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857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docx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

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段,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要你写一份关于读书的讲稿,你想好了吗?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读书的一份讲稿,大家参考一下。

引言:

最近有几个动向值得注意,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成为北大高级人文研究院的院长。

实际上,经过数次的政治斗争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资源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里的通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非常差劲。

目前,道德重建和传统回归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已成为社会共识,杜维明说: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个人尊严作为现代化或现代性的特征为人们所公认”。

现在,从上到下,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通识。

美国作家托马斯·潘恩的《常识》改变了人类历史,今天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以读书为引领的自我教育是走向常识的必由之路。

20XX年,我红山诗社十余人曾参加赤峰建校的读书活动,当时读书节的主题是“从狭隘走向广阔”。

我以为一语中的,读书可以使人从狭隘走向广阔,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野蛮走向文明。

必须从一个大的、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读书的意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价值,只有在此价值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和技能培训才是趋于合理的行为。

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同学们,肉身难获,知己难得,健康有益的书读的越早越好,很快的,美好的学生时代就会过去,就业和生活的压力会改变我们的学习心态、占有我们读书的时间,但是,假如我们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自己对读书有了内心的要求,那样读书将成为我们重要的乐趣,相伴我们生命的始终。

在谈具体的书籍之前,关于读书这里申明四点原则

1、非功利性。

或者说非功利性与工具性相结合,以非功利性为主。

读书就像爱情,就是喜欢没道理,带着极强的功利性和人家交往,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2、要有计划。

读书就像青春,他绝不是一场那个漫无目的的大火,而是一场有计划的、耐心而从容的生命旅程。

3、要有选择。

读书就像交友,这有两层含义,古人云,观其人,知其友,看他读什么样的书,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的人,反之亦然,此其一;古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

朋友和亲属不一样,朋友是自己选择的,要对自己负责。

不能胡乱交朋友,假如交友不慎,他会对你造成巨大的伤害。

4、要持之以恒。

读书就是人生,不管是困窘、贫穷,抑或飞黄腾达,读书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刚才我说,人身难获,知己难得,人到这世上走一回不容易啊,生活甘美如斯,自由多么美好,就让我们变着法儿的热爱吧。

同学们,请热爱读书吧,进而请爱上写作,那种创造的幸福无法用语言形容。

电影哥伦布里有一句台词:

“他经历的梦想,比能够梦想的还要多”。

一个热爱读书和写作的人,将收获私密的、至高无上的幸福,那幸福是涂在面包上的蜜。

读书和写作将带给我们存在之思、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珍视生命、守护道义、崇尚智慧、追求幸福。

读书和写作就像鸟儿虚幻或实在的两翼,虽然我们未必能如大师一样真的飞起来,但我们却有鸟儿的心灵,当我们飞越重洋,抵达幸福的彼岸,内心的声音会唤醒我们的回忆——“我经历的梦想,比我能够梦想的还要多”。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仅举出七本。

一、诗经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非得选择,我把诗经排在第一位。

不是因为它早,而是因为它好。

粗鄙如我,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自己对《诗》的热爱。

《诗经》是大地抒情诗。

书写者对现世生活表达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书写者以朴素、简洁的语言,摹写了3000年前先民艰难倔强的忧患意识和积极执著的入世精神。

人在大地上行走,在现世中摸索,须有所归依,这里面包含着对天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小雅·伐木》结句指出:

“终和且平。

《诗经》又是一部史书,这是一部心灵的历史,有对统治阶级的讽刺、规劝、抨击与谴责,有对先祖开疆拓土功绩的追念,有对公平、正直统治者的颂扬,有对暴政之下民众普遍心态的揭示,有真实的、触目惊心的现实场景,更加有力的,是入木三分、精细微妙的心灵刻划。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取其整数,成为诗三百)。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

先秦称为《诗》。

它的主要写作手法有三种,赋比兴。

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也就是比喻之意,《硕人》:

“指如葇荑”喻美人之手,“肤如凝脂”喻美人之肤,“齿如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

“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兴确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神髓,影响深远,它的妙处在于多义和幽微,如同最真实的人人性······

那么读诗经有什么用呢?

