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011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0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docx

堤防初设报告汇总

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地理位置

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位于xxxx乡。

xx位于定西市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

41′52"-104。

59′32",北纬34。

07′13"-34。

45′02",西接甘南,东靠天水,南邻陇南,为xx、甘南、天水及陇南四个地州市的交界处。

xx地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

北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在这里交汇。

xx北以洮渭分水岭木寨岭、岭罗山连接黄土高原的陇中高原部分,境内有零星厚层不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南与东南则为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区—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与四川盆地相望。

xx距省府兰州市267km,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xx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

1.1.2工程概况

藏河位于xx西南部,是迭藏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分水岭沙玛多玛北侧。

水流方向为东北向,流长40km,流域面积357.15km²。

流经虚儿滩、干林滩、鹿峰、xx入迭藏河。

河谷宽阔,海拔2360~4002m,沟道长度在200~15530m之间,河谷两侧冲沟发育,比降28‰。

流域内基本地形为冲沟阶地,河道两侧山高坡陡,大部分相对高差100~800m,河谷形态呈“U”字型。

河谷宽约40~400m不等,阶地及河漫滩发育不全。

由于水位变幅较大,,河床及河漫滩左右摆动,河流呈蛇曲状蜿蜒。

河谷两侧冲沟发育,冲沟口多形成小型洪积扇及冲出锥。

2011年4月xx水利水保局委托xx对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规划设计堤防总长18.80km。

1.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本次设计的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下游藏河两岸基本农田、村庄及各类设施。

工程区没有防洪设施,如果藏河流域强降暴雨,藏河洪水流量增大,水位上升,会对两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及时对该河段进行治理,确保两岸居民及耕地安全,防止农田遭洪水冲淹,保障农民生产,发展区域经济,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工程区由藏河形成的Ⅰ、Ⅱ级阶地、河漫滩、河床地貌单元构成,Ⅰ级阶地与河床河漫滩高差均小于0.5m,河床横向不稳定,河岸受洪水冲刷比较严重,沿岸居民及耕地历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侵害,致使大面积可使用土地成为河床、河漫滩,受洪水侵袭已不能耕种,xx乡马烨仓、鹿峰等村庄,紧靠藏河,由于河道侵蚀,防洪要求已迫在眉睫,为了使搬迁居民有一个良好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为了保护辖区原住居民及该段河道Ⅰ、Ⅱ级阶地免受洪水的侧向侵蚀破坏,确保地上附着物的防洪安全,保证藏河行洪宽度的前提下,规划修该段堤防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1.3水文气象

藏河全流域内无水文站网,因此,在无资料的情况下,采用经验途径,即采用其它间接方法推求堤防工程设计洪水。

经采用省水文图集公式法及铁一院公式法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综合分析确定采用铁一院公式法计算成果,即新建工程区设计断面处10年一遇洪峰流量157m3/s。

采用2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28.38m3/s作为防洪河段造床流量。

该工程规划堤防长18.80km,位于藏河左右岸。

治理段以上流域面积186.51km2,河道平均坡降15.12‰,河长24.65km,河床宽40m~80m,多年平均洪峰流量67.58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157m3/s。

xx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

境内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

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

xx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总体气候高寒湿润,从东至西由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到高寒湿润气候。

根据xx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5.7℃,平均最高气温13.2℃,平均最低气温0℃,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26.3℃,年降水量588.2mm,蒸发量1192.2mm,最大风速24m/s,最大冻土深度75cm。

1.4工程地质

规划新建堤防工程位于藏河流域,流域内河谷谷底宽20~35m。

河谷谷底藏河两侧发育有Ⅰ级阶地,Ⅰ级阶地高出河床面0.5~1.0m,河漫滩与Ⅰ级阶地界线不太明显,河床变迁迅速,河漫滩宽40~80m。

大部分段河床、河漫滩与Ⅰ级阶地高差小于0.5m,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本防洪堤工程保护Ⅰ级阶地勉受洪水的侧向侵蚀破坏。

