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产业集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369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产业集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产业集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产业集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产业集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产业集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产业集聚.docx

《浙江产业集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产业集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产业集聚.docx

浙江产业集聚

宁波工程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题目:

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学院名称: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国贸113班

调研组成员及学号:

胡赛飞11408070309周雨琪11408070313

李芳萍11408070314杨凌11408070334

********

 

定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

 

调研报告概要

调研题目:

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调研目标:

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浙江产业集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措施。

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发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要注重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的支持。

调研时间:

2014年暑假(8月份)

调研对象:

浙江省宁波市周边地区的企业

调研方式:

文献搜集,现场调研,网络搜索

 

正文

一.调查资料

(一)浙江省年产值过千亿的5个聚集产业

产业名称

产值

纺织业

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

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

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

通用设备制造业

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二)浙江省各是产业集群总数及产值

城市

集群数量(个)

产值(亿元)

杭州

124

3380

宁波

77

2500

温州

73

1735

绍兴

58

2647

嘉兴

35

1540

台州

67

1680

丽水

25

136

湖州

30

680

金华

77

1310

 

(三)浙江省规划中的十四个省级集聚区

主要集聚区

特性介绍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大江东位于萧山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核心位,包括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是杭州的"浦东",是萧山乃至杭州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模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

杭州科创产业集聚区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区、以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区,强调生产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科技制高点、新的生态体制示范点,力争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和亮点。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理优势明显。

其中杭州湾新区将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宁波市北部的经济中心。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

瓯江口要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的拓展区。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

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嘉兴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时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

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

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将是绍兴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示范区的崭新大平台。

金华产业集聚区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金华市位于省境中部偏西,是浙中经济重镇。

衢州产业集聚区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衢江之畔,素有“四省通衢”之称。

衢州市是浙西工业重镇。

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

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

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全国最大的废旧物资回收、再生和利用基地,规划明确。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

作为浙江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丽水生态产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绿色成绩单。

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义乌的代名词。

宁波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货物出口量大,宁波梅山物流产业今后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浙江省各地区主要产品

地区

主要生产产品

杭州

机械、电子通信、家用电器、医药、服装、家纺(余杭区)、丝绸、汽车零配件(萧山)

宁波

服装、家用纺织品、针织品(象山)、棉纺(余姚、慈溪)、电动工具、石化、机械、模具、玩具、塑料制品、汽车配件、水暖设备

绍兴

纺织品、五金、服装(诸暨)、袜业(大唐镇)、领带(嵊州)、轴承、家具、劳保用品、化学纤维(绍兴县)、印染、化工、纺机(新昌

嘉兴

化学纤维、丝绸、皮革(海宁)、箱包、服装、经编、羊毛衫(桐乡)

湖州

童装(织里)、服装衬布、丝绸、建材、转椅、竹产品(安吉)、服装加工

温州

 鞋业、服装、低压电器(柳市)、打火机、标牌(苍南)、眼镜、塑编(萧江)、电子元件(虹桥)、汽摩配件、钻头 

台州

 铆钉(三门)、塑料制品(椒江)彩灯(临海)、化工、汽摩配件(玉环)

金华

家纺、小五金(永康)、磁性材料(东阳)、量具、服装、针织、建材

丽水

微型电机、农产品加工、缝纫机(缙云)、中密度纤维板

衢州

建材、机械、轴承、变压器、化肥

二.认识浙江产业集聚

(一)产业集聚的概念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现象和经济过程,是一定区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各种机构的集合。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大。

从行业分布来看,浙江省产业集群共涉及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28个工业门类,其中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有5个行业,分别为纺织业(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各市地的产业集群数量和产值差别较大。

依次为:

杭州124个,年产值3380亿元;宁波77个,年产值2500亿元;金华77个,年产值1310亿元;温州73个,年产值1735亿元;台州67个,年产值1680亿元;绍兴58个,年产值2647亿元;嘉兴35个,年产值1540亿元;湖州30个,年产值680亿元;丽水25个,年产值136亿元

(二)浙江产业集聚的现状

浙江经济发展之路的特色明显,即专业市场和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块状特色经济”,一地一品。

