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修改.docx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修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修改
概述
钻井作业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技术水平的特殊作业,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有害因素。
由于钻井工艺和钻井场所的特殊性,从钻前工程、搬迁、安装设备、钻进施工、测井、下套管固井、试油等不同形式和不同的环节中,都存在着对人员身体健康、人员与设备安全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影响与危害。
因此,作为钻井生产的骨干、班组长,学会识别施工中各个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识别出施工中各个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才能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达到预防事故发生之目的,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第一节基本概念术语
★一、基本概念
标准编号:
GB/T15236-1994
★1、安全safety
★是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2、危险danger
★危险常指危害或危害因素。
★3、事故accident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4、风险risk
★风险是指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R=PS
★5、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6、危险因素hazard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7、有害因素adversefactor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8、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9、危险因素hazard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10、危险化学品dangerouschemicals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11、重大危险源agreatsourceofdanger,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2、事件:
★可能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
★13、传统安全管理:
★特指由工业发展初期形成的以事故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安全管理;
★14、现代安全管理:
★用系统思想为指导的采用最新管理理论的形成的安全管理模式。
二、安全术语
★1、一个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二条守则:
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3、“三同时”原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与作用
★4、“三级教育”原则----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5、“三同步”原则----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改革、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要与之同时规划,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运作投产。
★6、“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7、“四不防过”原则------------对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8、四懂四会
1)懂得火灾的危险性;会报警;
2)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会使用灭火器;
3)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会灭初期火;
4)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会逃生。
★9、“五同时”原则-----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
★第二节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潜在的危险。
我国非煤矿山特别是众多的小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差,每年因事故死亡人数在世界上最高,全国非煤矿山每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煤矿安全事故,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三位。
2001年,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1313起,死亡1932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我国非煤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第一节基本概念)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因此,★有害因素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物质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3个方面。
在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伸臂、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
★见表:
人的不安全行为(附件)
分类号
分类
分类号
分类
01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0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01.1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02.1
拆除了安全装置
01.2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02.2
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01.3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露等
02.3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01.4
忘记关闭设备
02.4
其他
01.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03
使用不安全设备
01.6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
03.1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备
01.7
奔跑作业
03.2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01.8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03.3
其他
01.9
机器超速运转
04
手代替工具操作
01.10
违章驾驶机动车
04.1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01.11
酒后作业
04.2
用手清除切屑
01.12
客货混载
04.3
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01.13
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05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1.14
工作坚固不牢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15
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6.1
冒险进入涵洞
1.16
其他
6.2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分类号
分类
分类号
分类
6.3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6.4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11.1
未戴护目镜和面罩
6.5
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11.2
未戴防护手套
6.6
冒进信号
11.3
未穿安全鞋
6.7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11.4
未戴安全帽
6.8
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11.5
未佩戴呼吸护具
6.9
私自搭乘矿车
11.6
未佩戴安全带
6.10
在绞车道行车
11.7
未戴工作帽
6.11
未及时瞭望
11.8
其他
7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12
不安全装束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12.1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2.2
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2.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GB6441--1986)
分类号
分类
分类号
分类
0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01.2.1
防护罩未在适应位置
01.1
无防护
01.2.2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01.1.1
无防护罩
01.2.3
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01.1.2
无安全保险装置
01.2.4
防爆装置不当
01.1.3
无报警装置
01.2.5
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01.1.4
无安全装置
01.2.6
爆破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01.1.5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01.2.7
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01.1.6
(电气)未接地
01.2.8
其他
01.1.7
绝缘不良
0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01.1.8
局通无消音系统、噪声大
02.1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01.1.9
危房内作业
02.1.1
通道门遮挡视线
01.1.10
未安装防止“跑车”地挡车器或挡车栏
02.1.2
制动装置有缺陷
01.1.11
其他
02.1.3
安全距离不够
01.2
防护不当
02.1.4
拦车网有缺陷
分类号
分类
分类号
分类
02.1.5
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02.4.2
地面不平
02.1.6
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02.4.3
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02.1.7
其他
02.4.4
其他
02.2
强度不够
0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02.2.1
机械强度不够
03.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02.2.2
绝缘强度不够
03.2
所有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02.2.3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0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02.2.4
其他
4.1
照明光线不良
02.3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04.1.1
照度不足
02.3.1
设备带“病”运转
04.1.2
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02.3.2
超负荷运转
04.1.3
光线过强
02.3.3
其他
04.2.
通风不良
02.4
维修、调正不良
04..2.1
无通风
02.4.1
设备失修
04.2.2
通风系统效率低
★安全管理的缺陷可参考以下分类。
★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检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佣选择、行为检测方面的缺陷。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符合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
★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如订合同、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违反人机工程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
此外,一些客观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也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导致危险、有害因素和能量失控的间接因素。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面简单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表现
1
设备、设施缺陷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
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
电危害
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化、其他电危害等
4
噪声危害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
振动危害
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
运动物危害
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地高温物质
高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
能造成冻伤地低温物质
低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
粉尘与气溶胶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
作业环境不良
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
信号缺陷
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显示不准及其他信号缺陷等
14
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晰、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及其他标志缺陷等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表现
1
易燃易爆性物质
易燃易爆炸性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
自然性物质
3
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液体、固体、粉尘与气溶胶及其他有毒性物质等
4
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气体、液体、固体及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表现
1
致病微生物
细菌、病毒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
传染病媒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表现
1
负荷超限
体力、听力、视力及其他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
3
从事禁忌作业
4
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
辨别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别能力缺陷
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表现
1
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
操作错误
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
监护错误
4
其他错误
5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表现
1
搬举重物
2
作业空间
3
工具不合适
4
标识比清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体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使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物体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或者矿山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跨落为冒顶。
二者常同进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者其他坑道作业时,地表水或地下水、老塘水突然涌入造成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浓度达到爆炸投机倒把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是指锅炉受压部件在承压状态下瞬间破裂,使锅炉内储存的大量热能瞬间全部释放导致的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
(18)其他爆炸—指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放炮以外的各种爆炸。
(19)中毒和窒息—中毒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在废弃的坑道、竖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能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含量较低或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事故。
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事故。
★3、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
★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
★
(1)科学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
它是预测安全状态的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必须以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用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
★
(2)系统性。
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
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3)全面性。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得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
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应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及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4)预测性。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可能的事故模式。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注意的问题
★
(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
(2)对导致事故发生得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依据。
★(3)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得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
★五、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工艺设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
(1)设备本身是否能够满足工艺的要求。
这包括标准设备是否由具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工厂所制造;特种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使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或许可证。
★
(2)设备是否具有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阻火器、防爆阀等。
★(3)设备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措施,如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状态异常报警等。
★(4)设备是否具备紧急停车装置。
★(5)设备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运行、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2)化工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
(1)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
(2)设备密封性能是否可靠;
★(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4)设备是否适用。
★3)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可根据以下标准、规程进行查对。
★★
(1)《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
(2)《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3)《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5)《电机外壳防护等级》;
★(6)《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7)《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定》;
★(8)《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4)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
★★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
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电气设备是否满足相应要求;
★
(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3)电气设备是否属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气火花引燃源;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8)设备的防雷、防静电措施是否可靠;
★(9)设备的事故照明、消防等应急用电是否可靠;
★(10)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可靠,如集散控制系统(DS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紧急停车装置(ESD)、冗余装置等是否可靠。
★5)特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起重机械同样适用。
这些基本要求有:
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
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宜保证其完好性。
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
(1)翻倒:
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
★
(2)超载:
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