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001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1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docx

初中文言实虚专项训练分解

初中文言实虚词训练一

实词

例释

1.哪里。

例:

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难》)

  2.怎么。

例: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韩愈《马说》)③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3.安稳。

例: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安逸:

安乐。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养。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左传·曹刿论战》

  6.安慰。

例: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7.容。

例:

京中安不得身。

(施耐庵《水浒传·林赦头风雪山神庙》)

  8.安心。

例: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

(陈寿《三国志·司马朗传》)

9.安放;设置。

例:

先安笔砚对溪山。

(陆游《东阳道中》)

专项训练

1.下列句中的“安”解释为“哪里”的一项是()

  A.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B.京中安不得身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③居安思危。

()

例释

1.白色。

例: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说》)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2.没有学问的人。

例: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3.清楚,明白。

例:

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高启《书搏鸡者事》)

  4.告诉,陈述(下级对上级)。

例: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班固《汉书·苏武传》)

  5.洁白,纯净。

例: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黑质而白章往来无白丁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

()

例释

1.低下。

例:

非天质之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身份低微。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3.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例:

闻长沙卑湿。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衰微,衰弱。

例:

王室其将卑乎?

《国语·周语》

5.谦恭。

例: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6.轻视,小看。

例:

何以卑我?

(《国语·晋语四》)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如钱唇(边缘)B.属予作文以记之(写文章)

  C.每字为一印(字模)D.非天质之卑(卑鄙)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位卑则足羞。

()

③卑躬屈膝。

()

例释

  1.具备。

例:

众妙毕备。

(林嗣环《口技》)

  2.详尽;完备;周全。

例:

前人之述备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准备;防备。

例:

①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沈括《活板》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沈括《活板》③犹得备晨炊。

(杜甫《石壕吏》)

  4.挂。

例:

左佩刀,右备容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周到。

例:

备极护爱。

(蒲松龄《促织》)

6.设备;设施。

例: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韩非子·五蠹》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备”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B.前人之述备矣

  C.攻其无备,出其不意D.犹得备晨炊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②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③前人之述备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

  ②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③农事备收。

()

例释

  1..同“披”,穿。

例: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影响。

例:

被于来世。

曾巩《墨池记》

  3.被子。

例:

翡翠珠被。

《楚辞·招魂》

  4.被覆;遮盖。

例:

皋兰被径兮。

《楚辞·招魂》

  5.蒙受,遭受。

例: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

(《战国策·齐策》)

专项训练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B.谁知连称身被重铠,刃刺不入

  C.泽被苍生D.将军身被坚执锐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③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

例释

  l.本来的,原来的。

例:

①臣本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③本在冀州之南。

(《列子·愚公移山》)

2.书册;本子。

例:

若止印三二本。

(沈括《活板》)

3.草木的根或茎干。

例:

伐本不自其本,必复生。

(《国语·晋语》)

4.根源,来源。

例:

人穷则反本。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根本、基础的东西。

例:

君子务本。

(《论语·学而》)

6.株;棵。

例: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

(曹雪芹《红楼梦》)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臣本市衣B.本在冀州之南

  C.此之谓失其本心D.若止印三二本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干乱世。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

()

②若止印三二本。

()()

例释

 l.鄙陋;目光短浅。

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

2.身份低微。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3.边境。

例:

蜀之鄙有二僧。

(彭端淑《为学》)

4.自称的谦词。

例:

鄙夫寡识。

(张衡《东京赋》)

5.看不起,轻视。

例: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左传·宣公十四年》)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B.持就火炀之(就是)

  C.蜀之鄙有二僧(边境)D.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以微)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孝公发我北鄙。

()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例释

 一、用作介词

 1.及,等到。

例:

比至陈。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比较,比起。

例: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二、用作动词

 1.靠,挨着。

例:

其两膝相比者。

(魏学洢《核舟记》)

 2.勾结。

例:

朋比为奸。

 三、用作名词

 1.到处、处处。

例:

比比皆是。

 2.比喻。

例:

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

(白居易《与元九书》)

专项训练

 1.与“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至陈B.比比皆是

  C.比邻而居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比至陈。

()

②天涯若比邻。

()

