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单元复习与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复习与测试
2020-2021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复习与测试
一、选择题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欧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平原比山区多
2.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3.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B.非洲C.欧洲D.大洋洲
4.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
A.中低纬度的大陆内部地区B.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
C.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D.中高纬度的平原地区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中国的人口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于地势较高的中东部地区
B.干旱地区比湿润地区人口更加密集
C.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内陆地区
D.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总是大于乡村地区
6.“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A.气候和地形B.科技和军事
C.政治和军事D.宗教和科技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A.0~500mB.500m左右C.500~1000mD.1500m左右
8.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适宜B.水源充足C.林业的发展D.采矿业的发展
9.图中所示现象反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刚果盆地B.巴西高原C.长江流域D.湄南河平原
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
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1.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C.③<④D.③>④
下图为巴西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有()
A.平原多、高原少B.内陆多、沿海少
C.东南多、西北少D.北方多、南方少
13.图中亚马孙河流域人口密度低,其主要原因是()
A.环境污染严重B.气候湿热
C.植被稀疏D.对外交通不便
14.巴西环境承载力大,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丰富B.消费水平低
C.科技发达D.对外开放程度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B.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C.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D.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16.国家确定丙数值的主要意义是()
A.遏制高消费的发生B.规划工业生产规模
C.改变重男轻女传统观念D.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数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
9025.4
5310
17441.6
10541.4
21400
人口(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材料2: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该地区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
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
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22.6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3.9万人,增长0.5%。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37.7万人降至2015年的3.9万人,增速从5.4%降至0.5%。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措施的推进,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从2011年高于常住人口增速2.5个百分点降至2015年低于常住人口增速0.4个百分点。
从增量所占比重看,全市每增加100名常住人口中,常住外来人口从增加66人下降到增加21人。
下图示意2005年和2014年北京市分环线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人/km2),资料源于北京市统计局。
(1)根据图表材料,指出北京市常住人口稠密区的分布地区,并描述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特征。
(2)分析大量流动人口涌人北京市的主要原因。
(3)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分析该现象可能对农村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19.读下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表示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曲线相交的时间是2000年左右,这表明,在那个时候世界耕地____。
(2)耕地供求矛盾的实质是____,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是____。
(3)1950年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
(至少写出3条)
(4)我国耕地约为19.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央还要求西部地区将坡面在25度以上的耕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____。
(从植被的生态功能和西部地区的环境特点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
1.从图中看,低纬度人口分布比高纬度多,A错误;亚洲比欧洲多,B错误;东半球比西半球多,C错误;平原比山区多,D正确。
故选D。
2.图中①位于亚洲东部,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率高,迁出人口比重大,A错误;②位于南亚,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表现不明显,B错误;③位于欧洲,经济发达,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C正确;④位于美国,经济发达,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出区,D错误。
故选C。
3.从图中看,亚洲面积较大,且人口稠密区面积大,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A正确。
故选A。
4.从图中看,世界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人类生存自然条件优越,C正确。
故选C。
5.C
6.A
【分析】
5.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于地势较低的中东部地区,A错误;湿润地区比干旱地区人口更加密集,B错误;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内陆地区,C正确;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小于乡村地区,D错误;故选C。
6.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A正确。
故选A。
7.C
8.A
9.B
【分析】
7.
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大值约40﹪,对照纵轴海拔高度,对应的海拔高度大约在500~1000米。
故选C。
8.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而该地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该地最可能位于热带地区,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居住,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更适合居住,A正确;采矿业的发展、水源充足、林业的发展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
故选A。
9.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最可能位于热带地区,如巴西高原,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居住,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气候凉爽,更适合居住。
故选B。
【点睛】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0.A
11.B
【分析】
10.
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人;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人。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所以选A。
11.
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CD错误;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①>②,A错误,B正确。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主要由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12.C
13.B
14.A
【分析】
12.
