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005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docx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本文考察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分析其用法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揭示其特殊性和地方特色,概述长沙方言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

标签:

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老派新派面称背称

本文从多个角度考察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所说的长沙方言指长沙市区方言。

文中对亲属称谓的描述区分两个方面:

其一,面称与背称。

面称指听话人和被称呼人是同一个人,而背称是听话人和被称呼人非同一个人。

其二,老派和新派。

老派长沙方言为一部分老年长沙人所使用,新派长沙方言为目前绝大多数长沙青少年所使用。

一、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

(一)父系

1.曾祖父

面称:

老爹爹lautia?

·tia;姥姥lau·lau。

背称:

同面称。

长沙方言里,祖辈以上的称呼,都是在其称谓前加“老”字。

如曾祖父称为“老爹爹”,再上一辈为“老老爹爹”,依此类推。

同样,曾祖母以及辈分再长的也都是依次在称谓前加“老”字(如“老老娭毑”等),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

有关“姥姥”的称谓,详见“曾祖母”的分析说明部分。

2.曾祖母

面称:

姥姥lau·lau;老娭毑lau?

ai?

·tsie。

背称:

同面称。

长沙方言里,对于曾祖母的两种称谓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互换。

在长沙,四世同堂的现象已经很少,因此曾祖一辈不再分性别,统称“姥姥”,必要时才分性别,但这并非主流。

3.祖父

面称:

爹爹tia?

·tia(老派和大部分新派);爷爷ie·ie(少量新派)。

背称:

同面称。

普通话称呼祖父为“爷爷”,长沙话则多称为“爹爹”。

普通话“爷爷”也可作社交称谓,称呼与自己的爷爷年纪相仿的男子;长沙方言中的“爹爹”也是这样。

部分新派因自幼受普通话影响较大,也有称祖父为“爷爷”的,该部分新派群体人数呈上升趋势。

类似地,也有称祖母为“奶奶”的,下面一一列举。

4.祖母

面称:

娭毑?

ai?

·tsie(老派和大部分新派);奶奶lai·lai(少量新派)。

背称:

同面称。

普通话称呼祖母为“奶奶”,长沙话则多称为“娭毑”。

普通话“奶奶”也可作社交称谓,称呼与自己的祖母年纪相仿的女子;长沙方言中“娭毑”也是这样。

部分新派自幼受普通话影响较大,也有称祖母为“奶奶”的,而且该部分新派群体人数呈上升趋势。

以上三点与对祖父的称谓习惯相同。

5.父亲

面称:

爷老倌ialauk?

?

(老派和少量新派);爷老子ialau·ts?

(老派和少量新派);爸爸pa·pa(大部分新派)。

背称:

同面称。

长沙方言里,35岁以上的老派多用“爷老倌”“爷老子”等用法。

新派受普通话的影响,“爸爸”成为他们的常用称谓。

因此,“爷老倌”“爷老子”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普通话只称父亲为“爸爸”。

6.母亲

面称:

娘?

ian(老派);娘老子?

ianlau·ts?

(老派);姆妈m?

ma?

背称:

同面称。

老派新派长沙方言均称母亲为“姆妈”。

新派长沙方言“娘老子”的使用频率较低。

普通话没有“姆妈”“娘老子”这一类称谓。

7.伯父

面称:

伯伯p?

·p?

背称:

同面称。

如果伯伯不止一个,则依次称“大伯伯”“二伯伯”……“细伯伯”(也称“满伯伯”)。

同普通话一样,“伯伯”也被用来称呼比父亲大的长辈。

8.伯母

面称:

伯妈p?

ma?

背称:

同面称。

如果伯母不止一个,则依次称各位伯母为“大伯唔妈”“二伯唔妈”“三伯唔妈”……“细伯唔妈”(“满伯唔妈”)。

9.叔父

面称:

叔叔?

?

u·?

?

u。

背称:

同面称。

如果父亲是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而且父亲的弟弟不止一个,则依次称“二叔叔”“三叔叔”,直至“细叔叔”(“满叔叔”),没有“大叔”的称法。

如果父亲处在兄弟排行的中间,则按照兄弟排行来称呼叔父。

如果父亲有堂兄弟且堂兄弟之间也有排行,也可以按照堂兄弟的排行来称呼叔父。

舅舅、舅母、姑父母、姨父母等也有这样的称谓情况,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

对于父亲最小的弟弟:

如果父亲只有一个兄弟,一般称“细叔叔”;如果父亲有两个及以上兄弟姊妹,则有“满叔叔”的称法。

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叔叔的称谓方式上,其他的称谓方式中通常“细”“满”混称。

10.婶母

面称:

X姨(X为婶母的名字中的一个字)Xi。

背称:

同面称。

长沙方言中没有“婶母”这一称法。

常以“X姨”来混称婶母、舅母与姨母,似乎是对于周密详尽的亲属称谓系统的一种背离。

类似的还有普通话中“叔子”“姑子”“姑丈”等称谓在长沙方言中的消失。

11.姑父

面称:

姑爷子ku?

ie·ts?

