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523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区人事局关于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人才流入区”建设,按照市里要求,区人事局在调研汇总后,就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全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基本状况

  截止目前,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583人,其中女性3595人,占64%;少数民族1291人,占23%。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有3223人,占58%;专科1741人,占31%。

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有2295人,占41%;36岁至45岁的有2094人,占40%;46岁至55岁的有1059人,占18%;56岁以上的有135人,占1%。

从技术职务结构看,具有正高级资格的15人,具有副高级资格的576人,占11%;具有中级资格的2457人,占46%;具有初级资格的2492人,占43%。

从行业分布结构看,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教育行业有4090人,占73%;卫生行业有771人,占14%;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多不足百人。

  二、经验作法和主要问题

  红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逐年呈“阶梯状”“滚雪球”式向前发展,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较多、门类齐全、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拓展评审范围,将评审工作扩展到非公经济单位。

  随着社会进程和改革的发展,非公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非公经济单位是今后容纳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非公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我们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明确了非公经济专业技术评聘和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的办法。

XX-XX年间共为非公经济单位的约600名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

  

(二)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在严格执行赤峰市人事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赤人职字〔XX〕9号)和赤峰市人事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赤人发〔XX〕6号)两个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几次岗位设置和调整工作,并依照岗位设置进行了聘任工作的常规化管理。

通过几年来的严格管理,在红山区人事局对各单位直接进行设岗后,并把各单位在岗位数额内的聘任权力直接下放给了各单位,简化了中间程序,减少了有关部门的干预,提高了岗位聘任的透明度,有效地提高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还出台了重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偏远学校的职称聘任政策,有力地解决了基层人民教师的待遇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建立实施人才储备制度,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增添活力。

  为有效解决“十五”期间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出现的年龄结构断层断档、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经济管理人才及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人才储备制度的意见》(赤红党发〔XX〕18号)和《赤峰市红山区公开招考储备人才暂行办法》(赤红党办发〔XX〕46号),并决定自XX年开始,在全区事业单位实施人才储备制度,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储备人才。

XX年共录用了32名使用储备人才,信息库储备人才16名,社会反映效果良好。

  我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外流已经显现。

其一,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外流较多。

市直各单位到红山区挖人才现象严重,教育、卫生系统每年都有近2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调出区外或辞职另谋发展;参加工作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在职考研深造后,很少回乡发展创业。

其二,红山区籍生源的本科毕业生回家乡创业的越来越少。

据调查,自XX年以来,红山区考生被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有9335人,仅有1605名毕业生回乡报到,报到率仅为17%。

其三,人员借用影响了基层事业单位的人才使用制度的建立。

“占其编不在其位,吃其饷不为其谋事”的现象在全区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事业单位外借人员累计198人,其中教育系统外借人员就多达144人。

其四,部分优秀人才被提拔使用后,往往脱离本专业工作,专业不对口也造成了人才的“隐性”流失。

  

(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相对偏少,人才短缺。

其次,结构比例失衡。

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城建、文化等系统,而农业、畜牧业、林业、水利等行业专门人才较缺,在财政、审计、统计等业务性较强的部门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特别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在企业中缺乏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人才。

比如在我区5583名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6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591人,仅占11%。

而在591人中,教师就占了467人,其他行业为124人,仅占2%。

此外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因已经有几年未大量进人,且有许多人接近退休年龄,在年龄阶段上出现空档,难以形成人才年龄上的梯次结构模式。

第三,能级结构较差,有的单位人员大量超编,却缺乏能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有的单位因受编制限制,其急需的人才却进不来。

这一点在教育、卫生系统表现较为突出。

以教育系统为例,核定编制3887人,实有人员4156人,超出269人。

即使这样,各中、小学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的优秀教师所占比例较少,仍然显得人才匮乏。

形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XX年以前实行统分政策,致使大量的体校、艺校、幼师和中师音、体、美专业毕业生进入到教育系统而酿成的后果。

据统计,在师范类毕业生实行统分政策的几年里,就有741人进入教师队伍,其中音体美及幼师专业387人,占52%。

而国家正规院校毕业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回乡报到211人,安置到事业单位54人,就业率仅为%。

