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9840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docx

某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设计方案

某县瓮溪上坝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

设计方案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一节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版〕;

6、《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7、《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93;

9、《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

10、《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

1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

13、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文件、规定。

14、商业烟叶工作站建设设计标准〔试行〕的通知。

 

〔1〕供电:

供电由就近市政电网供给,不光能满足单回路供电要求,同时还满足特殊用电过程中大负荷的供电要求。

〔2〕给水:

由村管网供给,总供水量可满足该建筑物的需求。

〔3〕交通情况:

建设场地处于交通枢纽处,交通方便。

第二节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主要为改造项目,包括:

厕所、煤棚、及储烟棚;

其他附属工程包括:

土石方、道路、围墙及大门、排水沟、地面硬化等;

2、建筑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

3、建筑年限为50年。

4、本工程的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总用地面积:

2610.8平方米。

〔二〕总建筑面积:

363平方米。

平方米。

煤棚:

176平方米。

平方米。

〔三〕总占地面积:

363平方米。

〔四〕绿地率:

15%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场地概况

1.“某县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位于某县石固瓮溪乡上坝村,东面正在修建一民房,南侧为一座山,西为稻田,该地沿道路方向长56米,垂直道路方向约55米。

第二节总平面布局

项目用地较为规则,且场地内高差不大,部分为填方区。

为了合理的规划整个地块,让整个烟叶工作站形成一个既分区明确,流线合理,又整体美观,沿道路方向布置办公宿舍楼,使办公方便,同时办公宿舍楼入口布置在站点内部,既方便办公,又便于统一管理,收购楼因场地限制,采用L形的平面形式,既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又使场地内空地规则,空旷便于装烟车辆调头。

在总平面布局中建筑行列间距均满足要求,充分保证了建筑的安全、通风、日照。

公厕及垃圾转运站位于用地东北角,对站区污染较小。

道路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便捷性原则:

机动车由车行入口进入站内,人流可通过人行出入口,交通路线方便快捷。

安全性原则:

站区按照人车别离方式,充分注意使用安全。

〔2〕道路结构

车行道贯穿各栋建筑,满足消防车作业要求。

〔3〕出入口布置

消防车可通过车行入口到达各栋建筑,充分满足消防扑救。

第三节绿化景观设计

站内因车辆进去频繁,且按行业要求,块内仅布置了部分点式绿化。

第四节竖向设计

(一)设计原则

1、讲究整体效应,注重利用地形和改造环境的手法;

2、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减少挖填方量;

3、室外场地有高差及分台地时,应作无障碍设计和防护处理措施。

(二)竖向设计

1、道路竖向

道路竖向是本规划竖向规划的重要内容,设计的道路高程既要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要求,也要满足排水的需要,更要与自然地形及道路两侧的建设用地相结合,满足景观形象等要求。

规划的道路最大纵坡控制为不大于5%,相应道路坡长限制为不大于150米。

第五节室外工程做法

道路做法:

路面结构层,面层为20cm厚C25混凝土,基层为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25cm厚级配碎石层。

散水做法:

参见西南11J812—4—4

排水沟做法:

参见西南11J812-3-9

坡道做法:

参见西南11J812—6—D1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平面功能

本项目为烟叶烘烤站,建筑功能较为简单。

储烟棚共一层,满足储存要就,煤棚彩钢瓦框架,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做到分区明确,流线清楚。

第二节交通联系空间、消防疏散空间设计

根据相关设计标准,某县烟叶烘烤站周围满足消防车通行,建筑内部人流疏散通道能满足消防和疏散的要求,建筑材料按相关标准采用防火建材。

第三节立面设计

以简洁明快大方为基调,引入现代的材料和技术,采用明快的色彩、简洁的造型、精致的细部处理,创造出别致、轻盈飘逸的建筑造型。

使不同方向视觉均较丰富、与周边的建筑也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

2、建筑造型以民族特色为架构,清晰明确的线条为依托,老实的反映出各项功能。

3、建筑色彩明快大方,建筑主体色彩分为二部分,白色,灰色。

给人以明快且稳重的感觉,同时整体的暖色调让站点的温馨感油然而生。

4、细部设计力求精致,强调工艺美和现代材料本身的表现力。

以彩钢瓦、玻璃、墙漆等材料做重点处理。

第四节消防设计

1、消防栓系统:

(1)消防用水山区引入消防给水管网供给,。

〔2〕室内消防为消防环状管网,有两条进水管与市政供水管相连;

〔3〕本工程红线范围内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2、建筑内部人流疏散通道能满足消防和疏散的要求,建筑材料按相关标准采用防火建材;

3、建筑类别为二类,耐火极限为二级。

第五节装修设计

1、地面:

楼地面如卫生间用房均为防水防潮地面,为防滑地砖楼面【

.8-10厚防滑地砖,规模200×200,干水泥擦缝。

.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

.20厚1:

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干水泥擦缝。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2.0厚聚氨酯涂料防水层,墙边上翻150高,门口处外涂宽300分二次涂成〔基层外表满刷底涂一道〕。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四角抹小八字。

.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

】。

2、内墙:

内墙均为白色乳胶漆。

3、顶棚:

厕所为色乳胶漆,

4、门窗:

塑钢保温门窗。

〔窗为:

6+9A+6塑钢玻璃窗〕

5、外墙:

厕所采用外墙漆饰面。

第六节屋面设计

某县瓮溪上坝烟叶烘烤站改造项目,厕所平屋面,煤棚、储烟棚采用彩钢棚屋顶设计均符合节能设计标准。

〔详见节能设计专篇〕

第七节无障碍设计

根据乡村道路和建筑场地无障碍设计标准规定,为了建设乡村的无障碍环境,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本项目在道路入口处及建筑物公共部分均作无障碍设计。

在人行道转入场地的道路处设有残疾人坡道及盲道,在各建筑物的主入口设残疾人坡道及扶手,大门为平开门,并有无障碍标志,在楼梯踏步上设有安全档台、扶手、走廊内设有安全扶手在各房间有高差处均设坡道,在公共绿地入口地段设盲道,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它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均设提示盲道。

第八节安全防护设计

1、场地周边无河流、池沼、断崖及徒坡等地带。

2、场地周边有便于安全通行及紧急疏散的外部道路.

3、建筑的室内外主要用坡道连接,尽量减少台阶。

4、楼梯、走道设专用扶手。

5、外窗设有安全防护措施。

6、室外绿化采用无毒无刺的树木、草坪为绿化源。

7、室外装修采用无毒无味的建筑材料。

第四章建筑节能设计

第一节节能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93。

2、《贵州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根据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属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温度为16-18℃,夏季空调降温室内热环境温度为26℃。

5、该建筑在设计中采用合理节能建筑设计,增强建筑围护蓄热,保温性能和提高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相比,全年空调和采暖总能耗应减少50%。

第二节建筑节能体系和主要措施

1、厕所外墙为200mm厚混凝土空心砖,外作聚苯颗粒保温浆料(ρ=230)〔1〕20mm。

2、窗设计为6+6A+6塑钢单框双玻璃。

3、厕所屋面的结构现浇板上增设25厚聚苯颗粒保温浆料(ρ=230)。

第三节维护结构节能系数计算传热系数〔夏热冬冷〕。

1、屋面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值0.70。

2、外墙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值0.86。

3、窗设计为6+6A+6塑钢单框双玻璃,结热系数为3.0。

结论:

通过上属设计,碧江区龙田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能耗分析满足要求,可通过综合评价。

 

第五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条例》

3、《建设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8-1996〕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

7、环境保护其他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

该工程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常规手段,充分引入先进的建筑材料,建成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特点的绿色校园,在设计时制定了具体的设计方针。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对工作生活产生的污物、污水等采取严格必要的安全处理措施,确保该工程建成后排水、排污和城市排污符合国家和印江县有关部门的规定,同时营造优雅、健康的绿化环境,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安全保障。

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1、针对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素,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加强土石方和建筑材料管理。

做到土石方有序堆放,建筑材料按时进场有序堆放;对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时清运至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作填埋处理。

〔2〕尽量采用噪声小的施工方法,防止不必要的噪声。

尽量防止夜间施工,以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3〕严格控制开挖和作业面,对土石方的开挖尽量做到挖填平衡。

〔4〕实施洒水作业,防止粉尘飞扬。

〔5〕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环境保护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2、针对该工程竣工将付使用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素,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设置固体废物收集设施,生活垃圾每天打扫、收集,安排专人收集固体废物,并及时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

〔2〕生活污水经收集采用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出水到达《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由印江县污水管网引入污水处理后进行处理。

 

第七章给排水设计

 

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03;

4、《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

〔1〕水源选择

本项目的供水水源来自市政给水管网。

〔2〕配水管网布置

供水管网根据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地形呈树状布置。

〔3〕消火栓系统

消防用水量:

室外1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消火栓系统:

由室外消火栓及管网组成,管网为水平及垂直布置成环。

在室外消防管网上按规定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防给水由市政管网提供,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布置间不应超过120m,消防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提供。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03;

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

〔1〕排水系统规划

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建立独立的污水和雨水收集处理排放系统,以充分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主题。

污水经统一收集后排放至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之后再排至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直接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

〔2〕排水量

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90%计。

〔3〕雨水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榕江公式

(L/hα.s)

设计重现期P采用5年,平均径流系数采用0.65,设计降雨历时5分钟。

〔4〕排水系统布置

根据城市用地分区与地形条件,排水系统采用分散布置,污水管渠和雨水管渠沿道路布置,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5〕排水管网系统

①本工程室外污水管主要由d300组成。

②本工程室外雨水管主要由d400组成,雨水经管网收集后集中排至市政雨水管。

③室内排水管均采用UPVC管。

④室外排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

第八章电气扩初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1.1、工程概况

由1栋1层储烟棚和1栋1层厕所和煤棚组成,储烟棚建筑高度均为4.5米,厕所建筑高度为3.6米,煤棚建筑高度为5.6米。

1.2、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1.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1.4、设计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JGJ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67-2006。

《低压配电设计标准》GB50054-20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标准》GB50116-98

