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577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docx

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编号         

  

凯里学院

 

学年论文

课题名称:

贵州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地理科学 

班   级 1

指导教师  

2013年6月13日

 

贵州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单位:

旅游学院作者:

摘要:

旅游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能够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特性,是发展前景广阔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较多,东部沿海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而中西部较为缓慢,云南、贵州、四川地质地貌、地势地形、形成独特气候,自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但由于地形、气候经济等原因原因,旅游业发展滞后。

本文选取了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对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发展的措施。

并并对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率进行理论概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从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我省旅游业现有的发展规模和效率,并与周边及国内旅游大省进行了效率评价,从而找出存在的差距和影响我省旅游业发展规模与效率的原因,最后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旅游业发展规模提高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贵州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对策

绪论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奇异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同浓郁古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独具魅力。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贵州省旅游业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发达,缺乏管理人才等等,总体呈现经营管理不善,市场开发较小;盲目开发,资源消耗严重。

要寻求贵州旅游业发展,还得借助于国家的政策。

引入人才,搞好经营与管理。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整体服务水品。

利用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旅游业发展之路。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

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

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

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

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

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

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

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

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

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

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

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3.贵州旅游整体形象不突出,没有展现出自身的特色,不利于形成强大的品牌。

  4.旅游资源整合尚未完成,旅游业宣传、目的地营销等方面与建设旅游大省还有一定的差距。

贵州旅游的产业性还没完全显现出来,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点,还没有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很小。

因而发展旅游业的动力不足。

  5.贵州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不足。

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传承方面,世界遗产的申报上都还存在空白。

  6.从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来看,住、行、娱、购等方面与旅游者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二、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些策略

1.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

  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我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加大对外旅游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旅游行业的投入产出是比较高的。

所以要舍得在这上面花钱,要利用新闻媒体、电视媒体、广告宣传画进行宣传介绍,将一些风景区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真山真水录制成专题片。

不仅要在省内宣传,更要在省外、国际上宣传,利用信息网络,扩大海外宣传,将一个崭新的贵州介绍给海内外的朋友们。

让他们对神奇的贵州充满向往,产生一种不得不来此一游的想法。

  2.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落后的交通设施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要改变当前的状况,必须改善交通条件,加快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抓好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旅游厕所、通讯、住宿、餐饮等设施的配套。

创造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环境,树立贵州旅游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客人,让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3.增强整体意识,规范服务,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窗口”,是集“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行业。

即使我们的硬件上去了,却没有规范的服务,给来客留下遗憾,让来客不满意,这无疑对我们的前期工作是一个否定。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放眼未来,我们必须加强行业管理,纠正不正之风。

  4.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任何一项都不能缺,而旅游购物,能直接提升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而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之所在。

旅游特色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我们必须看准这一市场,运用传统手法表现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内容,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不仅在旅游商品上要有特色,而且要在旅游线路上也要有特色,要突出我省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让我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5.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合理,不能盲从

  我省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在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保护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我们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断子孙路,而应把眼光看远些,要有长远意识,要把青山、绿水、蓝天留给子孙后代,把凝结在旅游资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子孙后代,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让子孙后代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将自然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把我们的旅游业搞得更好,经济更发展。

  6.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机制

  就目前全省财政状况看,一段时期内政府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旅游产业开发。

所以贵州旅游产业开发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走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的路子。

要增强宣传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投资主体办实事,提供切实帮助,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让投资者有发展,能赚钱。

为此,应把招商工作与旅游制度创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掌握投资主体的利益关注点,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优惠建设,让利经营等,吸引投资者,加快招商工作。

同时,加快旅游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旅行社产权改革路子,选择一批旅游景区、景点进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试点,鼓励外商收购旅游企业或参股、租赁经营,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兴办旅游企业或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造。

三、总结

贵州奇异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同浓郁古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地势条件、地质条件,成为打造生态旅游旅游开发独具魅力旅游业,促进贵州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

从经济方面,这样的参与使得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与渗透使得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可以更快的融入现代文明;从环境方面,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

总之,用生态旅游的理念,必然使得当地居民在科学、经济、技术上对资源实施保护又了客观的可能。

在整体层上,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康海;  贵州红色旅游的功能与战略对策[J].理论与当代2007年07期

[2]刘祥;  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建议[J].当代贵州2004年06期

[3]郑本法;郑宇新;  旅游业的本质和特点[J].开发研究1998年03期

[4]黄晨晨;  西部开发:

旅游先行效益先行——论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2000年04期

[5]石美玉;  旅游者购物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6]翟辅东;  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7]戴凡;  旅游持续发展行动战略[J].旅游学刊1994年04期

[8]余书炜;  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J].旅游学刊1997年04期

[9]王德刚;  略论旅游学的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1999年01期

[10]孙根年;  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年04期

 

