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7534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完整版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贫困村关于中药产业参与式扶贫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 言

中药产业是****省乃至全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经济中的重点产业。

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对提高农民收入,扶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县素有“大中药库”之美称,仅列入《药物汇编集》的就有487种,目前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30万亩,种植农户17万户,种植品种100多个,其中杜仲、金银花、黄柏和苦参是该县大宗地道药材品种。

2001年该县获得“中国杜仲之乡”的称号,正在申请杜仲地理标志保护认定。

****县委、县政府将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写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发展中药材作为农村支柱产业来抓,并结合县情制定了《****县“十一五”中药现代化科技发展规划》,****县中药产业已成为有龙头企业带动、有连片基地示范、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现代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规范化管理程度逐步提高的产业,并以高于全省平均医药发展水平的速度有序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推进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基地建设,对于稳定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切实加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可追溯性,对于加快****县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进程、发挥中药现代化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黔开办【2010】9号文件要求,按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概括及资源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县地处****省北部,东西长112.5公里,南北宽89.3公里,土地总面积4092.66平方公里。

遵南大道、海尔大道将县城与市区相连,川黔铁路、210国道、326国道和贵遵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北,拥有公路里程2524公里,航运136公里。

(二)地质地貌

县城****镇(已纳入市区规划管理)与历史文化名城****市区相距18公里,南至省会贵阳市区130公里,北距重庆市区340公里。

县城西北高东南低,最低海拔489米,最高海拔1849米,娄山山脉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米,娄山山脉西北面为低中山峡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米。

(三)气候水文

****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毫米。

适合中药材的生长。

二、资源情况

****县素有“大中药库”之美称,仅列入《药物汇编集》的就有487种,且历来是中药材的集散地。

2009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近30万亩,包括杜仲、金银花、黄柏、苦参等百余个品种,种植农户17万户。

****县以杜仲量多质好而闻名。

2001年该县获得“中国杜仲之乡”的称号。

目前杜仲的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杜仲皮500吨,年产杜仲种子20吨。

金银花、黄柏、苦参的现有种植面积分别为2万亩、2万亩、0.5万亩。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人口构成

****县辖29个镇2个民族乡,287个村(居、社区),6552个村(居)民组。

全县居住28.81万户11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3万人,非农业人口11.32万人;城镇人口25.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081人,人口密度为277人/平方公里。

二、经济概况

全县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22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4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36亿元,增长15%。

200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12.5%。

常规农业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67.18万吨,增长7.5%;油菜籽5.57万吨;辣椒5.5万吨,产值5亿元;收购烟叶30.16万担,产值2.2亿元;种植蔬菜25万亩,产值3.6亿元,获得“全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称号。

畜牧业发展强劲,各类养殖大户1880户;出栏生猪74.92万头、肉牛3.35万头、肉羊7.49万只、家禽294.69万羽;肉类总产量7.74万吨,增长17.9%。

三、基础设施情况

****县近年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全县境内公路里程2558公里,其中等级路里程783公里,境内铁路里程37.9公里,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宽带用户均保持高增长率,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县政府在修复水毁工程、维修加固水库、新修防渗渠道、新增灌溉面积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逐年增强,现有效灌溉面积2.8万公顷,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完善。

但项目区涉及****、枫香等9乡(镇)20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其中不通公路的贫困村1个、不通邮的贫困村8个、不通电的贫困户59户,不能安全饮用水户数占总户数的60%。

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全县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发展,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616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4%。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76399名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教育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99.8%,“三残”儿童入学率80.8%,初中阶段入学率110.87%,高中阶段入学率50.9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计划免疫、疫情控制、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不断完善,98.33万农民参加合医,参合率94.23%。

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加强,“国优”成果进一步巩固,符合政策生育率95.6%,人口自然增长率3.34‰。

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群众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推进,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称号。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降”。

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殡葬改革成果得到巩固。

民族宗教、移民安置、档案管理、外事侨务、“双拥”工作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项目区涉及20个贫困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在全县居下游水平,其中5个贫困村没有卫生室,2个贫困村没有学校,不通电话、不通广播电视户数分别占总户数的41%、24%。

第三节贫困状况及贫困原因

一、贫困状况

目前,项目涉及20个贫困村中一类贫困村14个,二类贫困村6个,共有贫困户3609户,贫困人口15596人,通过民意调查了解,20个贫困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村内人多地少,土地能力差,广种薄收,耕地质量差,工程性缺水较为突出,农业发展仍停留在传统耕作上,近几年由于移民搬迁、农户自行建筑占地等,导致农地面积减少。

