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707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docx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二〇一六年七月青岛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2

1.1项目名称2

1.2项目性质2

1.3地理位置2

1.4建设内容及规模2

1.5项目主要施工方案3

1.6工程分析3

1.7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与选址合理性8

2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13

2.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13

2.2建设项目所在地海洋环境现状13

3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15

3.1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15

3.2声环境影响分析15

3.3振动环境影响分析15

3.4隧道渗水量影响分析15

3.5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5

3.6其他影响分析16

4主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8

4.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8

4.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0

5评价总结论21

5.1项目概况21

5.2环境质量现状21

5.3环境影响评价23

5.4环境风险影响评价24

5.5公众参与25

5.6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结论25

1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青岛北站-大洋站段过海隧道工程。

1.2项目性质

新建工程。

1.3地理位置

青岛地铁8号线(M8)线路自五四广场站沿山东路向北至青岛北站,然后向西过胶州湾海域,继续向北至胶州国际机场,到达终点胶州北站。

本工程为其中东大洋站~青岛北站区间过海段,于胶州湾东北部红岛东湾湾口海底。

1.4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作为青岛地铁8号线重要节点工程。

青岛地铁8号线全长约60.7km,本工程为其过海段区间段东大洋站~青岛北站,位于胶州湾东北部红岛东湾湾口海底。

区间长约为7.926km,两个通风口间过海段线路长5.4km,其中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段共5.19km;陆域段长约为2.526km。

拟在胶州湾海域两端各设置1座风井兼做紧急疏散口,青岛北站距离2号竖井约为1.00km,东大洋站距离1号竖井约为1.526km。

地铁8号线过海隧道采用双洞单线标准断面(复合盾构)+中间独立风道兼疏散通道(复合盾构)深埋方案,隧道轴线间距30m,洞结构内直径为6.0m、外轮廓直径6.7m,岩石最小覆盖层厚度约39m,双洞轴线间距30m。

陆地段隧道采用双洞单线建设方案,洞结构内直径为6.0m、外轮廓直径6.7m。

地铁8号线过海隧道辅助工程主要包括通风、排水、安防、疏散、供电等,其中隧道通风系统由活塞通风系统和机械通风系统组成,两部分紧密联系,在功能上互相补充。

设有四处废水泵站,在海域段最低点设2座主排水泵站,两端区间风井位置各设1座辅助排水泵站,每座泵站内设3台耐海水腐蚀排水泵,收集区间结构渗漏水、冲洗及消防废水以及风井雨水,废水从两端区间风井排出经消能后排入大海。

过海区间设置独立风道兼疏散通道,发生火灾时可沿安全疏散通道步行至区间风井兼紧急疏散口,通过位于地下三层的疏散楼梯到达地面,区间风井地面出入口采用常闭防火门,可手动开启,疏散楼梯宽度为1800mm,1号风井兼紧急疏散口距地面37m,2号风井兼紧急疏散口距地面42.15m。

在隧道两侧大洋站前设置故障车停留线、太原路站后设置故障车停留线及站前设置单渡线,跨海隧道区间中不再设置故障车停留线及渡线。

设置4座牵引变电所,分别设于两端车站及海底隧道两端区间风井。

1.5项目主要施工方案

青岛地铁8号线大洋站〜青岛北站区间长7.926kmm,其中海域段长5.4km,其余为陆地段。

区间从红岛大洋站沿岙东南路地下敷设,在红岛高速公路收费站东侧过胶州湾,至胶州湾东岸填海工程沿规划绿地敷设,到青岛北站。

大洋站为两层岛式车站,车站小里程端设单停车线;青岛北站为岛式站,现已施工完成,预留了8号线区间的接口条件。

过海段隧道5.4km采用双洞单线断面(复合盾构法)+中间风道兼疏散通道(复合盾构法)方案;

陆地段隧道:

大洋站至1号竖井为双洞单线采用复合盾构法施工;二是青岛北站至2号竖井为双洞单线采用复合盾构机施工。

两个区间竖井初步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粧+内支撑围护。

竖井所在位置为空地,不影响交通和地下管线。

需采购3台普通直径的土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机,3台盾构机分别由2号竖井向1号竖井掘进,在1号竖井接收。

