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631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docx

森林防火考试复习资料

一、林火基础知识

1.林火的特点:

森林燃烧是在自然界开放系统中进行的,受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复杂多变性,因此具有很大的难控性。

森林燃烧是一种移动式燃烧。

森林可燃物被点燃后,火常常由起火点向四周扩展并迅速扩大火场,火向四周的推进具有不稳定性和很大的不可预见性。

森林可燃物属固体有机质,其燃烧过程一般都具有吸热和放热两个阶段。

森林中的植物及其枯落物,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

它们是植物在生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太阳能并转化形成的。

森林一旦燃烧,往往在短时间内,将长期积蓄的能量释放,因此林火常常燃烧十分剧烈,释放能量大。

森林燃烧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森林火灾由于失去人们的控制,经常烧毁森林,破坏森林生态平衡,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其对人类和森林的影响是有害的;另一方面,若在人为控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安全用火,火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划定的区域范围内燃烧蔓延,能达到预期的森林经营目的,通常称之为计划用火。

这种林火可以给人类和森林带来有益的影响。

2.林火发生的条件

(1)、林火发生的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2)森林燃烧的其他因素:

第一,森林燃烧与可燃物类型有关。

森林燃烧不是单一的植物或其枯落物在燃烧,而是森林中各种植物构成的可燃物复合体的燃烧。

第二,森林燃烧能否进行,还受气候、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降水、风等)、地形、土壤、林内小气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第三,森林燃烧的发生需要火源,对森林而言,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常常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但是就某个地区、一定的时间段来看,其火源种类、火源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火源出现的频率是有明显差异的。

(3)火行为的三要素:

火源条件(关键条件)、林火环境、可燃物类型。

3.森林燃烧的过程: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预热阶段:

是指森林可燃物在火源作用下,因受热二干燥、收缩,并开始分解生成可燃性气体等,但是尚不能进行燃烧的点燃前阶段。

气体燃烧阶段:

随着可燃物温度继续上升,热分解产生更多的挥发性的可燃气体。

大量的可燃性气体与周围空气进行混合,当温度上升至可燃物燃点,而且挥发物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在固体可燃物上方就形成明亮的火焰并放出大量热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汽。

木炭燃烧阶段:

随着火焰逝去,木炭继续缓慢燃烧的阶段。

4.火源

(1)火源种类:

自然火源、人为火源

自然火源:

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热源,主要包括雷击、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火花、滚木自燃或泥炭自燃等。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林火的各种原因。

可分为:

生产性火源、非生产性火源

5.我省(安徽)林火主要发生月份:

2~3月

6.森林可燃物的分类:

(1)按生长特性分:

地衣、苔藓、蕨类、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森林枯死物

(2)按易燃程度划分:

易燃可燃物:

指容易干燥,易被引燃,燃烧速度快的各种可燃物。

燃烧缓慢可燃物:

指体积粗大或排列紧密的可燃物。

难燃可燃物:

指正在生长发育着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

(3)按可燃物挥发性划分

高挥发性可燃物:

指体内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可燃物。

低挥发性可燃物:

指体内挥发性物质含量较低的可燃物。

中挥发性可燃物:

指挥发性物质含量介高挥发和底挥发可燃物之间的可燃物。

(4)按空间分布划分

地下可燃物:

指林地表面疏松地被物以下的所有能燃烧的物质。

地表可燃物:

包括地表松散的死地被物,以及地面1.5m以下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可以燃烧的物质。

空中可燃物:

指高度在1.5m以上的所有可燃物。

(5)按燃烧时可燃物的消耗划分

有效可燃物:

指一场森林火灾直接烧掉的那部分可燃物。

剩余可燃物:

指着火时未烧或未烧尽的可燃物。

总可燃物:

林火发生前单位面积上可燃物总和。

7.可燃物类型

(1)可燃物类型的概念:

指可燃物种类、组成、载量、大小、形状、分布等可燃物特征基本一致、同类可燃物组合的集合。

(2)可燃物类型划分方法经验总结法、群落调查法、遥感图片解析法、可燃物模型法

8.林火行为

(1)林火行为的概念:

指森林从可燃物点燃开始至林火熄灭的整个过程,火表现出的各种特征,

(2)林火蔓延主要受:

可燃物、地形和风的影响;地形和风决定火蔓延的方向和速度。

(3)林火强度:

指单位时间、单位火线长度上燃烧释放的能量多少,反映了森林火灾中可燃物能量释放的速度。

(4)高能量火的特征高能量火:

指面积大的高速度、高强度火。

对流柱:

森林燃烧时,热空气垂直向上运动,四周冷空气补充,在火场上空产生热对流。

随着火强度增高,火场有更多热能量转化为动能,推动热空气上升,在燃烧区域上方形成一个升起的烟柱。

飞火:

燃烧物在强风和上升气流作用下,传播到火线前方而产生新的起火点的现象。

火旋风:

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平衡而使火呈快速旋转向前蔓延的现象。

火爆:

当火头前方出现了大量飞火,许多火点燃烧集聚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爆炸式燃烧,使众多分散小火快速连成火海一片的现象。

轰燃: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条件下,由于沟谷两侧山高坡陡,当一侧森林燃烧剧烈,火强度很大时,所产生的热大量的被水平传递,到达对面的山坡。

当对面山坡接受足够热量时,忽然产生爆炸式燃烧。

高温热流:

在高能量火的火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看不见但可以感觉到的高温高速气流。

(5)林火种类:

是林火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火强度、蔓延速度、火焰高度等火行为的综合反映。

划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

地表火:

沿林地表面蔓延的林火。

急地表火、稳进地表火

树冠火:

由地表火遇到强风或特殊地形,向上烧至树冠并沿树冠蔓延和扩展的林火。

地下火:

在地下蔓延和扩展的火。

二、林火预报与监测通讯

1.林火预报(我国森林防火方针: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a概念:

是指通过测定、计算一些自然和人为因子,来预报和判断林火发生的可能性、林火控制的难易程度以及林火可能造成的损失的技术和方法。

b森林火险等级:

能够反映森林火灾危险程度差别的数量指标系列。

c森林火险区划:

从宏观林火管理的角度,人们把一个行政区域林区按照森林火灾危险程度的差别,进行区域范围的划分。

2.林火预报的类型(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林火行为预报)

火险天气预报:

根据气象因子来预报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不考虑火源条件。

林火发生预报:

根据林火发生的原理,综合考虑了气象因子(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连旱天数等)、可燃物状况(干湿程度、载量、易燃性等)、火源条件(种类、分布、频度)、人为活动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因子。

充分考虑了天气条件和可燃物状况,还分析地形(坡向、坡位、坡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预测林火发生后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场面积、火线长度等火行为预报。

3.我国火险区划因子:

树种(组)燃烧类型、农业人口密度、防火期平均降水量、防火期平均气温、防火期平均风速、路网密度。

4.林火监测:

地面巡护、瞭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空间卫星监测。

5、林火监测的功能:

及时发现火情,准确确定起火点位置和探测林火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部。

6.瞭望台选址:

应尽量减少盲区,同时还要具备比较方便的生活条件,应选于森林火灾经常出现,森林火险等级高,火源多的地块。

三、林火综合预防措施

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2.“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

3.防火线:

在一定线路上,人工清除一定宽度的乔灌木和杂草,形成阻止林火蔓延的地带。

(种类:

国境防火线、铁路防火线、其他防火线)

4.防火线开设原则:

必须充分考虑现有道路、河流、湖泊、茶果园、天然或人工障碍物的分布状况,尽量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以节省投资。

主要防火线走向应与当地森林防火季节的主要风向垂直。

防火线应尽量设在山脊或地势平缓、地被物少、土质极薄地带,避免和等高线而沿陡坡、峡谷穿行。

道路两边设置的防火线,主要是加宽道路,要求砍净灌木杂草、清除一切枯枝落叶。

5.开设方法:

机耕法、割打法、化学除草法

6.绿色防火:

利用绿色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及栽培植物),通过营造、造林、补植及栽培等经营措施,减少林内可燃物积累,改变火环境,增加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达到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目的的措施。

7.绿色防火的特点:

发展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抗火灾能力,有利于森林保护;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实现森林减灾、速生、优质、高效;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绿色防火时效长,可成为永久性的防火设施;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8.黑色防火:

利用计划烧除可燃物的技术,来减少可燃物积累,降低森林燃烧性,或者用火烧开设防火线。

(措施:

火烧防火线、火烧沟塘草甸、烧除采伐剩余物、林内计划烧除、以火灭火。

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9.安全用火条件:

用火季节和时间:

为保证安全用火,应选择适宜的用火季节和时间。

用火天气条件:

一般情况下,火烧应在稳定的天气状况下进行。

用火的可燃物条件:

用火前,要调查可燃物数量与分布。

10.安全用火技术选择安全用火窗口:

按季节和物候选择安全用火窗口:

计划火烧一般应在非防火期或防火期开始、结束时进行。

依据森林群落选择安全用火窗口:

不同森林群落的植物与树种组成不同,结构及所处立地条件不同,其燃烧性也有明显差异,尤其在降水后,不同植物群落的保湿能力明显不同。

利用昼夜变化选择安全用火窗口:

一般早晨太阳升起,气温逐渐增高,相对湿度减小,风速加大。

太阳西落,气温逐渐下降。

相对湿度增加。

依据立地条件选择安全窗口:

在起伏的山地条件下,山脊、陡坡干燥,阴坡、缓坡湿润,沟谷特别是窄沟谷就更潮湿,地形起伏变化的不同地段,可燃物的易燃性有明显不同。

另外不同质地的土壤保水性也具明显差异。

选择依托条件安全用火:

计划火烧时若没有以上条件,可选择依托条件或采取人为创造依托条件来用火。

11.安全用火的方法步骤:

应先点烧林区的危险地段,然后再点燃比较安全的地段;其次先点烧远处,然后再点烧近处,愈烧愈安全。

步骤:

用火前准备工作、野外准备工作、计划用火后

12.森林防火规划的原则:

全面规划,抓住重点;抓住典型,分类指导;调查研究做到“六清”;力争开支最少,效果最佳;注意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可行性并重;应充分发挥一项措施多种功能的效用。

13.森林防火规划内容:

森林燃烧的确定、火险等级的划分与火险图的绘制:

森林燃烧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可燃物的种类、性质、结构和分布,同时也取决于可燃物的数量和所处的环境条件。

火源管理区:

火源管理区应与防火区,分片包干区和防火承包责任区结合。

划分火源管理区应考虑以下几个反面:

火源种类和火源总次数;该区的交通情况;火源管理的难易和地形复杂程度。

营林防火:

考虑该地区的营林防火措施,尤其对易燃林分应首先加以考虑,明确逐年完成营林防火的任务及其实施地点。

生物与生物工程防火:

设计防火林带的分布位置,总长度和各种生物防火带的长度。

以火防火:

应论证哪些可燃物类型可能用火和需要用火的目的、方法和用火时间。

森林防火工程:

发挥地面防火工程网的总体作用,使林火预报、监测、通讯、交通阻隔和扑救网等相互连接,协调作用,防止各自为体系,互补关联的现象出现。

14.森林防火规划应从两方面评估:

一应评估森林防火规划是否能提高该林区的林火控制能力,使森林火灾有明显下降;二是看森林防火规划是否取得明显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15.我国森林防火组织体系结构: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各级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基层单位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区域性森林防火联防组织;专业防火机构。

四、森林火灾的扑救

1.扑救工作的特点:

复杂多变性、高速移动性、潜在危险性、连续作战性。

2.灭火原理:

(隔离可燃物、隔离阻燃物、降低温度)