例释

一、用作动词

1.完成、完毕。

例:

此印者才毕。

(沈括《活板》)

2.用尽、竭尽。

例:

吾与汝毕力平险。

(《列子·愚公移山》)

  二、用作副词

  全部、都。

例:

众妙毕备。

(《列子·愚公移山》)

  三、用作名词

  1.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

例:

雁鹄集于会稽,去避碣石之寒,来遭民田之毕。

(王充《论衡》)

  2.星名。

例: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诗经·小雅》

专项训练

  1.与“但逐层布板讫”中“讫”的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B.众妙毕备

    C.此印者才毕D.有布衣毕昇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②众妙毕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此印者才毕。

()()

例释

  用作名词

  l.士兵、军队。

例:

①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③行收兵(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④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兵器、武器。

例:

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诸葛亮《出师表》)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军事战争。

例:

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班固《汉书·匈奴转》)

  4.用兵策略,战略。

例: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孙子兵法·谋攻》)

专项训练

  1.与“兵革非不坚利也”中“兵”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收兵B.草木皆兵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可汗大点兵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3.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②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例释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以不译。

例:

①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说》)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八则》)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例: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②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韩非子·郑人买履》)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八则》)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②至之市,而忘操之。

(《韩非子·郑人买履》)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④足肤皲裂而不知。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⑤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列子·愚公移山》)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动词,表示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当于“地”“着”等,有时可不译。

例:

①拔山倒树而来。

(沈复《幼时记趣》)②吾恂恂而起。

(柳宗元《捕蛇者说》)③康肃公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5.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二、用作代词

  用作代词时,可以译为“你”“你的”。

例:

①而翁知我。

(徐珂《蔡勉旃坚还亡友财》)②吕后复问其次,上曰:

“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三、用作副词

  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例:

①既而儿醒,大啼。

(林嗣环《口技》)②已而夕阳在山。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专项训练

  1.下面各项中的“而”字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C.假诸人而后见也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写出其用法。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②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③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④则弛然而卧()()

⑤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阅读训练

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注释】①仪轨:

礼仪法度。

②约:

省减,简约。

③权制:

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

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

指人,百姓。

⑥亚匹:

同一流人物。

亚:

同类。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1)抚百姓,示仪轨抚:

安抚,抚慰()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益:

利益()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

亲人()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爱:

爱戴,拥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选其意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4.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食凫雁以秕

邹穆公有令:

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

于是仓无秕③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

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

穆公曰:

“去,非汝④所知也!

夫百姓饱牛而耕,暴⑤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

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

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⑥。

周谚曰:

‘囊漏贮中。

’而独不闻欤?

夫君者,民之父母。

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

鸟苟⑦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

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⑧?

”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节选自贾谊《书》

注释:

①凫雁:

指鸭鹅。

②粟:

旧时泛称谷米。

③秕:

没有成熟的谷子。

④汝:

你。

⑤暴:

日晒。

⑥大会:

长远计划。

⑦苟:

假如。

⑧择:

两样。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3分)

①无得以粟(   )        ②暴背而耘(   )

③勤而不惰者(   )       ④岂为鸟兽哉(   )

⑤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   ) ⑥而独不闻欤(   )

2.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夫百姓饱牛而耕。

②囊漏贮中。

3.邹穆公对“粟”是怎样的观点呀?

(2分)

4.古代把“民”看重的言论很多,试举一、二。

(2分)

 

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

“当作何语?

”对曰:

“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

“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

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

“是女儿。

”即应曰:

“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

“已死矣。

又曰:

“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

“已投之水矣。

”又曰:

“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

明朝人。

②内苑:

御花园。

③上:

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

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

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

“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

2、翻译: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

“降金龙”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1、①不能。

②背上晒着太阳,或太阳晒在背上。

③辛苦,辛劳。

注意:

不能释为“勤快”、“勤劳”。

④鸟兽的总称,这里指鸭鹅。

⑤大方面的计算。

会,读kuài。

⑥难道。

2、①那些百姓赶着喂饱的牛下地耕作。

②袋子漏的,贮存到仓库里。

3.邹穆公认为当选取“粟在民”有益。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译文:

邹穆公有命令:

“喂鸭喂鹅一定要用秕子,不能用谷米!

