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8590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docx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二

实用文档

江苏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2010年

(二)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

2、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

A.管理型B.放任型

C.专制型D.民主型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赞可夫

4、()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二、简答题

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7、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

三、论述题

8、试述智力测验的性质。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与运用

1、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画出来,把正确的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蜕变浪废流连忘返按步就班仁至义尽

实用文档不记其数蛛丝马迹消声匿迹淳朴搜集

))()(订正: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常常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书中的学说。

A.修正评判辩论B.辩论评判修正

C.评判修正辩论D.修正辩论评判

4、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被称为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的是()。

A.颜真卿米芾柳公权王羲之B.柳公权赵孟頫苏轼颜真卿

C.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D.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王羲之

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依照这种修辞手法,以“书信”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书信是______。

6、照样子,写句子:

老师的话像和煦的春风,吹散我们心头的乌云;像______,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______,______。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三顾茅庐:

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

分析:

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快,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

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

分析:

“用青年队队员参赛”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误。

C.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亡羊补牢:

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

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分析:

“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

实用文档

“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

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分析:

“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8、下列对课文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的作品,文章以象征的手法,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B.《马说》《陋室铭》的文体即题目所说的“说”“铭”,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刘禹锡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由现象到本质,诠释了“魔鬼的海”和鸣沙原理;蒲松龄的《山市》则着重表现了山市空虚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

D.《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说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

(一)

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

“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

实用文档

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

“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竞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

”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

“干啥?

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

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

“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9、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10、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11、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和______的心情。

12、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的形象。

13、“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二)

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

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伤神,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黯淡无光。

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

笑,她好奇地问小男孩,你笑什么?

“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

实用文档

子。

”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道:

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

我绝不能让他们的用心得逞,我绝不能丢掉我的志气和尊严。

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很多人在放风筝呢。

等小男孩发觉自己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掉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色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且漂亮。

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随处可见,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在不经意间让你苦恼不已。

但是如果已经坐上了,也别沮丧,以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面对,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14、给短文加个最合适的题目:

______

1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被老板炒了鱿鱼”______

“失意”______

16、用“______”画出与上文画线的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

17、小男孩想看到女孩______,实际上是想看到女孩______,以此来取笑失意的女孩;但是失意的女孩却脱掉了被油漆玷污的外套,也就脱掉了______;她让男孩看到了青春漂亮的鹅黄色的毛衣,实际上是让男孩看到了她的______。

18、“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意思是______。

19、我们每个人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读了这篇文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面对失意?

(三)

蚁族

“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而在全国这一群体拥有上百万规模和数量。

在这群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蚂蚁”面前,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理解这些词汇的涵义。

在他们面前,剖析高等教育弊端、指责房价飙升、感慨工作难找,也特别不合时宜,他们正是这一切的目击者和“受害者”。

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所走的道路。

从这角度看,“蚁族”并非一个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

他们只是在各种现实考量与利益权衡中,作出相对来讲最不坏的选择。

据调查,这群人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人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到大城市找工作。

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登上时代的列车,这就是他们所

实用文档

必须跨出的艰难一步。

虽然目前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几近无着,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

但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

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

正因如此,许多“蚂蚁”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

“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这句话想必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产生的“蚁族”现象,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问题。

而一个城市怎样对待外来人员,既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襟怀与底蕴,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市管理者首先应设法让这些群体获得相对低廉、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允许的话,还应当建造若干廉价公寓使之成为“蚁族”居住和工作的“中转站”。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有责任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这是“蚁族”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

生活条件差一些,工资收入低一些,这些困难都不足以让“蚂蚁”们退缩。

但是,倘若一个城市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动辄对外来人员刻意抬高就业门槛,这将轻易地击败他们的信心底线,使他们不得不黯然面对灰色的人生。

调查显示,29.27%的受访者把“平等的工作机会”列为希望政府提供帮助的首选。

在现实世界中,固然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

然而,取消户籍、学历、性别等多方面人为限制,却是具有现代眼光的城市管理者所必须做的功课。

20、下列对“蚁族”的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

B.蚁族是居住于城市中心,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

C.蚁族是产生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一种现象

D.蚁族是一个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未来从没有想过放弃

21、“蚁族”现象的产生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问题”,

下列不属于文中所提的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建议的一项是()。

A.设法让这些群体获得既相对低廉又卫生的居住环境

B.尽可能多地建造廉价公寓,使之成为这个群体居住和工作的“中转站”

C.取消户籍、学历、性别等人为限制,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

D.“蚂蚁”不该嫌家乡太小,应登上时代的列车,跨出回乡的艰难一步

22、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所以对“蚁族”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

B.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是“蚁族”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但是,现时城市中存在的严重的就业歧视,已轻易地击败了他们的信心底线

