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304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docx

上海各区中考物理一模压轴题汇总之计算电路专题

计算压轴:

压强专题

1.(15年宝山区)如图11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Ω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安。

 

⑴求电源电压U。

⑵若将另一只电流表A2串联接入该电路a、b或c中的某一处,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至某一处,使电流表A2的指针停留在图12所示的位置。

请指出电流表A2所有可能连接的位置,并计算出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2。

2.(15年奉贤区一模)如图13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A”的字样。

(1)若电源电压为6伏,闭合电键S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流表A示数为0.8安时,求通过R1的电流和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现有3伏和9伏两个替换电源,另有两个替换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1A”和“100Ω2.5A”,要求接入所选的替换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能使电流表A1和电流表A的比值达到最大,且不会损坏电路元件,则选择的替换电源电压为_______伏,替换滑动电阻器规格为_____________,并求出此时电流表A1和电流表A的最大比值。

3.(15年虹口区一模)在图12(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现有标有“20Ω2Α”、“50Ω2Α”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有一个表盘如图12(b)所示的电流表可接入电路。

①若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

②若电源电压和电阻R1的阻值未知,先后两次选择一个变阻器替换R2,并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S,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两次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6安和1~2.4安。

求电源电压U和电阻R1的阻值。

4.(15年黄浦区一模)在图11(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

①将定值电阻R1接入M、N接线柱,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4安。

求:

(a)电阻R1的阻值。

(b)求电阻R1的电功率P1。

②现将标有“10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2与R1以某种最基本的连接方式接入M、N接线柱,闭合电键S,移动变阻器R2的滑片,能使电流表的指针达到图11(b)所示位置。

(a)请通过计算判断电阻R1与变阻器R2的连接方式。

(b)在电路元件安全工作的条件下,移动变阻器R2滑片,求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ΔI最大。

5.(15年嘉定区一模)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8V,电阻R1的阻值为10Ω,电流表A的0~3A量程损坏。

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13伏,两电表的表盘如图10所示。

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2)电阻R2的阻值;

(3)若用标有“100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3替换电阻R2,

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

 

 

6.(15年静安、青浦区一模)由一个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阻值为10欧的电阻R1、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2以及电流表A组成电路,电阻R1与变阻器R2分别以串联、并联两种方式接入电路,且电流表A接入适当位置,电路元件均正常工作。

(a)(b)

图9

当电阻R1与变阻器R2以某种方式接入电路,且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位置时,发现通过电阻R1电流的大小如图9(a)所示。

当电阻R1与变阻器R2以另一种方式接入电路,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A的示数所能达到最大值如图9(b)所示。

求:

①图9(a)中电流表的示数;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图9(b)中电流表的示数;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7.(15年闵行区一模)在图13(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5伏保持不变,电阻R1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字样,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如图13(b)所示。

闭合电键,将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

求:

(1)10秒内电阻R1消耗的电能。

(2)若不改变各电表的量程,确保电路所有元件均安全使用的情况下,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比值的变化范围。

R1

S

R2

P

V1

V2

A

图13(a)

图13(b)

 

8.(15年浦东新区一模)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5伏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1A”字样,R1的阻值为10欧。

闭合电键S,R1两端的电压为8伏。

(1)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2)求10秒钟内,电流对整个电路所做电功W;

(3)要求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路能正常工作,

请通过计算说明R2两端电压的最小值。

 

9.(15年普陀区一模)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6伏,其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1A”字样。

闭合电键S,滑片P在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3(a)所示。

 

①求R1两端的电压U1。

②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③现用阻值为26欧的R0替换R1接入电路,同时将表盘如13(b)所示的电压表接入电路。

当电压表选择__________量程,并接入_______两点间时(选填“AB”、“CD”、“AB或CD”),闭合电键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均能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且电路正常工作。

求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最小值I最小。

解:

10.(15年松江区一模)如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伏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

滑动变阻器R2是规格为“20Ω2A”或“50Ω1A”中的一个。

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14(a)所示。

求:

 

①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此时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

③现将一个表盘如图14(b)所示的电压表并联在R1或R2两端。

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I最大且电路中各元件都正常工作。

则所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________;电压表并联在_______两端。

求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I最大。

11.(15年徐汇区一模)如图1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12伏,定值电阻R1阻值为8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40欧1安”字样,电流表0-3安量程损坏。

闭合电键,电流表示数为0.5安。

求:

①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U1;

②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③在电路空缺处填入一个电压表及两个电键S1、S2,在确保电路中各元件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试通过改变电键状态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确保电压表有示数的情况下,使电压表示数变化量达到最大(电压表量程可以更换)。

请通过计算说明电压表应接在之间(选填“AB”、“BC”、“BD”),并求出电压表示数变化量最大值ΔU。

 

