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902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天津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天津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

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5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

”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A.存在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对峙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摆脱列强控制

C.英德矛盾促使世界局势紧张D.列强经济发展改变原有力量对比2.190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当他到达巴黎时,法国群众面带愠色,有的人甚至喊出反英的口号。

但他毫不在意,到处发表演说,宣称两国友好在他心目中“常居首要地位”。

英王“毫不在意”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与法国的矛盾,寻求与法国和解B.巩固英法两国签订的英法协约

C.弘扬英法两国的传统友谊D.消除英法在争夺世界霸权方面的矛盾3.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

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

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

4.“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5.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

“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6.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

“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

”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

()

A.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尖锐B.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措施C.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D.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

7.美国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主要是因为该公约()

A.由美国领导签订

B.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而又不承担任何义务

C.使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

D.使美国承担起维护欧洲各国和平的历史重任

8.“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该材料出自()

A.《日内瓦议定书》B.《拉巴洛条约》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

B.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缓和列强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

D.力争取得同英国海军相等的制海权

10.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

这一民主化表

现在()

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11.巴黎和会的美国记者贝克尔曾说:

“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

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

”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以获得欧洲大陆霸权

B.英国为巩固世界霸权地位与美国矛盾尖锐

C.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

D.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海外的殖民地

12.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领土和约。

……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贪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

……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这里的“第三帝国”是指()

A.奥匈帝国B.苏联C.美国D.中国

13.国际联盟的建立问题是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主要战胜国在这一问题上各怀鬼胎。

下列最能体现当时法国意图的是()

A.国联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B.要把种族平等原则写入国联盟约C.和会必须首先讨论建立国联问题D.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

14.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

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

15.丘吉尔在1919年的一次演讲中说:

“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

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

”下列条约的签订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预言的是()

A.《布列斯特和约》B.《慕尼黑协议》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反共产国际协定》

16.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致力于在非洲抢占殖民地。

当时意大利面临的有利条件是()

A.“新罗马帝国”实力雄厚B.英国被迫困守本土

C.埃塞俄比亚放弃了抵抗D.德国装甲兵的增援

17.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

“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随后不久,美国

()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8.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

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

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19.有学者认为,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

其中的“根本好转”主要表现为()

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③北非战事结束④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

20.有学者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欧洲某历史事件时说:

“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

”被这位学者称为“顶峰”的事件()

A.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C.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D.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21.二战中某次国际会议公报说,“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

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

”该会议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2.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

“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

”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方战胜国判断被定罪”。

这一说法()

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23.二战后的最初几年内,有一些典型文章发表,如《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等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这些发表的文章()A.成功预见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B.说明了欧洲国家整体上已落后世界C.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D.是基于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

24.《全球通史》指出: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25.2009年5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这样评价美国对欧洲国家安全的作用:

“美国的安全保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让我们受益,也使不少欧洲邻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搭上了山姆大叔的便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安全保证是通过

()

A.“马歇尔计划”B.欧共体C.联合国D.北约

26.丘吉尔呼吁美国人在与苏联的对抗中,不要忘了联合英国人;实现“英语国家兄弟般的联合”,以阻止苏联势力和共产主义的“无限扩张”。

这一呼吁()

A.迎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B.加深了美英双方的矛盾

C.表达了英国的称霸企图D.道破了苏联称霸的企图

27.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1947年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

由此可见,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出发点是

()

A.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尽快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

C.维护美国经济利益D.使欧洲服从于美国的意志

28.1945年12月在诺贝尔纪念宴会上,爱因斯坦指出:

“我们之所以曾经帮助创造这种

新武器,是为了预防人类的敌人比我们先得到它……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既没有和平的保证,也没有《大西洋宪章》所许诺的任何自由的保证。

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

”由此可见()

A.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冷战加剧,核讹诈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核武器无法保障世界和平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9.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

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

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

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集团的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0.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在联合国频频使用否决权,由此得了个“Mr.No(摇头先生)”的绰号。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B.美苏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

C.苏联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D.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和平运动首先由青年学生拉开序幕,这是因为()A.青年学生思想活跃B.美国青年民主意识强

