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x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从策略研究入手,通过常规语文课堂和特色口语交际课堂的互动机制,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完成了各项预定研究任务。
现将取得的预期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一、在常规语文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新课标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利用教材优势,以课堂为平台,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1.口语交际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一字开花”,丰富学生词汇积累。
句以词为基础,词以字为单位,要进行听说训练,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储备。
一字开花,就是为更好地进行说的训练打好基础。
如,教“中”字,先让学生扩出词:
中国、中央、中间、心中、中心等,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说话。
如:
“中、中国、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国是中国。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心中:
我的心中装着一个小秘密。
妈妈的心中最爱的人是我。
祖国在我的心中”等。
无论学生怎么说,只要他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都应予以肯定。
叙述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识字教学要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学习“告”字:
先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学习的,告字上面是牛字一竖不露尾,下面加个口”,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把上面一部分拆开成一撇和一个土字,下面加个口”,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的办法比他们的还好,我是用编字谜的方法来学习的,谜语是:
一口咬掉牛尾巴”。
学生在说方法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补充,语言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分析字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以求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如:
在一年级一册的《口耳目》象形字的了解、认识中,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看了“羊”字的演变过程。
看后,学生很激动,在观察分析“兔”时,他们就很仔细,一个说“上面的角字头是它的耳朵”,一个说“中间的撇把口字隔开,就好像是它的大眼睛”,有的说“下面的一点像它的短尾巴……”一句句话儿,是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
从语言中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象形字的特点。
这样,在识字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领悟识字的窍门,顺利地解决认字的难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交际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抓住文章空白之处,巧妙填补。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表现的需要,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对感悟文章主题会有极大的促进,而在想中、说中,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位老师在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
同学们,书上讲了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植物妈妈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了一会儿)
生:
我知道还有一些果子被小鸟吃了,它的种子随着鸟粪撒遍田野、山洼。
生:
我从《少儿百科知识全书》上知道,椰子树把它的身子斜向海里,当椰子成熟后,它从树上掉下来,就随着海水四处为家。
生:
我知道大豆妈妈的办法和豌豆妈妈的办法一样。
生:
春天,我看到柳絮随风飘扬,柳絮也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师:
是啊,自然界中的植物还有很多传播种子的办法,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奥秘呢。
在这个片段中,孩子们很自然地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深埋于脑海中的种种生活场景被激活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大家都想说、愿说,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更深地理解了课文。
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巧妙启发。
《夏天》一文,雷雨后的景色是教学的重点,“柳叶,小花像洗了个澡,多干净,多精神!
”这里老师这样设计:
师:
小花,柳叶,你们洗了个澡觉得怎么样啊?
生:
我觉得很舒服。
生:
我觉得很凉快。
生:
我觉得自己很有精神。
师:
雷雨后,你们什么不一样了?
生:
我变漂亮了,雨把我身上的灰尘洗掉了。
生:
我是小花,我的颜色更鲜艳了。
生:
雷雨过后,我的叶子更绿了。
………………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身份,创设这一情境。
摒弃一问一答的分解课文,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开放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学生美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感受,也使得他们表达的欲望更为强烈,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难得是学生在说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表达时的语气、声音),课堂中迸发着思维的火花。
在这种表达欲望的驱使之下,学生说得自然,学得轻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2002年到2005年,我校市级课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从策略研究入手,通过常规语文课堂和特色口语交际课堂的互动机制,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完成了各项预定研究任务。
现将取得的预期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一、在常规语文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新课标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利用教材优势,以课堂为平台,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1.口语交际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一字开花”,丰富学生词汇积累。
句以词为基础,词以字为单位,要进行听说训练,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储备。
一字开花,就是为更好地进行说的训练打好基础。
如,教“中”字,先让学生扩出词:
中国、中央、中间、心中、中心等,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说话。
如:
“中、中国、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国是中国。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心中:
我的心中装着一个小秘密。
妈妈的心中最爱的人是我。
祖国在我的心中”等。
无论学生怎么说,只要他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都应予以肯定。
叙述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识字教学要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学习“告”字:
先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学习的,告字上面是牛字一竖不露尾,下面加个口”,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把上面一部分拆开成一撇和一个土字,下面加个口”,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的办法比他们的还好,我是用编字谜的方法来学习的,谜语是:
