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6611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0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docx

成人高考教育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1)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2)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某种生活做准备的;(3)学校即“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师生关系中提出“儿童中心论”,并形成其基本的教学方法,“从做中学”。

;(5)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的区别和联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教育规律,但不等于规律。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规律是对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是出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3、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辨析)错误。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学不学教育学一个样,照样能上好课)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的区别;学习了教育学可以少走弯路;上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章教育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一、辨析题: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错误。

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

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生物学化。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

错误。

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有相对独立性。

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有可能落后一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10年考题)

错误。

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的。

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反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

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4、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但是教育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

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错误。

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

遗传的作用一定需要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才能转化为现实。

6、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正确。

体现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通过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功能实现的。

教育按一定的社会要求可以促使个体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得到发展,使个体更加完善,从而成为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人。

7、“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是错误的观点。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但是教育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8、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P3

错误。

此说法不全面。

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简答和论述题:

1、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P30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明清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3)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的。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06年考题)P24

(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

(2)活化文化的功能(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

(4)选择文化的功能(5)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3、教育如何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P33-35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P20

(1)教育权为劳动人民掌握,教育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教育由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3)实行平等的国民教育;

(4)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09、12年考题)P32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6、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哪些?

P14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7、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在哪里?

P15

(1)教育具有本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8、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P17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9、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05年、11年考题)P23

(1)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促进物质生产发展和改善,促进一定生产关系的巩固。

(3)教育的文化功能:

包括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文化和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10、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的表现:

P25

(1)生产力的发展据诶的那个了教育目的的确定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1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26-27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

P28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1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的表现P29

(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1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30-31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遗传素质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

15、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8年考题)

(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

在肯定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的作用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16、资本主义教育较之于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13年考题)

(1)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培养目标;

(2)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的内容;

(3)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代替了个别教学;

(5)第一次提出了义务教育,并建立了相应的国民教育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辨析题

1、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09年考题)

不准确或错误。

此说法混淆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

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2、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P39

正确。

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智育就是教学。

P44

错误。

智育不等于教学。

智育一般指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教育。

教学既是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各育的任务。

智育则主要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教育,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发展,各种智力培养的教育活动。

4、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

P44

正确。

(1)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能方面。

(2)《教育法》指出: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

(3)所以说,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必须通过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实现。

5、智力和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

P47

错误。

智力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认识客观事物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属于认识活动

的范畴;

(2)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人脑的活动,也要求外部器官的参与,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

(3)智力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的,智力通过能力表现出来,能力以智力为基础;发展智力有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6、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

的的教育。

P43

错误或不全面。

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

智力和能力发展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二、简答题和论述题:

1、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10年考题)P42

(1)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2)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简述我们教育目的的基本点P40-41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机氯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2)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3、评析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

(07年考题)P39

个人本位论有三个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的话根据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为它有助于个人发展;

(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这种理论强调个人尊严和价值;最大缺陷是否定了社会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属于唯心主义理论范畴。

4、论述素质教育的概念P43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一个宗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

(2)“两个重点”——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三个要义”一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尊重学生

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5)“四个统一”——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6)“五个协调”——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它们互相渗透、协调发展。

(7)“全面贯彻”——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试论述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

P43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投稿综合国力;

(2)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

(3)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6、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P37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7、为何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归宿?

P37

(1)全部教育工作都是以教育目的为核心展开的;

(2)如:

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师的选派,无不受教育目的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理想人才;

(3)检验教育工作是否成功也是看教育目的是否完全实现。

(4)因此,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8、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P39(13年考题)

(1)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

(2)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他目的;

(3)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益加以衡量,教育结果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培养的人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合理之处:

看到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但没有认清阶级社会中教育目的的共同特征;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受个人兴趣、爱好等需要制约的可能性;这个理论同样是肤浅和片面的。

9、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P48

(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2)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10、试论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P52-53(12年考题)

(1)美育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美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美育能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体态健康匀称,并具有怡情的作用;

(4)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体验劳动创造美的喜悦。

有助于劳动观点的树立和劳动技能的形成。

11、美育的任务有哪些?

P54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2、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区别和联系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才能实现。

“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辨析题

1、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P57错误的观点。

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涵义。

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没事一个国家伟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实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2、我们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P64

错误。

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二、简答和论述题

1、我国学制进一步改革的基本原则P66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学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

P58

(1)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五章教师和学生

一、辨析题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正确。

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二、简答题或论述题

1、为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教师是教育者,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光荣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教与学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2)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他据顶了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教师是学生人格的雕塑者;

(3)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4)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领路人,教师掌握教育方法和艺术,决定了教育的进程和效果。

2、教师的作用和任务是什么?

教师的作用有:

(1)教师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师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衣袋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任务有:

(1)搞好教学;

(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08年考题)

(一)复杂性、创造性;

(二)连续性、广域性;

(三)长期性、间接性;(四)主体性、示范性

简述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示范性特点(05年考题)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2)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变换和创新

(3)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对突发性的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当的随机应变的处理。

5、如何理解学生的发展中的人?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6、热爱学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有原则,不迁就,不放纵,不溺爱,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3)热爱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

(4)对学生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人

(5)对学生的情感要有稳定性,不能由于客观原因影响自己的情绪,更不能喜怒无常。

7、我国《教育法》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的基本义务做客哪些专门规定?

(09年、12年考题)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遵守管理制度的义务)

8、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有哪些?

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知识;

(2)学科专业知识;(3)文化基础知识;(4)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善于结合姿态、表情和手势,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2)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等方面;

(3)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善于组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4)自我反思能力:

具有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的能力。

9、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有哪些?

(06年考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有: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再职培训;

(3)完善教师资格证制度;(4)自我教育提高

10、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有哪些?

(07年考题)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2)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3)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1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雪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08年考题)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益处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5)享有法定的其他权利:

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健康权

13、教师自我形成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教师自我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有关知识、观念、将爱之体系和教学风格的总和,它体现了教师独特的个性特征。

教师自我的形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