工程区所涉及的地层有三迭系第五岩性段(T

)区域变质泥板岩夹砂岩,第四全新统(Q4)冲洪积成因的松散堆积物。

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三迭系第五岩性段(T

):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板岩、含碳板岩夹灰色厚层状灰质砂岩或粉砂岩。

板状构造,板理极其发育,尤其是风化后板理密集,由于板理、节理、层面相互组合切割,岩石呈长条状、片状剥落,一般单层厚度1~3cm,岩体产状:

NW305~315°NE<75~85°,为藏河河谷基底。

(2)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岩性主要有:

冲积成因的Ⅰ级阶地表层堆积的砂壤土、砂卵砾石;河床及河漫滩堆积的砂卵砾石,层厚2-4m。

该层直接为防洪堤基,与工程关系十分密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的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规划新建的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总长为18.80km。

堤线均布置在Ⅰ级阶地前缘,直接与河床河漫滩接触。

堤防地基的岩性无大的差异,均为砂卵砾石层,砂卵砾石层厚大于2~4m,其中,砾石含量73.12~94.1%,砂子含量8.9~22.1%,粉粒含量0.2~0.9%,密实度为稍密-中密。

Ⅰ级阶地前缘堤线段总长18.80km。

地势较开阔、平坦,地层具有二元结构:

上部为薄层砂壤土,结构疏松,厚0.1~0.5m;中部为结构稍密的砂卵砾石,厚度2.0~4.0m,属强透水层,无粉细砂等不良夹层存在。

覆盖层之下为三迭系第五岩性段(T

):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泥板岩、含碳板岩夹灰色厚层状灰质砂岩或粉砂岩。

泥质结构,板状构造,板理、节理裂隙发育,表现为岩石较破碎,强风化层厚度1.0~2.0m。

地下水埋深小于1.5m。

1.5工程任务及规模

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减灾,结合藏河治理现状及河床演变规律,在充分认识此段河道水情特点、水势变化规律及水毁造成的险情分析后,采取堤防与河道整治相结合,规整断面、规顺水流、控制水深达到行洪安全。

确保工程防护区沿岸村镇及农田在设计洪水标准下免受洪水侵害,为工程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堤防工程两岸总长18.80km,使之能安全宣泄设计标准的洪水。

工程建成后可保护治理河段两岸居民790户2922人,并保护耕地3396亩。

1.6工程布置

工程布置根据拟定的工程布置原则,结合具体地理位置、地形条件、以及防洪区内的各种建筑物位置等综合因素,在满足设计稳定河宽的条件下本次规划新建堤防沿藏河左右岸布置,左岸,从马烨仓村庄开始沿藏河左岸布置至下游盘路沟结束,长9408m,即0+000~9+408段;右岸,从马烨仓村庄对岸开始沿藏河右岸布置至下游盘路沟对面结束,长9392m,即0+000~9+392段,规划新建堤防总长为18.80km。

(堤防布置详见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平面布置图)。

1.7工程设计

堤防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xx藏河两岸村民及耕地,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防护区城镇的重要性为一般,本工程设计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工程等别为Ⅴ等,主(次)要建筑物均为5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新建堤段堤防形式采用梯形断面砂堤与砼护坡相结合的断面形式,通过计算得各断面最大水深为1.06~1.42m,设计堤高为1.46~2.24m;治理河段基础埋深2.50m。

堤防段堤防迎水面边坡均采用1∶1.5,背水面边坡采用1∶1.25。

碾压砂堤堤顶宽3.0m,须夯填密实,其相对密度要求不小于0.60,相应干密度大于2.0g/cm3。

设计砼护面层厚度从顶部的0.15m渐变到底部的0.25m。

顶部封顶,堤防纵向每隔10m设沥青砂板伸缩缝一道。

1.8工程施工

工程所在区域中心距xx县城30km,区域内有212国道及简易乡村道路,道路通畅,车辆通行便利,交通方便。

工程施工用水从藏河抽取、生活用水需从附近乡镇村庄拉运,水质均满足饮用、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覆盖工程区,施工用电可直接就近“T”接至施工场地。

