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39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docx

农科驿站扎根农村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以来,济宁市科技兴农工作坚持抓重点带全盘,突出抓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坚持把“农科驿站”作为推进科技惠民、精准扶贫的主平台、主抓手,努力打造驻站专家和农业科技特派员沉下去、留得住、效果好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载体,为解决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提供支撑,让“农科驿站”变成我市精准脱贫攻坚、新旧动能转换和加快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科技新品牌。

一、抓机遇,加强安排部署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新六产”发展,将其作为加快培育农业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制定下发了《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农业“新六产”发展实施方案》,并出台了《济宁市乡村产业振兴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文件。

市科技局抢抓机遇,强化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支撑作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于2017年3月出台了《济宁市农科驿站建设实施方案》,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创新要素,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农科驿站”建设工作,将农科驿站打造成模式宜复制、成效能推开、发展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科技新品牌。

2018年全市共争取并列支11.8亿政策性涉农项目资金,县级加大政策扶持,任城区出台《扶持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设立了5000万元都市型现代农业扶持资金,并出台了《济宁市任城区“农科驿站+”建设实施方案》,鱼台列支2000万元支持发展绿色高端稻米,邹城、嘉祥、泗水、汶上等县市区均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奖励扶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品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

二、抓特色,发挥产业优势

围绕各县(市、区),乡镇、村特色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要求,重点选择技术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具备、建设意愿强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产业村等多种主体开展,统一布局,突出特色,向这些建设主体宣讲依靠科技做强产业的理念,重创新,兴产业,激活力。

目前已建成86家省级和56家市级农科驿站,40处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覆盖林果、蔬菜、畜牧、渔业、食用菌、苗木等多种特色产业。

例如,邹城市大束镇葛炉山村,2014年开始退耕还林发展桃子产业,经过3年的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600多亩,但群众缺乏管理技术及栽培的积极性,果园管理水平不高,亟需向技术管理要效益。

2017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产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又是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葛炉山村建设农科驿站,辐射带动钓鱼台等周边村提高桃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农科驿站专家孙云政进驻之后,亩均产量2500斤的多年桃园,第二年每亩增产近2000斤,并且有效解决了困扰群众多日的蚜虫病虫害问题,亩均桃树收入提高30%以上,赢得了广大果农的认可与信赖,村委会和村民一致表示,即使换作村里拿钱,也要继续聘请孙站长。

三、抓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济宁市科技局深入基层一线,组织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镇街站所、种养殖大户、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建站座谈会,多方征求建设意见。

按照技术水平领先、实践经验丰富和热爱农技工作的标准,多方遴选驻站专家。

目前,已引入泰山学者1名,同时服务兖州区和嘉祥县农科驿站,吸引国内知名大学教授20余名,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150余名,培养农村乡土技术人才和基层技术骨干200余名。

农科驿站建设以来,通过驿站的产、学、研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高校院所等机构的合作,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式,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快速提升其生产技术水平,立竿见影的实现增产增收;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一批乡土人才,从种(养)户中选择有学历、有基础的人员进行重点、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基本知识,具备自主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例如兖州区红地种业农科驿站,特聘科技专家西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陕西省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王长春和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翠霞,以及驻站科技特派员兖州区农技站站长、农艺师王燕,并为专家设立了培训室、业务室、质检室、办公室、休息室、厨房餐厅等,方便专家开展种子村良种繁育工作培训会议、种粮大户小麦新品种观摩会议、玉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议。

同时推进了互联网+农业行动,建立“线下良种培育推广+线上技术指导+线上产品销售”的新型服务模式,发展订单农业。

2018年安排种子繁育订单30000多亩,定期委派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农民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使基地生产的种子达到或超过国家良种标准,带动基地农民每年每亩增收100元。

四、抓推广,实现以点带面

济宁市农科驿站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有关部署要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科技指导人员,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脱贫致富热情,转变发展观念,提升贫困地区群众农业种养加工素质技能,增强内生动力,结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了科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为全面推进“农科驿站”农业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建设,采取了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形式,各县(市、区)科技局成立协调推进工作组。

由科技部门、乡镇和村干部组成,负责驿站建设、人才选聘和驻站人员生活服务工作;为形成驿站人才工作合力,各县(市、区)成立了专家指导工作组,负责种植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和科技精准扶贫等工作,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和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积极推进全市“农科驿站”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000多人次,解决农民种养殖技术难题70多个,推动1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工作有序开展,一大批助农富农惠农的科技政策正通过这一载体持续发力,为全市的乡村振兴战略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