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5909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docx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5篇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

  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取值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

  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

  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2

  1、几何概型的定义: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3、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

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试验结果是可数的;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或面积、体积等)有关,即试验结果具有无限性,是不可数的。

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试验结果都具有等可能性,这是二者的共性。

  通过以上对于几何概型的基本知识点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其要核是:

要抓住几何概型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两个特点,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可以是无限的,这是区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关键所在;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这是解题的基本前提。

因此,用几何概型求解的概率问题和古典概型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同属于“比例法”,即随机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总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之比来表示。

下面就几何概型常见类型题作一归纳梳理。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3

  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

(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解释说明:

  从

(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

(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

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推论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基本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4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2)斜截式:

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

  

(2)垂直A1A2+B1B2=0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③e=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2、双曲线:

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2c;③e=;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

|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三、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

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或135°);

  

(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

  (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1)柱体:

①表面积:

S=S侧+2S底;②侧面积:

S侧=;③体积:

V=S底h

  

(2)锥体:

①表面积:

S=S侧+S底;②侧面积:

S侧=;③体积:

V=S底h:

  (3)台体①表面积:

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

S侧=

  (4)球体:

①表面积:

S=;②体积:

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

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核心是线面垂直:

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

(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平移法:

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四、导数:

导数的意义-导数公式-导数应用(极值最值问题、曲线切线问题)

  1、导数的定义:

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

V=s/(t)表示即时速度。

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②;③;

  ⑤;⑥;⑦;⑧。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

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

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

若p则q;⑵逆命题:

若q则p;⑶否命题:

若p则q;⑷逆否命题:

若q则p

  注:

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

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否定形式是;否命题是.命题“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是“或”.

  3、逻辑联结词:

  

(1)且(and):

命题形式pq;pqpqpqp

  

(2)或(or):

命题形式pq;真真真真假

  (3)非(not):

命题形式p.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假假假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

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5

  1.不等式的定义:

a-b>;0a>;b,a-b=0a=b,a-b<;0a

  ①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断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2.不等式的性质:

  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a>;bb

  

(2)a>;b,b>;ca>;c(传递性)

  (3)a>;ba+c>;b+c(c∈R)

  (4)c>;0时,a>;bac>;bc

  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

  

(1)a>;b,c>;da+c>;b+d.

  

(2)a>;b>;0,c>;d>;0ac>;bd.

  (3)a>;b>;0an>;bn(n∈N,n>;1)。

  (4)a>;b>;0>;(n∈N,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

“”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

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

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结构: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重点:

通过探索和讨论交流,导出两角差与和的三角函数的十一个公式,并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难点: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和证明。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重点:

掌握三角变换的内容、思路和方法,体会三角变换的特点.

  难点:

公式的灵活应用.

  三角函数几点说明:

  1.对弧长公式只要求了解,会进行简单应用,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2.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和求值计算,熟练配角和sin和cos的计算.

  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问题,达到课本要求即可,不必拓展.

  4.熟练掌握函数y=Asin(wx+j)图象、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点、特殊点和最值.

  5.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只作为练习,不要求记忆.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6

  、圆锥曲线(18课时,7个)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

  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7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

  (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g(x)与f(x)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8

  高二数学知识点1

  1、导数的定义:

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

V=s/(t)表示即时速度。

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

  注意:

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

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高二数学知识点2

  等差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为公差,记为d;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那么,通项公式为,其求法很重要,利用了“叠加原理”的思想: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便会接连消去很多相关的项,最终等式左边余下an,而右边则余下a1和n—1个d,如此便得到上述通项公式。

  此外,数列前n项的和,其具体推导方式较简单,可用以上类似的叠加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迭代的方法,在此,不再复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n项的和Sn除以n后,便得到一个以a1为首项,以d/2为公差的新数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很多涉及Sn的数列问题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商(即二者的比)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商为公比q;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Tn。

  那么,通项公式为(即a1乘以q的(n—1)次方,其推导为“连乘原理”的思想:

  a2=a1_,

  a3=a2_,

  a4=a3_,

  ````````

  an=an—1_,

  将以上(n—1)项相乘,左右消去相应项后,左边余下an,右边余下a1和(n—1)个q的乘积,也即得到了所述通项公式。

  此外,当q=1时该数列的前n项和Tn=a1_

  当q≠1时该数列前n项的和Tn=a1_1—q^(n))/(1—q)、

  高二数学知识点3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x1,x2,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

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

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高二数学知识点4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

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⑵斜截式:

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

(2)垂直A1A2+B1B2=0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高二数学知识点5

  第一章:

三角函数。

考试必考题。

诱导公式和基本三角函数图像的一些性质只要记住会画图就行,难度在于三角函数形函数的振幅、频率、周期、相位、初相,及根据最值计算A、B的值和周期,及等变化时图像及性质的变化,这一知识点内容较多,需要多花时间,首先要记忆,其次要多做题强化练习,只要能踏踏实实去做,也不难掌握,毕竟不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个人觉得这一章难度较大,这也是我掌握最差的一章。

向量的运算性质及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难度都不大,只要在计算的时候记住要同起点的向量。

向量共线和垂直的数学表达,这是计算当中经常要用的公式。

向量的共线定理、基本定理、数量积公式。

难点在于分点坐标公式,首先要准确记忆。

向量在考试过程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常常是作为解题要用的工具出现,用向量时要首先找出合适的向量,个人认为这个比较难,常常找不对。

有同样情况的同学建议多看有关题的图形。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这一章公式特别多。

和差倍半角公式都是会用到的公式,所以必须要记牢。

由于量比较大,记忆难度大,所以建议用纸写之后贴在桌子上,天天都要看。

而且的三角函数变换都有一定的规律,记忆的时候可以结合起来去记。

除此之外,就是多练习。

要从多练习中找到变换的规律,比如一般都要化等等。

这一章也是考试必考,所以一定要重点掌握。

  最新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9

  反正弦函数的导数:

正弦函数y=sin_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

记作arcsin_,表示一个正弦值为_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

定义域[-1,1],值域[-π/2,π/2]。

  反函数求导方法

  若F(_),G(_)互为反函数,

  则:

F'(_)_G'(_)=1

  E.G.:

y=arcsin__=siny

  y'__'=1(arcsin_)'_(siny)'=1

  y'=1/(siny)'=1/(cosy)=1/根号(1-sin^2y)=1/根号(1-_^2)

  其余依此类推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0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

  

(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

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

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

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基本应用:

  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

  注意:

  ①一正二定三相等;

  ②积定和最小,和定积。

  常用的方法为:

拆、凑、平方;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

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

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

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

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

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

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

由因导果。

  (3)分析法:

执果索因。

基本步骤:

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

正难则反。

  (5)放缩法:

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