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9871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docx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之一——坝顶漫溢处理

1、险情说明

根据预报,洪水上涨的趋势,将有超过坝顶高程的危险。

应抢高坝顶,以免大坝漫溃。

2、抢护原则

为了防止大坝漫溃,而在时间上又来不及把坝身全部加高培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先在坝顶抢筑子堰,拦住洪水,不使漫溢。

3、抢护方法

子堰应在坝项外侧抢做,至少要离开外坝肩0.5米,以免滑动。

堰后留有余地,以利于巡汛抢险时,可以往来奔走,无所阻碍。

要根据土方数量及就地可能取得的材料,决定施工方法,并适当组织劳力。

要全段同时开工,分层填筑。

不能等筑完一段再筑另一段,免得洪水从低处漫进而措手不及。

(1)纯土子堰

应用范围:

用于坝顶宽阔,取土容易,风浪不大之坝段。

施工方法:

①先将坝顶草根败叶等杂物清除干净,然后刨松堤面并沿子堰中线抽槽宽20厘米,深10-20厘米。

②从坝顶的内侧边开始上土,逐渐向临水面推进,每层土厚30厘米,分层夯实。

③子堰顶宽约1米,内外坡1:

1,高度0.6-1米,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土袋子堰 

应用范围:

用于坝顶不宽,附近取土困难,或是风浪冲击较大之处。

施工方法:

①用麻袋、草袋、或薄包装土约七成,将袋口缝紧。

②将麻袋、草袋或薄包土铺砌在坝顶离临水坡肩线约0.5米。

袋口向内,互相搭接,用脚踩紧。

③第一层上面再加二层,二袋要向内缩进一些。

袋缝上下必须错开,不可成为直线。

逐层铺砌,到规定高度为止。

④袋的后面用土浇戗,土戗高度与袋顶平,顶宽0.3-0.6米,后坡1:

1。

填筑的方法与纯土子堰相同。

(3)扫枕子堰

应用范围:

用于坝顶不宽,风浪较大,水将漫顶之处。

 

施工方法:

①用秸料扎成0.6-0.8米直径的扫枕,推滚到临水侧坝顶边线内。

②用长约1.0-1.2米的柳橛,将扫枕钉实在坝顶上,柳橛的间距约1米。

③扫枕后面用土浇戗、夯实,务使与扫枕紧密结合。

(4)单层木板子堰 

应用范围:

用于坝较窄,风浪较大,水将平坝顶,情势危急之处。

 

施工方法:

①在坝顶靠上游一边,签钉长约2米的木桩一排,桩的中心间距约为0.5米,入土约1米。

②排桩内用木板(紧急时用门板亦可)紧贴,再用铅丝或绳索系住。

③木板后面浇做土戗,做法与前相同。

(5)双层木板子堰

应用范围:

用于坝顶太窄,且有建筑物阻碍之处。

施工方法:

①在坝顶外侧,签钉间距0.5米的木桩两排,前后排相隔1.0米,木桩长1.52米,入土深0.7-1米。

②木桩内侧附系木板一层。

③木板之间分层填土,夯实到顶。

④前后排木桩,应用铅丝拉紧。

(6)从坝顶上借土抢做子堰

应用范围:

情况紧急下抢做子堰 ,如附近无土可取,可以暂借用大坝背水坝肩部分的土料,但只允许挖取浸润线以上部分,挖取宽度以不影响汛期坝上交通为原则。

借用后应随即补足,在坝顶狭窄或险工坝段不宜借用。

施工方法:

同前。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之二——散浸处理

1、险情说明

水位上涨,坝身泡水,水从坝内坡或内坡脚附近渗出,叫做散浸,一般又叫“堤出汗”。

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散浸范围就将沿坝内坡上升、扩大,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内脱坡、管漏等险情。

2、原因分析

土坝挡水后,渗水经过坝身向坝内坡方向渗透,是自然规律。

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1)坝身单薄,内坡过陡;

(2)坝身土质砂重,外坡又无透水性小的粘土防渗;(3)坝质太差,筑堤时所取土块没有打碎,留有空隙,蛾夯不实;(4)大坝内有隐患(如蚁侗、獾穴、树根、暗沟等),缩短了渗径。

使渗径长度不够,浸润线(渗水在坝身内渗透的上界线叫做浸润线)抬高,渗水就将在坝下游侧的坡面或坡脚附近渗出,就形成散浸。

3、抢护原则

以“临河截渗,背河导渗”,降低浸润线,稳定坝身为原则。

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帮,可以减少渗到坝体里去的水;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滤,可以使已经渗到坝体里的水流出,而不带走土粒,这样可以降低浸润线,稳定坝身。

