

2005年6月8日,历时两天的第二届亚欧文化与文明会议在巴黎落下帷幕。

会议通过了《主席声明》和《文化部长行动计划》。

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国等8个亚欧国家共同提议举办,亚欧会议成员36个国家的代表团以及欧盟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亚欧基金的代表出席。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在发言中就落实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提出的诸项举措、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共存和各国文化共同发展提出了三点倡议:

第一,进一步推动亚欧文化与文明会议机制化;第二,进一步鼓励在亚欧会议各成员国之间举办国际艺术节、展览、会议及其他文化活动;第三,进一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加强亚欧会议各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国际立法,有效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你认为亚欧会议各成员国之间,应如何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四、搜集思索

据2003年11月5日新华网转载《经济日报》报道: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传媒大国,媒体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各类传媒发展情况详见下表。

(1)搜集资料,了解文化传播媒介的演变。

(2)读取上图有关信息,说明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

五、实践方案

世界上的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民族,了解其主要传统节日的风俗及其来历,搜集并展示反映这些民族传统节日的图片,体味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并将搜集的结果汇集为《世界民族节日集锦》,办一期活动板报。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1)展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2)表明中国人民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企盼和信心,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好情感和欢迎之情。

探究活动2:

(1)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带来了迁出地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建筑风格及思想观念等,对迁入地的文化及经济、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列举。

(略)

探究活动3:

(1)列举例如:

丝绸之路的开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我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明代郑和下西洋等。

(2)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手机短信等。

选取与说明(略)。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学习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如:

经贸往来、人才输出、留学、旅游、体育比赛等,促使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运用实践

一、选择题

1.B2.A3.D4.D5.C6.B

二、经典名言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又存在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多种文化的并存共生,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社会传真

(1)承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同规律,同时也存在着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为此亚欧会议各成员国之间要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和交往,增进相互了解。

(2)尊重文化多样性。

亚欧会议各成员国在文化上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亚欧会议各成员国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四、搜集思索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现代社会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文化交流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也加速了世界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进步与发展。

世界各国积极地引进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也积极向世界展示本民族文化,推动了民族间文化的交融。

五、实践方案(答案略)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镜头一: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

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

"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

"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

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

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

镜头二:

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

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1)在现代社会,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何现实意义?

(2)我们应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探究活动2:

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的诞生大约在1840年至1860年。

京剧是徽汉剧在吸收其他地方戏营养的基础上形成的。

京剧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在念白上改用京字京韵;在音乐上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曲调,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并有固定的程式规范。

京剧成为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京剧至今仍能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原因是什么?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运用实践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虽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

回答1-2题。

1.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文化一经产生对社会影响久远。

回答3-5题。

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4.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C.批判继承,与时俱进D.兼收并蓄,统统拿来

二、分析说明

《周易》中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论语》中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孟子》中说:

"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