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529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5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全册.docx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初中集体备课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汇聚智慧合作多赢

 

学科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师张德超王家明

 

备课要求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根据教研室要求,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以下要求:

1、集体备课卡包括:

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学科教学计划表、单元备课---单元集体备课卡、课时备课------课时集体备课。

2、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好教学设计文稿,严禁照搬照套,所有教案均需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二次修改(个性展示)。

3、撰写字体要求:

课题用小四楷体,居中;正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设置为0。

页面设置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为2厘米。

4、单元备课具体要求:

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5、课时备课具体要求:

每课备课要求备的是堂课。

即要求分课时备,不能有二个或者三个课时连在一起备,每课时要有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过程。

(1)课题:

是课文内容的题目。

(2)教学目标:

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3)教学重点:

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需要学生学会和掌握运用的知识点集合。

(4)教学难点:

是根据所面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5)教学流程:

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

其中包括主要知识的呈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重点体现“高效课堂六环节”流程和“课堂教学五步流程”。

(6)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开放性。

(7)板书设计:

新授课必须要有完整的板书设计。

(8)每课一反思,要言之有物,有一定的深度,不泛泛而谈。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程标准对本学期的目标要求

一、培养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健康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三、目的要求:

1、熟练的使用工具书,认识本册书中所出现的生字、词,力争做到能读、会写、会用;并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良好习惯。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综合性学习,掌握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能与同学合作探究,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3、 能够根据实际对象与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大胆地进行交流。

4、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力求在写作时能够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上册有六个单元,共30课,其中第一单元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尢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第三、四单元是说明文,要求掌握说明的方法和顺序等。

第五、六单元主要是文言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总之,说明文是本册的重点,应该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二、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

  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课时分配

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第一单元8一、二、三周

第二单元8四、五、六周

第三单元9七、八、九周

第四单元9十、十一、十二周

第五单元8十三、十四、十五周

第六单元9十六、十七、十八周

期末复习6十九周——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

学科

语文

年级组

成员

 

单元

内容

课时

分配

《新闻两则》2课时;《芦花荡》2课时;《蜡烛》1课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课时;《亲爱的爸爸妈妈》1课时;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1课时

单元

内容

总体

本单元五篇课文,以战争为主题组元,内容上兼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文体上以叙事性作品为主。

文中既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英雄群像,有“老头子”那样的孤胆英雄,又有南斯拉夫母亲那样感人肺腑的形象;有百万大军横渡千里长江的壮阔画面,有白洋淀老英雄痛打鬼子的动人场景,又有老妇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

情景各异,又惊心动魂,一定能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单元

教学

目标

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单元

教学

重难

1.要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适当介绍历史背景。

2.要结合记叙要素的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1.要深入探究人物的思想性格.2.要运用假设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学情

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多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教学方法建议

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多向历史老师请教。

建议多看一些相关的题材影片。

课时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

课题

新闻两则

主备人

扈秀娟

参与者

扈秀娟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教者

扈秀娟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

(2)不断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毛泽东的资料。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导入

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我们每位同学对毛主席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这里老师不一一赘述,下面我们就从这则新闻中进一步了解毛泽东。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

签订()取缔()对峙()要塞()

2.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里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表明了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其作用是()(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多项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

两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

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

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

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两题。

(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不得改变原意。

练习达标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

“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新闻,并与课文作比较。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

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

“过去了!

”“过去了!

”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

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

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

“同志们,再见了!

”“老乡们,辛苦了!

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

22、相同点:

23、不同点:

作业设计

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时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

课题

芦花荡

主备人

扈秀娟

参与者

扈秀娟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教者

扈秀娟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

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难点:

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法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法

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

找历史老师了解抗日战争,或看一些抗日题材的影片。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导入

最近,日本的舰艇在我国钓鱼岛海域无辜抓捕我们的船、人,直到现在,我方船长还被扣留。

这种恶劣行径,我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今天的中国还能任人宰割吗?

79年前的历史还能重演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就从孙犁的《芦花荡》中重温那段历史,……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

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

2《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

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    )

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

 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5、本文体裁?

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6、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找出来分析 

7、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8、这些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特点?

9、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

“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

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练习达标

阅读《芦花荡》“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至结尾。

10、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1、文段中写老人引诱鬼子上当,他用什么作诱饵?

(用文中的语言作答)

                                       

12、以上内容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3、从当时的大背景来看,这一英雄事迹更深层的说明了什么?

                                      

14、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5、第二天二菱看到了老英雄的行为后,会怎样重新认识老头子?

拓展提升

19、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或结尾,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

20、 下面语句有语病,找出并修改。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斗中,无数英雄无畏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泪的代价。

21、研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食品浪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的食品平均浪费率为5.1%,其中一般餐馆的食品浪费率为3%,饭店的食品浪费率为15.7%,结婚宴会的浪费率竟达到23.9%。

严重的食品浪费现象让人瞠目结舌。

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日本制定了《食品再生法》。

日本各种资源都比较匮乏,自去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行《家电循环法》,节约资源已深入人心。

以《家电循环法》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日本政府又顺理成章节地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

作为一个汽车大国,日本生产的名牌汽车销往世界各地,国内市场也很大。

全国拥有七千多万辆汽车,每年淘汰上百万辆,如果驱车前往东京郊区,经常可以碰到废汽车堆积而成的小山。

《汽车循环法案》的目的就是要变废为宝。

作业设计

做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蜡烛

主备人

扈秀娟

参与者

扈秀娟

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

教者

扈秀娟

学习目标

1、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4、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在跃动的烛火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人类光明的未来。

学习本文,应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教法

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法

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展示

导入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惟有情感,高尚圣洁的情感却长存天宇。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

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今天我们学习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精疲力jié()fú 晓( )揣在怀里() 颤巍巍( ) 鞠躬( )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光芒。

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    。

A、闪耀闪烁B.闪耀闪耀C、闪烁闪烁D.闪烁闪耀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

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2)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

5、文中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找一找,分析一下为何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明确:

1.炮火(11)       老妇人的黑色围巾(5)      老妇人的动作“跪”、“爬” (各3)      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6、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

(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

(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8、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练习达标

阅读“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回答问题。

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拓展提升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

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

“我就在这里了。

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

”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

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

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

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

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

尤其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

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

“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

”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

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3、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

“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思?

14、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语句?

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15、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6、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

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7、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作业设计

揣摩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