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915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斯普兰格C.拉伊D.赞科夫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3.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教育的重要性

4.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要实现,其主要途径是()。

A.口耳相传B.教育

C.文字D.媒体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A.1985B.1986C.1987D.1988

6.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教育理念B.教学方法

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

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9.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

1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1.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

A.小组B.班级C.年段D.全校

1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D.教育关系

13.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A.学生B.教学目标

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14.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

A.老子B.荀子C.孔子D.奥苏伯尔

15.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林”字,这是()。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

C.负迁移D.垂直迁移

16.“鸟是有羽毛的动物”是思维过程的()阶段。

A.综合B.抽象C.比较D.概括

17.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

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

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

A.研究型B.艺术型C.现实型D.社会型

18.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

19.对倔强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A.心事倾诉B.认知调整

C.情绪疏导D.侮辱打骂

2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观念改革B.教学方式的改革

C.课程改革D.普及义务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______、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3.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______。

4.校园文化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5.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6.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______课程、______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7.学习策略有______策略、______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8.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_____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______的经验过程。

9.动机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______关系。

10.知识学习这一过程包括______、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班级的目标管理

2.陶冶教育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概念同化

5.迁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美育的任务。

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特点?

3.班级群体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请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你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

2.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析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六、写作(45分)

创新是新世纪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呼唤,是继承传统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的发展和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融为一体教书育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伟大工程。

结合本学科的专业特点,以创新教育为中心,写一篇800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斯普兰格是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性格类型说。

拉伊是德国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赞科夫是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创始人。

2.【答案】C。

解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要求工人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3.【答案】B。

解析:

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强调教育要遵循个体的发展顺序。

4.【答案】B。

解析:

教育是科学技术传递的主要途径。

5.【答案】B。

解析: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答案】C。

解析:

教育工作是围绕教育目而展开的,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7.【答案】C。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指学习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再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对旧的知识进行温习,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使新旧知识之间达到融会贯通。

9.【答案】B。

解析:

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授人以渔”就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答案】B。

解析:

班级是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基本单位。

12.【答案】A。

解析:

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13.【答案】B。

解析: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

14.【答案】B。

解析:

荀子将学习过程分为“闻、见、知、行”四个步骤。

15.【答案】A。

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垂直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16.【答案】D。

解析:

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的过程。

17.【答案】C。

解析:

现实型人格特征的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

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

18.【答案】B。

解析:

“少年期”被称为危机期。

19.【答案】D。

解析: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正确引导,不可体罚、打骂。

20.【答案】C。

解析:

课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

二、填空题

1.导向功能2.培根

3.因材施教4.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5.创新能力6.基础型;拓展型

7.认知;元认知8.语言;个体

9.倒U型10.知识获得

三、名词解释

1.班级的目标管理: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的班集体的预定,即班集体发展的具体规格。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成功管理班级的开端,也是班级目标管理成败的关键。

目标越明确、恰当,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动力;反之,班级管理就带有盲目性,工作会陷于紊乱。

2.陶冶教育法:

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4.概念同化:

是指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

5.迁移:

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答案要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答案要点】

(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在班级群体中由于和老师、同学的接触和交往,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体验到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技巧。

(2)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人的自我概念的获得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和将他人的看法内化两种方式实现的,学生在班级中通过此途径实现自我概念的发展。

(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班级气氛和谐,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反之则不能。

4.【答案要点】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频率。

5.【答案要点】

(1)能力与知识、技能是相互区别的概念。

能力与知识经验不同。

能力也不同于技能。

能力和技能都有概括性,但概括水平不同。

(2)知识、技能与能力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首先,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就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

其次,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的。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使来自不同社会地位和出身的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基本的社会关系。

由于受社会条件所限,教育机会均等还无法达到实质平等,因而只能是一种形式平等。

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具体包括:

(1)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注:

教育歧视主要表现在:

①剥夺某个体或某团体进入各级教育中的机会;②把某个体或某团体限于接受低标准的教育;③为了某些人及团体的利益,坚持分流教育制度;④使某些人及团体处于与人的尊严不相容的处境。

(2)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仅仅是进入在竞争起点上得到均等,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比入学机会为均等更为严重,也更易被识别;

(3)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其标志社会保证各社群的子女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家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当;

(4)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更主要的是使人在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

(5)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涉及校外教育、成人教育、回归教育等教育形式中的机会均等;

(6)在国际范围内,主要是指富国和穷国之间在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和学业证书价值上的均等。

2.【答案要点】

(1)创拟、确定学习策略:

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来确立一些具体而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可以直接促进、改善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2)科学教授学习策略:

首先,应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阶段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教授。

其次,策略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训练程序。

再次,要真正达到熟练、正确地使用学习策略,还必须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3)提供元认知指导:

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时,不仅要直接、明确地解释策略是什么,而且还要提供为什么、何时、何处应用这些策略的详细的信息,即给学生提供元认知的指导。

(4)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师既要保证学生拥有必要而丰富的知识经验,又要保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六、写作

【答案】略。

最新海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2.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

4.“教育”二字连用最早见于()。

A.《大学》B.《学记》

C.《论语》D.《孟子》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

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7.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8.“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发动机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0.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

1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1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14.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观察教学电影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

15.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观察法的不足是()。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8.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1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D.卡特尔

C.瑟斯顿D.吉尔福特

20.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课时计划的差异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C.课后评价的差异D.教学方法的差异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A.仪表因素B.空间距离因素

C.相似性因素D.能力因素

E.个性品质因素

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原则

4.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A.参观军事博物馆B.学习模范事迹

C.教学活动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5.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活动课程B.核心课程

C.潜在课程D.融合课程

E.广域课程

6.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7.下列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观看教学电影B.演示实验

C.观察地图地球仪D.观察实物

E.文艺作品阅读

8.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A.知识的获得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9.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教师群体的心理功能()。

A.团结功能B.教育功能C.归属功能

D.认同功能E.支持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2.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反馈性原理、民主性原理和_________。

3.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

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_____三个层次构成。

5.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6._____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7.教师运用环境、自身和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_________。

8.__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9.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为中心。

10.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3.简述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4.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请联系教学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六、写作(25分)

2009年,河南省将以农村为重点,河南省市县三级联动,在河南省培训两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为全面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河南省将实施“三项工程”,即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培两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名师培育工程,培养认定1000名中小学名师;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工程。

结合材料,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答案】A。

解析:

双轨制是历史上学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学校制度类型。

3.【答案】A。

解析: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4.【答案】D。

解析:

“教育”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孟子》。

5.【答案】B。

解析:

如果强调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发展期,是阶段性的反映。

而本题强调的是这两个时期的高速发展,故反映了不平衡性特点。

6.【答案】B。

解析: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7.【答案】D。

解析: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贯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学校、教育考试制度明显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少年宫是各级政府投资建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实现国民教育的目的,因此也属于广义的教育制度的范畴。

8.【答案】A。

解析: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9.【答案】B。

解析: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0.【答案】C。

解析:

“学不躐等”是说学习不要超过等级,不按次序,不能有跳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

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

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1.【答案】C。

解析:

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答案】A。

解析: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13.【答案】C。

解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