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816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docx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

校园暴力事件论文

篇一:

以案说法论文—校园暴力案例分析

染上了血腥的静土:

校园暴力案例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贸易经济1001

一、摘要2005至2011的这几年间,校园暴力案频有发生,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的针对小学生的惨案,由于其手段残忍在社会上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本文阐述的是校园暴力案件频发的原因。

惨案的发生除了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一些内在和其他外在因素也值得商榷,要有效防止同类事件的发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切实加强保安措施,政府部门也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力量。

二、关键词校园暴力案

三、案情简介2010年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又发生了一起恶性砍杀儿童的校园暴力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

这场血案惊动了相关部门和广大家长和学生。

2010年4月28日15时,制造南平校园惨案的凶手郑民生(砍杀8名小学生至死亡)刚被依法执行枪决不到6小时,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就又一次发生校园凶杀案了。

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血案,到4月30日发生在山东潍坊校园血案,在不到40天的时间内全国就发生了5起重特大校园血案惨剧,这已经是第六起了。

这就让整个社会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四、案例分析

以上事实提醒我们,动员全社会防范校园暴力,保护学生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然而,是哪些因素为校园暴力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归结起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尝试理解校园暴力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青年“变态式”心理

青年暴力行为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过程中,性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情绪情感不稳定,自我中心与不能考虑他人的需要有关。

每个成员个体的身份意识被团体成员的身份意识弱化,心理健康教育缺位。

来自同伴或团体的压力往往是青少年陷入暴力等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暴力在媒体的频繁出现成就了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学习。

据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15%有各种心理疾患,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1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专家指出,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

是什么原因使得花季少年变得如此血腥暴力?

本文试从三个案例为读者分析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心理背景。

2.学生自我防范和法律意识薄弱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门卫、值班、巡夜工作存在较多漏洞,隐患重重。

一是门卫人员大多是由校方雇佣学校附近村庄的闲置劳动力,这些人往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身体状况较差,处置突发性案事件的能力较弱。

学生受到侵害时,他们不愿得罪加害人,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使打架斗殴等一般性案件因得不到有效制止而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二是值班和巡夜人员由本校教师兼任。

这些教师白天上课、辅导学生,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工作繁忙、紧张,对值班、巡夜等工作普遍有懈怠心理,使原本就不完善、不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也得不到落实。

三是门卫、值班、巡夜和寝室管理“四道防线”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配合。

如上述犯罪嫌疑人张银龙进入学校时,门卫人员没有进行登记;门卫人员发现张未离校

时,没有向值班、夜巡和寝室管理工作人员通报;张某长时间滞留在女生寝室及外出过程中,寝室管理人员未对寝室留宿情况及时进行检查;案发当晚,值班、夜巡人员也未对校园和寝室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四道防线”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最终导致惨案的发生。

更严重的是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门卫、值班和巡夜人员。

如大李庄中学发生的暴力杀人案,因该校没有安排门卫、值班、夜巡人员,当五名社会青年进入校园时无人检查盘问,伤害发生时无值班人员和夜巡人员及时发现、过问、制止,致使这起校园暴力案件造成在校学生三死四伤。

3.家长心态五花八门

一些家长的错误心态使得孩子成了校园暴力的无辜受害者,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震惊气愤型:

大多数家长在得知自己孩子被人勒索钱财或是拳脚相向时,第一反应都觉得特别震惊,不相信校园会发生这样可怕的事件。

以暴制暴型:

一些家长在得知孩子被人勒索或欺负后,不是积极地去找学校或老师进行沟通,而是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要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甚至跑到学校给孩子出气。

一位家长就对记者表示,从小他就教孩子谁也不能让谁欺负,人家骂你你就打他,人家打你你就踢他?

?

要是打不过了还有爸爸呢!

