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825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法:

领读、教读、引导。

学法:

朗读、识记、默写、讨论、想象。

教具及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引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课件出示小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及动画。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谈话引入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感知

1.通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自主读书进行整体感知,尊重个性,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小组内认读。

2.请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组词,造句展示。

(识字形式活泼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热情,是为识字本身服务。

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加以运用。

四、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不加字、错字、漏字。

2.请同学各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同学听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多种方式练读全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增强读书的效果。

五、写字

1.测试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井(水井)沿(井沿)渴(口渴)话(说话)

观(观看)答(回答)喝(喝水)际(一望无际)

2、观察字的结构。

①左右结构的字:

沿、抬、际、渴、错、喝、话、哪

②上下结构的字:

答、弄

③半包围结构的字:

还(先写“不”)

3、学生练习,同桌互相点评。

(加强同桌的互相评价,促进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二、朗读课文,回答老师问题。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出示课件,出现青蛙在井底跳动的画面)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老师出示小鸟飞到井沿的动画图片,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

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课文对话,学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

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

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

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学生对照课文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小结

1、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

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2、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

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3、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

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13、寒号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理解13个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

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

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准确领会寓意。

教法:

领读、教读、引导。

学法:

朗读、识记、默写、讨论、想象。

教具及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

2.课文录音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

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

二、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

”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

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后自评并纠正)

(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

(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教师点拨:

“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四、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

(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

为什么?

(5)练一练:

《作业本》第5题。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

(2)说一说:

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

六、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

(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

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

(“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

(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

(1):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8自然段。

1.回顾学法:

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

(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

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认读会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教法:

领读、教读、引导。

学法:

朗读、识记、默写、讨论、想象。

教具及教学准备:

两张画有不同的葫芦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

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课件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4、齐声读课题,自由读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吧,出示温馨提示: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3、生字宝宝也来了,我们一起学一学吧,指名读生字、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4、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三、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四、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

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

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

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

(学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五、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

(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

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

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

其它同学评。

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

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

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图:

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认为:

———(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

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六、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

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口语交际:

商量

一、情境启发、反思导入.

出示几个常见的情景,帮助学生反思日常行为:

同学们,在你身上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1)体育活动课上,我想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可是我的朋友们却都不同意,我一气之下就去找别人玩了。

(2)听说动物园里有熊猫“到访”,可妈妈工作太忙,总是没空,我想让阿姨带我一起去,可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3)今天有写字课,毛笔忘带了,怎么办?

想和同桌合用,可生怕同桌不答应。

(4)你向同学借的书还没有看完你想续借几天,该怎么办?

(5)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想早点回家,你该怎么和小丽说换值日的事情?

二、设计意图:

教师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情境,设置出5种场景帮助学生联系自身,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真正从生活实际、从身边小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学会商量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很自然地产生求知的欲望:

遇到这些常见的问题我该怎么解决?

由此激发探究实践的愿望。

这种感觉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走入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

三、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1.角色反串、提出方法:

如果每次我们都是这样说错了或不敢说,那么既不能解决问题,也容易和别人造成误解,怎样说才能把事情圆满解决呢?

对了,有一位小朋友叫大胆,他想来试试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欢迎吗?

(老师佯装学生,反串“大胆”这个角色,并且与学生随机表演。

师:

(1)喂,我们来玩“警察抓小偷”吧,你们想的游戏都是没用的人玩的,我们不要玩!

(2)你的书我还没看完,过几天再还给你。

(3)我今天生日,你帮我打扫卫生吧,就当做是送我的生日礼物啦!

问:

大胆费了这么大的劲和你们商量,你们为什么不同意呀?

提出方法:

商量必须有礼貌。

商量必须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必须说清楚理由。

说话的时候不能吞吞吐吐,要明白流畅。

四、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提出: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会商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商量不光要会表达,也要会倾听对方提出的看法,通过这一环节老师参与反面角色的表演,锻炼了孩子们听的能力,让学生听出错误,也听出了方法。

不仅如此,此环节通过老师的示范表演,为学生在下个环节大胆的实践作了铺垫。

2.再设情境、实践练习。

(1)大胆商量失败了,那么你们遇到情况会用正确的方法与人商量吗?

请看这四幅图。

(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提出三种需要商量的情境。

即续借书本,更换值日。

(2)在这几种情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学生交流)

现在就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根据我们提出的商量的方法来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想想我们该说什么,用怎么样的语气说,说话时神态如何,有哪些动作?