”因此,国家粮仓里如果没有秕子时,就用谷子去和老百姓相交换,用两石谷子才换得一石秕子。

官员认为这是浪费,请求用谷子喂养。

穆公答道:

“去吧,这不是你能了解的道理!

那些百姓赶着喂饱的牛下地耕作顶着烈日蒸烤除草施肥,勤劳而不躲懒,这样辛苦,难道是为鸟兽吗?

谷米是人上等的粮食,为什么拿来养鸟呢?

而且你只知眼前的小利益,不知长远打算。

周人的谚语说:

‘粮仓里装粮食的口袋漏了,粮食还是贮藏在粮仓里。

’这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

人君是老百姓的父母,把国家粮仓中的粮食转存到老百姓那里,这还不是我的粮食吗?

鸟如果吃了邹国的秕子,就不损害邹国的粮食呀。

粮食藏在公仓里和藏在民间,对于我有什么两样的呢?

”邹国的老百姓听到邹穆公这段话,都知道私藏跟公积是一个整体了。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生儿子。

实虚词练习答案

1.安1.C2.①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②(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③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3.①怎么②养独占③安逸

2.白1.A2.①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②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3.①白色②白色③白色

3.卑1.D2.①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

②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我的草庐之中来拜访我。

3.①身份低微②低下③低下

4.备1.B2.①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

②同一时间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③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①准备防备②准备防备③全部完全

5.被1.C2.①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②将军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

③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之人呢。

3.①同“披”,穿②同“彼”,穿铁甲武器

6.本1.D2.①这就叫失去了他本来的思想。

②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

3.①本来②如果本子

7.鄙1.B2.①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②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

3.①边境②目光短浅

8.比1.C2.①他们相互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藏在手卷底下的衣服褶皱里。

②今天即使死在这里,比起我的乡邻们的死,已经是在后面了。

3.①等到②靠近

9.毕1.C2.①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②各种好处都具备了。

3.刚刚完成,完毕

10.兵1.C2.①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率领军队。

②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

3.①安定武器装备②率领攻占③威慑凭借武器装备

而1.D2.①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②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来进谏。

③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④妇人抚慰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呜呜哼唱着哄他睡觉。

3.①可是原来②是表并列③打开表承接④就表修饰⑤却古代皇帝死

阅读答案

1.

(2)×2.C3.善的(或:

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

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4.示例:

《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保),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冶国的雄才大略。

 

初中文言实虚词训练二

实词

  一、用作名词

  1.疾病。

例: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②病入膏肓。

  2.辱。

例:

寡人反取病焉。

(晏婴《晏子使楚》)

  3.毛病,弊病。

例:

献体要八章,砭切政病。

(《新唐书·杜希全传》)

  二、用作动词

  l.生病。

例:

①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刘义庆《世说新语·人琴俱亡》)

  2.担心,忧虑。

例: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

  三、用作形容词

  困苦不堪。

例: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果,寻病终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寡人反取病焉病入膏肓

    D.未果,寻病终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果,寻病终。

()()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一、用作动词

 l.迫近。

例:

①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日薄西山。

 2.轻视、看不起。

例:

①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②厚古薄今。

 二、用作形容词

 1.与“厚”相对。

例:

薄如钱唇。

(沈括《活板》)

 2.稀薄。

例:

使作薄粥,众分队之。

(陈寿《三国志·魏书》)

 3.土地贫瘠。

例:

薄田十五顷。

(陈寿《三国志·蜀书》)

 三、用作名词

 1.草木丛生的地方。

例:

死林薄兮。

(屈原《九章·涉江》)

 2.帘子。

例:

有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走也。

(《庄子·达生》)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不暇顾廉耻耳公问其故B.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C.然则何时而乐屋舍俨然D.薄如钱唇不宜妄自菲薄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用作动词

1.看清。

例:

明察秋毫。

(沈复《幼时记趣》)

2.观察。

例:

必细察其纹理。

(沈复《幼时记趣》)

3.弄清。

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左传·曹刿论战》)

4.考察。

例:

①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5.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

郡举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书》)

  【专项训练】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B.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必细察其纹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