陆地段大洋站至1号竖井为双洞单线采用复合盾构机施工,长度为1526m,利用海域段施工完后的复合盾构机进行施工,在1号竖井始发,在大洋站调头。

本段隧道需海域段施工完成后再施工。

陆地段2号竖井至青岛北站为双洞单线采用复合盾构机施工,长度为1000m,利用海域段施工完后的复合盾构机进行施工,转场1个月,在2号竖井始发,在青岛北站调头。

本段隧道需海域段施工完成后再施工。

1.6工程分析

1.6.1施工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

本项目作为地铁8号线过海隧道工程,全程采用盾构作业法施工,项目施工海洋环境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准备、施工期噪声、废水、废气及固废等对邻近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各工程内容的产污环节如下:

图1.6-1施工期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

1.6.2施工期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①控制施工现场道路扬尘。

施工期,各种施工车辆频繁出入,应采取洒水措施防尘降尘。

通往各施工场地的便道,应做夯实硬化处理或修建水泥路,便道两旁植树绿化。

②控制搅拌混凝土扬尘。

搅拌混凝土扬尘是施工扬尘的主要污染源。

为避免对施工区周围区域扬尘污染,尽量采用预制混凝土代替现场搅拌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采用洞内搅拌。

③重视弃碴运输扬尘控制。

车辆装卸运输弃土,不得装卸过满,避免撒落及因风起尘。

④隧道施工有少量粉尘污染和燃油设备及汽车排放有害气体污染。

对粉尘污染采用通风降尘;对于有害气体污染采用符合国家排污标准的设备和车辆,以降低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2)声、振动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噪声源主要由各类动力机械设备产生,如钻机、装载机、汽车、空压机、风镐、施工运输车辆、海上作业机动船舶等,施工时对附近居民区造成干扰,需采用低噪声设备或加设消声器、设置隔声墙、限时施工等措施,控制噪声污染。

施工噪声影响范围较大,必须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应严格控制施工噪声排放量,不得超过国标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场区外噪声控制标准:

白天等放声级不大于70dB夜间,等放声级不大于55dB。

施工期间,应控制车鸣笛。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减少对陆域植被生态破坏的措施

a.跨海通道工程两侧两端引道的施工开挖、填方,应严格按经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避免任意取土、弃土和扩大路基开挖范围。

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砍伐或改变工程沿线附近区域的植被与绿化。

项目建设尽量依托两侧车站施工场地。

b.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应考虑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

保护好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c.结合工程的实施,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②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及建议

a.基础施工尽量避开雨季。

如无法错开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雨情,作好大雨之前的防护措施,避免新开挖的裸路面受到雨水直接冲刷。

b.施工弃碴除部分坚硬石碴用作工程材料外,另一部分用作城区建设土石方。

③施工期减轻海域环境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a.隧道及基础开挖出的大量土石方应及时拉运处置,不可在海边堆弃。

其余岩石等应及时清运他用。

b.隧道施工用水排放前,设计中设置沉淀等污水处理池,防止高浊度污水漫流或直接流入海中。

c.工程施工时混凝土拌合,应采取防雨水冲刷措施,以防止雨季施工或大风暴雨时大量混凝土、水泥浆液入海污染海域。

采用钻爆法施工的暗挖隧道,可完全避免海域环境污染。

(4)固体废碴防治措施

①运输路线应定期洒水;

②车辆装卸运输碴土,不得装卸过满,避免撒落及因风起尘,要适当加湿并覆盖;

③经常清洗运输车辆;

④加强运输车辆维护,使用尾气达标车辆。

(5)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防治措施与对策

①工程办公、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排污管网。

②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应依托两端城区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区污水管网,避免直接排入周围海域。

(6)施工场地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措施与对策

跨海通道施工工期长,施工规模大,两岸施工场需布局多处。

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不能忽视。

①施工期,各工地应及时收集施工垃圾,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并做出及时处理,不得长久堆在现场,以免占用工地和带来其他污染问题。

