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947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docx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标志:

是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

是1913年-1914年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卢梭

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

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对象:

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性质:

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性的综合科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

一个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是桑代克提出“联结说”

两条主线:

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两点附记:

幼儿教师心理与家庭教育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测试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

观察法:

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

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变化

1.研究课题的多元化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3.研究程序的规范化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

学习的概念

学习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

例如一个婴儿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火炉,但当他获得烫手的经验后就不会再主动触摸发热的火炉,甚至会从中概括出凡是发热的物体都不能贸然乱摸的行为倾向变化。

狭义的学习主要指人的学习,他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易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底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

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

是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

学生学习的定义;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1、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

学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理论:

1.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

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2.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活动“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内导作用2、同对象环节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3、借助与返回练习修正和充实起初传入的映像

学习“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定向环节2、行动环节3、反馈环节

维特罗克的学生学习过程生成模式四个方面:

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学习过程的解释:

是学习者从外部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

我国古代学习过程结构模式并将其与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进行比较

构成模式的两条主线:

一条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学、思、习、行在内的生理条件对知性统一过程发生的作用;另一条是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执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六个阶段: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由行到知是一个学习反馈过程,它表明,学习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正是知行统一观的科学反映

比较:

1、我国古代的学习结构模式把学习过程视为一项极其复杂有完整的活动过程,并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2、这一学习过程结构模式是从中国古代优秀学习心理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成果,很多内容都经过历史的检验。

它与西方学者用动物实验总结的学习理论相比,更能反映人类学习的规律3、此模式结构严谨,描述精确4.此模式的各个阶段所占位置与排序是相对稳定的

学习的类型

加涅根据学习活动复杂性程度进行的学习分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八类

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结果所提出的学习过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

卢布姆学习分类的内容:

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认知学习的六种不同的水平:

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奥苏伯尔知识分类的两个维度: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相对,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伯尔三类意义学习的是: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彼得罗夫斯基的层次学习分类:

1、反射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2、认知学习—概念学习、思维学习和技能学习

我国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分类:

依据学习内容和结果可分为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你认为哪种学习的分类最接近于幼儿的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

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最接近幼儿的学习的

奥苏伯尔的知识学习分类是什么?

试加以评价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

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值得注意和深入研究的一种学习分类

学习与发展

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

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得已有水平

2.学习对个体发展得促进作用:

学习使个体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个体心的发展

学习准备:

所谓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关键期:

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同动物一样,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少甚至没有

敏感期:

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结合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谈谈你对发展性教学的看法

通过三维模型我们既能看出教学与反战的关系同时又能看出教学与成熟的关系以及怎样才是最佳发展的教学。

a—A.b—B分别反映了单独依靠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单独依靠成熟的发展变化,而c—C则反映的是在某一成熟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所获得的发展变化。

由此可见,不依靠成熟的教学不是好教学,它尽管也会导致一定的发展,但其变化幅度是很小的。

只有在一定的成熟水平时施加的教学才会带来最大的发展。

总之,教学并不能为所欲为地决定个体的身心发展,只有以一定的学习准备为前提,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新的可能所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才能促进个体发展,才能为个体不断构建出更成熟的心理结构。

因此,只有把握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解了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才能真正实施发展性教学

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理论:

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1898年桑代克提出“联结说”称之为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桑代克--“联结说、华生—学习习惯说、赫尔—系统行为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苛勒—顿悟说、托尔曼—认知-期待说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1、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2、学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3、其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经验的学习

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条件作用学习论、认知学习论、折中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试误说:

桑代克让饿猫在迷笼中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间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

练习律:

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

练习律有两种形式:

使用律;失用律

效果律:

指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果会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后果会削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律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的邻近上,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的联系,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

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认识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

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或一定的关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总结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人类的三种表象的模式:

动作性、映像性、象征性

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包括:

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奥苏伯尔认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三个动物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

是托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