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453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3.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

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下丘脑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4.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5.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6.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7.下列疾病与人体激素的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①水俣病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糖尿病④呆小症

⑤夜盲症⑥巨人症⑦白化病

A.①②⑤⑦B.③④⑤⑥C.③④⑥⑦D.①③⑤⑥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C.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9.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①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②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

③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④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设计的做法是:

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做如下处理:

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

此设计的缺陷是

A.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D.缺乏只套袋处理的雌花作对照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一组是

①一株大树上的全部的角蝉②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③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

④一片稻田中全部的植物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A.①④B.②③C.①⑤D.④⑤

1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

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

13.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

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全部生物

14.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光照、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温度、食物

1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

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

(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

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6.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17.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8.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1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20.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

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

21.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是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2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C.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23.曲线1和曲线2如右图,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2竞争得过物种1是

A.温度在t1—t2范围内

B.温度在t2—t3范围内

C.温度在t2以下

D.温度在t3以上

24.动、植物能接受光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

下列生命现象中与光照变化有关的是

①睡莲花昼开夜合②飞蛾扑火③鹦鹉学舌④含羞草受震动后小叶合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26.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27.环境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各种污染不断发生,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

A.②④B.⑦⑧C.⑥⑦⑧D.②⑤⑦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2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30.下表是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处理及结果,有关该

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实验处理

蒸馏水

200mg/L

萘乙酸溶液

400mg/L

萘乙酸溶液

600mg/L

萘乙酸溶液

800mg/L

萘乙酸溶液

1000mg/L

萘乙酸溶液

生根条数

18

31

58

46

2

0

A.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与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的作用效果进行对照

B.各组实验的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的原因是控制单一变量

C.实验结果说明萘乙酸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萘乙酸溶液浓度越高,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越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5分)

31.(8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在“”中写字母,在“”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其与和共同构成了内环境。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若上图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胰腺组织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32.(11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④属于反射弧的,⑤属于反射弧的。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结构中,它包括:

、和三部分。

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过程为。

33.(11分)下图是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型曲线,

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图中点表示的

是K值。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从年

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5)若在d点时环境又恢复到理想状态,则该种群数量接着又将怎样变化?

请在原图中接在d点后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

(3分)

3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