一口咬掉牛尾巴”。
学生在说方法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补充,语言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分析字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以求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如:
在一年级一册的《口耳目》象形字的了解、认识中,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看了“羊”字的演变过程。
看后,学生很激动,在观察分析“兔”时,他们就很仔细,一个说“上面的角字头是它的耳朵”,一个说“中间的撇把口字隔开,就好像是它的大眼睛”,有的说“下面的一点像它的短尾巴……”一句句话儿,是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
从语言中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象形字的特点。
这样,在识字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领悟识字的窍门,顺利地解决认字的难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交际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抓住文章空白之处,巧妙填补。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表现的需要,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对感悟文章主题会有极大的促进,而在想中、说中,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位老师在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
同学们,书上讲了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植物妈妈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了一会儿)
生:
我知道还有一些果子被小鸟吃了,它的种子随着鸟粪撒遍田野、山洼。
生:
我从《少儿百科知识全书》上知道,椰子树把它的身子斜向海里,当椰子成熟后,它从树上掉下来,就随着海水四处为家。
生:
我知道大豆妈妈的办法和豌豆妈妈的办法一样。
生:
春天,我看到柳絮随风飘扬,柳絮也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师:
是啊,自然界中的植物还有很多传播种子的办法,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奥秘呢。
在这个片段中,孩子们很自然地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深埋于脑海中的种种生活场景被激活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大家都想说、愿说,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更深地理解了课文。
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巧妙启发。
《夏天》一文,雷雨后的景色是教学的重点,“柳叶,小花像洗了个澡,多干净,多精神!
”这里老师这样设计:
师:
小花,柳叶,你们洗了个澡觉得怎么样啊?
生:
我觉得很舒服。
生:
我觉得很凉快。
生:
我觉得自己很有精神。
师:
雷雨后,你们什么不一样了?
生:
我变漂亮了,雨把我身上的灰尘洗掉了。
生:
我是小花,我的颜色更鲜艳了。
生:
雷雨过后,我的叶子更绿了。
………………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身份,创设这一情境。
摒弃一问一答的分解课文,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开放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学生美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感受,也使得他们表达的欲望更为强烈,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难得是学生在说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表达时的语气、声音),课堂中迸发着思维的火花。
在这种表达欲望的驱使之下,学生说得自然,学得轻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向更深层次发展。
抓住课文的结语,巧设话题。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悟得其中的“道”?
不妨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文的结语处顺水推舟,巧作安排。
例如《坐井观天》一课结尾“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老师趁势提出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兴趣很浓,有了很多的想法。
有的说:
“它跳出井口,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的说“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一片绿绿的稻田,禾苗上爬着一些害虫,它赶紧跳到田里去捉害虫”,有的说“它跳出井口,看到我背着书包上学,它也跟着我来到了学校”,还有的说“它跳出井口,看到一个人正在捕杀它的同类,它又跳回了井里”……老师又追问:
“面对这样的情景,青蛙该不该跳出井口?
”让学生展开辩论。
通过辩论,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又使学生明白了世界上虽然有许多险恶,但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的面对现实。
一篇课文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
在结尾之处,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达到“言虽尽,意无穷”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口语交际,更是阅读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抓住文章梗概,巧妙复述。
要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持续发展,还可以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既进行了语言实践,又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
下面是第三册《酸的和甜的》教学片段——这是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后,了解大意的复述练习:
师:
小朋友们,有谁愿意来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故事中有哪能些动物?
生:
在葡萄架下有狐狸、小松鼠、小兔、小猴子(贴出相应图片)
师:
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
它们在争论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
(板书:
酸的、甜的)
师:
那么这些小动物对葡萄的看法有哪些?
生;狐狸、小松鼠、小兔说葡萄是酸的,小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
师:
那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
生:
甜的。
师:
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
因为小猴子亲口品尝了葡萄,所以才说葡萄是甜的。
(板书:
品尝)
师:
下面请小朋友联系课文,看着板书和图片,向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故事的大概意思。
小组的同学当当小老师,认真听,听后评一评,并给他提提意见。
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讲起了故事,有的还加上了动作。
小组上的同学也积极地参与其中,评议结合,还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给讲了故事的学生指出问题。
学生复述文章梗概,有效地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抓住文章寓意,续编故事。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课文,它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未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延伸想象。
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段话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师根据这段话,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以后会想些什么?