(老派);姑爹ku?

tie?

(老派);姑爸爸ku?

p?

·p?

(新派)。

背称:

同面称。

这与普通话中对姑父的称谓“姑父”完全相异。

新派称“姑爸爸”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而成。

老派称谓方式“姑爷子”“姑爹”等已逐渐不为年轻人所熟知;而即便知道这一称谓的新派年轻人,也多因这一称法过于老气而不愿使用。

可见,这一类老派称谓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

12.姑母

面称:

姑妈ku?

ma?

背称:

同面称、姑子ku?

·ts?

长沙方言对“姑母”的称谓同普通话相似,普通话称“姑母”为“姑姑”或者“姑妈”。

长沙方言中,“姑子”的称谓方式存在歧义。

既可以作“丈夫的姐妹”的背称,又可以作“姑母”的背称。

13.堂兄弟姐妹

面称:

哥哥ko?

·ko、姐姐tsie·tsie、弟弟ti?

·ti、妹妹mei?

·mei。

背称:

同面称;(在用以区别所指对象时称)堂兄tan?

io?

?

、堂姐tantsie、堂弟tanti?

、堂妹tanmei?

这种趋于亲近的称谓习惯的出现,一方面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出亲切感。

(二)母系

1.外祖父

面称:

外公uai?

ko?

?

背称:

同面称。

2.外祖母

面称:

外婆uai?

po。

背称:

同面称。

长沙方言中外祖父母的称谓与普通话完全相同。

3.舅舅

面称:

舅舅t?

i?

u?

·t?

i?

u。

背称:

同面称。

4.舅母

面称:

舅妈t?

i?

u?

ma?

、X姨(X为舅母的名字中的一个字)Xi。

背称:

同面称。

称“X姨”时,和称婶母时用法相似。

5.姨母

面称:

X姨(X为姨母的名字中的一个字)Xi、姨妈ima?

、姨子i·ts?

背称:

同面称。

普通话里,“姨妈”一般指的是母亲的已经结婚的姐妹,而未出嫁的一般不会称“姨妈”,而称“姨子”。

长沙方言中,不管出嫁与否,均称为“姨”或“姨妈”。

6.姨父

面称:

姨爹itia?

(老派);姨爷子iie·ts?

(老派);姨爸爸ipa·pa(新派)。

背称:

同面称。

这与普通话中对姨父的称谓“姨父”完全相异。

新派称“姨爸爸”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而成。

老派称谓方式“姨爷子”“姨爹”等已逐渐不为年轻人所熟知;而即便知道这一称谓的新派年轻人,也多因这一称法过于老气而不愿使用。

可见,这一类老派称谓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三点与姑父的称谓习惯完全类似。

7.表兄弟姐妹

面称:

哥哥ko?

·ko、姐姐tsie·tsie、弟弟ti?

·ti、妹妹mei?

·mei。

背称:

同面称;(在用以区别所指对象时称)表兄piau?

io?

?

、表姐piautsie、表弟piauti?

、表妹piaumei?

表兄弟姐妹的称谓方式与堂兄弟姐妹的称谓方式类似。

特别地,常称表兄弟为【老表】laupiau。

(三)夫妻之间

面称:

称名、称姓名、老/小+姓、已有孙子的夫妻可用X爹爹Xtia?

·tia、X娭毑X?

ai?

·tsie来背称(X为其各自姓氏);一般称妻子为堂客tank?

?

,一般称丈夫为老公lauk?

?

(尽可能不用面称,用“哎”“喂”“嗨”等叹词称呼)。

背称:

称名、称姓名、老/小+姓、一般称妻子为堂客tank?

?

、婆婆po·po、爱人?

ai?

?

?

n,一般称丈夫为老公lauk?

?

夫妻之间的称谓情况很复杂:

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称谓;不同辈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对于丈夫或妻子也有不同的称谓。

“老+姓”多用于中老年的工薪阶层和干部阶层面称和背称时相互称呼。

“小+姓”多于年轻的工薪阶层。

知识分子家庭则多以“爱人”作为背称。

农村和乡镇的人称呼配偶时则比较随便。

这些称谓方式在其他方言中和普通话中一样适用。

由于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所以常常一个简单的叹词就可以作为称谓。

无论是面称还是背称,姓名和名字都是最普遍的称谓,对于老派和新派都适用。

“堂客”这种特色称谓可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亲属称谓中的遗留。

(四)妻系

1.岳父

面称:

从妻称。

背称:

同面称、岳老子iolau·ts?