12.(15年闸北区区一模)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2A”字样,现将两个电压表V1、V2分别并联在电路中(所测电压在电压表测量范围内)。

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使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①求电源电压U。

②若变阻器R2连入电路阻值为50欧时,求电路中的电流I。

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P分别从移动次序1到2、2到3、3到4时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都有变化,通过计算分别求出相应变化量

R2。

滑片P移动的次序

电压表V1示数

电压表V2示数

1

3伏

15伏

2

3.6伏

14.4伏

3

4.5伏

13.5伏

4

6伏

12伏

 

13.(15年长宁、金山区一模)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5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

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安。

求:

①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②此时变阻器R2两端的电压U2及通电10秒消耗的电功W2。

③现有三组定值电阻R1'和变阻器R2'的组合(如下表),分别替换原来的电阻R1和变阻器R2。

要求改变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最小示数的2倍,且不损坏电路元件。

(a)能够实现上述要求的R1'、R2'组合的编号是______。

(b)求出电流表的最小示数Imin。

 

14.(15年崇明县一模)如图1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定值电阻为10欧,

将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适当位置,闭合电键后,移动滑动变

阻器滑片P且使其电阻每次减小相同的阻值,两个电表示数

如下表所示.试求:

(1)第1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3安,则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为14欧,求电路中的电流.

滑片P移动

的次序

电流表

示数

电压表

示数

1

0.3A

9V

2

0.4A

8V

3

0.6A

6V

4

(3)分析电压表并联的位置,并求出滑动变阻器再次减小相同的阻值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空白处.

15.(15年杨浦区一模)在图19(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A”字样。

①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②若在电路中串联两个电流表,闭合电键后电流表示数如图19(b)、(c)所示,求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答案

1.(15年宝山区一模)

解:

⑴∵R1与R2并联,∴电源电压U=U2=U1=I1×R1

=0.6安×10欧=6伏。

(公式1分、过程和结果1分,合计2分。

⑵由图12可知:

电流表A2的示数是0.3安或1.5安;

若将电流表A2串联接入该电路a处,则它与R1串联,它测得电流应为0.6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这种假设。

(1分。

若将电流表A2串联接入该电路b处,则它与R2串联。

由于R2的最大阻值是10欧,

因此通过R2的最小电流I2最小=

=0.6安,所以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安不合题意(排除);

它的示数应为1.5安(小于2安),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R2=

=4欧。

(3分。

若将电流表A2串联接入该电路c处,则它串联在总路上,因此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应大于R1中的电流(0.6安),所以总电流为1.5安,I2=I总-I1=1.5安-0.6安=0.9安,

∴R2=

=6.67欧。

(3分。

2.(15年奉贤区一模)

解:

(1)I1=U1/R1=6伏/10欧=0.6安2分

I2=I-I1=0.8安-0.6安=0.2安1分

R2=U2/I2=6伏/0.2安=30欧1分

(2)3伏;1分

100Ω2.5A1分

I1=U1/R1=3伏/10欧=0.3安

I2=2.5安

I=I1+I2=0.3安+2.5安=2.8安

I2/I=2.5安/2.8安=0.891分

3.(15年虹口区一模)

解:

①I1=U1/R1=6伏/10欧=0.6安

P1=U1I1=6伏×0.6安=3.6瓦

电流表变化范围为1~2.4安时,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上:

可得:

I1=Imax-I2max=2.4安-2安=0.4安

I2min=Imin-I1=1安-0.4安=0.6安

若变阻器取“20Ω2Α”,

电源电压U=U2=I2×R2=0.6安×20欧=12伏

若变阻器取“50Ω2Α”,电源电压U=30伏;

电流表变化范围0.24~0.6安时,电流表串联在变阻器支路上:

若变阻器取“50Ω2Α”,电源电压U=12伏,

若变阻器取“20Ω2Α”,电源电压U=4.8伏;

所以,电源电压U=12伏

电阻R1=U1/I1=12伏/0.4安=30欧

4.(15年黄浦区一模)

解:

①将定值电阻R1接入M、N接线柱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

(a)由I=

可得,电阻R1的阻值:

R1=

=

=15Ω;

(b)电阻R1的电功率:

P1=UI=6V×0.4A=2.4W;

②R1与R2的连接方式要么是串联、要么是并联,

若两电阻串联,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

=

=0.24A,

即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范围0.24A~0.4A,

而图(b)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或1A,故R1与R2的连接方式应为并联,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不变,

当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通过R2的最小电流:

I2小=

=

=0.6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流表的最小示数:

I小=I1+I2小=0.4A+0.6A=1A,

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则电流表的最大示数:

I大=I1+I2大=0.4A+1A=1.4A,

则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

△I=I大-I小=1.4A-1A=0.4A.

