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798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docx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

201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

一、选择题

(扬州)6.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一一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凝华

答案:

C

(扬州)8.下列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内燃机的活塞在燃气推动下运动    B.点燃的火箭飞向太空

C.夏天,广场上的石凳被晒得发烫    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答案:

D

(盐城)6.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答案:

D

(盐城)11.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

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

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答案:

B

(广东)4、据有关资料报道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 凝固B、汽化 液化C、液化 凝华D、升华 凝华

答案:

B

(南昌)1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D

(南昌)2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计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B.水往低

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答案:

C

(宿迁)10.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泸州)7、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

C

(福州)7.厨房中的一些现象和做法都含有物理知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用高压锅煮饭——利用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C.打开锅盖看到“白气”——汽化现象

D.用煤气灶烧开水——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答案:

A

(福州)8.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3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答案:

A

(镇江)6.下列所述的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B.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D.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答案:

A[来源:

学&科&网]

(荆门)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答案:

B

(南通)5.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答案:

D

(鸡西)5.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答案:

C

(鸡西)11.下列对热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恩施)2.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答案:

C

(毕节)1.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如:

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

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答案:

C

(毕节)4.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

A

(哈尔滨)19.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答案:

A

(宜昌) 4.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答案:

C

(宜昌)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答案:

C

(宜昌)11.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A.沸点低B.凝固点低C.密度小D.比热容大

答案:

B

(宜昌)19.生活中人们常说某些食品含有的“热量”多,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热量”的含义应该是

    A.热量 B.内能 C.生物质能 D.温度

答案:

C

(宜昌)20.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冲程是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

C

(莱芜)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露的形成B.霜的形成C.冰的形成D.冰的熔化[来源:

Z+xx+k.Com]

答案:

A

(莱芜)9.下图表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D.甲、丁、乙、丙

答案:

D

(楚雄)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答案:

B

(北京)5.图4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答案:

B

(北京)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答案:

C

(北京)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B.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答案:

CD

(龙岩)5.图1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答案:

D

(河池)18.如图6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

C

(莆田)5.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答案:

B

(莆田)7.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00C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答案:

D

(沈阳)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来源:

Zxxk.Com]

答案:

A

(玉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温度低

B.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

C

(宁夏)22.宁夏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答案:

B

(上海)2、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答案:

C

(长沙)17.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

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

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

答案:

C

(滨州)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来源:

Zxxk.Com]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

(2)B、

(2)(4)C、

(1)(3)D、(3)(4)

答案:

C

二、填空与实验题

(苏州)13.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吸收/放出)热量

答案:

液化放出

14.右图展示的是火箭发射时的壮观情最.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

燃烧将▲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燃气对火箭做功,又将内能转

化为火箭的▲能.

答案:

化学机械

(芜湖)2.位于芜湖市东北郊的“神山铸剑”遗址极富传奇色彩,相传春秋时干将在此设炉造剑,三年成剑,锋利无比。

干将造剑主要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性,可锻打成剑;剑刃锻造得锋利无比,主要是为了减

小受力面积,增大。

当年的“淬剑池”如今仍位于山颠(如图1所示),淬剑是指将炽热的金属剑迅速与冷水接触,以增加其硬度。

淬剑过程中,金属剑的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主要是通过方式改变了金属剑的内能。

淬剑池”终年不枯,水清鉴人,颇为神奇。

池水“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能形成人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延展,压强,减小,热传递,镜面,虚像;

(芜湖)5.天然气在我市广泛使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

,完全燃烧0.05m3天然气可以放出J的

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常温下5kg的水温度上升℃。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答案:

2×106,40;

(盐城)26.(6分)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

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

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

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

沸点为▲℃.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

的热量比水▲(选填“多”或“少”).

(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

比热容大的结论?

答:

▲;其原因是:

▲.

答案:

1)98

(2)多(3)不 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广东)9、如图6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

答案:

热胀冷缩乙缩口

(广东)10、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7(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

这是通过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图7(乙)是通过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来源:

学#科#网Z#X#X#K]

答案:

做功内能热传递

(南昌)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是他们重要的水资源.图8所示是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的情景,露水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该过程需要_____热.

答案:

液化放

(南昌)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答案:

机械能内做功

(宿迁)26.小明用易拉罐完成下列两个实验:

⑴为了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

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图甲),实验中还需要的实

验器材是▲,通过记录相同时间内▲就可比较水

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

⑵小明在另一个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并给易拉罐加热至

罐口出现白雾,用棉花塞住小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

易拉罐很快变瘪,且有较多水冲进易拉罐(图乙).原因

是加热使罐内的水经▲(填“汽化”或“液化”)成

水蒸气,排出空气,把易拉罐倒立于水中,罐内的水蒸气发生了▲现

象,水面的大气压▲(填“>”、“<”或“=”)罐内的气压将水压进

罐内.

答案:

⑴温度计温度变化(升高的温度)⑵汽化液化>(每空1分)

 

(南京)23.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对外开放.本届世博会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因此又

被称为“绿色世博”.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水资源的利用已

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

(1)水能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如果在江河上修筑拦河坝,抬高坝内水位就能增大坝内水的▲能,水流下时可以

带动发电机发电.

(3)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以下现象中不能用此特点解释的是▲.

A.冷却汽车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

B.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水缸会破裂

C.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常在傍晚时向秧田里灌水

答案:

可再生重力势能B

(南京)2、如图是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高温的岩浆使冰盖(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

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导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减少,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答案:

熔化反射

(南京)3、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

这是利用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以上两空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答案:

热传递做功

(咸宁)20.(4分)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3)加热1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

“固”或“液”)[来源:

学+科+网Z+X+X+K]

(4)数据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

比处于固态时大(选填字母序号)。

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体积

答案:

(1)0(1分)

(2)晶体(1分)(3)固(1分)(

4)C(1分

(福州)29.(4分)如图23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24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__

答案:

29.(4分)

(1)B48晶体

(2)大[来源:

Zxxk.Com]

(武汉).(3分)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专家解释:

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极易发生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答案:

、较低;较高;液化

(镇江)14.今年我国西南地区

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

中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升华熔化

(镇江)27.(5分)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BC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2)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

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荆门)15.图9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

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

.冰;52;吸收

(菏泽)3.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

次(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

降低

(鸡西)31.将一瓶水放入冰箱一段时间,拿出后会出现两个现象。

现象一:

瓶内的水结冰并且“多”了;现象二:

过了一会儿,瓶的外壁出现一层小水珠。

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根据

(或

)(1分),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冰和水的质量相等,所以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1分),瓶壁的温度低于外界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壁(1分)液化成小水珠(1分)。

(恩施)16.当把蔬菜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储存时,通常用保鲜膜封装,目的是防止蔬菜中的水分因发生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散失,达到保鲜的目的。

如果把吃剩的饭菜直接放进冷藏室,食物之间往往相互“串味”,使食物失去原有的口味,因此,通常也需要用保鲜膜封装,这里的“串味”是因为食物之间发生了分子的扩散现象。

(恩施)19.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缸体的温度很高,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需对缸体进行冷却。

一般使用水来充当冷却剂,主要有如下考虑:

①成本低廉、取材方便;②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比较多,冷却效果好;③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能确保缸体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

(常州)17.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汽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降低.

(常州)2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为了不让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宜昌) 33.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0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

“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________J/(kg·℃)。

答案:

(1)不正确(1分);因为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1分)。

(2)乙;乙。

(3)2.4×103评分说明:

第 

(1)问判断和理由各1分,第

(2)、(3)问每空1分,严格按评分要点给分。

(莱芜)21.(4分)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