从妻称,称呼岳父为“爸爸”“爷老倌”是将非直系血缘关系称呼为直系血缘关系,显得关系更近一层。

从妻称其他妻系亲属的道理与此相同,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

在普通话中,男子虽面称其岳父为“爸”,而背称其岳父则为“老丈人”或者“岳父”。

相似地,长沙方言中的“岳老子”也常用于背称,便于区分父亲与岳父。

2.岳母

面称:

从妻称。

背称:

同面称、岳母娘iomo?

ian。

“岳母娘”作为背称,与“岳老子”的用法类似,多用于区分母亲和岳母。

3.妻兄

面称:

哥ko?

、名字/姓/排行+哥ko?

、舅子t?

i?

u?

·ts?

、舅老爷t?

i?

u?

lau·ie。

背称:

同面称。

4.妻嫂

面称:

舅母子t?

i?

u?

mo·ts?

(少量老派);嫂子sau·ts?

(大部分老派和新派)。

背称:

同面称。

“舅母子”较“姑爷子”“姑爹”“姨爹”等称谓更为冷僻,仅为极少数老派使用。

可以预见,“舅母子”这一称谓很可能在短期内就会消亡。

5.妻弟

面称:

直呼其名、舅子t?

i?

u?

·ts?

、舅老爷t?

i?

u?

lau·ie。

背称:

直呼其名。

长沙方言中,长辈对晚辈或同辈里年长者对年幼者的称谓方式,一般都是直呼其名,通常不使用特定的亲属称谓。

用直呼其名的方式称妻弟就是这种情况。

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

“舅老爷”在长沙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高于“舅子”。

6.妻弟媳

面称:

直呼其名。

背称:

同面称、老弟媳妇lauti?

si·fu。

新派更愿意直呼其名。

7.妻姐

面称:

从妻称、排行/名字+姐tsie。

背称:

同面称、姨妹子imei?

·ts?

“姨妹子”在长沙方言中被用来称呼妻子的姐妹。

“妹子”在长沙方言中是对女性的一种统称,并没有区分年纪大小(如姐妹中的妹)的意义。

8.妻姐夫

面称:

从妻称、姐夫哥tsie·fu·ko、姐夫子tsie·fu·ts?

、名/姓+哥ko?

背称:

同面称。

在长沙方言中,使用“姓+哥”或“名+哥”的称谓方式和使用“姐夫哥”“姐夫”的称谓方式的相比更多。

9.妻妹

面称:

直呼其名。

背称:

同面称、姨妹子imei?

·ts?

10.妻妹夫

面称:

直呼其名、小?

iau+姓。

背称:

同面称。

(五)夫系

1.公公

面称:

从夫称。

背称:

同面称、家爷ka?

ia、家爷老倌ka?

ialauk?

、家爷老子ka?

ialau·ts?

妻子对夫系亲属,大都采用从夫称的称谓方式,这也是趋于亲近的称谓习惯的一种体现。

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

2.婆婆

面称:

从夫称。

背称:

同面称、家娘ka?

?

ian。

3.叔子

面称:

(丈夫的哥哥)哥ko?

、排行/名字+哥ko?

;(丈夫的弟弟)叔子?

?

u·ts?

、直呼其名。

背称:

(丈夫的哥哥)同面称、伯爷子p?

ie·ts?

;(丈夫的弟弟)同面称。

“伯爷子”作为背称,使用人数也呈递减趋势,使用者也多为老派,新派对于这一称谓并不熟悉。

4.叔子的妻子

面称:

(丈夫的哥哥的妻子)嫂子sau·ts?

、排行+嫂sau;(丈夫的弟弟的妻子)直呼其名。

背称:

(丈夫的哥哥的妻子)同面称;(丈夫的弟弟的妻子)同面称、老弟媳妇lauti?

si·fu。

5.姑子

面称:

(丈夫的姐姐)姐tsie、名字/排行+姐tsie;(丈夫的妹妹)直呼其名。

背称:

(丈夫的姐姐)同面称、大姑子tai?

ku?

·ts?

;(丈夫的妹妹)同面称、细姑子si?

ku?

·ts?

长沙方言中,“姑子”的称谓方式存在歧义。

既可以作丈夫的姐妹的背称,又可以作姑母的背称。

6.姑丈

面称:

(丈夫的姐姐的丈夫)名字/排行+哥ko?

、姑爷子ku?

ie·ts?

;(丈夫的妹妹的丈夫)直呼其名。

背称:

(丈夫的姐姐的丈夫)同面称;(丈夫的妹妹的丈夫)同面称。

在长沙方言中,没有“姑丈”的称谓方式。

(六)子女及配偶

1.儿子

面称:

直呼其名;X妹子Xmei?

·ts?

(X为儿子名字中的末字或为兄弟姊妹间的排行)老派;X伢子X?

a·ts?

