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975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桓范陈宫模板 21页.docx

论桓范陈宫模板2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论桓范陈宫

篇一: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

一.论桓范陈宫

司马懿讨曹爽,桓范往奔之。

懿谓蒋济曰:

“智囊往矣!

”济曰:

“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

必不能用也。

”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

范曰:

“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印在吾

许。

”爽不能用。

陈宫、吕布既擒,曹操谓宫曰:

“公台平生自谓智有余,今日何如?

”宫曰此子.

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仆尝论此二人:

吕布、曹爽,何人也?

而为之用,尚何言智!

臧武.

仲曰:

“抑君似鼠,此之谓智。

”(《东坡志林》)

已总认为自己智慧有余,今天怎么了?

”陈宫说:

“这小子不听我的话,不然,还不知道谁胜

谁败呢!

”我曾经评论过这两个人:

吕布、曹爽,是什么人呢?

被他们使用,还谈什么有智

1.请用|标示文中加波浪线语句需要停顿的地方。

(2分)

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吕布既擒:

仆尝论此二人..

3.苏轼通过这篇文章宣扬了怎样的“智”?

(2分)

答:

1.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2.已经曾经

3.不仅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更要有知人之明。

(或:

不仅有聪明才智,更要能运用自如,

不受他人限制。

二.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

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

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译文:

贞观九年之时。

唐太宗对侍臣说:

“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

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

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因此我从

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

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

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帝王能做到清静,百

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注释]①侍臣:

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

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

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

勤恳的样子。

⑤稔:

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征求不已:

欲清净:

..

(2)惟.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

3.翻译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

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

1、①停止(1分);②只(1分)

2、唐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

3、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2分)

4、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2分)

三.秦西巴纵麑①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

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②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

以为子傅③。

左右曰:

“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译文:

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

母鹿跟着秦西巴并啼叫。

秦西巴不忍心,放走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

秦西巴回答说:

“小鹿

的妈妈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走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很生气,

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

“秦西巴

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为什么?

”孟孙氏说:

“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

害,又何况对人呢?

[注释]①纵麑(ní或mí):

放走小鹿。

麑:

小鹿。

②窃:

私自。

③傅:

任辅导责任的官

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2、划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明应该停顿的地方。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3.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①②③

1、(2分)

(1)命令;派遣

(2)停;过了

2、(2分)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3、(3分)“麋母随之而涕,秦西巴弗忍”(或“其母随而涕,臣诚弗忍”);只抄一

半,得2分

4、(3分)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如答:

认为自己正确就不

怕得罪人,得2分;知错就改,不记个人恩怨,得1分。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

“何好?

”曰:

“好长剑。

”子曰:

“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

子路曰:

“学岂有益哉?

”子曰: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

重问,孰不顺成?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

”子曰:

“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

”子路拜曰:

“敬受命。

”——《孔子家语》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

“你爱好什么?

”子路回答说:

“喜好长剑。

”孔子说:

“凭

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子路说:

“学习难道有好处吗?

”孔子说:

“驱赶狂马

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

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

”子路说:

“南山出

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

么要学习呢?

”孔子说:

“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

子路施礼道:

“感谢你的吊问。

注释:

①檠:

矫正弓弩的器具。

②括:

扎,束。

③镞:

箭头。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狂马不释策

(2)引其入不益深乎?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

3.从文中可以体会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呢?

(3分)

1、

(1)放

(2)更加

2、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3、答案要点: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

篇二: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泷冈阡表》(节选)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

人。

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

'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译文: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

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

“你父亲为官清廉,乐

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

?

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

?

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我靠什么守节呢?

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

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一、解释加点的词

1.()2.()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2、毋以是为我累三.从欧阳修母亲的口中你知道欧阳修有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一、他,指欧阳修他的

二、1、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好药抚养我、教育我。

2、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

三、清廉乐善好施爱结交朋友

二、马厩夜读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

?

取解时,刘文

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

益著。

[注释]①景泰: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

即刘宣。

发解及第:

(刘宣参加科举考试)

发榜考中了解元。

③刘文恭公铉:

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译文: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

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

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

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

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

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使乃优遇之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为使畜马2、师惊异之

三、这篇短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你能写出一个名人的事例证明两文中阐释的道理吗?

参考答案

一、代词,他代替

二、1、为卫使养马2、老师很惊异

三、围绕“勤学苦练”作答。

示例: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

四、示例一:

范仲淹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示例二:

董仲舒专心致志地刻苦钻研学问,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示例三:

车胤少年时家境贫寒,借萤火虫的光来照明读书,夜以继日,勤学不怠。

三、《指南针》(沈括)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

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

取新纩②中独茧缕③,以芥子④许

腊⑤缀⑥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⑦其理。

[注释]①方家:

行家。

②纩:

[kuàng]丝绵。

③独茧缕:

独好的茧丝一缕。

④芥子:

芥菜的种子。

⑤许腊:

蘸蜡(抹在上面)。

⑥缀:

连接,这里指粘。

⑦原:

推究。

译文:

行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

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

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

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

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

磁石指向南方,

就像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不若缕悬为最善.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2、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三、短文中依次介绍了指南针的哪四种使用方法?

“不若”一词说明哪一种方法是

最好的?