2、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和自立精神。

长期以煤为经济支柱,存在找机会短期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

3、医疗设备差并缺乏技术,看病困难。

4、共有8个村民组400多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电费偏贵。

二、贫困原因

(一)土地贫瘠、生产力低致贫。

自然条件恶劣、耕地、水资源少或耕地质量差、产出少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以****乡一类贫困村小坝场村为例,全村有耕地6254亩,其中中低产田土3368亩,占耕地面积的53.9%,粮食播种面积5000亩,粮食总产量570吨,亩均114公斤,这么低的土地生产力,加上村民文化素质差,转产意识弱,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增额非常低。

(二)缺文化致贫。

小坝场村全村总劳动力1560人。

其中:

文盲半文盲劳力78人,占5%;小学文化程度劳力874人,占56%;初中文化程度劳力452人,占2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力156人,占10%。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者超过一半。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导致观念落后,观念落后导致生活方式落后、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从而致使村民缺乏商品经济意识,一是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二是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致富信心和开拓勇气,无务实精神,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视吃救济、拿低保为理所当然;四是观念保守,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能力差。

(三)因病返贫。

没有村卫生室,卫生院设备落后,技术差,无法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农户看病要到大湾镇、六盘水市等地,社会医疗保障程度低,医疗支出费用普遍较高,一般农户无钱治病、治病则穷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农村已实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可是一旦患大病,合作医疗补助非常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少贫困农户患病往往采取“以拖代治”的方式,结果病情加重,造成“越穷越病、越病越穷”恶性循环。

新型医疗合作机制存在农民“大病不够用、小病不愿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还有不少残疾村民,因为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只能依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在家务农过日子,难以脱贫致富。

(四)农户因为超生缴纳社会抚养费陷入生活贫困。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重生育轻培养,重数量轻素质”,人口增而素质减,占资源无收益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缺发展资金致贫。

农村贷款困难,存在没抵押、没关系贷不到

款现象,有些农户想脱贫致富而缺乏启动资金。

第四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以中药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分年度、按步骤推进20个贫困村脱贫具备下述有利条件:

(一)****县中药资源总量及品种优势

****县素有“大中药库”之美称,仅列入《药物汇编集》的就有487种,且历来是中药材的集散地。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作为农村支柱产业来抓,根据《****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和《****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结合县情制定了《****县“十一五”中药现代化科技发展规划》,并成立****县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县中药材行业协会,加大科技含量和资金投入,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确保种植农户获得收益。

目前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近30万亩,种植品种100多个,种植农户17万户,主要品种包括杜仲、银花、黄柏、苦参、银杏、天麻、牡丹、芍药、茯苓、首乌、白术、川贝、当归、桔梗、半夏等。

****县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2009年全县中药材产值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6900亩。

杜仲、银花、黄柏、苦参为****县大宗道地药材品种,****县现有杜仲种植面积25万亩,约占全省面积1/6,以杜仲量多质优而闻名,2001年该县获得“中国杜仲之乡”的称号。

目前年产杜仲皮500吨,年产杜仲种子20吨。

由****县科技局主编的《****杜仲栽培技术规程》(已送省质监局审核)填补了“杜仲之乡”种植标准的空白。

金银花在****县已有三十余年的种植历史,灰毡毛忍冬是一个亩产高、适种性强、用肥少、效益高的地方品种,尤其是绿原酸含量高于国内同类品种,在农户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基础,有品种培育和优化价值。

****县黄柏与四川黄柏相比小檗碱含量高出30%左右,苦参质量较好,但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尚无制定,大面积人工栽培种植尚未形成。

农户分散种植、生产管理粗放导致苦参的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

为满足药业企业需求,建立GAP基地、培育地方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也是势在必行。

(二)****县中药材行业协会及龙头药企优势

****县中药材行业协会成立于2009年10月。

目前共发展会员51个,包括团体会员6个、个体会员45个。

其中,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团体会员2个(****众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市银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药品生产的团体会员3个(****环宇药业有限公司,****家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森邦药业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共计使用中药材几十个品种,年消耗中药材达2000多吨;个体会员中全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中药材种植大户。

协会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宽业务经营范围,积极引导农户规范化种植,进行当地大宗、地道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已完成杜仲“地理标志保护认定”的申报工作,2012年前承担完成3000亩杜仲GAP示范基地的建设。