(X为女儿名字中的末字或为兄弟姊妹间的排行)新派;崽tsai。

背称:

崽tsai、崽伢子tsai?

a·ts?

、(常对不孝顺、不听话的儿子背称)化生子fa?

s?

n?

·ts?

(由于某种传统习俗)为了子女健康,长沙民间有故意在子女儿时反用性别、反用褒贬义进行称呼的习惯(如臭崽、臭屁坨、贱狗狗等,此类称呼男女混用)。

女儿亦同,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

《长沙方言研究》长沙方言分类词汇章中记录的晚辈亲属词“崽”一律指儿子,“崽女”指“子女”,“崽”指“儿子”,另有“大崽”“满崽”分别指“大儿子”“小儿子”。

2.儿媳

面称:

直呼其名。

背称:

媳妇si·fu、媳妇妹子si·fumei?

·ts?

3.女儿

面称:

直呼其名。

老派:

X伢子X?

a·ts?

(X为女儿名字中的末字或为兄弟姊妹间的排行);新派:

X妹子Xmei?

·ts?

(X为儿子名字中的末字或为兄弟姊妹间的排行)。

背称:

同面称、妹子mei?

·ts?

4.女婿

面称:

直呼其名。

背称:

同面称、郎lan、郎崽子lantsai·ts?

(七)兄弟姐妹及其配偶

1.哥哥

面称:

直呼其名;老兄lau?

io?

?

老派;哥哥ko?

·ko。

背称:

同面称。

长沙方言中,称呼同辈的直系亲属以直呼其名为主,用直呼其名的方式来表现一种亲切的感情,这与对旁系亲属趋于亲近的称谓习惯相背离。

2.嫂子

面称:

嫂子sau·ts?

、X姐(X为其名字中的区别性的字)Xtsie。

背称:

同面称。

长沙方言中,称呼同辈的直系亲属的年长于自己的配偶,一般不用直呼其名,以表示尊重。

姐夫亦同,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

3.姐姐

面称:

直呼其名、姐姐tsie·tsie。

背称:

同面称。

4.姐夫

面称:

姐夫tsie·fu、姐夫哥tsie·fu·ko、X哥(X为其名字中的区别性的字)Xko?

背称:

同面称。

在长沙方言中,使用“姓+哥”或”名字+哥”的称谓方式和使用“姐夫哥”“姐夫”的称谓方式的相比更多。

5.弟弟

面称:

直呼其名;老弟lauti?

老派;弟弟ti?

·ti。

背称:

同面称。

6.弟妹

面称:

直呼其名。

背称:

同面称、老弟媳妇lauti?

si·fu。

7.妹妹

面称:

直呼其名;老妹laumei?

老派;妹妹mei?

·mei。

背称:

同面称。

8.妹夫

面称:

直呼其名、妹夫子mei?

fu?

·ts?

背称:

同面称。

9.妯娌

面称:

直呼其名、嫂子sau·ts?

、X姐(X为其名字中的区别性的字)Xtsie。

背称:

同面称、叔伯母?

?

up?

·mo。

二、长沙方言亲属称谓的几个特点

普通话中常见的亲属称谓“叔叔”“姑姑”“姑父”“婶母”在长沙方言中常以“X哥”“X姐”或“X姨”代替。

其中,常以“X姨”来混称婶母、舅母与姨母,这些似乎是对于周密区分的亲属称谓系统的一种背离。

词缀“老”“子”在长沙方言中较其他方言常见,例如:

“老兄”“老妹”“老弟”“岳老子”“姨妹子”“伢子”“妹子”等等。

从面、背称上来看,大部分背称与面称相同;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一般只在区别所指对象时加上“堂”或“表”,平时多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代称,这一方面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出亲切感。

长沙方言出现了“嗲嗲”“娭毑”“唔妈”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亲属称谓。

同很多方言一样,受普通话的冲击,也出现了老派与新派。

长沙方言也存在趋于亲近的称谓习惯。

例如丈夫从妻称,将非直系血缘关系称呼为直系血缘关系,显得关系更近一层。

又如表兄弟姐妹与堂兄弟姐妹在日常交流中常直接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代称。

长沙方言亲属称谓的使用及变化规律总体上各不相同,但在部分亲属称谓之间也有诸多共通之处。

如:

祖父与祖母的称谓习惯规律、姑父与姨父的称谓习惯规律、表兄弟姐妹与堂兄弟姐妹的称谓习惯规律等。

本文的写作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邱林教授的精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鲍厚星.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伍云姬.长沙方言词典[Z].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胡明扬.北京话的称谓系统[A].汉语研究(第一辑),南开大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编,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5]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6]李如龙.汉语方言学(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

语文出版社,1989.

[8]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李梓林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300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