本工程施工点少,可以多工作面平行施工,施工安排有很大的灵活性,总工期设计为1年。

工程施工期选择在枯水期,主体工程施工为导流、砂砾石开挖、浆砌石砌筑、砂砾石填筑。

砂砾石以挖掘机开控为主,辅以人工开挖,就近堆放,以备填筑所用。

导流围堰为临时性工程,建筑物级别为5级,采用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防,导流采用分段围堰法,在施工时根据具体地形和水流趋势拟定围堰的修建形式和位置,导流时段为3~9月份。

施工围堰采用砂土围堰和草土围堰结合的方式,砂土围堰由基础开挖料堆置而成。

砂砾石堤施工必须采用振动碾洒水分层碾压填筑,碾压相对密度不小于0.60,相应干密度大于2.0g/cm3,并按施工规范要求和有关规定取样试验,做好记录,填筑砂堤砂卵石料限在迎水坡堤脚40m以外挖取,不能就近取砂堆堤,以防建堤后水流主流倒向堤防,形成横向水流加剧局部冲刷而影响堤防安全。

为了避免护坡层对于下卧层的不均匀沉陷,必须在砂堤和边坡严格按要求夯实平坡后浇筑。

将基底整体整平夯实后,再浇筑C15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基础后护坡,按伸缩缝(或施工缝)分段浇筑C15混凝土。

在进行浇筑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配料,尽可能压实磨光。

本工程共需完成砂砾石开挖14.50万m3,夯填砂砾石29.16万m3,C15砼2.72万m3,细部结构(沥青砂板伸缩缝,PVC排水管(¢50))2.72万m3,R32.5#水泥5443t,砂子1.22万m3。

1.9工程管理

由xx县政府牵头组建项目法人,抽调技术骨干强化管理,靠实工作责任,并成立河道治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xx水利水保局,下设施工组、质检组,从编制方案、工程招标、资金管理、施工进度、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等各环节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

对所承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负责,保证按经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和内容完成建设任务。

健全管理办法,层层组织落实;严格建设程序,全面实行“四制”;加强监督管理、切实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工程批复后,由项目办公室组织和委托具有招标代理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招标的形式。

通过招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

本工程为社会公益性项目,管理机构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合理设置职能机构或管理岗位,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

工程建成后,成立堤防工程管理所,隶属于xx水利水保局。

工程管理人员编制为2人。

依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制定工程管理办法。

在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取土,开荒和种地等破坏植被的违法行为。

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各种防洪设施,不得侵占、破坏和盗用。

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各类管理条例和法规,定期巡查、监测堤防设施,及进上报险情,在汛前检查、维修,确保渡汛安全。

禁止在河床特别是堤脚乱开采砂石料,应在规定的范围,发放开采证,制定允许开采及收费管理范围。

1.10环境保护

工程实施过程中,砂石料开采过程将对河滩原地貌和植被有所影响,但其范围有限;新建防洪堤基础开挖时,泥沙将直接进入河流,增加河流的泥沙含量;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不利影响,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合理调配,尽量地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同时,加强施工组织及管理,减少噪声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料场和原地貌的破坏,必须进行恢复,岸边营造防护林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1.11工程概算及经济指标

本工程工期为1年。

经概算,该项目总投资1791.03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496.78万元,占一至五部分的87.75%;临时工程投资54.59万元,占一至五部分的3.20%;其他费用154.36万元,占一至五部分的9.05%;基本预备费85.29万元。

工程各项经济指标,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来看,按动态投资计算时,项目经济内部回收率10.46%,高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收益现值(当=8%时)为195.61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65,大于1.0。