****市银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有十余年的金银花种植、生产和管理经验,2009年初作为****乡招商引资企业来到****县,十年内准备发展基地20万亩,县委县政府对公司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给予极大的优惠和支持,银花公司已经完成与****乡政府、联心村民委员会及荒山户主各级合作伙伴的签约工作,首批40万株优选苗木在基地开垦完工后即可扦插入土。

****环宇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公司现有大输液,小针剂、中成药、消杀产品四大类60多个规格品种,产品远销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建有年产“烧烫肤疾康”喷雾成膜剂100万瓶/年(50ml/瓶)的生产线,治疗鼻炎、鼻塞的产品“鼻嗅通”150万盒/年(规格15ml+50ml)的生产线各一条。

仅此两个产品年耗黄柏即达4万公斤。

公司现有总资产8500万元,2009年完成销售收入1.3亿元,完成税金460万,利润510万元。

先后被评为****省先进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拥有大批量的药学、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市率先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2012年前拟建设黄柏GAP示范基地3000亩。

****森邦药业有限公司(原****的确神药业有限公司)位于****省****市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是高新技术企业、****市医药龙头企业,先后获得农业部“全国文明乡镇企业”、****省医药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民委认定的“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等称号,2009年总资产为809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903万元,净利润428万元,税收963万元。

苦参片系公司拳头产品,为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建立符合“GAP”标准的苦参种植基地,实现苦参种植规模化,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产品质量绿色化成为稳定提高苦参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而且意义重大。

公司规划在2012年前建设3000亩GAP示范基地。

****家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于1996年6月,2002年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

2003年通过GMP认证、是我省最早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

公司经过12年的发展,成为集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为一体的药业集团。

旗下拥有****县****制药厂、医药销售公司、家诚源生阁连锁销售公司(拥有22家医药销售直营店)。

公司自有品牌10个,其中有国家级新药3个。

公司总资产1.9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0.9亿元,税收470万元,利润680万元。

****县中药材行业协会和环宇、森邦、银花、家诚四家重点制药企业为本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四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实现利润1840万元、缴税1930万元.

(三)****县具备发展中药产业的潜力

****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药资源名列全国第4位,共有中药资源品种4294种,而****县中药资源品种487种,占全省11%,资源优势明显,是****省发展中药产业确立的37个重点县之一,同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农村工作中医工作县”。

2001年科技部将****省确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为****县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全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制药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药研究开发成效明显,中药产业呈现出品种市场化、生产基地区域化、质量管理规范化三大特点,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成为****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二、****县发展中药产业的不利因素

与全省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一致,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与质量标准化的滞后,是影响****县中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中药工业相对发展较快,但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生产却较落后。

中药农业基本上还是处于零散而落后的小农经济状态,药材生产以散户为主,规范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落后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技术进步、技术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有医药知识又有药材种植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生产科技含量较低、由于基地运营机制尚不健全导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增收效果不明显。

第二章中药扶贫规划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前期准备工作

一、成立由省、地、县、乡(镇)业务人员及对贫困村村情较为熟悉的村民代表组成的规划组。

二、对规划组人员进行中药扶贫规划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

三、规划小组制定具体的规划工作计划。

四、制作相关表册,购买所需物品,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节完成规划的基础工作

一、村组调查

规划组到村说明来意及工作安排后,分一个小组开展村组调查,分别组织召开3个座谈会开展社区调查。

一是村组干部座谈会(村干2人,组干3人)。

二是药农代表座谈会。

通过座谈,初步了解村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药农意向、发展潜力等。

二、药农代表大会

 规划组经过充分准备,在村召开药农大会。

首先对药农进行动员,然后向药农反馈社区调查、药农调查结果,包括村基本情况、项目具体分布点情况、当前进展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农户项目意愿、建设方式等。

接着对项目意愿药农排序,讨论对问题干预的对策建议,讨论完善工程建设方式,最后向群众通报药农选择排序结果,工作中参会群众热情高、意识强、参与积极,大会非常成功。

三、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开领导小组会议

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个参与单位抽派人员组成),开会讨论药农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确定领导小组各成员的具体工作及责任(若有变动,另行讨论)。

第三节编制完成规划

一、部门审核

就村民意愿排序和项目布局,由县规划组召集扶贫、发改、组织、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畜牧、教育、计生、民政、建设等部门就项目安排和布局、资金来源与筹措、项目可行性论证分析等进行了认真审核,确定了规划建设项目。

