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164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docx

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经济学常识

2015年高考政治学科一轮复习资料

6.经济学常识(选修二)

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考点

考点内容

历年高考考查真题

学习笔记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A、使用价值:

特定的物品的效用;B、交换价值:

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①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②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①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

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1)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

①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②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2)斯密的分工理论

①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

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流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根据斯密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此,与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于预经济不同,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3)斯密关于社会利益如何实现的观点

①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迫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②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

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别的,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4)国家职能理论

在斯密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没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5)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市场的作用)

①斯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斯密看到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投向;认识到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②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总之,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

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

2010年36.A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

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说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资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他受一只看不到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1)上述材料反映了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哪些基本观点?

(2)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评析亚当·斯密关于市场作用的观点。

2013年36.A材料一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对其经济利益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

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

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再危险不过了。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对英国经济社会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改革,使英国结束了长期的“滞胀”局面。

但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几经变化,如今已不复如日中天,甚至面临倒戈拷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有哪些共同观点?

(6分)

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1)内容:

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2)评价:

①积极作用: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②消极作用:

1)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2)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①对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认识:

李嘉图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②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

1)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上:

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2)在劳动决定价值上: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3)丰富和发展上: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③评价:

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但是,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他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2)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

②相对工资理论:

1)内容:

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了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

2)评价: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理论:

1)内容: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他认为真实反映雇用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2)评价:

认为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但是他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归结于是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

(1)自由贸易学说

①内容:

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理解:

1)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因此工资高低决定利润的大小。

要提高利润率必须降低工人工资。

2)工资由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劳动者维持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其他必需品的价格决定的。

因此,要降低工资,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

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3)李嘉图认为,降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贸易的扩张,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从而使国内市场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一是通过机器改良,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进而降低价格。

(2)比较成本学说

①内容:

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的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②评价:

1)积极之处: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这一学说也有局限性:

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实际上,它同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一样,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3)启示:

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2012年36.A一些国家曾秉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矿业等以换取工业品;但发展的结果却是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依附加深、国际经济地位低下,并未享受到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农业虽没有比较优势,但政府仍大力支持其发展。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大量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高科技对以色列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

发达国家通过发展农业不仅确保了自身粮食安全,而且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局限性。

(6分)

(2)上述材料中各国做法对我国发展农业有何借鉴?

(6分)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考点

考点内容

历年高考考查真题

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①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们所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生产关系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所以,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1)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

①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②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确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动。

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①价值规律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客观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实现优胜劣汰。

这一方面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3)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4)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1)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注:

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是指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既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

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考点

考点内容

历年高考考查真题

学习笔记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和复兴;第二个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罗斯福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新政的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项。

(1)整顿金融业。

罗斯福上台后立即宣布全国银行停业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避免了更多银行的破产;颁布银行法,禁止银行从事股票和债券交易,成立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以防止再度出现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灾难性挤兑现象;同时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以提高物价、刺激生产、扩大出口。

(2)恢复和稳定农业。

1933年出台第一农业调整法,通过政府对自愿减少耕种的农民给予现金补贴的办法限制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1938年出台第二农业调整法,规定农业经营者有粮食剩余时,政府贷款帮助他们储存余粮;在粮食短缺时,农业经营者出售储存的粮食归还贷款。

通过这些办法稳定农业经营者的收入。

(3)复兴工业。

(核心内容)

1933年美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中止实施反托拉斯法,鼓励企业在复兴过程中进行更大的合作,要求企业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废除童工、承认工会、提高工资,以实现工业的复兴,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

1934年,把单纯的救济改为“以工代赈”,从而给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需求。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为65岁以上的人提供退休收入,向老年穷人提供财政帮助。

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

(1)国内影响:

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②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与垄断组织相结合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形成。

③罗斯福新政“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实践证明,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

(2)国际影响:

①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支撑和指导,在此背景下,凯恩斯经济学应运而生。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实质

1.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1)凯恩斯理论的内容:

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

注意:

★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例将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随投资总量的增加,资本家对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将会下降。

流动偏好:

人们出于现期交易、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蒙受损失及想获利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三大“心理规律”之上的。

在个别情况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导致经济的波动,但凯恩斯用心理原因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心理因素绝不是根本原因。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2.凯恩斯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1)“凯恩斯革命”的影响

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该书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直到目前为止,该书仍然是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之一,凯恩斯仍然是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者之一。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凯恩斯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尽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遇到了怀疑,但其影响依然存在。

(2)“凯恩斯革命”的作用(辩证看待)

①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其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

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③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2008年36.A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

这些政策主张成为不少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因此。

有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在致命危险成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1)请对西方学者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简述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及其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借鉴意义。

2011年36.A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

“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

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

并用听任私有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掘出来,那么,失业问题便不存在,而且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吸纳在多出很多。

……挖窟窿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1)概括上述材料所揭示的理论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6分)

(2)凯恩斯在上述材料中的观点对当前我国经济实践有什么启示?

(6分)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影响

(1)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二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黄金期。

“滞胀”现象的出现,使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极大的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兴起。

(2)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

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都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

(3)新自由主义的影响

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一些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一定影响。

但他们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能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带来新的问题,再加上他们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符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

2013年36.A材料一亚当·斯密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对其经济利益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

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

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再危险不过了。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对英国经济社会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改革,使英国结束了长期的“滞胀”局面。

但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几经变化,如今已不复如日中天,甚至面临倒戈拷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新自由主义为什么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