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948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docx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答案

【篇一: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二模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5分)

空敞地和老地方肖复兴

①城市最早是由市场发展而来的,因此市场就是城市最早的空敞地,现在的新名词叫做公共空间。

欧洲城市的广场,大多都是由这样的市场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欧洲哪怕再小一座城市里,也会有很多的大小不一的广场,这些广场成为了人们今天的休闲之地,抬脚就到,方便而实在。

②在我国,广场大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现的。

我们当年的市场,现在一般成为了宽敞的街道,比如北京的猪市、菜市,成为了如今的珠市口大街和菜市口大街。

在老北京,公共空间,除了遍布京城的这些露天的大小市场,再有的就是寺庙,清康熙年间,北京城里有寺庙1200余座,即使到了清末民初,还有800余座,大多藏在胡同里,有的一条不长的胡同里就有两座庙。

这些庙所起的大多是公共空间的作用,是让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有个聚会碰头的场所,有点儿像是现在的会所。

老北京,公园不是百姓所能够享用的,它们是属于皇家的园林,市场和庙宇便是普通百姓一室外一室内的两大主要公共空间。

它们的长处,在于就在百姓的身边,实用,又便于出行活动。

③之所以说□谈□,是因为如今我们的公共空间,已经渐渐失去和忘却了这样实用和方便于群众的两大功能。

我们更重视广场的建设,而且有越建越大的趋向。

那样的广场,只具有政治的意义,可以是一道丰美的佳肴,并不是百姓的家常菜。

我们也更重视一般花园的建设,但那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用的。

于是,我们如今的城市空间,大多为几大公园所取代,比如我常常在天坛公园里见到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很多人是乘坐了公共汽车,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的,因为它们居住的附近,没有可以供大家活动的公园或别的场地。

而在国外,无论原有的还是新建的社区,都必要拥有自己的公园,比如我那年去美国芝加哥这座城市,便有100余座这样的公园,我住的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而在我住的街区里,几乎走不远,就能够碰到这样的一个公园,成为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里街坊一般。

④我们的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似乎恨不得将所有的空敞地都盖起可以出售的楼盘,便无形中挤压了公共空间的位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群众的公共利益便这样理所当然地受到损害。

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更多一点的空敞地,当然,这些空敞地,不是像我们这里荒废着等待着继续盖楼盘好...

卖个大价钱的空敞地,而是能够让它们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公共空间。

...

⑤在城市里,特别是古老的城市,和空敞地对应的是老地方。

如今,越是古老的城市,老地方越少,因为老地方的破旧衰败,都被拆迁盖成了新楼盘,唯新是举的城市建设思维,让老地方只成为了图书或展览中的老照片。

而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无处可寻。

⑥去年在美国,我碰见一对上海夫妇,他们四十来岁,出国打拼十多年。

他们对我格外不解地说:

我们的大学都是在北京读的,那时大学旁边有一些冰淇淋店、咖啡馆、书店之类的,晚上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我们的恋爱就是在那些地方开始的。

可是,前年回北京,再找那些老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一家都找不到了,都拆了,盖起了高楼。

他们感慨地说:

一座城市,怎么也应该保

留一些老地方,让人过多少年,还能够找到,在那里怀怀旧。

⑦城市化建设飞快,却没有想到有些老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地方的平方米的单价,而且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市的记忆,和人们的感情。

别说北京,连上海有名的红房子西餐厅都易地了,现在,到哪里还能够找到老地方,还真的成了问题。

⑧我想起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荆其敏先生,他将这样的老地方称之为城市布局中的“情事结点”和“亲密空间”。

他曾经说:

“许多城市中著名的情事结点多是自然形成并逐渐成为传统的。

”成为了传统,说得多好,老地方的价值就在于它伴随着历史一道,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带有感情色彩独到的传统。

可惜,在商业利益面前,这样的传统已经断档。

⑨失去了空敞地的城市,会像是沙丁鱼罐头,人们会在密麻麻的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⑩失去了老地方的城市,会像是没有星星点缀的夜空,城市会失去历史的记忆,人们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选自2012年6月4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①②两段内容,第③段两个方框内分别应该填入□和□。

(2分)

2.第④段两个加点词“空敞地”的意思不相同,请依次解释。

(2分)

(1)___

(2)

3.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作为公共空间,老北京的市场与寺庙功能相似,差异在于是否露天。

b.如今的大公园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而用。

c.破旧衰败的老地方渐渐换位在图书、展会老照片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d.作为老地方的红房子西餐厅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历史和情感价值。