5.(15年嘉定区一模)

解:

(1)U1=U-U2=18伏-13伏=5伏1分

I1=U1/R1=5伏/10欧=0.5安2分

(2)R2=U2/I2=U2/I1=13伏/0.5安=26欧2分

(3)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R2两端的电压最小,

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安,所以I最大=1安

又∵电流表0~3A量程损坏。

∴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最大=0.6安。

U1大=I1大R1=0.6安10欧=6伏

U2小=U-U1大=18伏-6伏=12伏1分

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时,R2两端的电压最大

U1小=I小R1=UR1/(R1+R2大)=18伏×10欧/(10欧+100欧)=1.6伏

∴U2大=U-U1大小=18伏-1.6伏=16.4伏>15伏

∴U2大=15伏1分

ΔU大=U2大-U2小=15伏-12伏=3伏1分

6.(15年静安、青浦区一模)

解:

①0.22分

U1=I1R1=0.2安×10欧=2伏3分

②1.82分

I1′=II2=1.8安-1.5安=0.3安2分

U1′=I1′R1=0.3安×10欧=3伏2分

7.(15年闵行区一模)

解:

(1)

1分

2分

(2)当R2=0欧时,R=R1+R2=10欧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安,此时变阻器R2的阻值最小。

R2min=Rmin-R1=25欧-10欧=15欧1分

1分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

所以,

1分

∴1.5≤

≤51分

8.(15年浦东新区一模)

解:

①I1=U1/R1=8伏/10欧=0.8安

②W=UIt=15伏×0.8安×10秒=120焦

③U2最小=U-R1I最大=5V

9.(15年普陀区一模)

10.(15年松江区一模)

解:

1U1=I1R1

=0.8安×10欧=8伏2分

②U=U-U1=24伏-8伏=16伏

R2=U2/I=16伏/0.8安=20欧2分

③“20Ω2Α”;R22分

I大=2安1分

I小=U1小/R1=(24—15)伏/10欧=0.9安1分

∆I最大=I大-I小=2安-0.9安=1.1安1分

11.(15年徐汇区一模)

解:

①ρ甲=m甲/V甲

=15千克/(3×10-2米2×0.25米)=2×103千克/米3

②p酒=F酒/S酒

=m酒g/S酒

=6.4千克×9.8牛/千克/4×10-2米2=1568帕

③p水’=p酒’

V1=3×10-3米3

h水=0.22米<h铜成立。

V2=7.5×10-3米3

0.25米<h水’<0.5米成立。

12.(15年闸北区区一模)

解:

1 电源电压为18伏2分   

2 I=U/R=18伏/60欧=0.3安3分

3△R=10欧

△R1=2.5欧-2欧=0.5欧

△R2=3.3欧-2.5欧=0.8欧

△R3=5欧-3.3欧=1.7欧共4分

13.(15年长宁、金山区一模)

解:

1U1=I1R1=0.3安×20欧=6伏2分

2U2=U-U1=15伏-6伏=9伏2分

W2=U2I2t=9伏×0.3安×10秒=27焦1分

③(a)B1分

(b)当R2=20欧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1分

Imin=U/R=15伏/(10欧+20欧)=0.5安2分

(另解:

Imin=1/2Imax=1/2×1安=0.5安)

14.(15年崇明县一模)

解:

(1) R=U/I=12伏/0.3安=40欧

公式1分、代入、结果各1分

(2)I=U/R=12伏/(10欧+14欧)=0.5安

公式、代入、结果各1分

(3)根据题意,电源电压不变,滑片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因此R1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所以R2两端的电压逐渐减小。

因此,电压表并联在R2两端。

(1分)

根据题意,次序1中R2=U2/I=9伏/0.3安=30欧

次序2中R2=U2/I=8伏/0.4安=20欧

次序3中R2=U2/I=6伏/0.6安=10欧

因此,电阻R2每次减小10欧,次序4中电阻R2应为0欧,所以

电压表示数U2=0伏,(1分)

电流表示数I=U/R=12伏/10欧=1.2安(1分)

(其他方法合理也可得分)

15.(15年杨浦区一模)

①I1=U/R1=6V/30Ω=0.2A2分

②当电流表A1接R1支路,电流表A2接R2支路时,I2=0.16A,

R2=U/I2=6V/0.16A=37.5Ω

当电流表A1接R1支路,电流表A2接R2支路时,I2=0.8A,

R2=U/I2=6V/0.8A=7.5Ω

(或当A1接干路,A2接R2支路时,I=1AI2=0.8A,

R2=U/I2=6V/0.8A=7.5Ω)

当电流表A1接R1支路,电流表A2接干路时,

I=0.8A,I2=I-I1=0.8A-0.2A=0.6A

R2=U/I2=6V/0.6A=10Ω

(R2的阻值只要计算出1个就得2分,其他两个答案每算出一个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