从图中可以看出,巴西人口分布:
平原闷热人口少、高原凉爽人口少;内陆少、沿海多;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南方多、北方少。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
图中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密布、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低。
B正确,森林密布、环境污染不严重、对外交通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14.
巴西环境承载力大,其主要原因是各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例如:
水资源、森林、铁矿等,A正确。
消费水平不低、科技不发达、对外开放程度不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组主要考查巴西的人口分布和环境承载力的有关知识。
巴西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占世界总储量9.8%,居世界第五位;产量3.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600万吨,占世界镍储量的4.0%,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
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按当前消费量够全球使用800年。
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
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亿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
森林覆盖率达57%。
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15.D
16.D
【分析】
15.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因此甲表示资源;四个因素中,只有消费水平是和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此,乙表示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适宜的人口容量即是人口合理容量,丙表示人口合理容量;极限的人口容量即是环境人口容量,即丁表示环境人口容量,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16.
从上题分析中可知,丙表示人口合理容量,国家确定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意义是据此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D正确。
与遏制高消费、规划工业生产规模和改变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均无关,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①资源(首要因素)、②科技水平、③消费水平、④地区开放程度。
其中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消费水平负相关关系。
17.
(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
(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
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条件较差;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分析】
本题考查宁夏的区域特征及国家的脱贫政策实施。
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和材料二的图片,可以看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状况,人口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南部人口相对较少。
(2)根据材料二“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可知,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从材料“该地区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中可得出,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为:
山大沟深,地形崎岖,耕地不足;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社会原因为:
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经济落后,科学技术条件较差。
(3)西海固“生态移民”要规避迁出地“山大沟深,降水稀少”的地理环境,选择的迁入地应具备: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耕作业;人口密度小,就业机会较多;风俗习惯相近等条件。
“生态移民”迁入地要自然和社会环境良好,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
【点睛】
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18.
(1)三环及以内地区。
变化特点:
增速放缓,增量下降。
(2)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个人收入高,教育文化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交通便捷,生活条件好,创业环境好,个人发展空间大。
(3)农村大量耕地抛荒闲置,土地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忙时节劳动力缺乏,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问题普遍,农村长期缺少人才资金技术,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分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推力和拉力,拉力就是迁入地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特别对迁出地的不利影响较大。
【详解】
(1)由图表可得,北京常住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三环及以内地区,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变化特点是增速放缓,增量下降。
(2)北京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工资水平高,个人收入高;北京的教育水平高,子女的受教育文化水平高;北京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有利于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北京地区的交通便捷、生活条件好、创业环境好,个人在北京可以获得的发展空间大。
(3)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剩余量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不足可能会带来农村大量耕地抛荒闲置,土地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缺乏,会导致农作物收获收到影响;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问题普遍,会诱发社会问题;农村人才外流,会影响农村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19.供需平衡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①人口增加,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人类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③人类滥垦滥伐造成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更需要植树种草。
【分析】
该题考查人口容量和我国耕地现状相关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
【详解】
(1)“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的含义是养活当年世界人口需要的耕地面积,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曲线相交,说明二者数量相同,即世界耕地供需平衡。
(2)耕地的供给有限,耕地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需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就会造成严重的供求矛盾,因此耕地供求矛盾的实质是人地矛盾。
由以上分析可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从需求侧(人口增长)入手,即控制人口增长。
(3)1950年以后,世界大战结束,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因此人口增加,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占用了大量耕地;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不得不开垦更多的土地,很多不适合耕作的山地、丘陵也被开垦为耕地,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人类进行经济建设、生产生活用木材等,对森林植被滥垦滥伐,造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4)坡度较大的地区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植树种草能保持水土;西部地区大多生态环境较脆弱,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多数地区气候干旱,需要植树种草调节气候。
【点睛】
分析时注意耕地供给的有限性和人口增长理论上的无限性的矛盾,同时注意设问要求,如第(4)题,限定的思考角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