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563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docx

浦东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浦东新区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

第三章国内外城市绿化发展的趋势

第四章浦东新区绿化系统规划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范围

第五章浦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指标和结构

第六章浦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第七章植物材料规划

第八章重大项目投资估算

第九章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估算

第十章对策和措施

  城市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化的城市的形象总是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绿化,能保护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适宜于并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境域。

美化城市景观,改善投资环境。

因此绿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质量指标。

绿地系统的组成是按功能和形状,组织安排的系列连续不断、分布合理的各种类型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开放的绿地网络体系,发挥最佳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体现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世界一流水平。

要按照国际中心城市的标准和规模来编制,既要前瞻性,又要突破当前各种条件的局限,以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

为把新区建设成一个清洁、优美、舒适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创造条件,这是造福人民的一项生态工程。

第一节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的背景

  自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的重大决策,以及浦东迅速崛起,把浦东的开发建设置于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的广泛背景之下,要用跨世纪的手笔来规划。

经过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观目标奠定基础。

  浦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必须要以更大的气魄、更高的起点来制定,时间跨度是1996~2020年,自始至终都要有超前意识,定出规划目标、原则、内容、任务等。

还要有发展眼光,多留些空地,在财力。

物力可能条件下不断提高标准。

这是一个跨世纪的规划,要负浦东新区未来绿地建设发展的重责。

并要经受历史的检验,由子孙后代来评价。

第二节浦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与浦西绿地的关系

  浦东新区是上海的一块宝地,它有发展绿地的条件和基础。

浦西则因城市发展畸形,表现在绿地少,分布不合理,这是历史的遗憾。

当今,浦东新区在环境建设上应坚持世界第一流水平,以绿色植物材料进行绿色生态工程。

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最大限度的生态效益。

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和防灾避灾的绿色空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优美环境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生活质量。

  浦东新区除了要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先进的各项规划指标,并逐步安排设施以外,还应为创建园林城市作努力。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结合新区的特点,探索既继承中国园林传统,又要吸取国外的新经验,达到生态美、文化美、艺术美的21世纪中国现代化城市园林新风貌。

其绿化质量应要求与全国各城市相比较,并可进入先进行列。

  浦东新区的绿地建设和浦西绿地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浦东与浦西构成东西一体,凭借新区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对浦西可发挥其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

第三节浦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特点

  一、绿地的连续性

  以沿江、沿海、沿河、沿路的一条条线形绿地、带状绿地、楔形绿地和环城绿带把各类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都能相互联结起来,使其连续不断,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

  二、绿地分布均匀性

  为了居民的需要,根据可达服务半径分级均衡建设各类分区绿地,以发挥绿地对居民从生理到心里及审美的作用。

并要改善从市区到达郊区大型绿地的交通和步行条件。

  三、功能与景观相结合

  功能与景观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

景观可以使功能更加合理;功能反过来又可以改造景观。

功能与景观相结合的标志是使自然状况不断改善,并且更丰富多彩,更好地承受人们的生存条件。

景观与功能相结合是解决生态平衡问题,也是解决建造绿化空间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关键。

  四、各种功能的最佳结合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使每个绿地空间都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最佳结合。

如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游憩、美学和经济功能等。

掌握整个绿地系统的功能分配,还要定出绿地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

  浦东新区建设为数较多的"花园式住宅"与高层建筑,应大力发展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增加人与自然的紧密度,提高自然空间层次,这也是美化城市景观的重要措施。

必须要掌握浦东新区的都市型农业和城市绿化更好地相结合,保护好农田、菜田、牧场、林场和水系,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园林,这是既能生产名特优奇的产品,又能改善浦东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关键。

  五、持续发展

  绿地系统规划以生态城市的极终目标为出发点,要用新技术,保证动态发展的城市,使之能在长期地、和谐、高效的运转中长足发展绿地。

建设绿地系统的前提是把绿化用地固定下来,并要留有余地,使之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市中心区的绿地应不受建筑物的挤占,还要防止和杜绝在现有绿地内"插屋",来"蚕食"绿地。

  六、群众性

  实现浦东新区绿地规划,是建设浦东的一项系统工程。

绿化是覆盖全社会的事业,它涉及到各级组织,每个部门,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

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社会的绿化成果,也是各部门、各行各业绿化效应的受益者。

因此,他们应该是绿地建设的参与者,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把浦东新区绿地建设的重任担负起来。

第一节规划原则

  一、地形、土壤

  浦东新区东临长江主航道出海段,西靠黄浦江,南与上海市闵行区及南汇县接壤,北扼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吴淞口,面积522平方公里,拥有65公里长的沿江岸线。

新区为长江泥沙冲积平原,经江海潮夕相互作用成的低平原。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高程在3.5米到4.5米,少数地区达5米以上,平均海拔3.87米。

大部分地域为河口滨海冲积工程地质区。

  浦东新区土壤类型大部分为江、河沉积母质所发育的水稻土、灰潮土。

新区中部贯穿南北是以黄泥为主,近郊区主要是菜园型灰潮土,沿浦东运河和川杨河及其它干河主要是挖垫形灰潮土,在浦东新区沿长江滩涂地区,分布以渗育型水稻土为主。

滩涂地区土壤碱性较强,持水保肥力较差外,由于排灌改善,施肥投入增加,农田生态环境比较协调,一般土壤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除沿海盐碱重外,土壤酸碱度一般均为中性偏碱,PH>~7.5左右。

