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49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 语文.docx

江西省南昌十中学年高一月考试题语文

江西省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网络媒体公信力是指网络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

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是网络媒体立身之本,也是网络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追求。

其公信力的高低,决定着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

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

几年来,网络媒体渠道拓宽,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对网络媒体的影响日益加大,部分网络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市场卖点,传播许多与事实不符的信息,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众形象。

这种现状的成因似乎特别的简单,一门心思地奔着有爆炸效应的、新奇的甚至是标题党、哗众取宠、有偿新闻的路子上去,谁还来得及去核实新闻的真实性?

只要在报道最底下写上“转载”这两字,似乎就可以规避所有责任。

(摘编自《网络公信力的流失》)

材料二: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在推动信息传播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让互联网信息污染问题渐渐凸显。

“虚假新闻”“标题党”“植入广告”“新闻炒作”和“三俗信息”是最受网民反感的五大类新闻形态。

用户对网络媒体的严肃性、可信度与权威性的满意度不乐观。

报告显示,体制内媒体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商业类媒体;商业类媒体平台中只有少数媒体如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跻身第一阵营,成为网民访问量最大、用户选择度最高的商业类网络媒体平台。

然而,越是有影响力的媒体,就越需要在用户信任度和社会责任感上加强,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更要认真审核信息,深度挖掘新闻,杜绝有偿报道等。

其实,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关键是为用户提供价值,这个价值在于一要坚守媒体责任,杜绝虚假信息的生产与宣传、杜绝为利益裹挟。

二要生产优质的内容,进行更有深度的思考和更优质的新闻产出。

网络媒体只有发布权威信息、厘清事实真相、正确引领网络舆论、生产高品质的内容,才能够治理互联网信息污染,满足用户对理性、客观、真实网络新闻内容的要求。

新时代的网络媒体人要坚守职业道德,树立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共同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

材料四:

近年来,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报道方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采访,把百姓当主角,努力增强报道的贴近性。

如中央电视台2017年春节期间播出的《新春走基层·零点后的中国》等节目,就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立法和治理力度。

在宏观上,对网络媒体的传播要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对网站的传播领域和新闻来源进行严格把关,避免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

在微观上,网络媒体必须加强自己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

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网站编辑往往以个人的判断和选择来发布新闻,责任由一个人来承担,这是一种很不科学、很不安全的把关模式,可以直接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诱因。

(摘编自《加强媒体公信力建设路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媒体舆论影响力的大小不是由网民访问量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其公信力高低决定的。

B.网络媒体上的报道即使在最底下标上“转载”这两字,也难以将责任完全推卸给别人。

C.在各类体制内媒体与商业类媒体中,商业类媒体的网民访问量最大、用户选择度最高。

D.在网络媒体新闻发布流程中,若只由网站编辑一个人把关,就可能导致虚假新闻产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传媒业的核心价值追求在于其公信力,但现在部分网络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

B.材料二显示,在调查中,认为网络新闻媒体应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资讯的人数超过六成,大于其他方面的人数占比。

C.在中国新闻客户端满意度排名得分前十位中,居于首位的是《人民日报》,其他的满意度得分也均高于70分。

D.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改进了报道方式,网络媒体传播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受网民反感的新闻就不会产生。

3.目前网络媒体公信力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如何加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建设?

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

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

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

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③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

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

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

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

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

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

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

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⑤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

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

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⑥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⑦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

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⑧天哪!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

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

他无端的愤怒了:

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

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⑨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⑩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

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C.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最后又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

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5.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6.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7.与“老大嫁作商人妇”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手抚膺坐长叹

B.巫山武侠气萧森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暮去朝来颜色故

8.与“梦啼妆泪红阑干”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B.使人听此凋朱颜

C.因为长句

D.砯崖转石万壑雷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共12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

但“左迁”必是升职。

D.李商隐,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

有《李义山诗集》。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①纵其党横

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召父老约曰:

“彬党至,若等力与格。

”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

已,彬党果累骑来。

父老直遮之境上,曰:

“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

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

”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

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

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

“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

”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

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

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

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

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世宗即位,召为御史。

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

“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

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

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

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

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

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

既营之以重资,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

”帝不能用。

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

既受杖,犹口疏劾奸人陈洸罪。

未几,竟死。

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①江彬:

曾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刍秣:

牲畜饲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