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547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一含高考模拟题

(刷题1+1)2020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

(一)(含2019高考+模拟题)

1.(2019·江苏高考)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

A.氢B.碳C.氮D.氧

答案 C

解析 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氮元素。

2.(2019·全国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 C

解析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硅光电池、光感电池等,A正确;目前国内高铁列车车厢已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B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异味,没有杀菌作用,C错误;碘酒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而有消毒作用,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3.(2019·北京高考)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

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铟与铷(37Rb)同周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

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

In>Al

D.碱性:

In(OH)3>RbOH

答案 D

解析 由铟(49I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推断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A正确;

In的中子数为115-49=66,电子数为49,因此

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B正确;铟和铝同属于ⅢA族元素,前者位于第五周期,后者位于第三周期,因此原子半径:

In>Al,C正确;铟和铷同属于第五周期元素,前者位于ⅢA族,后者位于ⅠA族,根据同周期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递变规律得:

碱性In(OH)3<RbOH,D错误。

4.(2019·北京海淀高三期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许多科技知识。

下列古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 A

解析 淘金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B项发生反应:

CuSO4+Fe===Cu+FeSO4,故B不符合题意;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发生了化学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积变又还成了丹砂,即汞和硫在一起又生成硫化汞,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5.(2019·陕西西安中学高三质检)下列有关物质分类,一定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

盐酸、氢氧化钡、硫酸钡

B.弱电解质:

醋酸、醋酸铵、纯碱

C.非电解质:

氯气、二氧化硫、苯

D.同系物:

C3H8、C4H10、C6H14

答案 D

解析 氯化氢、氢氧化钡、硫酸钡都是强电解质,但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醋酸是弱电解质,纯碱、醋酸铵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二氧化硫、苯都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C3H8、C4H10、C6H14都属于烷烃,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是同系物,故D正确。

6.(2019·北京朝阳高三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CH4的比例模型:

B.NH3的电子式:

H

H

C.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CO

+2H2OH2CO3+2OH-

D.NH3遇氯化氢迅速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答案 C

解析 A项中,图示显示了原子相对大小及结合位置情况,是甲烷的比例模型,A正确;NH3分子电子式为H

H,B正确;Na2CO3溶液呈碱性是由于CO

水解,CO

水解反应是CO

+H2OHCO

+OH-,C错误;NH3遇HCl气体,二者迅速化合,发生反应NH3+HCl===NH4Cl,产生的氯化铵是白色固体,所以会看到迅速产生白烟,D正确。

7.(2019·安徽舒城中学高三统考)浓硫酸在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

A.Cu―→CuSO4B.C―→CO2

C.FeO―→Fe2(SO4)3D.Fe2O3―→Fe2(SO4)3

答案 B

解析 Cu―→CuSO4中浓硫酸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C―→CO2中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FeO―→Fe2(SO4)3中浓硫酸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Fe2O3―→Fe2(SO4)3中浓硫酸只体现了酸性,故选B。

8.(2019·山东济南高三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钠在电光源上发出的黄色光透雾能力强的特点制高压钠灯

B.利用氯气的强氧化性漂白干燥的有色布条

C.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可用作制冷剂

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可用铝制容器盛装和运输浓硝酸

答案 B

解析 钠焰色反应为黄色,高压钠灯发出的黄色光射程远,对道路平面的照明程度高,透雾能力强,故用在电光源上,A正确;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具有漂白性,因此氯气不能漂白干燥的有色布条,B错误;液氨沸点低,易汽化,汽化时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急剧下降,故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正确;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在常温下,铝遇浓硝酸会被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所以在室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和运输浓硝酸,D正确。

9.(2019·河南南阳高三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1L0.1mol·L-1FeCl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0.1NA

②5.6g铁粉与3.2g硫粉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0.2NA

③0.1mol乙醇与0.1mol乙酸在浓硫酸催化并加热下,生成乙酸乙酯分子数为0.1NA

④60gSiO2中含有的Si—O键和12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的数目均为NA

⑤体积为11.2L的氯气中含有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

⑥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⑦10g46%甲酸(HCOOH)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5NA

⑧7.8gNa2O2与足量的水(H

O)反应生成的氧气中所含的中子数为0.5NA

A.四种B.三种C.五种D.两种

答案 B

解析 ①在溶液中FeCl3能发生水解反应:

Fe3++3H2OFe(OH)3+3H+,所以溶液中含有的Fe3+数目必小于0.1NA,①错误;②5.6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3.2g硫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发生反应Fe+S

FeS,0.1mol铁粉和0.1mol硫粉恰好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②正确;③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因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0.1mol乙醇与0.1mol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小于0.1NA,③错误;④SiO2结构中每个Si原子周围有4个Si—O键,60gSiO2中含有Si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60gSiO2中含有4molSi—O键;12g金刚石中含有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金刚石中每个C原子周围有4个C—C键(每个C—C键重复计算了1次),所以12g金刚石中含有的C—C键物质的量=1mol×4×