他以后会怎样做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画面,其情形是令人欣喜的。
这样的训练,既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探索实践使我们了解到口语交际训练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口语交际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主要渠道。
3.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相结合
习作,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的重要阵地。
在指导习作训练的同时,把说、写、评、议、改有机地结合,既能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说写结合,说为写的先导。
小学生作文写的是生活见闻及心中的感想。
想和写之间有一个有内向外的转化过程,口头作文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说话的规范和发展。
因此,作文教学从“说”入手,既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是写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我们尝试从学生爱玩的游戏中选择一种入手引导他们作文。
上课前教者来到教室,兴高采烈的对学生说:
“我们马上到操场集合,做游戏。
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学生们立刻欢呼雀跃地来到操场。
游戏前,同学们自由组合3个小队,并推选出“老鹰”和“小鸡”,各小队按序号轮流上场,没上场的要仔细观察上场同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其中感觉最有趣的和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同学。
游戏时,全班同学兴趣盎然,手舞足蹈,欢叫声此起彼伏。
游戏结束时,我趁着同学们余兴未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由于他们全程参与,个个争先恐后地述说。
有的说:
“小芳的‘母鸡’当得最好,她总是能巧妙的躲过‘老鹰’的追赶,让她的‘孩子’安全到家。
”也有的说:
“强强的‘老鹰’当的才有趣呢!
他总是用一些滑稽的动作和逗笑的话来迷惑‘鸡妈妈’,让‘鸡妈妈’放松警惕,他就趁机捉住了小鸡。
”……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博得阵阵掌声。
然后,再让学生写下来。
这次习作,学生从“做”到“说”再到“写”的全过程,欢乐有趣,思维做到真正的“自主”。
有了自主的思维,才能有自主的言语活动,才能有活跃的口语交际。
评写结合,学生间自主交际。
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好朋友之间、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做到评与写的有效结合。
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的习作时,先让学生读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再独立思考,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同桌之间互听互评,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想写的内容画一画。
画好后,按顺序写下来。
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搞好这种互动,首先要解决好学生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
其次,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听、说、问、评、比、演、画等活动方式,并能恰当地综合运用这些方式。
其三,要注意鼓励学生在习作活动中积极培养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整的能力、思维应变的能力以及如何获取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品格。
评改结合,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同步发展。
俗话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那么是教师单方面的改好呢,还是让学生互评互改好呢?
我认为应让学生互相评析习作,在评析中发现问题,在评析中交流想法,在评析中学会修改。
如,在“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习作训练中,教者把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习作放在展示台上,让学生集体评改。
文章全文是:
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叫黑虎。
他长着一身黑黑的毛,大大的眼睛,尖尖的耳朵。
小狗非常尽职。
记得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钻进的我的家里。
小狗发现了,汪汪地叫起来,还一口咬住了小偷的裤子。
他一边咬着,一边不停地叫。
小狗的叫声惊醒了爸爸,爸爸连忙穿上衣服出来,把小偷抓住了。
初读此文,觉得学生语句通顺,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但细细品味,文中还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
于是,把它作为本次的典型例文,请作者陈琪文到讲台上,让其他学生给他提出意见。
学生A说:
“陈琪文同学,我觉得你写得很好,不过写小狗样子的地方可以改一改,可以把它当成人来写,比如:
他长着一身黑黑的毛,就像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神气极了。
”学生B说:
“我还有一个意见,就是‘大大的眼睛’,还可以把它写成比喻句,如:
两只大大的眼睛,就像两颗黑葡萄。
”学生C说:
“写小狗的叫声时,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写成拟人句,如:
小狗发现了,汪汪地叫起来,好像在说‘主人,有小偷,快来抓住他。
’”学生D说:
“你的有句话有毛病,‘它一边咬着,一边不停地叫。
’咬和叫都要用嘴,怎么可能同时进行呢?