各项经济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12工程特性表

工程性见表1-1。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数量

备注

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

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

2

建设地点

xx乡

河流特性

1

河流名称

藏河

2

流域面积

km2

357.15

3

河流比降

28

4

多年平均洪峰流量

m3/s

67.58

5

设计洪峰流量(10%)

m3/s

157

工程效益

1

保护居民

户/人

790/2922

2

保护耕地

3396

堤防

1

护坡型式

砼斜坡式护坡

2

长度

km

18.80

主要工程量

1

开挖砂砾石

万m3

14.50

2

夯填砂砾石

万m3

29.16

表1-1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数量

备注

3

C15砼护坡

万m3

2.72

4

细部结构

万m3

2.72

主要材料

1

水泥

t

5443

R32.5

2

砂子

万m3

1.22

劳动力

1

总劳力

万工日

9.19

技工3.22万工日

工期

1

投资

1

总投资

万元

1791.03

2

单位投资

元/m

952.68

95.27万元/km

经济指标

1

益本比

1.65

2

内部收益率

%

10.46

3

净效益现值

万元

195.61

续表1-1

2.水文气象

2.1自然概况

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位于xxxx乡藏河段范围内。

藏河与迭河在xx乡下游汇合后为迭藏河,迭藏河为洮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大拉梁北侧。

藏河流域面积345km2,主河道长45km,河道平均坡降28‰。

新建堤防段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86.51km2,主河道长24.65km,河道平均坡降15.12‰。

xx境内地貌主要属于高原形态,古地理环境为秦岭海槽,地下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相当发育。

地质构造属西秦岭北支褶皱带,次级构造为弧形构造。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全县山地占88.8%,南有长江、黄河分水的岷峨山、大拉梁;北有洮河、渭河分水的木寨岭、岭罗山。

全境山岭起伏,河流纵横。

其中xx、迭部交界处的达拉梁海拔为3754m,属xx最高峰。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2300-3000m之间。

2.2气象

xx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的接壤区。

本县由东到西从温带半湿润气候向高寒气候过渡,高寒阴湿,夏秋变化剧烈,自然灾害频繁,四季不甚明显。

根据xx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5.7℃,平均最高气温13.2℃,平均最低气温0℃,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26.3℃,年降水量588.2mm,蒸发量1192.2mm,最大风速24m/s,最大冻土深度75cm。

xx气象站各月气象要素统计见表2-1。

xx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

表2--1

项目

单位

 

 

 

 

 

 

 

 

 

 

 

 

年平均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6.9

-3.6

2

7.2

10.8

13.6

16.1

15.7

11.6

6.6

0.4

-5.1

5.7

平均最高气温

2.1

4.6

9.9

15.1

17.7

20.5

22.8

22.5

17.7

13.3

8.1

3.9

13.2

平均最低气温

-13.7

-9.7

-3.5

1.1

4.9

7.4

10.4

10.3

7.3

2

-4.6

-11.4

0

极端最高气温

16.4

20.4

27.1

27.9

27.7

31.5

30.2

30.8

28

22.6

19.7

14.1

31.5

极端最低气温

-26.3

-25.1

-16.1

-13.5

-3.2

-1.2

2.1

2.4

-2.3

-10.1

-18.1

-24.7

-26.3

降水量

mm

2.9

4.6

17.9

44.4

83.4

71.2

110.1

107

91.7

46.4

7

1.6

588.2

蒸发量

mm

40.5

54.3

97.8

140

151.9

144.3

148.7

146.7

98.8

78.3

52.2

38.5

1192.2

日照时数

h

191.4

176.8

184.6

190.3

200.1

201.2

197.6

200.5

147.2

165.3

181.1

203.3

2239.5

相对温度

%

60

61

64

65

69

73

78

77

78

76

69

63

69

最大风速

m/s

14

18

18

17

21

17

24

14

13

17

17

17

24

平均风速

m/s

0.8

1.2

1.5

1.5

1.3

1.0

0.9

1.0

1.0

0.9

1.0

0.7

1.1

最大冻土深度

cm

68

75

66

7

0

0

0

0

0

6

19

53

75

最大积雪深度

cm

12

8

7

11

8

0

0

0

3

9

8

7

12

 