如义乌小商品民营企业群、海宁的皮革制品民营企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企业群、绍兴的轻纺民营企业群等。

从实践发展来看这种产业集聚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竞争优势明显。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群体空间组织形态,在近年来成为了许多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浙江省,曾经被称为“产业集群”的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产业集群一度引领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相关产业以及集群本身发展阶段的逐步更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度介入,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组成元素的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速度逐步放缓,部分区域的集群甚至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在创新能力发展较慢的现实情况下,集群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加剧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发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一是要注重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2012年上半年,14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13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比一季度高0.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新亮点。

以杭州杭氧填料有限公司、宁波金曼宇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新亮点。

上半年,14个产业集聚区工业新产品产值完成522亿元,同比增长21.3%,比全省高12.1个百分点,比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9.3个百分点。

新产品产值率25.9%,比全省高4.3个百分点。

大江东、杭州湾、金华、丽水工业新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增幅较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8%。

大江东、城西、绍兴、丽水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发展。

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出口交货值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6.8%,比全省高7.5个百分点。

有9个集聚区出口交货值同比为正增长,义乌、大江东、丽水增幅位于全省前三位,5个集聚区出口交货值同比为负增长,绍兴、嘉兴减幅较大。

区域发展差异大。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的有8个产业集聚区,丽水、大江东、舟山处于增速前三位,梅山、温州、嘉兴和衢州等4个产业集聚区同比增幅为负。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省产业集聚区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45.2%,增速比全省高32.4个百分点,实现快速发展。

宁波梅山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250亿元,实现翻番;杭州城西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10亿元,增幅达到64%,两地营业收入合计占全省产业集聚区总量的61%,对全省增长贡献率92.8%,服务业龙头地位十分突出。

(三)浙江产业集聚的特点

浙江制造业的结构变化整体上符合工业化结构演变规律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升级特征:

浙江制造业已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机制优势,以块状经济为代表的集聚优势,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营销优势,以轻纺工业为特色的产业优势。

同类产业集聚生产是浙江制造业最大的特色。

产业集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产业集聚区内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很大,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

产销量往往以“亿”为单位,令人惊异。

比如浙江诸暨大唐镇的袜业市场,年交易量达60亿双;嵊县的领带市场,年交易量达到2.5亿条等。

二是产业集聚使专业化分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获得了空前发展,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在这里大量地分布在不同企业之间,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某个环节。

三是分工深化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成本。

据介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彩电、计算机、手机等产品零部件的采购成本比其他地区低30%。

(四)浙江产业集聚的原因

1.历史、文化基因

作为农业经济大省,浙江地少人多,劳动力要素富足,且农民大都有自己的土地(主要是使用权),造就了小生产的初次投入的低成本优势;同时,由“三缘关系”为纽带,降低了融资成本,且较容易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这种稳定的预期因子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的风险。

2.产权明晰:

企业活力提高

浙江允许并鼓励经济主体(主要是民营企业)对自身独立利益的正当合法追求,明晰的产权,使一大批浙江商人拥有追求经济利益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动力,从而造就了浙江本地产业组织自我演进的活力源泉,使得浙江企业活力增强。

3.民营企业家资源积累

首先,长期的市场磨练使得浙江民营企业家具备了良好的市场思维和开拓能力,也大大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其次,长期的资本积累及现在的继续扩张,为企业家继续大展手脚提供了条件;最后,重要的创新精神,这种与生俱来的素质,使得浙江的企业家用于开拓,不断学习,为浙江区域经济提升实力。

(五)浙江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浙江产业集群的这种原生性的特点,虽然具有根植性强,共生性好,不易移植等的优点,但是其缺点和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将会极大的阻碍浙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1.产业集群地域发展不均衡

环杭州湾产业带受上海及区内城市工业的辐射明显,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产业集聚有一定基础,也不管规模相当大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强劲,共有产业集群335个,工业总产值10857亿元。

温台产业带具有悠久的商业传统,民众的创新意识很强,很早就利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以“专业市场+家庭工厂”的农村工业化模式,产业集群发展良好,集聚程度非常高,共有产业集群140个,产值3415亿元。

金衢丽产业带3个市原有经济基础较差,产业群的发展历史短,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拥有产业集群126个,产值1554亿元。