4、抢护方法

发现散浸险情后,应查明发生原因和险情程度,如坝背水坡出现散浸,但坡面只有轻微的窨潮或渗出少量清水,坝身稳定,险情并无发展,可以严密监视,暂不处理。

如坝坡渗水严重或发生浸水集中冲刷现象,说明险情在逐渐发展,则需加以抢护。

抢护方法以导渗为主。

如外滩较宽,附近有黏土可取,险情又很严重,则需兼用外帮防渗,内坡导渗的方法,切忌在坝内坡用粘性土料做压浸台。

汛前消灭隐患,对防止在汛期中发生散浸、跌窝和漏洞险情,亦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

(1)导渗沟 

应用范围:

 水位继续上涨,散浸严重坝段,有继续发展趋势。

一般可在坝背水坡面开沟导渗,让渗水集中沟内流走,使内坡土壤干燥坚实,以稳定险情。

施工方法:

①从浸润线顶点起至坝脚外止,开若干条与坝身垂直的纵沟或与坝身成45°-60°的斜沟。

斜沟比纵沟好,因为斜沟导渗范围大,收效快。

有的地方在浸润线顶开横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排水不畅。

斜沟、纵沟都要连通,宽深都是一样,或在纵沟两边再开“人”字形支沟。

开挖的数量与深度适当,否则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②导渗沟的大小及间距,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每隔5-8米开一条沟,沟深约0.5-1.0米,宽0.3-0.8米。

③各沟内填粗砂,卵石、碎石,在缺乏砂石地区,也可采用砖渣、岗柴作为导渗材料。

为了防止泥土掉入沟内,阻塞渗水通路,可在导渗材料上面盖草袋或稻草,然后填土。

(2)反滤层

应用范围:

散浸严重的坝段,开沟导渗有困难时,也可做砂石反滤层抢护,效果良好。

施工方法:

①砂石反滤层:

先将散浸部位面层湿土挖除厚约30厘米,再回填粗砂一层,厚15~20厘米,上盖瓜米石一层厚10~15厘米,再盖2厘米粒径的碎石一层,厚约10~15厘米,最后盖上小片石一层,让渗水从片石隙缝流入坝脚下的滤水沟。

如果坝身要培厚的话,应在片石上盖上一层草袋,再在上面填土。

②芦柴反滤层:

在散浸部位的坡面上,先铺稻草一层,实厚5厘米,上铺芦苇厚10~20厘米,盖草袋一层或铺一层稻草,然后填土夯实。

所铺芦柴或稻草,一定要露出坝脚外面,以便排出渗水,保持堤身干燥。

(3)外帮

应用范围:

在背水坡散浸严重的坝段,如临水坡侧有条件,附近有黏土可取,可在临水坡侧做外帮,效果良好。

施工方法:

①沿临水坡倾倒粘土。

最好随倒随用脚踩实,要保证质量。

如因急流,散土容易流失,可先在水中分层垒土袋筑一隔堤,然后在土袋与坝坡之间倾倒散黏土分层填筑,直到要求高度,这样,可起隔渗的作用。

②外帮宽度一般4-5米,长度应超出散浸坝段两端至少5米,高出水面0.5米。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之三——漏洞处理

1、险情说明 

漏洞出口一般发生在坝背水坡下部或坡脚附近。

开始时因漏水量小,坝土很少被冲动,所以漏水较清,叫做清水漏洞。

由于洞周土体浸泡时松散崩解,或产生局部滑动,或堤身填土含砂重,土体可能被漏水带出,使漏洞变大。

这时,漏水转浑,发展成为浑水漏洞。

如不及时抢救,则将迅速发展,导致跨坝。

2、原因分析 

一般说来,是由于坝身内部遗留有屋基、阴沟、暗剅、腐朽树根等物,筑坝时未清除;填筑质量不好,龙口(交卡)不密实;或为白蚁、蛇、鼠、獾在坝内打洞。

在高水位压力下,将平时的淤塞物冲开;或因渗水沿隐患、松土串连而成漏洞。

尤其在高水位坝身浸泡时久,土体结构变松软,更易促成漏洞的发生,故有“久浸成漏”之说。

3、抢护原则 

由于漏洞一般在迎水坡有洞口,所以抢护应以外堵为主,视情况在坝内出口用倒滤井为辅,或两者兼施的原则。

处理漏洞绝对不能采用在漏洞出口打桩,或填土封压的办法。

这样做只会促使险情的扩大恶化。

4、抢护方法

(1)洞口堵塞 

①对漏洞的抢护,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

但要堵塞洞口,必须先探明洞口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多少。

寻找洞口的方法可用轻浮物撒在堤外水面,这样可以发现水面漩涡找到洞口。

或潜水摸探。

但为了安全,潜水摸洞人员必须用绳索系着,以免被水流吸进洞内。

找到洞口后,应即堵塞。

洞小的可先用铁锅扣住,或用棉衣、棉絮等将洞口堵住;洞口较大或周围有几个洞的可以用棉被、篷布、土工膜张开顺堤坡拖下盖住洞口;如漏洞系漏口或阴沟,可以先用布袋装土,任其吸进,再用木楔包以棉絮塞紧洞口,覆以棉絮。