二、专家指导

就部门共同确定的建设项目,邀请国家、省、地有关部门和专家从技术可操作性、可行性、市场发展潜力、规划布局等进行具体指导,在此基础上完成规划编制。

整个规划过程既充分尊重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又尊重了专业技术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权威性。

第三章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

第一节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引导、企业带动”的参与式扶贫工作思路。

按“贫困优先”原则,实行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主导产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开发扶贫与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根据当地群众意愿统计和产业基础,确立中药为主导产业,主辅结合,多种经营,按计划、有步骤推进2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使户户有致富门路,各个劳动力有一技之长。

根据《****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黔府发[2007]10号文)提出的指导思想,依托****县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优势,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原材料基地,培育县域大宗地道药材品种,优先扶持一批开发能力强、基础条件好、发展速度快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优质名牌,提高中药现代化产业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行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全县中药产业现代化、生产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进程;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产业规模化的进程;加强法律、政策保障,创新体制机制,使****县中药产业规模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

2012年全县力争实现中药材销售收入2亿元,年均递增25%,中药材种植面积约38万亩,其中新增种植面积7.5万亩,包括按GAP标准建成中药材核心示范基地1.4万亩,新增带动1万农户年增收5000万元。

培育4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龙头制药企业,龙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平均达到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力争培育1-2个****省著名品牌,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品种2个。

第三节发展重点

按GAP标准建成中药材核心示范基地1.4万亩,包括金银花0.5万亩,杜仲、黄柏、苦参各0.3万亩,项目区20个村各建培训基地一个,为村民提供中药规范化种植、生产、管理培训。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第一节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一、建设内容

2012年前新增****县大宗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7.5万亩,包括杜仲1.5万亩、金银花3万亩、黄柏2万亩、苦参1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万亩。

新增7.5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包括GAP示范基地1.4万亩,即金银花0.5万亩,杜仲、黄柏、苦参各0.3万亩。

二、投资预算

(一)投资估算

1、总投资估算依据

建筑工程费参照《****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以及当地同类型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设备购置费:

按建设单位询价资料进行估算;

其他费用:

按工程实际发生费用估算。

2、1.5万亩杜仲种植基地总投资估算

(1)3000亩杜仲GAP示范基地总投资估算:

①估算基数

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杜仲和金银花套种模式,计算期12年,建设期3年,其中建设期第三年金银花有产出,建设期第一年即发展3000亩基地。

●种苗:

合计520.5万元,其中:

杜仲需用110(株/亩)×3000(亩)×3.5(元/株)=115.5(万元)

金银花需用135(株/亩)×3000(亩)×10(元/株)=405(万元)

●病虫害防治:

20(元/亩·年)×3000(亩)×2=12(万元/年)

●施肥:

按GAP标准要求严格控制化肥用量。

第一年施底肥+氮肥,第二年施氮肥,第三年起施复合肥。

●管护费:

主司日常巡场等,按每人看管500亩的规模配置、每1000亩管护费3万元计算。

●采摘费:

金银花第三年实行人工采收,采摘费估算为金银花收入的20%;杜仲皮每六年采收一次,按160元(两个工)/亩配置。

●集中栽苗、施肥、除草、打药等:

按200元(四个工)/亩配置。

●技术培训:

按6万人次的培训规模估算。

●杜仲种质资源圃:

规模50亩,估算为7500元/亩(含土地流转费用)。

●良种育苗圃:

规模50亩,估算为6500元/亩(含土地流转费用)。

②3000亩杜仲GAP示范基地总投资估算及利润分析如表4-1所示。

(2)1.5万亩杜仲种植基地投资计划:

参照3000亩杜仲GAP示范基地投资标准,估算出新增1.5万亩杜仲种植基地的总投资为:

6663.5万元,其中2010年投入2206万元、2011年投入2485万元、2012年投入1972.5万元。

表4-13000亩杜仲GAP示范基地总投资及利润分析单位:

万元

3、3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总投资估算

(1)5000亩金银花GAP示范基地总投资估算

①估算基数

考虑金银花的生命期设置计算期26年,建设期3年,其中建设期第三年金银花有产出;建设期第一年发展3000亩基地,第二年发展到5000亩基地。

●种苗、保湿剂、生根粉等:

金银花种苗需用135(株/亩)×5000(亩)×10(元/株)=675(万元)

保湿剂与生根粉适配。

●病虫害防治:

20(元/亩·年)×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