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1.5、上一阶段设计文件的批复文件。

2、设计范围:

2.1、本次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配电系统;一般照明系统、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配电系统

3.1、负荷等级及各类负荷指标

负荷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本工程收购楼内的消控室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

其他均为三级负荷。

负荷指标:

消控室二级负荷:

10KW

三级负荷:

 

室外照明预留5KW,接入宿舍楼总配电箱

收购楼三级用电负荷密度按30W/㎡

宿舍楼三级用电负荷密度按40W/㎡

3.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除消控室的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其他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

本工程采用380/220V市电电源供电,从室外箱变引两路380/220V电力电缆,穿管埋地分别至收购楼分级区,和宿舍楼的一层楼梯间,作为正常工作电源。

消防系统除有就近室外箱变供电外,需从市电另一路电网引来另一路电源形成双回路供电。

4、一般照明系统

4.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主要场所功率密度值

4.1.1、照明种类:

照明分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照度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执行。

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见下表:

主要场所名称

照度密度值〔W/m2〕现行值

对应照度值〔lx〕

办公室

11

300

会议室

11

300

分级区

11

300

宿舍

7

100

走道

5

50

洗手间

6

75

其他场所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

4.1.2、光源、灯具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如下:

1〕光源:

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的场所视装修而定,但其照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用于应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2〕灯具选择:

办公室、宿舍、餐厅、库房等采用荧光灯,吊装,本地控制;大厅、卧室,门厅、办公走廊采用天棚灯,吸顶安装,本地控制;卫生间采用防水等,吸顶安装,本地控制,宿舍走廊、楼梯间采用声光控节能灯具。

分级区根据烟站需求选择,本次设计只预留回路。

4.1.3、照明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如下:

1〕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除注明外,照明支路导线采用2*2.5mm2导线穿PVC管敷设,插座支路采用3*4mm2导线穿PVC管敷设;所有插座支路〔挂式空调插座除外〕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急照明之支采用NH3*2.5mm2导线穿PVC管敷设。

4.1.4、应急照明设计如下:

疏散照明;在走廊、楼梯间等场所设置疏散照明,照度要求不低于1lx,持续时间不少于90min

5、电气节能和环保

5.1、配电总箱安装于负荷中心,减少供电距离,采用铜芯线缆,线路尽量少走弯路,减少线损。

5.2、提高系统功率因数,荧光灯采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的电子镇流器,单灯就地电容补偿至0.9以上措施,使自然功率因数提高减少系统高、低压线路传输的无功功率。

5.3、楼梯间采用声光控节能灯具。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在收购楼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1、防护等级

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分级按一级设置。

6.2、消防控制室

6.2.1、本工程消防控制室设置在收购楼一层。

6.2.2、消防控制室的报警控制设备由火灾报警控制主机、CRT显示器,打印机、消防直通对讲、电源设备等组成。

6.2.3、消防控制室可接收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的动作信号。

6.2.4、消防控制室可显示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报警水位,显示消防水泵的电源及运行情况。

6.2.5、消防控制室可联动控制所有与消防有关的设备。

6.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3.1、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控制系统。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两总线环路设计,任一点短线不影响系统报警。

6.3.2探测器:

分级区、库房、烟农休息区、候烟区,回潮区、消控室等区域设置感烟探测器。

6.3.3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离应大于0.2米;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离应大于1.5米,与自动喷头的距离大于0.3米,与墙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米。

6.3.5、在消火栓内设置消火栓报警按钮。

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上部。

6.3.6在适当位置设置火灾声光报警装置。

安装高度不低于2.2米。

6.4、电源及接地

6.4.1所有消防用电设备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设自动切换装置。

消防控制室设备还要求设置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有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

6.4.2消防系统的工作接地与收购楼综合接地合用,设专用接地线。

专用接地线采用BV-1*35PC40,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6.5、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线路敷设要求:

6.5.1、平面图中所有火灾自动报警线路及50V以下的供电线路、控制线路NHZRRVV2*1.0,NHZRRVV2*1.5,NHZRRVV4*1.0穿KBG16管,暗敷在楼板或墙内。

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的一段线路穿金属耐火〔阻燃〕波纹管。

其所用线槽均为金属防火线槽,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假设不敷设在线槽内,明敷管线应按相关要求做防火处理。

6.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每回路地址编码总数应留15%-20%的余量。

6.5.3、就地模块箱顶距顶板0.2m安装。

6.6、其他

系统的成套设备,包括报警控制器、CRT显示器、打印机、消防专用总机、电源设备等均有承包商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

7、防雷

7.1、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划分,该项目2栋建筑防雷类别均为三类防雷建筑。

7.2、在屋面设避雷带作为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内的主筋作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做接地体。

7.3、为防侧击雷,高度超过30m及以上的外墙上金属构件、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连接;竖向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部和底部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7.4、为防雷电波的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7.5、电子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应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网作等电位连接。

8、接地及安全措施

8.1、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

8.2、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极及电气设备保护地等共用统一的基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

8.3、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分配电箱、洗手间的脸盆处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

8.4、电脑电源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

8.5、强、弱电系统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