  (三)人才管理机制不活。

一是人员冗杂,出口不畅。

主要原因是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生活无保障,后顾之忧较突出。

据调查,我区大部分靠营业性收入维持运转的事业单位,每年营业收入所得几乎都用在了“人头费”上,为保工资、保运转已不堪重负,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培养高新尖人才则无从谈起。

二是一些长期病假人员占编不上岗,工作无人干,影响事业发展。

这些长期不上班的人,不但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了困难,给相关工作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欠佳。

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在政策还存在着“缺位”现象,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相互配套的人才资源开发政策,不利于人才发展创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比如,我们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创业,但政策滞后。

突出的是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民营企业发展缓慢或尚未建立,致使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民营企业发展创业,只能另谋他路或远走他乡。

据调查,自XX年以来,回乡报到的1605名大中专毕业生中,仅有72人到民营企业就业,仅占4%。

在用人上,缺乏激励竞争机制,“一聘终身”“一岗终身”限制了人才积极性、创造性、重要性的发挥。

机制不活,尤如一潭死水,既无生机也无活力。

  另外,人才市场建设欠账过多。

人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要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来进行,而我区却没有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的服务平台,没有固定的人才交流服务场所,以致人才交流信息不灵,为人才服务的通道不畅,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全面开展,不利于人才科学流动和合理交流。

  三、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的趋势预测

  第一,缺乏300-400名不同学科的教育人才,其中应引进一些高层次成手教师,同时引进一些高学历的年轻教师。

  第二,引进约100名工程、经济类人才,推向工业园区工作,以发展、壮大工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引进约100名实用农业技术人才,发展近郊农业,为红山区菜篮子工程发展提供人才。

  第四,吸引事业单位常规人才约200名。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化我区人才队伍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

  人才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密不可分。

环境也是生产力。

近年来,我区在优化人才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些引才引智的优惠政策。

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优秀人才难引进,拔尖人才难留住,现有人才难流动”的现象,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人才发展后劲不足。

对此,一是在人才培养使用方面,根据红山区的实际,重点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立足点放在自主培养和自我发展上,在盘活现有人才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是在人才流动方面,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对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实行区域内合理流动的政策,进一步放宽和简化交流手续。

三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建立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联系专家制度,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智引才。

四是在人才开发方面,要建立人才发展创业基金,并制定相应的使用政策。

对急需的高级人才舍得花重金聘请;对有重大贡献的人才,可高酬重奖;对到民营企业发展创业的高学历毕业生,可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二)完善就业安置政策,把好事业单位进人关

  抓好人才配置交流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继续实施人才储备制度。

本着按需设岗、以岗定人的原则,按需求计划,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方式,将那些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生充实到工作一线。

从根本上解决实行统分政策无序进人、人才断层断档问题。

二是探索完善吸引毕业生返乡创业办法。

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名牌高等院校毕业生创业发展基金”,对回乡创业的名牌高等院校毕业生由“创业发展基金、用人单位、毕业生个人”三方面出资的方式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其后顾之忧,吸引和鼓励莘莘学子回乡创业。

  (三)采取得力措施调整人才结构

  我区事业单位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为30:

1,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建设一线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现有人才在机关的多,在企业建设一线的少。

针对这一现状,应采取措施,建立起更加灵活、有序、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

一是要积极探索在“关系不转,工资照发,身份保留,工龄连续”的情况下,选调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促进人才向企业的合理流动,为企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改善企业内部的人才素质,为企业的长久、快速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二是要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这一有利契机,探索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激励机制,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薄弱环节,向生产科研一线、向农村倾斜的政策,解决“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问题。

  (四)完善人才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

  一是增加投入,搞好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设备完善、功能齐全,服务周到、运行规范,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二是推进人才信息网络化,加快人才信息库建设,大力发展无形人才市场,努力创造条件与先进地区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网,扩大网上推荐的范围和成功率,增强人才交流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三是要拓展人才市场的服务项目,在人才租赁、短期工作、智力投资、项目研究、人事代理、信息服务、政策咨询、人才培训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聘用合同鉴证、岗位薪酬设计、人才派遣等中介服务上下功夫。

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为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提供便捷的服务。

  (五)强化“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一是以各行业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在职称结构上,大力发展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壮大高级人才队伍。

在学历结构上,努力提高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

在专业结构上,要保证重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要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积极探索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证书登记制度。

不断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丰富和改进培训内容,创新不同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