C.战争对青年的危害更直接D.美国青年是和平运动的先锋

32.东欧各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图摆脱苏联控制,结果到80年代如愿以偿。

其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调整B.东欧各国人民的不断抗争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D.东欧剧变的影响

第II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33题12分,34题10分,35题16分,36题14分,共

52分)

33、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世代不会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

……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摘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联合国与国联相比,在制止战争方面明显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根据材料一,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相对应的优势。

(6分)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了让步,但

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三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

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

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摘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两个典型事例。

(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诺门坎事件亦称“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

1939年5月11日,蒙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在该地区发生冲突。

5月12日,日、苏军队在哈勒欣河附近的诺门坎地区激烈交战。

28日,侵华日军进入争议地区,向哈拉哈河推进,遭苏联和蒙古军队阻击。

7月2日,日军再次进攻,强渡哈拉哈河,攻占巴音查干。

经3天激战,日军撤回哈拉哈河东岸。

事后,日军又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8月20日,苏联和蒙古军队转入进攻,23日包围日军主力,至31日全歼该敌。

9月,日军在空战和地面战斗中连遭惨败。

16日,双方停火。

日本从此放弃北攻苏联的计划,南下东南亚计划占了上风。

苏联也因应付欧洲战场的军事行动而无暇东顾,直至1945年8月苏军在东北发起对日军的远东战役前,日苏双方再未发生大规模军事对抗行动。

——整理自《诺门坎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门坎事件发生的重大历史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门坎事件对日本二战战略的影响。

(6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

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团安全体系的建议:

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三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

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

苏、法两

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二战前没有建立起来?

(6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说美国这次参战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说它是毫无准备的,更不能说它没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仅仅是为了帮助民主国家而已。

……在英美首脑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虽然罗斯福用“普遍安全体制”代替了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但仍然令人想起当年威尔逊提出的“国联”。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柯克帕特里克和舒尔茨对于第三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们使用武力的观点,正符

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国肩负着在地球上扩展民主的使命。

对这种使命的信念可以追

溯到17世纪,并且在20世纪已经有了一位为之奋斗的先驱伍德罗•威尔逊。

因此,里根

把握住了美国信仰中一支深刻的脉络。

在1985年的“里根主义”演说中,他清楚阐释了

自己的政策,他宣布:

“我们的使命是培育和捍卫自由与民主。

”对此,美国人必须支持那些“在每一个大陆上,从阿富汗到尼加拉瓜的人们来反抗苏联支持的侵略行为,使他们也拥有我们从生下来就享有的那些权利……对自由战士的支持就是自卫。

——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待战争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8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的国际战略。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为此所做的努力。

(6分)

 

选择题

参考答案

1-5DAABA6-10CBCCC11-15CBDCC16-20BBBDA

21-25CBDAD26-30AACDD31-32CA

非选择题

33.

(1)相同点:

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

原因: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面临德国侵略的威胁。

(6分)

(2)互相承担抵制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

(4分)

(3)英、法、苏等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欧洲霸权之争,英国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矛盾,互不信任;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分化瓦解欧洲大国。

(6分)

34.

(1)背景:

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全部和关内的大片领土;苏联工业建设成就巨大;日本和德国结成了反对共产国际的联盟。

(4分)

(2)影响:

在诺门坎事件中,日军遭到惨败,直接使日本放弃了进攻苏联以掠夺其丰富资源的计划;日本转而南下占领东南亚,掠夺东南亚的资源;加剧了日本与英、美等国的矛盾,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6分)

35.

(1)优势:

在成员国方面,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权威性与普通性(或答:

世界大国均加入联合国,且联合国的成员国数量更多);(2分)在运行机制方面,联合国采取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2分)在军事力量方面,联合国组建维和部队,开展一系列维和行动。

(2分)

(2)变化:

从被美国操纵转变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维护正义的舞台。

(2分)原因:

第三世界的崛起;(1分)联合国机构做出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改革。

(1分)典型事例:

1971年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1974年联大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

(1分)

36.

(1)变化:

从二战中美国被动参战但有充分准备,到80年代美国主动挑起战争。

原因:

二战中,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美国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80年代,苏联综合国力的下降。

(8分)

(2)战略:

争夺世界霸权。

努力:

一战后构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控制联合国;冷战中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两极格局瓦解后推行霸权主义。

(任意三点即可)(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