4.通读全文,概括导致我国城市建设存在诸多误区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第⑨、第⑩两段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文中提及,请另举上海的一处“老地方”阐述你对第⑧段中荆其敏先生所谓“情事结点”的认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2分)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李汉荣

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

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

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

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

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

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

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

让我们看到:

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

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

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

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

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

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

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

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

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

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

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7.第②段描绘“河流真美”的用意是。

(2分)

8.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或鉴赏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第①段用笔简洁,开门见山,交代本文写作对象。

b.作者通过河流、苇浪、苇花、白雪等意象,以写实的笔法,细腻的描绘,将情与景有机融合,勾勒出大自然美妙动人的图景。

c.第⑦段作者通过写芦苇安静的特点表达一种青春流逝、岁月不居的忧伤。

d.文章后半部分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着力描绘苇花纯白之美,意在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混浊、庸常的不满。

e.第⑩段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情侣在苇花丛中走着的动人情景,表现出初恋的浪漫与纯真。

f.本文用唯美的笔调描绘芦苇荡,在给读者带来清新优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然的深刻思索,给人以启迪。

10.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两段的叙述人称和前文不同,对此加以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全文看,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包含哪些内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

(1)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七则》)

(3)__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4)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思《咏史》)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8)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4.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

(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从景写起,“茅檐”、“蓬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在故乡听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16.本词在关联词的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6分)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以孙氏在吴,而祖逊父抗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

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

“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

【篇二:

初三期中】

xt>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7)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2分)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当你打开一本本不同的书藉,就如同进入一座座不同的城堡,远离世间的宣

哗与躁动。

千年的先贤圣人、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你可以与之

娓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舌箭。

书中的人物任你调遣,书中的声音任你顷听,书中的思想任你评判。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②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③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④,单于夜遁逃。

(《塞下曲》)⑤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关雎》)⑥,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蒹葭》)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⑧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4.阅读《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面的问题。

(4分)

①“我们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

根据你的阅读与所学,说说教授们提出了怎样的计划改进本国语言?

(2分)

②在《格列佛游记》,利立浦特与邻国不夫斯库之间因为什么问题而产生矛

盾?

格列佛又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了不夫斯库帝国的入侵?

(2分)

5.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3分)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2分)

主持人:

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

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主持人:

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

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主持人②?

(1分)

嘉宾:

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2分)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请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

问题:

(1)【诗海撷趣】阅读诗句,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蕴含的物候规律。

(2分)

[诗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ctv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黄

山解说词)

[我的解释]

(2)【实践探究】今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

桃花在年前就开放的消息。

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

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2分)

二、古诗赏析(4)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2分)

答:

8.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

答:

三、古文阅读(18分)

(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

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寻向所志()④寻病终()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

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3分)

11.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

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2分)

12.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3分)

(乙)(4分)

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②者乎?

而屡易其号。

?

?

”居士曰:

“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

地名。

②逃名:

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翻译句子

(1).子欲逃名②者乎?

而屡易其号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一)(8分)读书风雅事何必硬上弓

钱科峰

①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红烛佳人,西窗伴读,古人这种读书意境曾经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向往。

然而时过境迁,佳丽多在夜总会,窗前多是游人。

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一个ipad玩一宿,一个手机捧半天,就是缺失了捧书夜读这档事,家里可以没有书,却不能没有wifi,读书者几何?

我们已可想而知。

②一天工作八小时,睡觉除去八小时,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大家都在干什么?

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写书的都在搞穿越搞戏说搞低俗围着重口味打转,读书的哪能聚精会神一门心思看名著读经典?

职场要拼杀,社交要应酬,友情要联络,身心要娱乐,读书,有时即便有那个心,也未必有那份闲情。

于是,图书大多成了家居装修时点缀书柜的软包装。

③国是个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总量世界第一,然而与成反比的是国读者群却不是世界第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64本,俄罗斯人均每年读55本,日本人均每年读40本,就连忙着整容做泡菜的韩国人每年也要读书7本,而国人均每年看书是07本。

值得关注的是,三年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每年平均看书是45本,由此可见,国人不仅读书少,而且变得越越不爱读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④文化大国居然读者寥寥,这事儿说出去确实有伤面子,于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识之士和官方组织坐不住了,意欲立法强制人们读书,不读书就是违法,违法就要处罚。

这不,新华有报道称,我国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依法读书,守法读书,霸王硬上弓,此情形说出去照样不光彩,老外那是自愿读书热爱读书,咱却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这读书读得也太无奈了些。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唐代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