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779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7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docx

西方政治思想史讲义

第一章

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早期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背景

一、古希腊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1.西方生活的三大来源:

Greekrationalism,Jewishmonotheism,Christianlove.

2.古希腊为西方政治理论提供了早期最杰出的学说。

3.政治和法律相关学科已经萌芽。

4.为后世提供丰富的分析样本——政治制度。

二、城邦制度

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进入了城邦时期。

1).城邦的概念:

城市国家(city-state)。

一般由一个中心城和若干卫城,以及围绕卫城的街道和农田组成。

2).城邦制度的意义

(1)城邦林立,为政治制度和思想的比较与竞争提供了基础。

(2)形成了早期的民主制度。

 

第二节早期希腊主要政治思想

著名的史诗包括:

a.荷马史诗:

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分别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b.赫西俄德:

《工作与时日》、《神谱》

 

第二章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思想背景与生平

一、苏格拉底(前470—前399)

“苏格拉底首先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寓于城邦之中,甚至引入家庭,迫使哲学思考人生和道德,善与恶。

不同的学习方法。

对人文科学而言,教学任务决定了其不仅要学习著作的内容,更要洞悉其呈现的生活观。

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权威主义的(捏陶器);

第二,自由主义的(树浇水);

第三,苏格拉底的,共同探讨,通过反思,获得洞见。

二、柏拉图(前427—前347)的求学与教育经历

学术志趣的转变——由文学而哲学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培养了大量既懂自然科学,又懂政治学和哲学的治国之才。

三、主要著作

《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

 

第二节正义与城邦

一、正义问题的重要性

城邦败坏的根源在于个人行为失范,失范的原因在于不知道何为正义。

二、对各种正义观的批判

1.正义就是偿还债务

2.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3.不正义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心灵的德行,不正义是心灵的邪恶。

人心善则为人也是善的,人心恶那做人也是恶的。

所以,正义的人能够幸福安康,而不正义的人则相反。

而幸福安康就是有益,灾难痛苦就是有害。

所以正义比不正义更加有益。

三、建立独特的正义观

(一)正义的起源与本质

做不义之事会获得利益,而遭受不正义影响的人会受害。

在现实生活中,受害往往大于得益。

经验使人们认识到,只得利而不受害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便放弃单纯的获利或者受害的行为,而制定公认的法律,以使每一个人尽可能多地获益而尽可能少地受害。

如此,人们就把守法和履行合约称作合法、正义的。

这是正义的起源和本质。

所以,正义本身不是真正的善,而是一种折衷,是为大家所接受的,最好和最坏之间的一种折衷。

(二)不同的正义观

社会由三个阶级组成:

统治者、护卫者和平民,分别类似于金、银、铜;各阶级之间品质不同。

1.城邦的正义

理想的城邦必然具有四种美德:

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如何才能实现正义?

智慧:

城邦统治者具有治理社会的知识,并且运用这种知识精心谋划,城邦即实现智慧。

勇敢:

城邦的护卫者通过法律的教育知道惧怕什么,勇敢即可实现。

节制:

体现在统治关系中,优胜者和低劣者谁应该实现统治和被统治。

正义:

每个人必须在国家中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工作,各个等级各安其位,各谋其职。

所以,城邦的正义就是:

统治者具有智慧,护卫者勇敢,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节制,实行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

2.个人的正义

(1)人的心灵有三个组成部分:

理智、激情和欲望。

(2)正义的实现:

四种美德如何对应

智慧:

理智对身体起着领导的作用,指挥和传授着行动的信条。

智慧就实现了。

勇敢:

激情实现理智关于应该惧怕什么、不应该惧怕什么的信条。

勇敢即可实现。

节制:

激情和欲望服从理智的领导,不予反叛。

即为节制。

正义:

人类心灵中的理智、激情和欲望这三者各司其职,相互和谐。

正义是一种心灵的健康,美而有力;不正义是一种邪恶,丑而软弱无力。

四、城邦理论

1.城邦的宗旨

建立城邦不是为了某个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了城邦整体的利益。

因此,如何能够让城邦整体得到幸福,而不是实现支离破碎地目标,是最重要的难题。

2.理想城邦

(1)柏拉图的理念论。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上所有的实际事物都有一个“理念”,或者说一个不变的本质特征,也有一些意外的、偶然的、非本质的特征。

必须在理念与我们经验的实际事物之间做出区分。

“理念”的特性是(a)我们不能看到、听到或者摸到它,它们不属于时间和空间的世界;(b)它们不能改变。

最理想的城邦,就是“理念城邦”,或者说一切城邦的本质特征,因此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特定城邦的有形特征。

按照柏拉图的理解,世界上的特定事物,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事物,都是其理念的复制品。

也就是说,理念是原型,特定事物是复制品。

(2)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则——按照社会分工的建国原则

每一个社会成员专心于自己的职责,才能保证国家社会有序,人们幸福安乐。

3.理想城邦的具体要求

(1)男女平等——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承担与其本性相符的职责。

(2)共产共妻与财产共有

第一,最好的男人与最好的女人结合,反之亦然。

最坏的下一代,不予养育。

第二,对男女青年的婚配进行管理,及时结婚和生育是男女的义务。

第三,合法后代由城邦统一抚养。

第四,要实现至善的治理,“护卫者阶层”应该实现财产公有。

 

第三节国家治理理论

一、治国之术的关键在于“照料人的心灵”——培养美德

照料人身体的技术分为锻炼技术与治疗技术;相应地,治国技术可分为立法与司法技术。

“这四种技术都是以至善为目标,一方面照料身体,另一方面照料心灵。

当前的弊端:

每当许多人或聚集到一起开会,或出席法庭听取审判,或到剧场看戏,或到兵营过军事生活,或参加其他任何公共活动,他们就利用这些场合大呼小叫,或指责或赞许一些正在做的事或正在说的话,无论他们的指责还是赞许,无不言过其实,引起会场的回声,闹声回声相互助势,喧嚣不已。

这种场合,除非有神佑,怎么能培养良好的心灵?

当前的弊端:

只有把政治与哲学结合起来,同时利用城邦和知识的双重力量,培养人的美德,才能使心灵处于最好的状态。

其关键在于运用“真知识”培育人。

因此,要辨别什么是真知识,必须揭穿假知识和伪哲学家的面目。

伪知识——雄辩术

真知识——善的理念(推导出正义和美的知识)

二、“真正的哲学家”

——哲学王是培养美德的关键

哲学王的特征:

第一、爱真实,不虚假。

第二、有节制,不贪享乐。

第三、心胸开阔,目光长远。

第四、有胆量,不怕死。

第五、公正贤良,不偏私。

第六、聪明好学,知识丰富。

第七,天性和谐,内心灵敏。

自然的结论:

人治优于法治。

 

第四节法治观念

一、对待法治国的态度转变

——第二等好的政体

二、立法目的

1.以什么为立法目的?

克里特和斯巴达的立法目的都是着眼于战争。

柏拉图认为,战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

幸福本身是属于和平的。

2.要培养何种美德以实现这一目的?

(1)以战争为目的,需要通过巨大的痛苦和恐惧,培养臣民的勇气;以和平为目的,将通过体验快乐,培养臣民在享乐方面的节制。

3.如何培养?

通过酒宴、诗歌和音乐,培养公民快乐的天性,从而实现节制与和谐的美德。

斯巴达和克里特的法律的最大缺点是,不能让其公民接受音乐和诗歌的美。

原因就在于这两个社会不是城邦,而只是兵营、畜群。

三、法治思想

1.法律的地位。

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城邦。

只有遵守法律的人,才能被任命为官员。

他们必须是法律的仆人或者执行者。

如果法律处于从属地位,则城邦必然覆灭。

2.法律的制定。

立法时不能仅仅以暴力相威胁,而应该要说明理由,并进行劝说。

3.法律的权威。

法律的权威在于其稳定性;但是,也要及时地修改法律。

4.法律的实施。

要依靠熟悉法律技术的政治家。

 