他认为现在很多人都这样教孩子,孩子不能太孬了,否则长大了到社会也会吃亏。

甚至有些家长还为此送孩子学武术,练功夫,好对勒索者还以颜色。

忍气吞声型:

在得知孩子被人勒索甚至被打时,这些家长都担心得罪坏孩子后自己的孩子会遭到打击报复,告诉孩子要离那伙人远远的,看见他们就跑。

纵容犯错型:

一些家长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孩子或勒索人时,往往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或是根本就不相信在家看起来特别老实的孩子会当上小“恶霸”,认为是夸大其词,根本不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在错误的深渊中越滑越远。

4.学校防范措施和法律意识须加强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门卫、值班、巡夜工作存在较多漏洞,隐患重重。

一是门卫人员大多是由校方雇佣学校附近村庄的闲置劳动力,这些人往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身体状况较差,处置突发性案事件的能力较弱。

学生受到侵害时,他们不愿得罪加害人,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使打架斗殴等一般性案件因得不到有效制止而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二是值班和巡夜人员由本校教师兼任。

这些教师白天上课、辅导学生,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工作繁忙、紧张,对值班、巡夜等工作普遍有懈怠心理,使原本就不完善、不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也得不到落实。

三是门卫、值班、巡夜和寝室管理“四道防线”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配合。

如上述犯罪嫌疑人张银龙进入学校时,门卫人员没有进行登记;门卫人员发现张未离校时,没有向值班、夜巡和寝室管理工作人员通报;张某长时间滞留在女生寝室及外出过程中,寝室管理人员未对寝室留宿情况及时进行检查;案发当晚,值班、夜巡人员也未对校园和寝室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四道防线”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最终导致惨案的发生。

更严重的是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置门卫、值班和巡夜人员。

如大李庄中学发生的暴力杀人案,因该校没有安排门卫、值班、夜巡人员,当五名社会青年进入校园时无人检查盘问,伤害发生时无值班人员和夜巡人员及时发现、过问、制止,致使这起校园暴力案件造成在校学生三死四伤。

学校要依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出发,树正气、压邪气,严格施教,大胆管理。

一方面要切实培养和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使感命,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教育不是万能的。

对于学生中个别屡教不改的“害群之马”,该处分的要处分,该开除的要开除,该送工读学校的要送工读学校。

在公安部门警力有限、不可能24小时维护校园治安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校卫队,维护校园治安,保证学生就学安全。

(二)外部因素

公安部门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的法定职责,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义不容辞。

虽然公安部门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校园暴力”的直接危害通常也难以与社会上的严重刑事犯罪相提并论,但今天的学生便是祖国的明天,无论是从实现社会治安的长效综合治理、还是从对祖国未来负责的角度出发,公安部门都应积极协同学校、家长,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内外治安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还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还校园一方净土。

(三)社会和谐程度的体现

环境危机:

暴力、色情文化催生校园暴力。

当前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周边环境依然十分恶劣,一些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不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无视有关规定向未成年人开放,严重损害了教学和谐环境。

从近年发生的一些校园暴力事件来看,暴力、色情文化是产生校园暴力的第一推手。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色情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

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色情场面。

然而,面对校园暴力案件,又有那些应对措施呢?

面对具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除了教育、批评、惩罚,更应该仔细调查他们为何会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

识别暴力的易感因素,如是否有学习困难,是否有家庭暴力等,针对性的处理改善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的外在不利环境及内在的“暴力能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从而彻底改变其不良的行为模式。

学校方面应程序化,制度化对欺凌、暴力事件的处理过程。

对在校青少年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教育,让他们清楚得懂得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欺凌都是不能被接受的,有助于创造一个针对欺凌“零容忍”的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为处于动荡不安的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提供一个更平等,更关爱,更人性化的成长空间。

预防校园暴力,必须尽快遏止通过网吧传播的暴力、色情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前,在许多中小学校还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国家应考虑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并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各级各类学校包括中小学,都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预机制,预防因为心理疾病引发的过激事件发生。

当前,必须强化父母对孩子的监管责任。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

这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监护、教育责任是法定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对不尽监管责任的父母应予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文化课成绩,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残缺的。

法制教育应和文化学科建设联系起来,应在中小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定期安排学生参与法制教育活动,聘请法制老师以具体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法,将其贯穿到教学当中,而不应单纯地以文化课的成绩作为对孩子的唯一评价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建龙.《校园暴力控制研究》.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12-01

2.张日升.青年心理学——中日青年心理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篇二: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开题报告终稿

辽宁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i

ii

iii

辽宁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由学生填写)

篇三:

校长培训论文;校园暴力简析

校长培训论文;校园暴力简析

《校园暴力简析》阅读提纲

全文共有15个自然段

第1段:

第2---7段:

深入分析校园暴力的根源及当今校园暴力的的形成的原因第2自然段,分析校园暴力的根源

第3、4自然段,分析今昔校园暴力的区别。

第5自然段,指出家庭教育的退化。

退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二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第6自然段,指出社会歪风邪气的侵害是当今天校园暴力升级的一个原因第8---14段:

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第9自然段:

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

第11自然段:

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12自然段:

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关注,整治社会环境

第12自然段:

充分发挥学校的功能

第14自然段:

提倡多方结合综合治理

第15段:

校园暴力简析

1、近年来,陷入舆论漩涡的校园暴力事件越来越多,渐呈频发趋势。

据最近有关调查,有41%的学生被别人打骂过,91%的学生看到过暴力事件,且暴力手段越发残忍、施暴学生越发低龄化,如开平事件、孟连事件等,昔日被称为净土的校园已不再宁静。

人之初、性本善,面对当今这一现象,我提笔良久,竟未敢动笔,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

2、是什么原因导致校园暴力呢?

此刻,作为教育者的我,一个中国千百万普通人中的一员,怀着对中国教育,中国民族未来的极度关心,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从我本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对有关事件的调查分析,这一现象的发生与青少年的心理基本特征密不可分。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基本特征是矛盾动荡性,即思想偏激、行为冲动、情绪两极化明显。

其具体表现是:

反叛传统----标新立异;

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妄自尊大----妄自菲薄;敢作敢为----患得患失等等。

这些心理特征的某些方面是导致校园暴力的根本原因。

进入这个时期以后,他们在心理上要打破以往的思维模式,处事方法,重新建立新的世界观。

这一时期他们所持的态度就是怀疑一切、挑战过去,追求新鲜、刺激。

这时他们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来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寻找心理的安全港湾(获得伙伴的认可),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这一时期身体已经发育,但心里尚不成熟,非常幼稚,如果缺乏有益的展示空间或机会,他们就会通过不恰当的方法表现出来,时常表现为暴力活动。

3、也许你会说以往的青少年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为何今天校园暴力就那么严重呢?

4、不错,以往暴力事件出现的比较少,并且大部分事件都带有一定的正义感(保护柔弱、路见不平、为集体荣誉等等),并且暴力残忍性与今天相去甚远,我认为这与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关。

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遗传与生理成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在这四个方面中,“遗传与生理成熟”今昔没有太大区别,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5、家庭方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更是孩子生存的保障,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以前的大部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父母有绝对话语权,其尊严不容侵犯,其他成员都能自觉遵守,且心甘情愿。

也就是说只要父母心理健康,不偏执,不是虐待狂,就能很好的约束孩子,校园暴力也就很难出现。

而今天孩子的祖父两代人,年轻时生活非常困难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能力不再让孩子受苦,正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很渴望让孩子过上幸福生活,再加上有的家长自身价值观念模糊和缺乏教育能力,以至痛爱变成了溺爱,很多家庭孩子是中心、是小皇帝,权威倒挂,这就缺少了抑制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严重的问题是我们身处农村,我校留守儿童高达60%,长期得不到父爱、母爱,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性格的缺陷,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就很容易发生校园暴力。

而那些受到攻击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压抑,就会寻找机会发泄,再加上他们偏激的思想、行为就会冲动,一旦爆发,攻击别人时就更加激烈,造成恶性循环、暴力升级。

去年我校五年级曾发生一起这样的极端暴力事件:

五六个大男孩(其中有四个是留守儿童)群殴一个本班的小男孩,(原因是几天前向这名男孩收保护费时,男孩请人报复了这五六个学生。

)把这个小男孩打倒后,用脚朝身上、头上用力猛跺,当老师赶到时受害人已满脸青肿鼻孔流血,很多老师看到后都留下了心痛的泪水。

6、社会方面。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生活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过去几十年的社会风气是“雷锋”遍天下,黄、赌、毒对我国来说还算是一片净土。

而今,社会价值取向偏离,认为有钱、有权就有了一切,穷人为解决温饱,住房而奔波,富人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搅尽脑汁,身居高位的人则在寻思怎么可以爬得更高,影视节目、网络和各种网络游戏,大肆渲染暴

力,黄、赌、毒屡禁不止,黑恶势力时有发生,丑恶现象滋长蔓延。

而正面事件宣传宣传少之又少。

儿童爱看的动画片中宣扬爱国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十不占一,在其它节目中也是稀如牛角,有关的社会活动更是难觅,一旦有人做出弘扬传统美德的事来别人就会认为他不现实,甚至说他有想法?

?