  二、水文、气象

  浦东新区属平原水网地区,境内河流基本上形成塘东、塘西两半自成一体又互有联系的水系。

天然的水环境比较优越。

浦东新区东海域是正规的半日潮,长江口内水域水源小于20米属非正规的浅海半日潮,每天有两次潮落。

  浦东新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利用潜力较大。

光能资源平均日照时数2091小时,与太阳辐射相同步,但年际变化较大,影响农作物产量。

热量资源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38℃,极端最低-9.6℃。

无霜期230天。

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87.9mm,年最大降雨量为1659.3mm,年最小降雨量为709.2mm,日最大降雨量为204.4mm,平均年迳流量为1.38亿m3。

平均每十年有3~4次强台风,并伴暴雨、高潮。

  三、土地资源

  在浦东新区522平方公里中,目前城市化面积占10%,农村土地约占90%;到2000年城市化地区130平方公里,非城市化地区392平方公里;到2010年城市化地区200平方公里,非城市化地区322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化地区348平方公里,非城市化地区174平方公里。

  四、农业

  浦东新区的农村,是新区的主要副食品基地,是蔬菜、牛奶的生产基地,是上海重要的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的基地之一。

但农业用地逐年递减,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显突出。

至1993年末,耕地面积为16351.2公顷。

其中粮田面积12987公顷;油菜籽面积716公顷;蔬菜面积2280公顷;西甜瓜382公顷。

1994年9月统计耕地面积已递减为15684公顷。

  五、林业与动物

  浦东新区的海塘植树近40万株,已建成近86.67公顷的防护林带,加上川杨河、浦东运河等骨干河道16万株水杉林组成沿海沿河防护林。

  "四旁"树木近几年砍伐甚多,但因增加了植树数量,因此稳中有增,保存数将在500万株以上。

  近二年来,建立了无花果基地,成片果园有了新的发展。

全区已有成片果园545.2公顷,其中无花果占282公顷。

1994年9月统计果园为4881.2公顷。

  全区已建成农田林网化村已接近140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已超过666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0%。

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25%。

  全区已有苗圃73.3公顷,鲜切花生产已有10公顷。

浦东顾路乡边的大片滩涂地长有茂盛的芦苇荡,里面藏有很多野生鸟类和其它小动物,是上海地区不多的几处小生物栖息地。

第二节交通状况

  浦东新区交通道路正在迅速发展,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龙阳路立交桥、罗山路立交桥、杨高路拓宽改建工程等都已建成通车,目前公路已形成运输网络。

浦东新区河流密布,公路交织,水陆交通发达。

区内除川杨河、赵家沟、浦东运河、随塘河外,还有高桥港、东沟港、西沟港、洋泾港、白莲泾等诸河,大小河道组成了一个密如蛛网的河网体系。

  交织的河网和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线有利于新区的改革开放建设。

第三节环境质量现状

  浦东新区环境质量现状比集中了绝大部分工业和人口的浦西老市区为好;新区除建成区局部地区污染较严重外,整个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较好;就环境要素来说,浦东新区绝大部分地区大气环境属清洁,只是地表水环境质量不甚理想。

  一、水环境质量

  浦东新区地表水的质量基本上均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级以下。

工业废水总量中84%排入黄浦江,12%排入区内河网,4%通过南管线沿江直排长江口。

  二、大气质量

  新区内的大气中SO2平均浓度为0.0171~0.098mg/nm3,大部分地区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要求,但是建成区部分的平均浓度高于新区中的其它地区,且个别地区出现超标,特别是周家渡地区,平均浓度达0.085~0.18mg/nm3。

  大气中的T.S.P.浓度平均为0.11~0.18mg/nm3,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要求,有明显的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

  浦东新区现有SO2排放源主要分布于杨高路以西沿黄浦江一带,其中高桥、陆家嘴及周家渡等地区较为集中,呈三中心状态。

周家渡地区沿江地带的重工业发展已使该区域与吴淞地区一起成为全市酸雨最频繁,降尘量最大,生态环境最差的两个地区。

  一些特殊污染因子如CS2和HF,在某些地区因受工艺废气的影响,含量较高。

  新区内降尘严重,自北蔡向西至周家渡一带尤为突出,周家渡地区可达25~35t/mon.km2,洋泾地区也有12~15t/mon.km2。

第四节景观资源现状

  浦东新区是一个大旅游区。

新区的建设,正在改变整个上海的面貌和它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方向迈进,这是上海旅游资源的特殊个性。

  一、人文景观资源

  新区约在唐代开始形成陆地,人文社会资源十分丰富,最为突出的是浦东人民与水害斗争的光辉历史"海塘文化"是浦东文化特征。

从宋代至明代,浦东地区以产盐出名,以"盐业文化"为特点。

元代的黄道婆从海南带回的纺织工具和技术,农民广植棉花,纺纱织布,繁荣了乡村,还出现庙宇道观,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城镇,"植棉文化"又成一特色。

既有古代文化古迹景观,如太平天国烈士园、杜甫亭、明代古城墙及岳碑亭、永乐御碑、清代宝山城、竹隐庵、城隍庙等等;又有近代文化景观,如宋庆龄故居、黄炎培故居、张闻天故居、高桥烈士园等等。

可通过整理、挖掘、修复、开发使之成为具有新区特色的都市文化风貌景点。

并体现未来的旅游景观。

  宗教文化资源有:

位于洋泾乡张扬路与源深路口的钦赐仰殿,三林乡胜丰村崇福道院;龚路乡明村的钦公塘内侧的龙王庙道观;顾路乡顾东村的潮音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