=2mol,④错误;⑤题目没有明确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确定11.2L氯气中的氯原子个数,⑤错误;⑥将NO2和N2O4混合气体看作由“NO2”构成的物质,该混合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

=2mol,2mol“NO2”中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2mol×3=6mol,所以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⑥正确;⑦“甲酸的水溶液”是由HCOOH和H2O构成,10g46%甲酸水溶液中氧原子物质的量=

×2+

×1=0.5mol,即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5NA,⑦正确;⑧7.8gNa2O2的物质的量=

=0.1mol,2Na2O2+2H

O===2NaOH+2Na18OH+O2↑,生成的氧气中每个氧分子含16个中子,0.1molNa2O2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0.05mol氧气,0.05mol氧气中中子的物质的量=0.05mol×16=0.8mol,即所含的中子数为0.8NA,⑧错误。

10.(2019·天津市高三期末)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

5I-+IO

+3H2O===3I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

NH

+OH-

NH3↑+H2O

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

SO2+NH3·H2O===HSO

+NH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银:

Ag+2H++NO

===Ag++NO↑+H2O

答案 C

解析 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出现氢氧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5I-+IO

+6H+===3I2+3H2O,A错误;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HCO

+NH

+2OH-

NH3↑+2H2O+CO

,B错误;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

SO2+NH3·H2O===HSO

+NH

,C正确;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3Ag+4H++NO

===3Ag++NO↑+2H2O,D错误。

11.(2019·湖南茶陵三中高三月考)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符合的是(  )

A.向含0.01molKOH和0.01mol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C.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D.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

答案 B

解析 向含0.01molKOH和0.01mol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后有碳酸钾生成,再生成碳酸氢钾,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A错误;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沉淀不再溶解,B正确;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当KAl(SO4)2物质的量为2mol,Ba(OH)2物质的量为3mol时,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铝沉淀,再加入1molBa(OH)2时,氢氧化铝沉淀溶解2mol,硫酸钡生成1mol,图像中沉淀应该减少,再加入氢氧化钡后,沉淀不再变化,C错误;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再转变为氯化铝溶液,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应该是1∶3,D错误。

12.(2019·邯郸市高三模拟)将含有等体积NH3、CO2、NO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Na2O2和Na2CO3溶液的装置,充分作用后,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

A.CO2和NOB.CO2

C.NOD.NO2

答案 A

解析 设三种气体的体积均为1L,则通过浓硫酸时,氨气被完全吸收,剩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通过过氧化钠时,二氧化碳被吸收生成0.5L氧气,0.5L氧气恰好与1L一氧化氮反应生成1L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故选A。

13.(2019·山东临沂高三期末)硫化氢作为继NO和CO之后的第3种气体信号分子,在血管新生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体中微量的H2S能有效预防心脏病。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S属于弱电解质

B.NO和CO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C.H2S、NO和CO都能与臭氧反应

D.H2S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答案 D

解析 H2S属于二元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A正确;NO和CO为不成盐氧化物,即NO和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H2S、NO、CO具有还原性,H2S、NO、CO都能与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H2S属于二元弱酸,NO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2价S氧化成S单质,溶液出现浑浊,故D错误。

14.(2019·河南汝州实验中学高三期末)下列体系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1.2mol·L-1NO

的溶液:

H+、Fe2+、Mg2+、Br-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K+、Na+、NO

、Cl-

C.滴加KSCN显红色的溶液:

NH

、K+、Cl-、I-

D.0.1mol·L-1NaHCO3溶液:

Na+、Ba2+、NO

、AlO

答案 B

解析 酸性溶液中NO

能够氧化Fe2+、Br-,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B正确;滴加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3+,能够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含有AlO

的溶液显碱性,促进HCO

的电离,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能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5.(2019·南昌二中高三考试)为探究Na2SO3溶液的性质,在白色点滴板的a、b、c、d四个凹槽中滴入Na2SO3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中无明显现象

Na2SO3和H2O2一定不发生反应

B

b中加稀H2SO4后产生淡黄色沉淀

SO

和S2-两种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C

c中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

Ba2++SO

===BaSO3↓,使SO

水解平衡逆向移动,红色褪去

D

d中产生白色沉淀

原Na2SO3溶液中含有SO

答案 C

解析 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滴入H2O2后,Na2SO3被H2O2氧化为硫酸钠,但没有明显的现象,A错误;B中是滴入硫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硫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单质硫,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

+2S2-+6H+===3S↓+3H2O,但SO

和S2-两种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错误;在Na2SO3溶液中,SO

水解显碱性:

SO

+H2OHSO

+OH-,所以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在该溶液中加入BaCl2后,Ba2++SO

===BaSO3↓(白色),水解平衡左移,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褪去,C正确;无论原亚硫酸钠中是否含有SO

,d中都会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

16.(2019·福建三明高三期末)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分别与X、Y、Z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Y的单质和Z的单质化合生成丁,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乙>甲>丙