第五节思想影响

一、提出了系统的政治理论

包括正义理论、治国理论、法治理论和教育理论

二、创办了学园,培育了众多学者

阿卡德米学园一直存续至公元529年,持续了900多年。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生平与著作

一、生平

(1)出身。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出生于爱琴海北部城市斯塔伊拉。

(2)进入阿卡米德学园(10年)。

勤奋好学,以辩论成名。

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包括:

政治学、伦理学、诗学、逻辑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神学、天文学、自然史、哲学等。

与柏拉图形成不同的见解,深得柏拉图的赏识却又有所分歧。

(4)主持吕克昂学园

回到雅典,成为吕克昂学园的教师,形成了“逍遥学派”,写出了大量的学术著作。

二、主要著作

《论正义》、《论灵魂》、《论诗人》、《论动物》、《论植物》、《论星象》、《论解剖》、《论尼罗河》等。

主要的政治著作包括:

《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又译《经济学》);相关的有《修辞学》、《尼格马可伦理学》。

三、研究方法与特点

1.注重经验研究

2.学科的分类和独立。

第二节城邦的目的

1.城邦与个人的目的

“我们看到,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

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

很显然,由于所有的共同体旨在追求某种善,因而,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

这种共同体就是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政治学》

“所有人自身的善也就是政治科学的目的。

一种善即或对于个人和对于城邦来说,都是同一的。

——《尼格马可伦理学》

“任何技艺或学问,同样地,任何行为和有意的选择,都以某种利益为目的。

”个人的和政治共同体的利益或有益的生活,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最高主题。

2.善、欲望与闲暇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有三种:

快乐的生活、政治生活、理论的或哲学的生活。

热衷于肉体之乐的生活是最大多数人——命运的宠儿以及普通人——所过的生活。

另一方面,更为高尚的人将荣誉作为生活的目的,并通过在政治活动中展示其美德而寻求荣誉。

最后少数人所追求的快乐来自纯粹的智力活动。

城邦的善在于公正,个人的善在于合乎德性,即个人的欲望和情感服从理性思辨的控制。

理性生活,即思辨生活是更值得追求的生活。

人的显著特征在于人的理性灵魂,灵魂具有双重要素,即具有理性或思想的要素和服从理性的要素。

因此,人的特有的职能就是灵魂按照理性而活动或工作,或者毋宁说是这种活动的最优形式。

幸福或人的利益因而可以定义为符合优秀品格或美德的灵魂活动,如果有若干美德,那就要符合最优秀和最完善的美德。

因此,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

因为闲暇可以让人得到思辨活动的机会,而纯思辨活动具有至善的属性,

“如果一个人能够终生这样生活,就能得到完满的幸福。

3.善德的培育

美德的培养要依靠立法和执法。

“因为,节制和艰苦的生活是不为多数人所喜欢的,特别对于年轻人。

所以,要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哺育,在变成习惯之后,就不再痛苦了。

然而,作为青年人只是正确的哺育还是不够的,就是在长大成人之后还应该继续进行这种训练,并且养成习惯。

我们还需要与此相关的法律,总的来说,关于整个一生的法律,多数人宁愿服从强制,也不服从道理,接受惩罚而不接受赞扬。

”——《尼格马可伦理学》

如何学到这种立法?

要从政治科学,具体而言是从政治实践入手。

 

第三节城邦治理

1.城邦的起源

(1)城邦是一种伦理共同体,为了实现某种善业而建立,是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和有权威的。

(2)“当多个村落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为了生活得更美好结合成一个完全的共同体,大到足以自足或者近于自足时,城邦就产生了。

(3)从自然的角度看,城邦是家庭和村落演化的产物,但其伦理目的非常明显,是追求善的生活的结果。

(4)城邦不只为生存而存在,否则,野兽也可以组成城邦,奴隶也可以建立城邦,经济联合体也可以建立城邦。

(5)城邦应该订立良法并实行善政,关注全部人民的生活德行,否则城邦无异于军事同盟。

2.城邦的本质

城邦从其本质上来说是多元的而非整齐划一的政治共同体,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参与其中。