按上面方法将洞口堵住后,然后再压土袋,浇土做外帮,高出水面。

②如坝迎水坡无明显洞口,也可以用含水量较高的粘土顺坡抛填,这样做可以减少渗水浸入。

③外堵漏洞切忌乱抛块石土袋,以免架空,增加堵塞漏洞的困难。

④做倒滤井在坝坡洞口堵塞的同时,坝下游坡漏洞也要做滤井。

特别是漏洞发生在坝脚平地,出现浑水兼带有粉砂、细砂之类,一时难于判明是漏洞还是管涌的情况下,更必须按抢护管涌填做倒滤井的办法来处理。

只要倒滤层保住坝身的填土不流失,险情也就能稳定下来了。

(2)开巷断截(抽槽翻筑)

①开巷断截是较彻底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

只有在万不得已,而且具备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如坝身面宽,堤身大,人力器材足够等)的情况下,才能采取这个办法。

最好是能够在水位稍退的汛隙,突击进行,水位过高时不宜进行。

施工时必须高度集中力量,加倍注意填筑质量。

 

②开巷是在坝顶挖槽,深到漏洞以下,其抽槽宽度以能适合开挖工作的最低宽度为限,尤以开深槽更要谨慎从事。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之四——管涌处理

1、险情说明

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上游水流通过坝基的透水层,从下游坝脚或坝脚以外覆盖层的薄弱部位逸出,造成坝后管涌、流土。

管涌:

管涌为在土体渗透水压力的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孔隙中被渗水推动和带出坝体以外的现象。

流土:

流土为土体表层所有颗粒同时被渗水顶托而移动流失的现象。

流土开始时坝脚下土体隆起,出现泉眼,并进一步发展,土体隆起松动,最后整块土掀翻被抬起。

2、原因分析

一般是双层地基,上面覆盖有弱透水层,下面是砂砾及卵石等强透水层,高水位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流速加大。

当渗透坡降大于地基表层弱透水层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在坝下游坡脚附近发生渗透破坏,形成管涌、流土,渗水将地层中粉细沙颗粒带出。

 

3、抢护原则

制止涌水带砂,留有渗水出路。

这样既可使粉砂、细砂不再被破坏,又可以降低附近渗水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

4、抢护方法

管涌固然是严重险情,我们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对等,及时处理,是可以抢护脱险的。

(1)砂石反滤围井

在冒水孔周围,用土袋围成低堰。

孔内填反滤料,最好是按级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后填块石。

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带出,但由于涌水,粗砂往往填不进去,则可先填碎石、块石,以杀涌水之势,再按级配填筑,略高于原在地面。

如附近无适用石料,可以砖渣代替。

如一次末能达到制止带砂。

可以清除部分上层粗填料,再按上述级配填筑直到渗水畅流,无砂粒带出为止。

反滤料填好后,仍需注意防守,如发现填料下沉,可以继续填块石料,直到稳定为止。

(2)砂石反滤压盖 

同上述方法,但不筑围堰,直接填反滤料也可。

(3)其它方法

减压围井 无滤层围井、透水压渗台等。

抢护脱险后仍应加强防守,观测周围的变化和渗水流量与库水位的关系,以供汛后处理作参考。

水库防汛抢护方法与技术之五——跌窝处理

1、险情说明

汛期坝身或外坡发生局部塌洞叫做跌窝。

2、原因分析

发生跌窝的原因有:

白蚁、蛇、鼠、獾之类在坝内打洞,或筑坝时土块架空末经夯实,遇江水高涨,江水灌入,或雨水泡浸使洞周土体浸软而形成局部陷落,所以跌窝伴随漏洞而发生。

跌窝险情的发生主要由坝身隐患引起,所以在平时应注意加强捕獾、灭蚁工作。

3、抢护原则

跌窝是局部陷落,以防止水流浸蚀继续扩大,应及时予以翻填。

又因它常伴随漏洞而发生,故宜配合漏洞险情进行处理。

 

4、抢护方法 

(1)跌窝发生在坝顶附近背水坡,跌窝内没有漏洞,将坑内松土清除,用好土填实还原即可。

(2)跌窝发生在坝背水坡,坝迎水坡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窝,应配合抢堵坝迎水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如果必须与外堵漏源同时进行抢救时,可将跌窝内松土清除,回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