D.Y与W、Z都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均为10电子的分子,且X的单质和乙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反应为氟气和水的反应,可知X单质为F2,Y单质为O2,乙为H2O,甲为HF,则W为H元素,X为F元素,Y为O元素,丙是NH3或CH4,丁是NO或CO2,Z为C或N元素。

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W

17.(2019·石家庄高三模拟)H2O2是一种“绿色”试剂,许多物质都会使较高浓度的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实验发现,向H2O2溶液中加入Br2可以加快其分解速率。

有人提出反应机理可能有2步,第1步反应为:

H2O2+Br2===2H++O2↑+2B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B.在第1步反应中,每生成0.1molO2,转移0.4mol电子

C.机理中第2步反应为:

2H++H2O2+2Br-===2H2O+Br2

D.若在加入Br2的H2O2溶液中检出Br-,则说明第1步反应发生了

答案 C

解析 H2O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H—O—O—H,只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A错误;第1步反应中,生成0.1molO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2×1mol=0.2mol,故B错误;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根据第1步反应,推出第2步反应为2H++H2O2+2Br-===2H2O+Br2,故C正确;Br2能与水反应生成Br-,因此该溶液中检验出Br-,不能说明第1步发生,故D错误。

18.(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A、D、E、W是中学常见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D、E位于同周期,A、D、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W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W会导致贫血症状。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

a.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弱于Mg(OH)2

b.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HF

c.WE3的溶液可用于刻蚀铜制的印刷电路板

(3)E的单质可以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单质,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备D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家用“管道通”的有效成分是烧碱和D的单质,使用时需加入一定量的水,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的单质可用于处理酸性废水中的NO

,使其转换为NH

,同时生成有磁性的W的氧化物X,再进行后续处理。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ⅣA族 

(2)ab

(3)Cl(可用E代替)和Br同主族,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电子层数、原子半径Br大于Cl,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Br小于Cl,原子得电子能力Br小于Cl,元素的非金属性Br弱于Cl,单质的氧化性Br2弱于Cl2

(4)①2Al2O3(熔融)

4Al+3O2↑

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

(5)3Fe+NO

+2H++H2O===Fe3O4+NH

解析 A、D、E、W是中学常见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A为C元素;D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D为Al元素;D、E位于同周期,A、D、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E最外层电子数为14-4-3=7,E为Cl元素;W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W会导致贫血症状,W为Fe元素。

(2)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铝的金属性比镁弱,因此氢氧化铝的碱性弱于Mg(OH)2,与元素周期律有关,正确;

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氟,则氯化氢的稳定性小于HF,与元素周期律有关,正确;

c.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刻蚀铜制的印刷电路板,是因为铁离子的氧化性比铜离子强,与元素周期律无关,错误。

(4)①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

4Al+3O2↑;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19.(2019·昆明市高三诊断考试)氯是海水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氯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领域应用广泛。

(1)自来水厂常用液氯进行杀菌消毒。

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可逆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用液氯消毒会产生微量有机氯代物,危害人体健康,可以使用二氧化氯(ClO2)代替液氯。

工业上以黄铁矿(FeS2)、氯酸钠(NaClO3)和硫酸溶液混合制备二氧化氯气体。

已知黄铁矿中的硫元素(-1价)最终氧化成SO

,写出制备二氧化氯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漂白粉工厂的主要设备是氯化塔,塔从上到下分为四层,如图为生产流程示意图。

生产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生产中,将石灰乳(含有3%~6%水分的熟石灰)从塔顶喷洒而下,氯气从塔的最底层通入,这样加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莫尔法可以测定溶液中Cl-的含量。

莫尔法是一种沉淀滴定法,用标准AgNO3溶液滴定待测液,以K2CrO4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Ag2CrO4)。

已知平衡Cr2O

+H2O2CrO

+2H+,该滴定过程需要控制pH范围在6.5~10.5,若pH小于6.5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偏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H2OH++Cl-+HClO

(2)15ClO

+FeS2+14H+===15ClO2↑+Fe3++2SO

+7H2O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促进反应物间的充分接触,提高反应的效率

(4)提高氢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rO

浓度降低,导致生成的Ag2CrO4(砖红色)沉淀所需银离子浓度增大,消耗的硝酸银量增多,使测得的氯离子含量偏高

解析 

(2)由题给信息可知该反应的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FeS2,氧化产物为SO

和Fe3+,还原产物为ClO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5ClO

+FeS2+14H+===15ClO2↑+Fe3++2SO

+7H2O。

(3)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上通常采取逆流工艺[将石灰乳(含有3%~6%水分的熟石灰)从塔顶喷洒而下,氯气从塔的最底层通入]来促进反应物间的充分接触,提高反应的效率。

(4)若溶液的pH小于6.5,则氢离子浓度增大,导致平衡Cr2O

+H2O2CrO

+2H+逆向移动,溶液中CrO

浓度偏小,由Ag2CrO4的溶度积可得生成的Ag2CrO4(砖红色)沉淀所需银离子浓度增大,消耗的硝酸银的量增多,从而使测得的氯离子含量偏高。

20.(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联考)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1)试管Ⅰ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