参考答案

一、边,沿好

二、1、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

2、磁石指向南方,就像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三、水浮法、指抓法、碗沿法、悬挂法;悬挂法(意对即可)

四.论桓范陈宫

司马懿讨曹爽,桓范往奔之。

懿谓蒋济曰:

?

智囊往矣!

?

济曰:

?

范则智矣,驽马恋栈

豆,必不能用也。

?

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

范曰:

?

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

印在吾许。

?

爽不能用。

陈宫、吕布既擒,曹操谓宫曰:

?

公台平生自谓智有余,今日何如?

?

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仆尝论此二人:

吕布、曹爽,何人也?

而为之用,尚何言.

智!

臧武仲曰:

?

抑君似鼠,此之谓智。

?

(《东坡志林》)

已总认为自己智慧有余,今天怎么了?

”陈宫说:

“这小子不听我的话,不然,还不知道谁胜

谁败呢!

”我曾经评论过这两个人:

吕布、曹爽,是什么人呢?

被他们使用,还谈什么有智

1.请用|标示文中加波浪线语句需要停顿的地方。

(2分)

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吕布既擒:

仆尝论此二人..

3.苏轼通过这篇文章宣扬了怎样的“智”?

(2分)

答:

参考答案

1.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2.已经曾经3.不仅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更要有知人之明。

(或:

不仅有聪明才智,更要能运用自如,

不受他人限制。

五.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

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

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

译文:

贞观九年之时。

唐太宗对侍臣说:

“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

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

因此我从

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

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

百姓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

帝王能做到清静,百

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注释]①侍臣:

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

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

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

勤恳的样子。

⑤稔:

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征求不已:

欲清净:

..

(2)惟.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

3.翻译句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

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

参考答案

1、①停止(1分);②只(1分)

2、唐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

3、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

(2分)

4、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2分)

六.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

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②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

以为子傅③。

左右曰:

“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

“夫一麑而不忍,

又何况于人乎?

译文:

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

母鹿跟着秦西巴并啼叫。

秦西巴不忍心,放走小鹿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

秦西巴回答说:

“小鹿

的妈妈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走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

”孟孙氏很生气,

把秦西巴赶走了。

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

左右的人说:

“秦西巴

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为什么?

”孟孙氏说:

“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

害,又何况对人呢?

[注释]①纵麑(mí):

放走小鹿。

麑:

小鹿。

②窃:

私自。

③傅:

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

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2、划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明应该停顿的地方。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3.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参考答案①②③

1、(2分)

(1)命令;派遣

(2)停;过了

2、(2分)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3、(3分)“麋母随之而涕,秦西巴弗忍”(或“其母随而涕,臣诚弗忍”);只抄一

半,得2分

4、(3分)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如答:

认为自己正确就不

怕得罪人,得2分;知错就改,不记个人恩怨,得1分。

七、孔子论学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

?

何好?

?

曰:

?

好长剑。

?

子曰:

?

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

及乎?

?

子路曰:

?

学岂有益哉?

?

子曰:

?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

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

子路曰:

?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何学之为?

?

子曰:

?

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

?

子路拜曰:

?

敬受命。

?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

你爱好什么?

?

子路说:

?

我喜欢长剑。

?

孔子说:

?

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你呢?

?

子路说:

?

难道学习有好处吗?

?

孔子说:

?

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

就能取直人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在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

子路说:

?

山出竹子,不用加工,自然就直砍下来用它作箭,就能穿过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

呢?

?

孔子说:

?

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的不更深吗?

?

子路跪

拜说:

?

感谢您的教导。

‘’

注释:

①檠:

矫正弓弩的器具。

②括:

扎,束。

③镞:

箭头。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狂马不释策

(2)引其入不益深乎?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

3.从文中可以体会到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呢?

(3分)

参考答案

1、

(1)放下

(2)更加

2、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

3、答案要点: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

八、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

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肯学,

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我

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

“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

“我只需要一

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

(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

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

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

篇三:

八年语文期中试卷

201X—201X八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一、基础(22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1分)

(2)予谓菊,;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周敦颐《爱莲说》)(2分)

(3)写出杜甫《春望》一诗的颈联:

,。

(2分)(4)阳春布德泽,。

(汉乐府《长歌行》)(1分)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chóuchú()了一会。

(2)我huǎnghū()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

(4)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zu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随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D、当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执着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4、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赞美母亲的文字。

(80字以内)(3分)

A组:

惊惶蹒跚疲倦奢望微不足道神清气爽B组:

虽然?

?

但是?

?

无论?

?

都?

?

5、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3分)

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特别流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语言——“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洗具”“‘蒜’你狠”“‘豆’你玩”“我爸是李刚”“坑爹”“元方,你怎么看”“有木有”“伤不起”?

?

请分析上面这些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并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语言现象的。

二、阅读(38分)

(一)(11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斯.是陋室/登斯.楼也B、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C、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D、无丝竹之乱.耳/吾视其辙乱.7、翻译句子:

(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点明全文主旨)是“,”。

“”一词统领全文。

(3分)

9、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写陋室,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B、作者虽然身处陋室,物质生活艰难,但精神生活还是丰富的C、作者自比诸葛亮、扬雄,勇于以古人为榜样,保持高尚节操D、孔子认为,诸葛亮、扬雄品德高尚,其居室哪有什么简陋呢

(二)《背影》节选(9分)

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

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