2.我省产业集群的载体主要在小城镇,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差、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浙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之一就是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形成大量企业的集聚,而这些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

虽然有经营灵活,风险小等优点,但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一方面受资金不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缺乏企业的创新意识,往往难以产生产品的创新。

产业集群多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不少产业还停留在模仿、低价竞争阶段,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

集群内企业间由于有较多的知识溢出,“模仿”等现象,造成创新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加上创新的成本高、风险大,因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其创新积极性受到打击,从主观上减少了创新的可能。

“过度模仿”常使创新产品供应在短期内达到饱和,并迅速转为恶性竞争,创新企业来不及享受创新带来的利润,也难以形成合理的进入壁垒。

3.国际化知名品牌及区域品牌匮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已经进入品牌化生存的时代,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并塑造成知名品牌,将直接决定其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我省强势品牌不多,且有相当一部分集群产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许多企业品牌观念落后,没有品牌发展规划及建立与之适应的品牌发展战略。

多数企业还长期依赖生产贴牌产品生存。

4.产业集群的优势还是表现在成本优势

我省产业集群的产业分布相对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总体产品档次较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多处于技术初端,产品的竞争力主要靠低成本低价格来维持。

在高附加值产品加工方面,则处于落伍地位,以低技术含量、低端产品多。

大量的小化工、小五金、小造纸、小皮革、小饰品制造企业与家庭作坊等,这些企业产品要维持一定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往往是以环境的牺牲和低劳动力工资为代价。

5.很多集群属于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受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

浙江的产业集群大多属于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主要靠的是劳动成本的优势进行粗放式的经营,在成长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严重,在一定地区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少地方企业的依赖资源和劳动力的经营难以为继。

这种以资源消耗大和劳动力密集形成的产业集群一旦资源价格上升以及该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则其集群的竞争力有可能会很快的丧失。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同质的需求以及同质的产出和排放使得物质和能量未能实现充分循环利用,废弃物未经清洁处理便排向自然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企业的大量集聚加速了生态问题严重性。

随着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经济环保化的要求提高,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面前,一部分产业集群将面临巨大冲击。

6.地区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一是要素资源紧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二是工业利润的长期走低,。

我省工业利润的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增幅下降,总量及固定资产规模与山东、江苏等兄弟省相距极大,以次带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三是市场压力。

原有产品的市场分额被不断的分割瓦解,部分产业被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7.企业中高层次人才资源严重缺失

企业中高层次人才资源最为匮乏,特别是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与专业人才,面临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经营、管理、外贸、设计、研发、物流等各类人才需求开始旺盛。

而我省的各类人才的分布结构,主要流向在政府部门、科研究院所,城市服务领域等,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极为不利。

技工类人才也十分紧缺,从2002年开始,我省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的技工荒,也让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重创。

(六)解决措施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也是20多年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保持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针对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动浙江产业集群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促进浙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是党务之急。

1.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产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产业集群并不意味着区域持续创新活动和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

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和空间集聚、产生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体。

  2.浙江产业集群需要特别重视培育和创造生产要素。

为了提升浙江产业群的竞争力,头等重要的大事应该是在各个专业产业区根据职业的特点举办培训和教育,此外还要着力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联系。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

各级政府要通过对技术教育的支持、研究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资助龙头制造商的创新活动来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产业集群从低成本型向创新型攀升。

 4.要把浙江产业集群整合到全球商品链之中。

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促进了国外客商与本地生产者的技术联系,有利于推动集群创新。

全球商品链对于理解和预测浙江产业群的发展可能十分有用。

在技术变化和产品创新日趋频繁、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情况下,浙江省中小企业能够参与生产者主导或订户主导的跨国生产和流通网络是基于“中小企业与大公司联系,构筑起能适应残酷竞争的网络组织”。

目前,浙江产业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优势及其与海外广泛的联系。

浙江产业群的海外联系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富矿”,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浙江产业群与海外的联系。

 5.推进柔性生产,抑制过渡竞争。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区域之间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

浙江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种差异并不表现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或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之间,而是表现在整个集群能否经受经济波动的考验,能否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并在相关产业中引领世界潮流。