 

 

 

 

 

 

 

 

 

 

 

 

 

 

备注

蒸发量为直径20cm蒸发皿观测料

2.3设计洪水

2.3.1流域概况

本堤防工程设计断面以上流域面积186.51km2,主河道长24.65km,河道平均坡降15.1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67.58m3/s,流域特征值见表2—2。

表2—2流域特征参数表

流域名称

断面名称

流域面积(Km2)

河长(km)

坡降(‰)

藏河

鹿峰

186.51

24.65

15.12

2.3.2设计洪水标准

堤防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xx藏河两岸村民及耕地,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等有关规定,工程等别为Ⅴ等,主(次)要建筑物均为5级,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

2.3.3设计洪峰流量

目前,在迭藏河全流域内无水文站网,因此,在无资料的情况下,采用经验途径,即采用其它间接方法推求堤防工程设计洪水。

(1)省水文图集洪峰流量经验公式

省水文图集洪峰流量的计算采用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表计算,由《甘肃省水文图集》中查得迭藏河流域的经验公式计算洪峰流量值列表2—4。

表2-4省水文图集公式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流域名称

断面名称

流域

面积(Km2)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

1%

2%

5%

10%

藏河

鹿峰

186.51

47.78

255

209

145

107

(2)铁一院公式

铁道部兰州第一勘测设计院通过对洮河流域等河流洪水实测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多年平均洪峰流量

式中:

——与植被、水土流失有关的系数;取

=0.02

——主河槽坡降以‰计;取

=15.12

——流域形状系数,以

=

计算,

为河长;

——流域面雨量,以㎜计;取

=40

——流域面积,以km2计;取

=186.51

——常数,取

=2.4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的洪峰流量见表2—3。

铁一院公式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

表2—3

河流

Cs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

1

2

5

10

藏河

67.58

1.50

594

447

269

157

(3)计算成果的比较和采用

各方法计算成果比较见表2-7;

表2-7洪峰流量计算成果比较表

计算方法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

1%

2%

5%

10%

省水文

图集法

47.78

255

209

145

107

铁一院

公式法

135.42

594

447

269

157

由以上表对比可知,二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铁一院计算结果大于省水文图集计算结果,为了工程安全起见采用铁一院计算成果,即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确定为157m3/s。

2.4泥沙

2.4.1悬移质计算

藏河没有实测泥沙资料,泥沙计算是根据xx水文站实测侵蚀模数换算到设计断面的。

经过对xx水文站泥沙资料的统计,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242万t,侵蚀模数为162t/Km2,参考《甘肃省地表水资源》中迭藏河侵蚀模数为200t/Km2,估算采用xx水文站实测侵蚀模数162t/Km2,推算藏河设计断面悬移质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1万t。

2.4.2推移质计算

藏河河床主要由卵石夹砂组成,河心多有变动江心滩,在两岸支沟泥石流发育地段,河床冲淤变化较大。

藏河无实测推移质资料,而估算推移质输沙量的经验公式也很多,且多为室内经验公式,对于推移质泥沙测验资料缺乏的地区常采用悬移质多年平均年输沙量间接推求推移质多年平均年输沙量,即采用推悬比的方法估算推移质输沙量。

山区河流采用推移质输沙量按悬移质输沙量的20%计,计算藏河设计断面推移质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0.42万t。

2.4.3年输沙量

藏河设计断面年输沙量为悬移质输沙量与推移质输沙量之和,年输沙量为2.52万t。

 

3.工程地质

3.1概述

xx藏河xxxxx段堤防工程,涉及治理河长9.41km,堤防沿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布置,规划治理两岸岸堤长18.80km。

本堤防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以工程区内地质测绘及工程区外地质踏勘为主导,在借鉴xx下游已修堤防工程开挖情况及现行河段内天然建筑材料的开采情况,查明拟建堤防地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