一、学习说话。

话谁都会说,除了哑巴和其他各类语言及心理障碍者,可说话得经过脑子,不经过脑子的话叫胡话,闽南语叫“黑白讲”,让人讨厌。

读诗经可以让我们口吐莲花、文质彬彬,任何时期,外交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之一,中国外交部长排在各部长之前,世界各国的外交部长都是政府里最靠前的官员,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总是那些综合能力很强的人物,而在春秋时期尤其如此,诗经在外交上用处很大,有修养有作为的外交使者以能从诗经里寻章摘句为荣。

那时候唇枪舌剑,诗经的句子满天飞,微言大义尽在其中,多么浪漫的事。

二、学习人生的哲理。

比如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自求多福、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愿言则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听言则醉颂言则对;柔亦不如刚亦不吐。

三、纯粹的、非功利的审美享受。

我有两篇关于诗经的文章,一篇结合自己创作谈诗经作为心灵的百科全书的魅力,一篇结合具体篇目说解好诗的标准。

我的博客里有,大家可参阅。

诗经的通行版本我推荐《诗经新解》作者:

沈泽宜,学林出版社。

《诗经新译》,周振甫,中华书局。

二、《庄子》

庄子是汉语的奇迹。

如果说诗经是大地,庄子就是天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瑰丽雄奇的文字达到了汉语的顶峰。

而它的作者就像天空的一朵浮云,任意来去、变换形状,他归隐于天空之中,与天空一般高远,无小无大,无穷无尽、无涯无际、无始无终,这是写作者的最高境界,他的文字和时间同生死,他的思想和宇宙共呼吸。

《庄子》何为?

我以为,年轻时读庄子,好处有三。

一,可以知天地之无穷,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顺势而为,趋时而动。

不为一时一地所居,放眼四海,胸怀天下。

无疑可以提升我们生命的境界事业的层次。

二、可以知文字之大美,从文字里提炼美是多么便宜和浪漫的事啊,如同裁叶为衣、折叶成马,这是最不花钱的爱好。

三、知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读庄子可以让人懂得做人的道理,乐天知名,行事通达四、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尽年。

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自古以来,中华无宗教,文艺就是我们的宗教,

庄子的声音宛如天籁,读庄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因为它能治病,尤其在感冒初期。

(医学常识是,身体的某些机能,难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善,而有些机能,如心肺功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善)

请欣赏庄子里的著名片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xuè)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yàn)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此刻你只需听他的声音,没有必要知晓他的意思,尤其是在感冒初期,读罢一篇,胸次之间顿生爽气,只觉洋洋乎如醉,飘飘乎若飞,此等快意,语言真无法描述,母亲如同母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语就向阳光和空气,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像大地和森林,给我们精神食粮和身心健康,让爱母语吧。

三、《现代汉语词典》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真正的热爱要从规范开始,我强烈向诸位推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现代汉语词典》总结了20世纪以来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成果,第一次以词典的形式结束了汉语长期以来书面语和口语分离的局面,第一次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全面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在辞书理论、编纂水平、编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辞书编纂出版的典范之作。

它的发行量之大,应用面之广,为世界辞书史上所罕见。

《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性主要源于它拥有两位学术成就极为卓越的主编、国内顶尖水平的审订者。

它的两任主编吕叔湘先生和丁声树先生均为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在普通语言学、汉语语法、文字改革、音韵、训诂、语法、方言、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吕先生主持《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四年多,确定了编写细则,完成了“试印本”,为《现代汉语词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丁先生主持《现代汉语词典》编辑定稿工作十几年,在“试印本”的基础上,对词典字斟句酌,苦心孤诣地进行修改、完善,将其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这部词典。

我无法形容我对这部书的热爱之情,这部书我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太重要了。

它要比侦探小说精彩的多,没事翻到任何一页,我们会发现,我们几乎无法改动书里的一个标点。

太精确了。

他可以当幽默手册用。

最近看了网上许多萌哒哒的视频,说实话,真的很刺激,但看久了没意思,就好比蜜金砖和奶油蛋糕天天吃总会腻,但平和的馒头虽然低调,却是历久弥新。

随便翻到1024页,“胖墩墩”词条:

状态词。

形容人矮胖而结实。

细细琢磨,多有意思啊,准确而形象。

它还可以当菜谱,不信翻到第786页,看“扣肉”一条,简捷而实用。

可以当小百科手册,例如355页,可见“厄尔尼诺”词条。

还可以当微型北方方言词典,翻到272页,就收录了四个,分别是“当心”(胸部的正中)、“当央”(当中)、当院儿(院子里)、挡横儿(从中干涉、拦阻)。

阅读现汉,我的建议是床头和厕所各放一本,没事就翻,一直到死。

四、《史记》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动情地写道:

太史公曰:

“先人有言:

‘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

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

这段话写出了司马迁的情怀、抱复与历史地位。

想我大汉王朝、汉武雄威,只有那个时代才有这样的完人啊!

学术之要义在于传承,周公——孔子——司马迁这是何等清晰的谱系。

加上老子、庄子、孟子,正是他们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那就是华夏,华,即衣冠之美;夏,即礼仪之邦。

文明的出现有三个主要的标志青铜的使用、文字的出现、城市的兴起,中华文明还要加上龙的图腾的出现和玉器的雕琢。

其中,文字是文明的核心,先代大哲以他们开天辟地的勇气和智慧已不可思议的创造力用他们的如椽大笔昭示了文明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思想的力量。

司马迁在《伍子胥列传》中写道“向令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非烈丈夫孰能至此哉”!