浙江产业集群存在过渡竞争现象,就是对市场变动的承受能力不足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灵活性不强的表现。

在增强生产的灵活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意大利产业区的经验值得借鉴。

柔性专业化是持续创新的战略。

实施这种战略的前提条件是运用柔性设备(即多功能设备)、吸收熟练工人,并通过政策创建产业共同体,以及在这个共同体中推动各种有利于创新的竞争。

 6.推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制度建设。

地方制度是指各种关系不同的组织形式。

它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既可以包括一些正式的政治、经济制度,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社会文化制度。

尤其后者因为具有不易模仿性以及历史继承性而成为区域竞争的根本性优势。

现代产业系统中的竞争不可能都是纯粹市场化的,而是还要受制度框架的影响。

这些制度框架把买卖双方企业按照他们熟悉的和互惠的惯例联系起来,这反过来又促进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加强了特定产业区的比较经济优势。

他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最具发展动力的产业群通常需要以现有的社会文化准则为基础的集体制度安排,以此来克服市场失效。

 对当前浙江产业集群而言,加强以下几项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推进企业建立起信任关系和保障这种信任关系的社会制度建设。

信任是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捷径机制,也是减少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

在浙江的部分产业群中,社会信任水平不高对分工协作的深化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开始着手进行企业资信认证评估工作,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信用历史的查询和公证体系,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

今后,要逐步培育独立的具有公信力的专业中介机构从事这项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制度化。

同时,各级政府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巩固和提高区域文化、价值和目标一致性。

 ——建立促进集群内专业技术人员流动的创新机制。

目前,企业对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共同发展,经济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阻碍或限制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或者不愿意增加职业培训的投入。

这实质上严重制约了集群的技术创新。

因此,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要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建立起既有利于企业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又有利于技术人员流动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总结

(一)产业集聚区的经济意义

1.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

2.老工业基地振兴要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探寻新思路。

3.产业集聚对流行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形成重要挑战。

4.产业集聚使行政性重复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心得体会

通过对这次调研实践的进行,不仅让我们总结出其中的主要问题,也看到了自己很多方面能力的不足。

尽管市场调查已存在了一个多世纪。

但是现实中,管理者对市场调查的功效及操作方法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管理者常常忽略了市场调查的主动因素。

被动的市场调查常造成财力、人力资源的浪费,使巨额投资受到损失。

事实上,管理者应始终对影响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的因素保持清醒的认识,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及时了解剧烈变化着的经济、社会和竞争环境、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偏好等,从中寻求新的机会并以之为依据开发、研制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制定战略计划指导企业资源的使用与整合。

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好的管理者将营销环境的激剧变化看作是新的市场机会而不是威胁,因为他拥有市场调查研究这把利剑。

所以企业应该合理开展、运用市场调研。

      

当然,因为市场调查会受到各种误差的影响,调研结果会存在某种偏差,所以管理者应结合多方面收集的信息,正确开展调研,合理使用调研结果,指导营销战略的制定、调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们感觉到在实际应用中所学专业知识的匮乏。

人非生而知之,虽然我们现在的知识结构还很差,但是我们要学的知识,一靠努力学习,二靠潜心实践。

没有实践,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次实训让我们在一瞬间长大:

我们不可能永远呆在象牙塔中,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总是要走上社会的,而社会,就是要靠我们这些年轻的一代来推动。

在这些过程中,不仅充实了职业生涯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更深深体会到一个团队中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

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大项目的,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耐心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使我们的组合达到更加完美。

 

 实训中确实学到不少东西,也了解一些社会的现实性,包括人际交往,沟通方式及相关礼节方面的内容,对于团队营销来说,团结一致是首要这点我深有体会。

团队营销注重沟通和信任,不能不屑于做小事,永远都要保持亲和诚信,把推销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不仅加深我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更让我们拥有了一次难得的社会调研实践,这样的经历是非常宝贵的!

 

宁波工程学院社会调查报告评审表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班级:

国贸113班

调研题目:

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调研小组组长姓名及学号:

胡赛飞11408070309

调研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

周雨琪11408070313李芳萍11408070314

杨凌11408070334

指导教师:

聂红隆

职称:

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鉴定意见

我们组的组员在调研活动中表现积极,都很主动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