②属不会产生明显污染的废砖头、废混凝土、废墙体、废装块等可作为填充材料,充垫场地、便道、路堤等,不得任意堆存或丢弃。

③属废钢筋、废铁料、废钢管、废旧设备等建设过程产生的废物,应回收处理,减少金属资源流失。

④施工中产生的废橡胶制品(如废旧轮胎)、废塑料、破油毛毡、废玻璃瓶、破木料等,收集后分类处理,能回收的应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送垃圾场统一处理。

⑤施工居住区内的生活垃圾应及时清扫收集,送垃圾场处理。

注意施工生活区的卫生,减少气味,防止鼠、狗、猫等动物引入工地。

1.6.3施工期污染源强估算

(1)施工噪声

本工程隧道开挖采用盾构法施工,该施工方法具有噪声小的明显优势,因此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两端施工场地及隧道内作业机械噪声,如推土机、挖掘机、铲土机、装载机、平土机、混凝土搅拌机、铆钉机、振捣器、卷扬机、重型吊车等以及各种施工车辆运输噪声。

常用施工机械噪声源强在76~112dB(A)之间。

地下区间段施工,全线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工程对地面噪声敏感点影响轻微。

(2)施工振动

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振动主要来自重型机械运转,重型运输车辆行驶,锤击、大型挖土机和空压机的运行,回填中夯实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振动。

施工常用机械振动源强在64~76dB之间(距根源水平距离30m处)。

(3)废水

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来自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地下连续墙施工、区间隧道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冲洗废水。

工作人员每日生活污水量约为5.1m3。

建筑施工废水每个站排放量泥浆水平均约为10~20m3/d。

针对施工期生产废水,按照一般工程设计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沉淀池和排水管道,截留收集施工场地内的冲洗污水及施工泥浆污水等,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物料冲洗以及施工现场和临时堆土场的洒水防尘,泥浆经干化后交渣土管理部门处置。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养护维修管理,台车下铺垫棉纱等吸油材料,用以吸收滴漏油污,其他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含油污水,采用棉纱吸收后将其打包外运至垃圾场集中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污量。

(4)废气及扬尘

主要为土建结构施工阶段,渣土运输等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

(5)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为区间隧道修筑产生的弃渣;施工期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60kg/d,生活垃圾全部统一收集。

本项目隧道挖方量共约57.09万m3,成分主要为砂石,根据城建部门要求,需资源化利用,目前项目建设单位正在与相关弃渣公司落实具体事宜。

1.6.4营运期污染因素分析

(1)噪声源强

营运期噪声来源主要是地铁环控系统,设备噪声源主要为由风井传播至地面的列车轮轨噪声、制动噪声、电机电磁噪声和车载设备噪声,这部分噪声源强和风机设备型号、功率、消声措施等因素有关。

一般风亭噪声源强为45.8~57.7dB(A)。

(2)振动源强

本工程采用B型车,在行车速度100km/h,弹性分开式扣件,普通整体道床,60kg/m无缝线路情况下,测点与轨道距离0.5m,地下段列车振动源强采用VLZmax为87.2dB、VLZ10为84.2dB。

(3)废水

地铁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沿线车站的生活污水和车辆段工作人员生活污水、车辆洗刷废水及检修产生的少量含油废水。

本工程主要针对跨海部分进行评价,两侧陆域车站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同时,本项目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漏海水经分级截流后就近经市政雨水排放口入海。

(4)废气

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运营初期车站风亭排出的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内部环境空气,主要为余热、余湿、粉尘及由人体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气体。

(5)固体废物

本项目作为地铁8号线跨海部分,经过车辆产生的固废废物在两端站点收集后由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置。

1.7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与选址合理性

1.7.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第6款城市及市域轨道交通新线建设,作为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过海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项目建设属于“七、海洋运输物流业”中的“海洋旅客运输”下列“海上高速客运项目”,为鼓励类项目,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

1.7.2与《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符合性分析

根据《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本工程由西向东跨越3个功能区:

红岛旅游休闲娱乐区(A5-46)、胶州湾农渔业区(A1-30)和胶州湾港口航运区(A2-34)。

(1)与红岛旅游休闲娱乐区(A5-46)符合性分析

①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用途管制:

本区域基本功能为旅游休闲娱乐功能,兼容农渔业等功能。

允许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禁止破坏海岛自然景观。

用海方式:

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严格论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具备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符合所在功能区的功能定位,项目采用地下暗挖式施工,不会破坏海岛自然景观。

本项目用海方式为海底隧道,不改变所在海域自然属性,不影响水深地形,不会导致所在海域功能发生改变。

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功能区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②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生态保护重点目标:

自然景观、海岸线。

环境保护要求:

妥善处理生活垃圾,避免对毗邻海洋生态敏感区、亚敏感区产生影响。

本海域文体休闲娱乐区海水水质不劣于二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均不劣于一类标准;风景旅游区海水水质不劣于二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均不劣于二类标准。

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海底隧道工程,地下深埋方案穿越海岸线衔接东西两侧陆域,不占用自然岸线,不改变沿程海域自然景观,不影响水深地形,不会导致所在海域功能发生改变。

项目施工期噪声小无扰动,正常营运期间对海洋环境无影响,不会导致所在功能区各环境要素超标。

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功能区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项目建设符合红岛旅游休闲娱乐区(A5-46)。

(2)与胶州湾农渔业区(A1-30)符合性分析

①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用途管制:

本区域基本功能为农渔业功能,兼容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

在船舶习惯航路和依法设置的锚地、航道及两侧缓冲区水域禁止养殖。

加强渔业资源养护,控制捕捞强度。

保护生物多样性。

军事区内禁止养殖和地方船只抛锚。

用海方式:

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鼓励开放式用海。

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具备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符合所在功能区的兼容功能定位。

项目采用地下暗挖式施工,用海范围无施工船舶作业,施工期及营运期均不影响航路通航。

项目建设不涉及养殖、捕捞作业,无施工船舶停靠、抛锚。

本项目用海方式为海底隧道,不改变所在海域自然属性,不影响水深地形,不会导致所在海域功能发生改变。

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功能区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②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生态保护重点目标:

胶州湾北部海洋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要求:

加强海域污染防治和监测。

渔业设施建设区海水水质不劣于二类(渔港区执行不劣于现状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均不劣于二类标准。

其它海域海水水质不劣于二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均不劣于一类标准。

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海底隧道工程,深埋于海底微风化基岩层内,地形沉降问题轻微,过海段全线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阶段噪声小无扰动,不会对所在海洋功能区海洋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工程建成后对该海域水动力不会产生影响,也不会改变当地的底质类型、地形和地貌,正常营运期间对海洋环境无影响,不会导致所在功能区各环境要素超标。

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功能区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项目建设符合胶州湾农渔业区(A1-30)。

(3)与胶州湾港口航运区(A2-34)符合性分析

①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用途管制:

本区域基本功能为港口航运功能。

在基本功能未利用时允许兼容农渔业等功能;大港附近海域兼容旅游休闲娱乐功能。

保障港口航运用海,航道及两侧缓冲区内禁止养殖。

保障河口行洪安全。

军事区内禁止地方船只抛锚。

用海方式:

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港口内工程用海鼓励采用多突堤式透水构筑物方式。

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项目采用地下暗挖式施工,用海范围无施工船舶作业,施工期及营运期均不影响港区通航。

项目建设不涉及养殖、捕捞作业,无施工船舶停靠、抛锚,不影响河口行洪安全。

本项目用海方式为海底隧道,不改变所在海域自然属性,不影响水深地形,不会导致所在海域功能发生改变。

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功能区海域使用管理要求。

②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生态保护重点目标:

港口水深地形条件;文昌鱼资源。

环境保护要求:

加强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河口实行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进行减排防治。

港口区海域海水水质不劣于四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均不劣于三类标准。

航道及锚地海域海水水质不劣于三类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均不劣于二类标准。

避免对毗邻海洋敏感区、亚敏感区产生影响。

符合性分析——本工程为海底隧道工程,深埋于海底微风化基岩层内,地形沉降问题轻微,过海段全线采用盾构法施工,施工阶段噪声小无扰动,不会对所在海洋功能区海洋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工程建成后对该海域水动力不会产生影响,也不会改变当地的底质类型、地形和地貌,正常营运期间对海洋环境无影响,不会导致所在功能区各环境要素超标。