这是写伍子胥吗?

分明是在写他自己的命运,他在受宫刑后给朋友任安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的人生经历,搜一搜XX百科即可,我这里不做转述,我请大家注意的是作品背后投射的精神光芒,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总不会隔绝于他自己的时代,但像司马迁这样能够把自己的命运和时代风云紧密结合的作家和史学家就像金玉一般稀少了。

什么是命,命是人生之显晦,什么是运,运是国家之兴衰,这是一种博大而宽广的胸怀,请记住,伟大的作品背后投射的是伟大的人格和不朽的思想,没有人格和思想的作品就像是没有灵魂的皮囊,只是一堆烂肉而已。

其实像《红楼梦》一样,史记52万字的文言著作,不外乎四个字——“人情世故”。

我们不可能成为像他一样的散文大师,但我们却可以从他的作品里、经由他的人生经历而获得启发——一定要相信精神的力量,虽然我们微弱浮尘,但我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渴望、我们渴望爱情的来临、渴望事业成功、渴望生活幸福,这是几乎所有平民的善良愿望,假使我们身处逆境,请你相信,没有什么命运能不被蔑视所克服,生而为人,确实要有一点情怀啊。

五、《红楼梦》

国学大师钱穆在他的作品《国史大纲》的序言中写道:

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2、所谓对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3、所谓对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的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之顶点。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于古人。

4、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套用这句话,我想对于经典的著作亦应有如下共识:

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本国之经典名著,应略有所知。

2、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名著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伟大作者之精神世界之温情与敬意。

3、所谓对伟大作者之精神世界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应该对其身世环境有大致的了解,而由于不可抗力难以知晓者,我们必重回作者之精神世界。

4、当信若每一时代皆有持此意见的一小撮国民,本国之文化传统或可以薪火相传。

《红楼梦》前八十回即《脂胭斋重评石头记》乃不朽名著.曹雪芹,字梦阮,是划时代之伟大人物。

“做阔全凭鸦片烟,何妨作鬼且神仙。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是清嘉靖二十二年《京都竹枝词》在“时尚”条目下的一段记载。

约等于八十年代中期的“要穿就穿喇叭裤,要跳就跳霹雳舞,开口不说朦胧诗,世人皆pia是老土”。

《红楼梦》一经刊行,即风行海内,而作者却不为人知。

即便是红学考证派大师俞平伯直到1962年读到了胡藏甲戌本后才敢肯定地说《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就是到了今天,谨慎的说法依然是将《红楼梦》作者断归曹雪芹这是到目前为止最能心安理得的结论。

曹雪芹不会想到,他的身世如此潦倒,却不知他的不朽著作《红楼梦》养活了多少人马。

现今,红学是显学,与甲骨文字学、敦煌学并称中国二十世纪三大显学。

有人甚至说,甲戌本、庚辰本等版本的发现与敦煌文献大发现并称为二十世纪两大文献发现。

蔡元培、胡适这两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典范”地开启或指引了“红学”“索隐”与“身世”(或曰“考证”)两个流派。

更是留下了“多歧为贵,不取苟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名言。

曹雪芹是旗人,而他对传统文化浸润得又如此之深。

我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浑涵汪茫、千汇万状的根本所在,就在于仁人士者对于文化的传承,所谓”薪火相传,斯文不坠”。

那么,如何进入智者的精神世界?

我想,或许应该有一个诚实的胸怀,如孔子所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要有一种基本的情感,所谓“温情与敬意”;我们应该有一种基本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于初学者,还应有一个务实的态度:

“君子乾乾,与时偕行”。

其实,红楼和史记一样,归结起来,无外乎四个字——“人情世故”。

 

仅举一例,请看《红楼梦》第十四回写凤姐在会芳园登仙阁哭灵的一段:

“那凤姐知道今日客人不少,寅正便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更衣盥手,喝了几口奶子,漱口已毕,正是卯正二刻了。

来旺媳妇率领众人伺候已久。

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一对明角灯,上写“荣国府”三个大字。

来至宁府大门首,门灯朗挂,两边一色矗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家人两行侍立。

请车至正门上,小厮退去,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

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照着,撮拥凤姐进来。

宁府诸媳妇迎着请安。

凤姐款步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

院中多少小厮垂手侍立,伺候烧纸。

凤姐吩咐一声:

供茶烧纸。

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上下男女都接声嚎哭。

最平常的才最人性,不要小瞧这些小小的人情世故,就是这样的细节的丝线织成了不朽的红楼,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他那缂丝织锦般的叙述、繁华锦簇般的艺术语言,我们只能约略了解他的内心的孤独,今天,我们以怎样的语言也无法想象曹雪芹写作的艰难。

他们的才华造成了他们的不幸,然而他们的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作品将与日月同辉!