五、回到现实、扩展练习。

1.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解决了吗?

回到开始提出的几个生活小片断,学生交流如何“商量”。

2.比赛:

“好好先生”,要求学生用简洁清楚的话来商量相关的问题,看看谁说的话最受人欢迎,商量结果最有效。

3.小结:

你们看,小小的一句话就能帮我们解决好多困难,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可要多注意说话的方法呀,总之待人有礼、说话清楚是最重要的。

不过,要知道如果商量的结果是没有成功,我们也要对人有礼貌。

六、设计意图:

此次口语交际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所以需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说话的技巧,以便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小比赛的设置即是另一种形式的说话练习,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设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样化的氛围中大胆表达,并且通过丰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炒”。

2.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

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3.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炒”。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

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方法。

2、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不言不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分类吗?

试试看。

3、选其中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练习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天空飘着()气球。

()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3、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书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1、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江上雪景。

3、出示全诗。

指名朗读。

4、解疑:

你们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5、送词入诗解诗意。

6、朗读故事:

自由读、小组赛读、男女分开读、全班齐读。

7、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诗人的孤独寂寞,渔翁精神的不屈。

8、背诵全诗。

2、我爱阅读:

刻舟求剑

1、读一读,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

2、讨论:

这个人最后能把宝剑捞上来吗?

为什么?

3、全班交流,师小结。

18.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3个认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1、学习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夜宿山寺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首《静夜思》,你们还会背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出示李白的图片。

介绍:

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2、初读课文,指导书写生字。

(1)自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3)再读古诗,教师范读。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下面我们来学学这首古诗里的生字。

(4)指导生字书写“诗”、“寺”(“寺”,由两个熟字“土”和“寸”组成。

“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

“寸”的“竖钩”在竖中线。

)描红,临写一个字。

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

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描红,独立写一个

(5)那么把生字放到古诗中你还认不认得?

二、揭示课题,读通古诗。

1、指名读古诗。

(1——2人)

2、那么你知道《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吗?

”(晚上、住)

3、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

三、理解字词、句。

1、自己读古诗,提问:

朗读这首诗,你对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

山寺的高大。

(板书:

高)请你小声读读古诗,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

从危楼高百尺中可以看出。

(1)生:

从“高”“百尺”能看出来高师:

那你知道“危楼”是什么意思吗?

在古代危就是高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想像一下,李白所在的山寺高高的,可能都想不到的高,那你读出这样的感觉和语气。

(3)你要是上了这么高的楼,会是什么感受?

——那你再读读还可以这样读:

危楼//高/百尺

(4)李白想到了什么?

手可摘星辰问:

你知道星辰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星辰就是星星的总称。

师:

咱们也来摘摘。

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

没有。

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山寺真是高呀。

同学们,现在,站在这么高的山寺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

谁来读一读?

还可以这样读:

手可//摘/星辰(5)大家读的很好,继续加油。

(6)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又想到了什么?

不敢高声语你知道“语”是什么意思吗?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不敢大声说话)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那“恐”是什么意思?

(害怕)这句话的意思是?

(害怕惊动天上的人)“天上人”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神仙)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山高不高呀?

真是好极了。

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小声读)(7)同学们,天上真的有神仙吗?

(没有)可以摘星星吗?

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学生回答:

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

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2、再读这两句,想想还可以怎样读?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3、再读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自己读,找人读)

四、背诵古诗。

(1)填诗背诵夜宿山寺()()高百尺,手可()()()。

()()高声语,()()天上人。

(2)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敕勒歌

【学习目标】1、感受少数民族的民歌的特点。

2、学习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的写法。

3、运用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景物。

4、体会大草原的壮美,感受作者热爱草原的情怀。

【预习】一、教材助读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二、预习自测1、生字

敕勒chìlè穹qiónɡ庐见xiàn牛羊天似sì笼盖lǒnɡ2、一词多义

敕勒川(平川、平原)3、词语敕勒川:

敕勒族居住的平川。

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阴山:

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穹庐: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苍苍:

青色。

茫茫:

辽阔,深远。

见:

同“现”,呈现。

【探究】一、质疑探究课文讲解

(一)文章主旨这首敕勒歌风格奔放、雄健朴质,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大西北独特的壮丽景色。

敕勒歌把古原野敕勒川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

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二)重点语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

这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

(三)文章思路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四)写作特点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意境极其阔大恢宏。

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