要是它叫的话,小偷就跑了。
所以我觉得应改成‘它咬着小偷的裤子,喉咙里发出哼哼的声音,好像在说,你别想跑。
’”……看,学生多会发现,他们代替了教师的工作,在评析中学会了修改,在评析中学会了与人交际,采用委婉语气指出其不足,学生的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特色口语交际课堂,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1.讲故事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伴随自己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校自开展《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以来,特在一、二年级设置了专门的讲故事课,以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我们老师在讲故事时要求坚持说普通话,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言的楷模;注意视听结合,借助实物、口型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的示范发音,让孩子反复地辨别和体验,掌握语言;讲故事过程中,还借助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词,帮孩子理解词义。
学生讲故事,要求孩子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并用恰当的语气、表情、动作,把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
从2002年到2005年,我校市级课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从策略研究入手,通过常规语文课堂和特色口语交际课堂的互动机制,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完成了各项预定研究任务。
现将取得的预期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一、在常规语文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新课标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利用教材优势,以课堂为平台,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1.口语交际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一字开花”,丰富学生词汇积累。
句以词为基础,词以字为单位,要进行听说训练,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储备。
一字开花,就是为更好地进行说的训练打好基础。
如,教“中”字,先让学生扩出词:
中国、中央、中间、心中、中心等,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说话。
如:
“中、中国、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国是中国。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心中:
我的心中装着一个小秘密。
妈妈的心中最爱的人是我。
祖国在我的心中”等。
无论学生怎么说,只要他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都应予以肯定。
叙述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表达。
识字教学要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学习“告”字:
先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学习的,告字上面是牛字一竖不露尾,下面加个口”,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把上面一部分拆开成一撇和一个土字,下面加个口”,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的办法比他们的还好,我是用编字谜的方法来学习的,谜语是:
一口咬掉牛尾巴”。
学生在说方法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补充,语言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分析字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以求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如:
在一年级一册的《口耳目》象形字的了解、认识中,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看了“羊”字的演变过程。
看后,学生很激动,在观察分析“兔”时,他们就很仔细,一个说“上面的角字头是它的耳朵”,一个说“中间的撇把口字隔开,就好像是它的大眼睛”,有的说“下面的一点像它的短尾巴……”一句句话儿,是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
从语言中看出,学生已经掌握了象形字的特点。
这样,在识字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领悟识字的窍门,顺利地解决认字的难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交际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抓住文章空白之处,巧妙填补。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表现的需要,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
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对感悟文章主题会有极大的促进,而在想中、说中,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位老师在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
同学们,书上讲了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植物妈妈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了一会儿)
生:
我知道还有一些果子被小鸟吃了,它的种子随着鸟粪撒遍田野、山洼。
生:
我从《少儿百科知识全书》上知道,椰子树把它的身子斜向海里,当椰子成熟后,它从树上掉下来,就随着海水四处为家。
生:
我知道大豆妈妈的办法和豌豆妈妈的办法一样。
生:
春天,我看到柳絮随风飘扬,柳絮也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师:
是啊,自然界中的植物还有很多传播种子的办法,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奥秘呢。
在这个片段中,孩子们很自然地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深埋于脑海中的种种生活场景被激活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大家都想说、愿说,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更深地理解了课文。
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巧妙启发。
《夏天》一文,雷雨后的景色是教学的重点,“柳叶,小花像洗了个澡,多干净,多精神!
”这里老师这样设计:
师:
小花,柳叶,你们洗了个澡觉得怎么样啊?
生:
我觉得很舒服。
生:
我觉得很凉快。
生:
我觉得自己很有精神。
师:
雷雨后,你们什么不一样了?
生:
我变漂亮了,雨把我身上的灰尘洗掉了。
生:
我是小花,我的颜色更鲜艳了。
生:
雷雨过后,我的叶子更绿了。
………………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身份,创设这一情境。
摒弃一问一答的分解课文,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开放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学生美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感受,也使得他们表达的欲望更为强烈,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难得是学生在说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表达时的语气、声音),课堂中迸发着思维的火花。
在这种表达欲望的驱使之下,学生说得自然,学得轻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向更深层次发展。
抓住课文的结语,巧设话题。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悟得其中的“道”?
不妨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文的结语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