隔离可燃物: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可燃物隔离并使其呈不连续状态,可使火熄灭。

隔离阻燃物:

通过隔离燃烧空气或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维持燃烧进行的下限。

采用覆盖湿土或在可燃物上方喷水等方法,使正在燃烧的可燃物温度降到燃点以下。

3.林火扑救的原则:

“打早、打小、打了”。

4.林火扑救程序:

(准备阶段、扑灭明火阶段、消灭余火阶段、看守火场阶段、撤离火场阶段)

准备阶段:

是从发现火情,到扑火队伍到达火场,开始进行扑救之前的阶段。

扑灭明火阶段:

扑火队员开始扑火,到火线明火被控制,火场停止扩展的阶段。

消灭余火阶段:

在控制火发展以后,对火场内的余火进行及时清理、彻底消灭的阶段。

看守火场:

森林火灾扑灭后,在经过多次清理、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的前提下,二只留部分人员看守火场的阶段。

撤离火场阶段:

从验收火场开始,到扑火队伍全部撤离返回驻地阶段。

5.扑火方案:

扑火预案、扑火实施方案。

6.扑火方法及扑火机具

(1)方法:

扑打法、土灭火法、水灭火法、风力灭火法、化学灭火法、火灭火法、开设临时防火线、防火沟、隔离带阻火法。

(2)扑打法灭火:

运用扑打工具时,扑火队员应站在火线外侧,将工具斜向火焰呈45度角,轻举重压,一打一拖,扫拖结合,并注意前后左右的配合,切记扑火工具与火焰成90度角,直上直下、猛起猛落,以免助燃或使火星四溅,造成新火点。

扑打时最好是3~4人组成一个小组,轮流沿火场两翼进行扑打。

在火势弱时,可单人扑打一点;火势强时,扑火小组同时扑打一点,同起同落,打灭后一同前进,扑火队员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

对阳坡陡坡的上山火,不可迎着火头扑打。

7.以火灭火法:

是在火线前方一定距离的地段上,用人工点燃形成一条火线,在人为控制下,使它烧向火场,留下一条隔火带,达到控制火场扑灭森林火灾的目的。

8.以火灭火的条件:

必须得到扑火前线总指挥部的批准,或在火场前线指挥部统一部署下进行。

必须有领导在现场做指挥。

必须建立起控制带。

必须组织好队伍,点燃人员和防护人员要分工明确,任务清楚。

通知友邻扑火队。

切实清理点火现场。

严格按计划点燃,不得半途中断。

整个行动一定要统一指挥,时刻保持通讯联系。

9.以火灭火的方法:

火烧防火线法:

在森林火场前方一定距离的沟塘、缓坡、草原的风口处,当火头前方隔离带不能起到有效隔离火作用,或使用机械或人力加宽时间也不允许时,可采用火烧防火线法开设新的防火线或加宽原有防火线。

点迎面火法:

当大火逼近或发生树冠火时,人力难以扑救,又来不及开设防火线时,可在火头的前进方向,利用道路或河流作为控制线,在火场逆风产生后,可在火头前方点火,使火向火头方向蔓延。

10.森林损失调查

(1)调查内容(烧毁木、烧死木、烧伤木、轻伤木、未伤木)

烧毁木:

树冠全部烧焦,或树干严重被烧,采伐后不能作为用材的火烧木。

树冠2/3以上被烧焦,或树干形成层2/3以上被烧毁,树根烧伤严重,树干已无恢复生长可能,采伐后尚能做用材的火烧木。

烧伤木:

树冠被烧1/4以上,2/3以下或树干形成层保留一半以上未被烧坏,树根烧伤不严重,还有恢复生长的可能性的火烧木。

轻伤木:

树冠烧焦在1/4以下,树干形成层基本没有受到伤害,树根没有受伤的树木。

未伤木:

完全没有被烧的树木。

11.火灾档案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林火信息是各级森林防火部门,掌握火情动态、沟通信息、积累资料、部署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科学森林防火的基础,同时定期向社会发布林火信息,也有助提高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