城邦的统治不同于家庭中的主人对奴隶的统治,也不同于父亲对子女的统治,更类似与丈夫对妻子的统治,是一种轮流为政的统治。

3.如何处理城邦关系

(1)三种正义

第一种是分配的正义,实行于荣誉、财富或任何其他可以在政治共同体中进行分割的事物的分配中。

第二种正义与交往活动有关,是纠正的正义。

这种正义不考虑人们的具体情况,而只考虑把单纯算术的平等用于人及相关物;其应用范围不仅包括契约之类的自愿的交往活动,也包括偷窃或谋杀之类的非自愿的或犯罪的活动,也包括法官或陪审团审判起的作用。

第三种正义是“相互性”。

这种正义似乎既包括对所受的伤害进行报复,也包括利益或所有物的交换。

与纠正正义的关系在于,这是更原始形式的正义,不需要行政长官或法官的审慎的辨别。

它是构成所有人类关系基础的原始的正义形式。

(2)正义与友爱之间的关系

“友爱似乎是城邦间的凝聚力,立法者对友爱的严重关切似乎甚于对正义的关切。

因为和谐似乎类同与友爱,这是他们特别追求的目标,意在驱逐友爱的敌人和消除派系冲突。

当人们是朋友的时候他们不需要正义,但当人们有了正义的时候,他们还需要友爱。

正义事物中的特别正义者被认为是与友爱相关的事物。

4.城邦制度与友爱

(1)友爱是把城邦联系起来的纽带,立法者重视友爱在消除仇恨,加强团结的作用。

(2)什么是友爱?

人世间的友爱有三种。

第一,友好的双方真心希望对方过得好,他们为此而成为真正的朋友;第二,为了对自己有用,相互之间互有好处而形成的友好;第三,为了快乐而交朋友。

(3)喜欢是感情,友爱是德性。

前者是单向的,后者是双向的。

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因自身而做朋友;除非能占到便宜,邪恶的人不会互相喜爱。

5.公民友爱与政体类型

“在那些退化的政体中,友爱和公正同样稀少,在最坏的体制中,也就最少,在暴君体制下,就很少或没有友爱。

”而“平民政体下,友谊和公正最多,因为他们是最平等的,共同的东西最多,全体公民都在力求公平而正直。

6.人作为政治动物

(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恶人;就像荷马所指责的那种人:

无族、无法、无家之人……具有这种本性的人乃是好战之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

(2)人与城邦血脉相连,反映在国家观上,就是重城邦而轻个人。

7.成为公民的要求

(1)一个人只有参与了某一政体,才能成为它的公民。

而参与政体,意味着参与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

(2)公民的德性在于,既能出色地统治,又能体面地受制于人。

 

第四节政体理论

一、政体的含义

1.含义

政体就是对城邦中各种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职的某种制度或安排。

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权力安排方式。

2.研究方式

“我们不仅应当研究什么是最优良的政体,而且要研究什么是可能实现的政体,并同时研究什么所有城邦都容易实现的政体。

”与柏拉图的区别在于,不以理想的政体作为研究的中心。

3.政体的要素:

最高权力的人数;正宗与变态

“凡是照顾到公共利益的政体就是正当或者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统治者们的利益的政体就是错误的或政体的变态。

这类变态政体都是专制的(它们以主人管理奴仆的方式进行统治),而城邦却正是自由人组成的团体。

二、政体的类型

参数:

人数;

正宗、变态;

贤良、偏私。

人数

正宗

变态

一人

君主制

僭主政体

少数人

贵族制

寡头政体

多数人

共和制

平民政体(以穷人利益为依归)

特点

贤良

偏私

各种政体的起源与维系

(一)君主制

1.特征:

城邦的统治权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以谋求整个城邦共同利益为目的。

2.表现形式:

(1)斯巴达式的君主政体(依法统治)。

这是最好的政体。

“王权并非至高无上,只有在作战时,君主才有全权。

君王就像是一个无须听命与他人的终生任职的统帅,除了在战争中处置战犯,他并无生杀大权。

他的职位有的世袭,有的要选举。

(2)野蛮人中的君主制(依法统治)。

王位世袭,臣民具有奴性,甘受独裁。

(3)古希腊各邦的“民选邦主制”(依法统治)。

与前者的区别在于,王位不世袭,以其业绩确定任期。

(4)史诗中英雄时代的王制(依法统治)。

王室因有战功而受到拥戴,王位世袭。

(5)家长式的君主制(最典型的君主制,不以法律统治)。

君主独揽大权,一人管理公众事务,犹如家长。

全权的特点:

“所谓的全权君主,即凭自己的私意在所有事情上拥有统治权的君主,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全体公民之上……显得有悖于自然。

由此引出,君主制不及法治的地方:

“由某一个人来统治与其平等的所有人是不公正的。

在法律未能作出规定的地方,人也同样不可能作出明断。

法律教导人们遵循这一目的,为人各种官员根据其最公正的识见来裁决法律自身未能涉及的其余事例。

此外,人们还完全可以根据其经验修正或补充现存法律。

3.起源

古时候臣民稀少,难以发现德行超群的人,所以君主凭借其光辉业绩,延续很长时间的统治。

4.衰败的原因

衰败的命运不可避免,因为其致命的缺陷在于王位的继承。

(二)僭主制(暴君政体)

1.特征:

第一,专制统治,个别统治者无法无天。

第二,统治权是通过僭取获得,或者通过蒙骗群众,或者通过政变篡权。

第三,谋取的是个人或者家族的私利。

2.类型

(1)依法统治的僭主:

最好的一种,可以转化为君主制。

(2)类似于古希腊野蛮部落的民选城邦的邦主:

因依据法律受人拥戴,类似于君王;因独裁专制,又属于暴君。

兼有君主和僭主的特征。

(3)不受约束的僭主:

完全从私利出发,不受任何审查。

3.起源

多数僭主出身于平民领袖,靠攻击显要人物博取平民的信任,在城邦版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成为僭主。

此外,一些野心过重的君王通过僭越世袭的权限建立了专制的统治,使自己成为僭主;还有一些僭主出身于经过选举担任重要官职的人。

4.毁灭

主要是外患和内乱:

外患——一旦某个政体与其相反而又更为强大,就会发生外患。

内乱——主要表现为统治集团内部党争。

如在古希腊,葛洛家族进行统治。

斯拉苏布罗为了篡权,阿谀引诱葛洛之子,使其陷入荒淫的生活之中。

葛洛家族合谋,驱逐了僭主和伊拉斯布罗,其僭主统治陷入混乱。

5.维系

有两种截然相反的途径

(1)把坏事做尽,不择手段地维持统治。

其僭术包括:

第一,抑制公民的心志,使其不会图谋造反。

第二,在公民中制造不信任的氛围。

第三,使公民软弱无力,没有力量推翻统治。

(2)从相反的角度保全政体,靠近君主制、其僭术包括:

第一,勤俭治国;第二,维护公共利益;第三,不露严厉,只显尊贵;第四,爱惜少年,尤其保护少女;第五,节制逸乐;第六,虔诚敬神;第七,赏罚官员得当;第八,避免暴虐;第九,使民平等,团结。

(三)贵族政体

1.特征:

只有由单纯意义上最优秀的人构成的符合德性的政体,就是贵族政体。

2.两个标志

第一,各种官员的选举不仅仅要看财富,更要看优秀品德。

德性是贵族政体的准则;财富是寡头政体的准则;自由是平民政体的准则。

第二,优秀之人执掌政权,必然会建立优良的法制。

一个由贫困潦倒之人执掌的政权,不可能建立优良的法制。

因此,财富是德性的基础。

有产者不会为生计奔忙,能进行德性的修养,也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丧失原则。

三、政体与法治

1.法治的原因。

“人们认为统治者并不比被统治者具有更多的权利,所以大家应该轮流统治和被统治。

由此,便达到了法律,因为一种制度或安排就已经属于法律范围了,所以法治比任何一位公民的统治更为可取……即使由个人统治更好,也应该使其成为利益的捍卫者和监护者。

(四)寡头政体

1.特征:

