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406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docx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信息技术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信息课程的教学,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期分析,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时效观念、共享思维以及创造精神。

(一)规范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从教学设备的维护到教学纪律的维持,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与公共道德,从而培养学生按章行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时效性

时间效应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德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及时关注信息的最新动态和最新进展,避免信息的过时和陈旧对德育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三)共享性

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根本区别。

信息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课程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集思广益,彼此分享,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四)创造性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思维方法迁移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在技术与思想的碰撞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养成缜密思考、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德育范畴

(一)网络道德

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发表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不造谣、不传谣。

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

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二)信息安全

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能够利用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工具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掌握完备的密码设置常识,能够识别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平台,不在网络公众平台轻易泄露个人身份及财产等隐私信息。

(三)信息辨别

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能够较为自如地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暴力、毒品、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侵害。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网上学习活动、浏览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等活动,劳逸结合,科学规划和分配个人时间,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

(四)科学精神

感受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努力探究学习,积极实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尝试猜想、假设、推理、实践、验证、应用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正确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实施建议

德育范畴

教学内容

活动建议

网络道德

小学:

1.计算机软件

2.信息获取

3.信息网络

4.信息交流

5.文字处理

6.图片处理

7.多媒体作品制作

8.网页制作

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在制作各种作品时,要让学生有版权意识,下载使用网上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时,注意合理、合法使用,并用实例说明侵权的后果;在使用网络时,可以引用数字足迹的例子,说明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理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

网络道德

初中: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文字处理

3.多媒体作品制作

4.其它相关软件的学习

1.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辩论、观看视频、作品制作等形式,进一步渗透信息技术道德、法规等内容。

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学生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可以通过讲故事、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

学会理性、全面、客观地看待信息技术,负责任地使用技术;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培养遵守法律及社会道德的意识和习惯。

3.认识网络礼节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道德准则。

高中:

1.信息技术与社会

2.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

3.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

1.能理解并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结合案例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

2.引导学生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进一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通过网络浏览、使用多媒体软件或阅读相关资料,体验和认识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真伪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让学生将多媒体作品的创作与自身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注重利用多媒体表现创意、表达思想,实现直观有效的交流。

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选择主题,素材的处理应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选用的素材健康、美观,尊重版权,提倡原创。

信息安全

小学:

1.信息获取

2.信息网络

3.信息交流

引导学生从日常信息活动的实例中,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能够掌握简单的信息保护方法。

初中: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3.其它相关软件的学习

在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安全上网的意识,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信息安全

高中:

1.信息获取

2.信息安全

3.信息技术与社会

4.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

1.关注信息安全,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信息活动的实例,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逐步认识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理解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信息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成为掌握信息技术、接纳信息文化、强化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

网络辨别

小学:

1.信息获取

2.信息网络

3.信息交流

要注重应用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提高分辨信息的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成为掌握信息技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初中: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3.其它相关软件的学习

通过主题辩论形式,让学生知道信息搜索带给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蚀。

高中:

1.信息获取

2.信息安全

3.信息技术与社会

4.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

1.通过案例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双面影响,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潜在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极因素。

教师可以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实例,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通过问题需求、获取途径、获取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形成信息的价值判断能力,学会从因特网上快速、准确、有效地获取信息。

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使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提高识别不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抵制不良信息。

科学精神

小学:

1.硬件与数码设备

2.多媒体作品制作(音频、视频、幻灯片、动画等)

3.网页制作

4.机器人、Scratch、3D创新

1.在硬件与数码设备教学时,注重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参观科技馆、参观创新科技公司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感受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2.在多媒体作品制作、网页制作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学校特色、社区特点、节日节点、社会热点等选择相应的主题,组织校园电子报刊大赛、网页设计比赛等各种创作大赛(如:

课程表、计划表、我的小小图书馆、动画制作、视频创作等),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发布的基本技能,注重创新。

3.通过小工程师、小创客活动,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参与教学机器人设计、编程、竞赛,参与3D创意设计,体验“造”物。

初中: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3.处理数据

4.程序设计

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博览会、高新技术企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感知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以致用,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能力。

2.通过制作科技(航天航空、创造发明等)主题网站活动,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学习,掌握网页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3.组织“我之应用”活动(如:

我的零花钱去哪儿了、运动会数据管家等),感受信息社会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精确、高效,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通过“我是小程序员”活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不同设计思路、不同解决方案,能恰当给予认可与鼓励;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形成善于总结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