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功能区海洋环境保护要求。

项目建设符合胶州湾港口航运区(A2-34)。

综上,项目用海符合红岛旅游休闲娱乐区(A5-46、胶州湾农渔业区(A1-30)、胶州湾港口航运区(A2-34),因此本工程用海符合《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1.7.3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发[2011]1号)在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中指出:

“统筹海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提高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交通网络建设要优化布局,强化枢纽,完善网络,提升功能,发挥组合效应和整体优势,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青岛地铁8号线工程建设可有效连接红岛中心区、青岛中心区和城阳城区,是红岛与青岛市区、火车北站、新建国际机场的重要骨干线路,也是轨道交通近期线网中唯一的跨海连接青岛和红岛的通道。

项目建设完全体现了“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目的与意义。

因此,项目用海符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1.7.5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符合性分析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已与2016年1月8日获国务院批复(国函〔2016〕11号)。

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总规”以围绕胶州湾的大青岛都市区核心区(三城)为起点,以骨干复合交通廊道为依托,沿“一轴三带”向纵深拓展,带动10个市域外围组团、13个重点中心镇和45个一般镇梯次发展,形成以“一轴、三带”为框架的组团式、多中心、海湾型城市群格局;在综合交通规划方面,“总规”重点放在以区域化快速干道网为架构的布局体系的完善,强化中心城与重点发展组团间的交通联系,以“一环四放射”为基本构架,统筹全域范围内的城际铁路、快速轨道和交通枢纽,形成“环绕胶州湾、统筹全市域”的网格化布局,支撑城市空间发展。

项目建设是实现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组团式空间布局的战略需要,项目用海符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1.7.6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符合性分析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已与2016年4月26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发改基础〔2016〕909号),见附件。

青岛市基于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背景,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于2016年1月8日得到国务院批复【国函〔2016〕11号】。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了修编,方案纳入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受此影响,青岛市对已批复的《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8)》进行了调整。

本项目为规划调整方案中的新增8号线过海段,项目建设符合《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

2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2.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及保护目标

2.1.1评价范围

本项目2级评价范围,以隧道两端分别向西、南、北外扩8km,评价面积公约155km2的海域面积。

2.1.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是周边养殖用海、天然气及提水管道、跨海桥梁、两端居民区等。

2.2建设项目所在地海洋环境现状

2.2.1海水水质水质环境

2014年5月,大潮航次调查海域水体中有5项指标超过海水水质标准,pH、DO、Cd、总Cr、Hg和石油类含量未出现超标现象。

在超标的水质参数中,DIN超标最为严重。

站位1、2超过功能区划要求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站位7符合功能区划要求的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而站位8则超过四类水质标准,站位2、3、4、5、6均超过海水水质二类标准,站位9、10位于混合区,其水质超过海水水质二类标准,势必会对周围的二类水质功能区带来影响。

2014年5月,小潮航次调查海域水体中有6项指标超过海水水质标准,pH、DO、Zn、Cd、总Cr含量未出现超标现象,符合功能区划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

在超标的水质参数中,DIN、Cu、Pb超标最为严重,均有9个站位超过功能区划标准,2个站位的PO4-P、石油类含量超标,1个站位的Hg含量超标。

2.2.2海洋沉积物环境

2014年5月小潮期调查海域未出现超过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的现象,说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质量现状符合功能区划要求。

2.2.3海洋生态环境

2014年5月:

大潮期表层海水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1.40~4.95mg/m3,平均值为2.93mg/m3;小潮期表层海水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1.94~10.68mg/m3,平均值为3.79mg/m3,均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

浮游植物细胞平均值为779×104cells/m3,整个调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趋势明显,表现为中东部高、南部低,等值线近似与岸线垂直。

共鉴定出各类浮游动物25种、浮游幼虫12类。

其中,浮游甲壳动物是浮游动物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桡足类是其主要类群。

共出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