贵族政体的变种。

特点是财富是衡量人们能否参政的唯一标准。

2.形式

第一种,公民的大多数拥有财产,但书目不大。

政体允许拥有规定财产的人参与政权。

由于参与行政治理的人数众多,它实行法治而非人治。

第二种,拥有财产的公民人数减少,拥有财产的数量增加。

参与管理的人数也减少。

第三种,参与管理的人数进一步减少,要求具有大量财产,官职实行世袭制度。

第四种,寡头拥有巨额财产,无数党羽,超越于法律,人治取代法治。

这种政体又称为权阀政体。

3.维持

寡头政体要持久,必须让民众参与进来。

扩大行政管理者的范围和数量。

(五)平民政体

1.特点:

第一是政治生活中的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其二是在这种政体下,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

其主要原则是自由。

2.表现形式

(1)农民或中产阶级掌权的平民政体,最符合平等原则。

必要时召开公民大会,平时依靠法律统治。

(2)有财产者才能参与行政管理的政体。

第(3)与第(4)种是指,具有公民身份即可参与行政管理的平民政体(前者需要出身无可指摘)。

(5)群众代替了法律行使权力的平民政体。

该种政体的问题:

参政职业化,公民大会也具有实权,城邦的决策慢慢转到公民大会手中。

但是,这样的公民大会也容易受到政客、野心家的左右,最终沦为其个人野心和私利的工具,民众最终会成为受奴役的对象。

3.统治方式

绝大多数平民政体实行法治,在实行法治的平民政体中没有平民领袖的地位,主持公务的是最优秀的公民。

如果法律失去权威,平民领袖产生。

他们可能窃取最高权力。

4.平民政体的更迭。

平民政体变为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伤害富人,迫使富人联合起来,组建寡头政体。

平民政体变为僭主政体或暴君政体:

平民领袖利用平民不能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凌驾于法律之上,再组建自己的武装,窃取政权。

更迭的原因:

平民领袖的放弃是主要原因。

5.政体的维系

第一,小心防止导致灭亡的因素;

第二,确立一些列成文或者不成文的法律。

(六)共和政体

1.特征:

从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中,抽取出某种特征,就形成了共和政体。

2.原则:

首先,同时采用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立法。

其次,参政财产方面采取一个折衷方案,适当要求财产资格。

第三,从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中各抽取出一部分法律。

例如,平民政体抽签分摊官职,寡头政体选举官员。

平民政体没有财产资格要求,寡头政体有财产资格。

共和政体可以采纳两者的混合:

选举官员,不计财产。

共和政体避免了两个政体进一步走向极端,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的好处结合在一起。

3.维系

在一个混合得好的共和政体中,应该同时具备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特征。

政体的维系不须借助外力,完全凭靠自身,由大多数人的意思进行统治。

三、政体与法治

1.法治的原因。

“人们认为统治者并不比被统治者具有更多的权利,所以大家应该轮流统治和被统治。

由此,便达到了法律,因为一种制度或安排就已经属于法律范围了,所以法治比任何一位公民的统治更为可取……即使由个人统治更好,也应该使其成为利益的捍卫者和监护者。

2.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崇尚法治的人可以说是崇尚只由神和理智统治的人,而崇尚人治的人则在其中渗入了几分兽性;因为欲望就带有兽性,而生命激情自会扭曲统治者甚至包括最优秀之人的心灵。

法律即是摒绝欲望的理智。

3.法治的含义。

“优良的法制(法治)的一层含义是公民恪守业已颁布的法律,另一层含义是公民所遵从的法律是制定得优良得体的法律,因为,人们亦可能情愿遵从坏的法律。

法治:

恪守法律+法律优良

四、优良政体

1.一切城邦都有三个阶层:

富有阶层、贫穷阶层和中间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