科学精神

高中:

1.信息获取

2.网站制作

3.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

4.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

5.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

6.数据管理技术(选修4)

7.人工智能初步(选修5)

1.设计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信息采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2.指导学生设计班级主题网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畏挫折、大胆质疑的个性品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让学生在用算法思想解决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磨练意志,锻炼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设计制作活动宣传片,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信息的能力。

5.设计制作研究性学习网站,做到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掌握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与评价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作风。

6.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了解图书管理系统,体验现实生活中数据管理的实例,树立科学管理,效率为先的数据管理意识。

通过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实例的讲解和演示,初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

7.通过机器人竞赛等活动,体验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典型应用,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造福于人类的大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针对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典型性、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通过典型实例,了解和掌握Prolog语言的基本数据和程序结构、相关概念以及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处理身边的事。

四、评价案例

案例一:

阳光上网倡议活动(小学)

(一)活动建议

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图片、音乐等资源,结合所学制作电子作品,如电子报刊、电子杂志、电脑动画、网站等,作品中要注明网络资源的出处或作者。

学生填写老师预设好的网络调查问卷,统计学生上网搜索、下载资源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并将统计结果展示给学生。

学生小组交流在网络上搜索时遇到的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

每个小组提出若干条意见和建议,然后形成一个班级的阳光上网倡议书。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

文明上网,抵御侵害

2.评价方法:

调查问卷、小组讨论记录单、倡议书

3.观测点

(1)学生是否能够辨别并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站与不良信息,是否能够辨别虚假信息。

(2)学生是否了解知识产权的含义,了解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原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权益,如有必要可有偿使用版权,能够向他人宣传知识产权的保护。

(3)学生能否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计算机学习、娱乐,不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4)学生能否在小组中积极交流讨论,形成具有建设性的倡议,并且与其他小组互相补充,最终形成一份倡议书。

案例二:

“关注信息安全”主题班会(初中)

(一)活动建议

1.教师出示案例:

如:

林女士想购买一场演唱会的门票,通过XX搜索到一个400开头的联系电话并拨打了这一电话,对方告诉她,只要600元就可购买2张演唱会门票。

林女士通过支付平台付了款,苦等了数天,不但没收到门票,而且购票网站无法登录,购票电话也打不通了。

2.学生思考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列举其他通过虚假网站或网络搜索结果进行网络诈骗及类似的网络安全侵害行为。

3.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如何防止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可以借助问卷平台设计陈述性问题,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然后将学生的见解进行汇总和展示。

4.总结基本的防止网络诈骗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假,引领学生注意网络安全。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

信息安全

2.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调查问卷、主题式评价记录单

3.观测点

(1)是否对网络侵害和诈骗案件的常见手段及方式有所了解,能列举出典型的网络诈骗与侵害手段。

(2)是否能够对常见的网络犯罪手段和方式进行分辨,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抵制与防范网络侵害和诈骗案件的方法,防止自身和家人利益受损。

(3)是否具备主动抵制和防范网络侵害的意识,并能采取有效手段对网络侵害事件进行制止,树立主动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案例三:

校本选课系统的制作(高中)

(一)活动建议

为了实现学生选课走班,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促进程序思想在学习生活中的渗透与迁移,学校组织“选课系统”程序设计活动。

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一个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选课系统。

学生用表格来呈现学生的选课调研、用vb来设计选课系统,并排出课程表。

用照片、影像资料来记录选课系统的设计、制作和运行等环节,跟同学交流、分享劳动的成果。

对自己参与的整个过程,利用设计报告进行反思总结。

学生设计制作选课系统,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也要考虑到具体的人数、校舍、时间的统筹安排和师资力量等问题,还要考虑原始信息采集加工难易程度,同时体现出小组的设计理念。

让学生经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形成方案的过程,切身体验和感悟计算思维的真谛、程序设计实践过程的曲折和艰辛,培养团队意识和百折不挠的个性品质。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

崇尚科学

2评价方法:

调查问卷、作品展示、活动日志

3观测点

(1)调查问卷:

课程的选择和制定是否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意愿。

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和运行的过程是否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意志。

(2)程序作品展示要求:

能否有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否体现出了较好地计算思维,较完美地将现实问题建模;是否体现了个性化设计;是否实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

(3)活动日志:

是否有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设计的过程是否规范严谨;代码是否严谨有效;同学之间合作是否愉快;是否体验到了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喜悦;是否有了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是否养成了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