六、《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

24年前,一个毫无征兆的八月的下午,我在松山区新华书店的图书批销部买到了陈超的《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看不懂,我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汪国真《年轻的风》和《辽宁青年》卷首语的阶段,但还是被陈超的自序给震了,并记住了他的“名句”——“一个色盲的人不敢妄评绘画的色彩”,抄录了书中一些片段。

我的同学张永平(语文科代表)看到了这本书,迅速被北岛的《开始与结局》征服——“谁愿做陨石和受难者冰冷的雕像/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在别人手中传递/即使鸽子落到肩上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梳理梳理羽毛又匆匆飞去”,他以九九乘法表的熟练程度反复背诵。

(那时我们有使不完的劲头、用不完的时间,对简单的话题、流行歌、漂亮话、惯用语有着无穷的兴趣,不惜一再重复将之视作新鲜出炉的红薯。

)有人实在“看不惯”他的“狂样”,把书抢过去,翻到于坚的《尚义街六号》,阴阳怪气地读——“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穿鞋子/怎样小便 怎样洗短裤/怎样炒白菜 怎样睡觉等等”,同时露出某种击倒式的蔑视,围观者不明就里,哈哈大笑。

在我们看来,即使看不懂的诗也至少应该“朗朗上口”,遇到《尚义街六号》这样“不利于朗诵”的“诗”,被人发现,真有点不好意思。

诗还好一点,至于鉴赏短文,更是如坠云中,尽管作者以“凡例八”申明:

“本书考虑到多数读者的接受能力,尽量避用或少用艰深的美学术语和哲学概念······则酌情少量使用之,并尽量阐释通俗、明晰”。

我们对现代诗最初的兴趣像风中的火柴,迅速熄灭了,热情转向了篮球、兵乓球、地下防空设施、电影院、宋词选本和高中女同学。

那年我17岁,永平20岁。

此后三年,我读到了王家新、唐晓渡的《外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写出了生平第一首诗《张三和李四》,正式开始了20年断断续续《辞典》的阅读并应用史。

凭借这本书、辜正坤编《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和南京纯文学社编《美国一行诗选》,1993年,我举办了印象中第一次诗歌活动,同学葛广玉(现在是市委书记的秘书)赶了一晚上,用毛笔在宣纸和发皱的牛皮纸上写了20首诗计30余张,一个十月的下午,我把这些作品粘在文科楼阶梯教室的墙上,举办了一场“赤峰师专·中国探索诗专场朗诵会”,依据本书提供的诗歌史脉络,朗诵始于穆木天《苍白的钟声》,终于伊沙的《哀哉屈子》,有100多人听了我疯狂的朗诵。

《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收入现当代129位诗人403篇“探索性诗作”,二十七八岁那阵儿,如果把它比作黄炳誓、我的后腰比作统帅,那么这本书的陪同次数不亚于出事前的张成泽(《现代北京口语词典》)、尚未出事儿的崔龙海(《诗经新解》)。

直到今天,这本书传递出地蓬勃的激情、尖锐的时代精神、持平的态度、丰富的方法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尚处于发蒙期的写作者而言。

这本书笼罩着八十年代精神的光辉,那就是怀疑与建设同步,自由与责任齐飞。

端正刚直、雄健开阔,以“个人偏爱诗作”产生的先后顺序为经,以探索为纬,织着一件又一件纯手工的“开司米”围巾,一件“开司米”需要五只绒山羊的羊绒,这需要对古典诗学和西方美学、哲学、文论有精深的了解,对每个诗人的诗歌观点和性格特征了然于心,在繁多的诗作中找出立得住的作品,少不了耐心、热情、直觉和公正。

说实话,179页以前,除了穆木天《苍白的钟声》和戴望舒《断指》等少数几篇,实在看不下去。

可一翻到北岛开始的朦胧诗群,好比三伏天扎猛子,痛快劲儿就别提了。

真正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还是要等到20XX年,(在那之前2年时间,我在内大文研班读书,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有关现代诗的评论和经典意义上的现代诗作品)10月,长春董辑在赤峰四中做了一场关于现代诗欣赏与创作的讲座(这个讲座改变了边城的文学史),讲了许多现代诗欣赏与创作的基本知识,我逐渐开窍,越发喜欢陈超的《辞典》,尤其是458页之后,原来就欣赏的新生代诗群部分。

陈超的赏析健康、公正、优雅、中西合璧、充满热情又紧扣时代脉搏。

 反复读此书,不由赞叹编者的视野,这绝对是太过稀缺的品质!

让我不厌其烦,举出陈超选中的名篇——北岛《触电》、江河《母亲和我》、舒婷《惠安女子》、杨炼《诺日朗》、顾城《远和近》、林莽《晨风》、严力《还给我》、昌耀《一百头雄牛》、林染《开凿敦煌第493号洞窟》、于坚《横渡怒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