此涨彼消,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生校园暴力也就见怪不怪了,开平之类的事件正是这些丑恶现象的产物。

最近,我看到很多学校暴力事件的视频,曾有一个施暴的学生竟能一气打别人13个耳光,还有的施暴人肩肘并用,这不正是社会流毒的侵害吗?

7、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能够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因为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的与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而现在的学校正是迎合了当前的社会,教育急功近利,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考了多少高分、考上多少重点当做评价教学的唯一尺度,重知识轻素养,学生基本上都未接受过系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从家庭到学校,从父母到老师,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声音:

“要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有个好前途...”。

什么时候灌输过应该以谁为榜样,学习谁的品质具备什么思想呢,虽然我们的课本也有过这方面的提醒(主要在语文,历史,政治课本上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但历史课本作为比较专业爱国教育科目,却显得很是不足,我们的民族精神正在从我们身上一点一点消失,民族危机感也荡然无存),但是事实上呢,这些科目当作一门“副课”性(语数外为主课,其它则为副课,历史政治尤为“副”)的科目,从其定位上就没有被重视,这会给学生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不言而喻?

?

可有可无。

以致疏忽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审美观的培养,丑恶现象乘机入侵,导致校园暴力的频发。

在我接触到的暴力事件中,施暴学生不乏成绩佼佼者。

这不正说明方向的偏离,道德教育的缺失吗?

这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

8、面对今天校园的暴力我们该怎么办?

尤其是作为专门的育人机构——学校该怎么办?

9、首先是怎样处理此类事件,下面我说说我的看法。

施暴学生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他们的心灵被邪恶侵蚀,接受了错误的判断事物的标准,错误的是非观,我曾经问过一些施暴的学生,当时他们是怎样想的,有的说看别人下手了,自己不下手会被别人瞧不起。

还有的说自己下手厉害会受到别人的崇拜,特有面子等等。

这些都是是非观的扭曲。

我认为对这类事件绝不能掩盖、姑息、息事宁人,应该在对施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以训导的同时,千万要认真严肃的处理,才能让所有学生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才能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标准。

10、其次,如何防治此类事件,对此我谈四点看法。

11、第一,家庭把好第一关。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子不孝父之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要想把好这一关,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德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例如要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要处处代劳,劳动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城里的孩子

让他们洗衣做饭农村孩子让他们帮父母干农活等,同时还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心想给爸妈、爷爷、奶奶打洗脚水,照顾爷爷,奶奶、弟弟,妹妹,搀扶残疾人过马路等;还要多启发,教导结合。

例如在看电视、电影、或网络时,碰到不健康的现象要及时分析,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明辨是非,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12、第二,整治社会环境。

从支配力量看,对社会环境进行整合、改良的根本力量是社会政治力量而不是教育力量。

因此需要社会动用政治力量,尽可能的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积极面的宣传,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出台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

此外我呼吁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丑恶保持沉默就是犯罪,为了孩子的今天、孩子的未来,对社会上那些不良现象行使你的公民权利吧,果真如此的话,此进彼退,校园暴力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13、第三,充分发挥学校的功能。

从根本出发,改革当今的教育评价机制,让学校教育尽快回归到正确的教育轨道,尽管这并非一人一校的能力;调动学校现有的一切力量,改革教学与课程设置,设立法制课,普及法律知识;注重学校环境,办法治宣传栏,不间断的聘请法制人员做法制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调整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对孩子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认为这是一剂控制校园暴力的良药),与自制能力的训练;改革学生的管理方式,经常与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化解隐患。

还有其他很多种方法,例如关注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正确表达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调控消极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培养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第一心理需要。

爱的情感能衍生出同情、善良、怜悯、感恩、宽容等散发出人性芬芳的美德。

要给予孩子理性的爱、无条件的爱;注重对学生的自信教育。

自信是健全人格的核心。

自信的人坦诚、虚心、表里一致、勇敢、果断、大度、开放等等。

用这些方法加强学生的自身“免疫能力”使学生在五颜六色社会中,出淤泥而不染,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校园暴力。

14、第四,多方结合综合治理。

家庭、社会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极易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有时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出了校门可能就“一笔勾销”,就像有人说的“5+2=0”的现象。

而学校教育对单个人的发展又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因此学校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纽带,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整合学校力量、家庭力量和社会力量,把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

多方沟通,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互补,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染缸的积极因素,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最终创建我们的和谐校园。

15、如此,暴力将消亡,校园将会重新变得纯净、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这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