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310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docx

总布置设计硬点编写规范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编写规范

 

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TJI/YJY

 

前言

为使本公司编写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本范本规定编写“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的范围和格式,文中的表格按所设计车型的实际内容进行选择编写。

“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是车型开发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是进一步详细结构设计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本规定的内容,以M1类车型为基础编写成稿,其它类车型或改型车型可以参考使用,具体内容可按各种设计车型的实际需要删减。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传富

 

TJI/YJY

密级:

编号:

XXXXXXXXXX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初稿)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代码: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

200×年×月

 

一、概述

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

1.定义: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

可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和运动硬点(简称MTH)两类。

首次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初步硬点报告》,项目完成时正式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2、单位规定: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

3、说明:

所有未注明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

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

1、整车坐标系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UG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整车设计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UG软件中整车part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

高度方向,取汽车前地板中后段下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车身悬架减振器上安装点定位孔圆心连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2、整车设计状态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按GB19234-2003规定执行,空载状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满载状态则作为另两个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身放平(前地板平直部分保持水平),车身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身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

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空、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三、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硬点

1、整车总体概述及整车总体技术硬点

2、动力传动系统布置主要设计硬点

3、动力传动系统附件布置及硬点

4、底盘系统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悬架车轮系统

●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

●电气系统的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空调系统

●人机工程布置

●车身布置设计硬点

●附件

四、结束语

由于总布置本身是一个反复协商、不断调整的过程,同时在零部件详细设计过程中,这些设计硬点还可能会根据设计需要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各分项目组在设计过程中,若对相关硬点确定存在疑问,或对零部件数模进行了修改或调整,请及时通知总布置。

总布置将根据设计进展情况及时更新相关的设计硬点,并将调整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分项目组,以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工作。

 

附录A

密级:

××××

编号:

××××

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初稿)

项目名称:

某汽车设计开发项目

项目编号:

ETF-TJKJ090-××××

项目代码:

某项目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年×月

 

一、概述

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

可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和运动硬点(简称MTH)两类,以下给予明确分类,以供各项目组共同遵守执行。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

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

是整车详细设计的基石和指导文件之一。

但随着设计的进一步深入和方案的确定,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首次发布为《总成总布置及主要控制初步硬点报告》,项目完成时正式发布为《总成总布置及主要控制硬点报告》。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

所有未注明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

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本硬点报告以某系列车型的基本型为对象进行编制(即某),系列车型中主要硬点不同部分在各车型中体现。

表1车型配置表

车型编号

描述

配置tritec1.6L发动机和5挡手动变速器

某A

配置东安4G93-Ⅱ发动机和5挡手动变速器

某B

配置东安4G18SOHC发动机和5挡手动变速器

某C

配置tritec1.6L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

二、整车设计基准

2.1整车坐标系

在某型汽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UG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整车设计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UG软件中整车part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

高度方向,取汽车前地板中后段下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车身悬架减振器上安装点定位孔圆心连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2.2整车设计状态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按GB19234-2003规定执行,空载状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满载状态则作为另两个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身放平(前地板平直部分保持水平),车身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身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

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空、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三、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硬点

3.1整车总体概述

某公司某多用途运动型车整车造型大方、线条优美饱满,具有运动型轿车的风范。

整车总体设计概述为以下几方面:

●底盘以丰田RAV4(3门)车底盘为基础优化设计;

●动力总成基本型选用宝马tritec1.6发动机及所配手动变速箱;

●车身结构参考车型为丰田RAV4(3门)车;

●整车内饰、仪表板布置设计的参考车型为丰田RAV4(3门)车;

●人机工程布置校核的参考车型为丰田RAV4(3门)车;

●整车底盘、电气布置设计的参考车型为丰田RAV4(3门)车和同类车;

●整车附件布置设计的参考车型为丰田RAV4(3门)车和同类车。

整车总体技术硬点见表2。

 

表2整车总体技术硬点

外形尺寸

mm

3934

mm

1792

mm

1673(空载)

1622(满载)

轴距

mm

2279

2281(满载)

轮距

前轮距

mm

1525

1530(满载)

后轮距

mm

1521

1534(满载)

前悬

mm

842

840(满载)

后悬

mm

813

813(满载)

接近角(满载)

°

离去角(满载)

°

纵向通过角(满载)

°

最小离地间隙(满载)

°

行李箱容积

L

待定

3.2动力传动系统布置主要设计硬点

某系列车型配置多型号的发动机和变速器,具体见表1,这里只以某车为对象编制相关硬点。

某车动力总成为宝马tritec1.6L发动机和5挡手动变速器,与R11相同,详细方案为:

●宝马Tritec1.6L发动机和所配5挡手动变速器采用动力总成横置前驱动布置方式。

●动力总成三点悬置支撑(左、右、后)。

●驱动形式为左右传动半轴前驱,传动半轴为等速万向节,球节型式以样车为准,固定节为球笼式、移动节为三销节式。

动力传动系统主要布置硬点见表3。

序号

名称或条目

相关硬点数据

3.2.1ASH安装装配硬点

1

曲轴中心线

X:

-212;Z:

89,平行于Y轴

2

曲轴中心线与缸体后端面交点坐标

X:

-210.8;Y:

-46;Z:

90.5

3

差速器中心点坐标

X:

-19.4;Y:

-140.2;Z:

21.4

4

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坐标

X:

28.4;Y:

107.4;Z:

-92.7

5

前:

X:

-139.6;Y:

-466.1;Z:

302.2

6

后:

X:

-69.7;Y:

-466.1;Z:

303.8

7

侧:

X:

-120.7;Y:

-435;Z:

275.5

8

前:

X:

-295.8;Y:

493.9;Z:

290.2

9

中:

X:

-61.6;Y:

483;Z:

303.4

10

后:

X:

-35.7;Y:

463.9;Z:

301.7

11

动力总成周边间隙(最小处)

电子风扇与进气歧管间距63

12

发动机排气尾管与前围板间距63

13

发动机左端面与左纵梁下边缘61

14

发动机左端面与右纵梁内表面间距41

15

移动节设计中心点坐标

左传动轴

X:

-20;Y:

-297.9;Z:

21

右传动轴

X:

-20;Y:

20.6;Z:

20.9

16

传动轴固定节设计中心点坐标

X:

-4.3;Y:

±684.5;Z:

-2.6

17

左半轴理论长度

387.5

18

右半轴理论长度

664.4

19

水泵转向泵

安装点(发动机上与其配合孔圆心点)

右上点:

X:

-315.8;Y:

291.8;Z:

159.6

20

压缩机

安装点(发动机上与其配合孔圆心点)

X:

-345.1;Y:

341.9;Z:

53

表3动力传动系统主要布置硬点*

*注:

整车部分关键点见附图。

3.3动力传动系统附件布置及硬点

动力传动系统附件基本布置方案为:

●变速操纵系统以动力总成为基础,结合样车操纵杆结构设计。

●单片、干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液压操纵式。

●排气系统结合发动机并与样车排气系统相结合设计。

●某冷却系统以原车为基础布置设计。

●供油系统中油箱及前围板之后的管路逆向设计,与发动机结合部分逆向正向相结合设计。

供油结构不同的重新布置。

●燃油蒸发系统管路参考样车,碳罐选型布置设计。

●进气系统以发动机为基础正向选型布置设计。

●整车管路中与发动机相关部分逆向正向结合布置设计,其它部分按参考车逆向设计。

动力系统附件结构上与R11相同,除整车长度变化引起的部分尺寸改变外,主体与R11完全一致。

动力系统附件主要硬点见表4。

表4动力系统附件主要硬点

序号

名称或条目

相关硬点数据

3.3.1ASH安装装配硬点

21

油箱最小离地间隙

173

22

油箱容积

57L

23

油箱安装点坐标

左前点:

X:

1257.8;Y:

-380.7;Z:

-1.4

24

油箱加油管支架安装点坐标

上点:

X:

2212.8;Y:

-555.2;Z:

338.4

25

燃油滤清器安装孔坐标

前安装点:

X:

1429.7;Y:

-456.5;Z:

9.7

26

碳罐安装孔坐标

X:

748.8;Y:

-185.2;Z:

26.3

27

散热器与发动机最小间隙

≥63

28

散热器上固定点与车身连接处的圆心孔坐标

X:

-554.6;Y:

±275.5;Z:

572.5

29

散热器悬置压缩量

上悬置:

2;下悬置:

2

30

散热器与冷凝器散热面间隙

30

31

散热器下固定点与车身连接处的圆心坐标

X:

-599.2;Y:

±267.6;Z:

37.5

32

排气管前段与发动机排气歧管连接法兰固定孔圆心坐标1

X:

102.3;Y:

114.8;Z:

244.3

33

排气管前段与发动机排气歧管连接法兰固定孔圆心坐标2

X:

62.9;Y:

69.8;Z:

188.2

34

排气管前段与发动机排气歧管连接法兰固定孔圆心坐标3

X:

50.1;Y:

137.1;Z:

143.1

35

排气管前段与发动机排气歧管连接法兰固定孔圆心坐标4

X:

89.5;Y:

182.1;Z:

199.3

36

排气系统周边间隙

与油底壳最小距离

后排气不涉及

37

前端最小处

后排气不涉及

38

三元催化器与发动机排气出口距离

32

39

三元催化器周边最小间隙

52

40

中间最小处

≥15

41

与油箱最小间隙

37

42

消声器周边最小间隙

30

43

排气管各安装点坐标

中间左固定点:

X:

805.6;Y:

57.7;Z:

36.2

消声器左前固定点:

X:

2523.7;Y:

-460.3;Z:

73.1

44

空滤器安装支架坐标

前点:

X:

-300.5;Y:

-433.1;Z:

231.6

45

离合总泵与踏板安装点坐标1

X:

294.5;Y:

-527;Z:

405.3

46

离合总泵与踏板安装点坐标2

X:

294.5;Y:

-571;Z:

452.8

47

变速手柄安装支座固定孔坐标(左前孔,上表面)

X:

804;Y:

-17.9;Z:

186.6

48

变速拉索中间支撑固定孔坐标(后表面、右侧孔中心

X:

764.6;Y:

37;Z:

215.6

3.3.2MTH运动硬点

49

后背门运动过程中与双排气尾管最小间隙

10

50

变速手柄换档角位移

15~16.8°

51

变速手柄选档角位移

15~16.8°

52

换档过程中与驻车制动手柄最小间隙

≥41

3.4底盘系统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底盘系统以丰田RAV4(3门)车结构为基础,进行布置设计,结构上与R11相同,除整车长度变化引起的部分尺寸改变外,其它与R11完全一致。

具体为:

3.4.1悬架车轮系统

悬架车轮系统的主要布置硬点为:

表5悬架车轮系统附件主要硬点*

序号

名称或条目

相关硬点数据

53

悬架

前悬架

L臂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54

后悬架

空间3连杆、螺旋弹簧、纵臂式独立悬架

3.4.1.1ASH安装装配硬点

55

轮胎规格

标准235/60R16100H(选装215/70R1699H)

56

轮辋规格

铝轮辋16×7.0J,或同型号钢轮辋

57

轮胎气压

前200kPa,后200kPa

3.4.1.1.1前悬架车轮

58

空载前轮中心点坐标

X:

-3.2;Y:

±760.4;Z:

-33.5

59

满载前轮中心点坐标

X:

-2.5;Y:

±761.9;Z:

-18.7

60

满载前转向节下铰点

X:

-11.2;Y:

±717.7;Z:

-155.2

61

前减振器上中心点

左:

X:

22.7;Y:

-567.3;Z:

605

62

前悬架(左)理论安装点1坐标

X:

-39.8;Y:

-577.6;Z:

621

63

前悬架(左)理论安装点2坐标

X:

55.3;Y:

-621.9;Z:

619.3

64

前悬架(左)理论安装点3坐标

X:

52.2;Y:

-504.1;Z:

612.8

65

前副车架前安装点坐标

X:

67;Y:

±456.5;Z:

37

66

前副车架后安装点坐标

X:

352.7;Y:

±445;Z:

-102.3

3.4.1.1.2后悬架车轮

67

空载后轮中心点坐标

X:

2274.5;Y:

±751.6;Z:

-50.6

68

满载后轮中心点坐标

X:

2277.3;Y:

±750.8;Z:

1.2

69

后减振器理论安装点坐标

左:

X:

2429.9;Y:

±550.6;Z:

342.6

70

后悬架纵臂理论安装点2坐标

左:

X:

1767.8;Y:

±570.7;Z:

2.6

71

后副车架前安装点坐标

X:

2061.8;Y:

±232.5;Z:

93.2

72

后副车架后安装点坐标

X:

2195.8;Y:

±177.3;Z:

92.4

3.4.1.1.3悬架车轮整车定位参数

73

前轮外倾

-0°24´

74

前轮前束

-0°30´

75

主销内倾

10°53′

76

主销后倾

2°21′

77

后轮外倾

-1°34′

78

后轮前束

-6′

3.4.1.2MTH运动硬点

79

车轮跳动行程

满载至空载

前:

15

后:

52

空载至反跳

待定

待定

满载至最大上跳行程

前:

88

后:

99

80

车轮最大内外转角

34.18°/29.43°

81

车轮运动间隙

满载最大内外转角时与周边最小间隙

≥31

最大内外转角上跳到合理间隙时的上跳量*

88

车轮上跳最大行程时到合理间隙时的内外转角

34.18°/29.43°

*注:

整车部分关键点见附图。

3.4.2转向系统

转向器以丰田RAV4(3门)车件为基础,优化断开点,改进设计,四点固定结构。

吸能式转向管柱以丰田RAV4(3门)车件为基础,根据内饰空间进行改动设计,四点安装结构。

管路重新布置,其余件沿用丰田RAV4(3门)车件不变。

转向系统主要布置硬点为:

表6转向系统附件主要硬点

序号

名称或条目

相关硬点数据

3.4.2.1ASH安装装配硬点

82

转向器断开点

X:

250.8;Y:

-251.7;Z:

282.5

83

转向器安装点坐标

X:

-621;Y:

-365.5;Z:

608.6

84

X:

-621;Y:

-332;Z:

609.3

85

86

转向管柱旋转轴轴线

X:

524.8;Z:

532.9

87

转向管柱管梁处安装点坐标

X:

621;Y:

-365.5;Z:

608.6

88

X:

621;Y:

-332;Z:

609.3

89

转向助力油罐上表面中心点

X:

-72.6;Y:

422.4;Z:

669.6

3.4.2.2MTH运动硬点

90

转向器行程

139

91

92

转向管柱上下可调角度

26.8°~30°;最大角度30.2°

3.4.3制动系统

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液压真空助力结构。

前为通风盘式制动器,后轮为盘鼓式制动器。

制动踏板为吊挂式踏板,带真空助力器。

制动管路为双回路对角线布置电子制动力分配,ABS调整制动力。

驻车制动系统为机械式手动结构,制动后轮。

操纵手柄放置在变速操纵杆的左后侧。

制动系统主要布置硬点如下:

表7制动系统附件主要硬点

序号

名称或条目

相关硬点数据

93

制动总泵上安装点1坐标

X:

270.9;Y:

-425.3;Z:

472

94

制动总泵上安装点2坐标

X:

270.9;Y:

-340.3;Z:

472

95

制动总泵下安装点3坐标

X=254.4;Y=-425.3;Z=388.6

96

制动总泵下安装点4坐标

X=254.4;Y=-340.3;Z=388.6

97

真空助力比

6

98

制动踏板比

3

99

ABS安装支架孔坐标

前点:

X:

-307;Y:

562.1;Z:

332.4

中点:

X:

-266.4;Y:

678.6;Z:

524.6

后点:

X:

-77.1;Y:

524.5;Z:

555.3

100

驻车制动前安装孔坐标

X:

1114.8;Y:

0.8;Z:

195.7

101

驻车制动后安装孔坐标

X:

1215.6;Y:

-42.8;Z:

178.1

102

驻车制动手柄工作角度

29°

3.5电气系统的布置方案及主要硬点

电气以丰田RAV4(3门)车件为基础,结合电喷厂家优化匹配设计。

除整车长度变化引起的部分尺寸改变外,其它与R11完全一致。

电气主要布置硬点如下:

表8电气系统附件主要硬点

序号

名称或条目

相关硬点数据

3.5.1ASH安装装配硬点

103

蓄电池支架前固定点坐标

X:

127.3;Y:

389.8;Z:

274.4

104

发动机继电器盒左安装孔坐标

X:

-221.5;Y:

-448.4;Z:

334.5

105

发动机ECU支架下固定孔坐标

X:

372.9;Y:

641.4;Z:

256.8

106

中控锁ECU支架安装孔中心点坐标

待定

107

安全气囊ECU安装点(前点)

X:

679.5;Y:

47.1;Z:

120.6

108

防盗ECU安装孔坐标

X:

510.4;Y:

-516.6;Z:

615.9

109

电喇叭支架安装孔中心点

X:

-687.8;Y:

±289.8;Z:

184.5

110

车门警示蜂鸣器上安装点

X:

459.4;Y:

-700.1;Z:

320.7

111

左、右牌照灯安装孔中心点坐标

正在细化,待定

112

制动灯开关按钮表面中心点

X:

413.6;Y:

-409.8;Z:

469.6

113

天线固定孔中心点坐标

前点:

X:

2281.1;Y:

0;Z:

1268.5

114

CD多碟播放器固定孔坐标

(后表面)

左侧孔:

X:

683.9;Y:

-112.3;Z:

695.6

3.6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主要布置硬点如下:

表9空调系统附件主要硬点

序号

名称或条目

相关硬点数据

3.6.1ASH安装装配硬点

115

冷凝器上安装孔橡胶垫压缩量

2

116

冷凝器安装孔车身安装点坐标

X:

-530.5;Y:

±381.5;Z:

429.2

118

蒸发器暖风机安装点坐标(前围板配合面圆心孔)

1

X:

330.1;Y:

58.4;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