实用文档

C.“蚁族”之所以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

D.根据商业社会的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然而目前虽为“蚁族”,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

三、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啧以烟,使之冲烟而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项为之强______

(2)果如鹤唳云端______

(3)徐喷以烟______(4)盖一癞虾蟆______

(5)昂首观之______(6)驱之别院______

2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5、将文中的成语摘录在横线上。

26、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虾蟆捕虫动作的迅速、准确

C.“冲烟飞鸣”的“冲”,让人想见蚊群在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

D.“在唳云端”的“唳”字,让人仿佛听到了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用词准确

28、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实用文档

四、写作

29、在生活中,有许多美是潜藏着的,需要我们用细心和创新去发现。

请以“品味生活隐藏的美”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D

[解析]民主型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3、B

[解析]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对教学问题的研究。

他曾明确提出,《大教学论》所阐明的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4、C

[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所以,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5、D

[解析]布鲁纳将结构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心理学、教育原理密切结合,提出了他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他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二、简答题

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等方面。

7、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就知识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就能力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三、论述题

8、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的一种,心理测验本身所具有的性质,智力测验都具有。

(1)心理测验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

心理测量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属性,称心理特质,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智力也是一种心理特质。

心理特质指的是使一个人对于较广泛的一类情景稳定地做出同一反应的心理特点,它是建立在对人类大量相似行为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构想,它是心理学家用以描述或解释行为的工具,不是客观事物。

实用文档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心理特质作为一种科学构想本身是抽象的,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因而对它的测量只能是间接的,即从行为样例中推理得出。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任何测量,无论是物理的抑或心理的都会出现误差。

心理测量的误差尤为突出。

因为心理测量是从对一个行为样本的观察中获得数据,再去推论得出结果,从部分推论整体,用以解释一个人的心理特质,自然不会百分之百的准确。

同时,这有限的观察数据又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获得的,引起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即便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从对心理特质的理论说明到计分、评分和结果解释各个环节上,都会有误差出现。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任何心理测验的适用性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它在测验编制开始时就已确定,依据测验的目的,适合于使用该测验的被试团体称为目标群体。

任何心理测验也只有当它被应用于它所适用的目标群体时,才能显示出它的效能。

由于人的心理在不同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中有很大差异,如果把一个测验应用于目标群体之外的个人或团体,那么使用其原有的常模来做评定就很不恰当,会对结果做出既不客观、又不公正的判断。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甚至在同一个社会文化团体中,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的受测者对同一个测验的反应也不一致。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与运用

1、按步就班(按部就班)消声匿迹(销声匿迹)不记其数(不计其数)

2、D

[解析]A项薄(bó)烟;B项猜度(duó),削(xuē)足适履;C项相称(chèn),群雄角(jué)逐。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B

[解析]根据句意和搭配,只能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C

[解析]“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分别是:

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5、比喻传递感情的纽带

6、春天的细雨明媚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窝

7、D

[解析]A项三顾茅庐,是诚心邀请的意思,看望病人不能用,这很明显是错误的;B项拔苗助长,用在此处不合适;C项亡羊补牢,是出了差错再设法补救,句中没有出现差错的意思;A、B、C三项的分析都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8、B

[解析]《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

9、恶作剧(淘气、调皮)河面结冰年老体弱10、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而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把“我们”当做自己的

实用文档

儿子),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11、愧疚感激12、可笑可敬

13、

(1)父母把儿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2)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3)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4)科学家把人类摆渡到万里之遥的星球。

(5)小小电脑把我们摆渡到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

(6)米卢把中国足球摆渡到“世界杯”的绿茵场。

[解析]写出三个句子即可。

14、脱下脆弱的外套15、被老板解雇生活或工作等不如意16、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17、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子因外套沾满油漆而狼狈的样子自己的失败和落魄志气和尊严18、不因为灾祸的突然来临而惊慌,也不因为别人没有理由的加害而愤怒。

19、略

[解析]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言辞积极向上,语句通顺即可。

20、B

[解析]“蚁族”应是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21、D

[解析]D项所述非文中内容。

22、D

[解析]A项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误将假设当现实;C项“完全取决于”太武断。

三、文言文阅读

23、

(1)强:

通“僵”,僵硬的意思。

(2)唳:

鸟鸣。

(3)徐:

慢慢地。

(4)盖:

原来。

(5)首:

头。

(6)驱:

赶走。

24、

(1)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我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白鹤在空中飞舞。

(3)(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25、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26、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山林野兽图驱逐蛤蟆图

27、A

[解析]作者写“夏蚊成雷”运用的是夸张的手法。

28、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的童心、童趣。

[参考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呜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

实用文档

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呜叫,令我高兴得连声赞好。

我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