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贵州旅游业 发展 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贵州素有中国“公园省”之称,山川秀丽,气候宜人,食品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非常优越的条件。

但是,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阻碍旅游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要使得贵州旅游业持续又快又好发展,并把贵州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大省,那么,解决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贵州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在2007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6262.8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人民币。

全年旅游收入净增124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7%;相当于全省GDP的18%,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

各项指标均居西部12省区之首。

旅游正在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省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已开展经营或已进行规划的有477个旅游区(点),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个;全省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数量达240家、旅行社达194家、旅游定点接待汽车810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余人。

  

    

  二、贵州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体制创新不足  

  贵州宏观管理部门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缺乏科学分析和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无规划开发、无序开发、低层次开发问题严重,致使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化结构与整体优势较差。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贵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拉动贵州旅游经济必然首先要求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创新。

贵州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显然还未完全打破陈旧的发展观念及模式,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和创新的思维,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

  

  

(二)旅游形象定位不明且宣传力度不够  

  所谓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确地确定目的地产品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提升。

许多著名的旅游国家或地区成功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

贵州旅游业逐步认识到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所以自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就尝试为贵州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位,为旅游宣传找到一个突破口。

于是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提出了探溶洞奇、观瀑布美、享民族情”的宣传口号,旅游定位是“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大家都说贵州的旅游资源比起云南、广西毫不失色,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广西俨然成为老大;“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春城”的口号撑起云南热火朝天的旅游事业。

但贵州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打出具有特色的促销口号,许多景点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

  

  (三)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性  

  众所周知,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壮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

但可惜的是贵州在发展旅游业,塑造旅游形象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忽视了深层次挖掘资源的文化性。

这也是我们和旅游业发达省份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昆明举办的“世博园”、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印象·云南”把云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介绍给了全世界。

可提到贵州,游客却很难想到贵州代表性的旅游文化。

 

  三、在新形势下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特色性,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

但贵州旅游业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产业优势,经济效益的获取也远未达到预想目标。

因此,贵州旅游业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突破障碍,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  

  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

旅游的综合性 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 系。

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 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二)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

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

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

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

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

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

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

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

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

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

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

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忠元,向洪《旅游资本》[M]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程世红《 对发展贵州旅游业的思考》 2004年8月  

  [3]魏小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浅论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摘要:

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拥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要推进贵州旅游的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发展,必须发掘旅游资源的内涵,组织好各具特色的旅游宣传。

 

  关键词:

红色旅游内涵特点 

   

  我省的旅游在空间上遍布贵州高原,而且与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融合,特色鲜明,文化深厚。

特别是以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阳等重大历史事件所形成的长征文化,更具震撼力、号召力,更具垄断性。

下面就谈谈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一、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

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

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

民族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之众和内容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挖掘贵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贵州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促进贵州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大有可为。

 

   

  二、红色旅游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的红色旅游,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宣传红色旅游,通过重温我党奋斗史、革命史和光荣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贵州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

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据初步调查,红色旅游点160余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红军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到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形成三线三区:

 

  三线是:

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习水县青杆坡战斗遗址、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

二贵阳(息烽集中营)、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三省会议纪念碑、贵州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草原艺术研究社旧址、毕节烈士陵园、夏曦烈士纪念碑)、赫章、威宁(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草海)。

三贵阳(息烽集中营)、镇远(周达文故居、和平村旧址)、黎平(黎平会议旧址、红七军部旧址、毛泽东在黎平住处、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黎平“烈士陵园”等)。

 

   

  三、阳明文化旅游 

   

  贵州阳明文化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开发以大贵阳为中心,范围涉及省内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市的阳明文化旅游圈,对于带动贵州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实现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对接,使贵州文化旅游走向全国和世界,意义重大。

 

 四、生态旅游 

   

  即绿色旅游,贵州高原的青山绿水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倍受游客青睐,发展绿色旅游的景点颇多,这是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设计指导,以休闲、度假、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旅游者参与性强,品位高雅,形式多样,既使旅游者身心健康、增长见识,又能增强热爱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弘扬文明精神,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贵州的生态旅游有很强的吸引力。

 

   

  五、乡村、科考等旅游 

   

  乡村旅游即农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魅力,我省东线尤其具备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

这一旅游可参与性强,费用相对低廉,投入少,经营灵活,回报率高。

其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文化及民风民俗具备乡村旅游的条件。

这些乡村是观光、采风、休闲、科考、探险的理想之地,可进行观赏、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研讨、乡村专题调研等旅游开发,若推出一系列具有乡村旅游特色的专题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很多产业。

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拥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政策措施,以及行、吃、住、游、购、娱等,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联系贵州实际以及人们的生活实际,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功能,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开拓旅游市场,全面提升贵州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千方百计做好贵州旅游宣传发展的大文章。

 

关于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特征及旅游开发建议

论文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  文化特征  旅游开发 

  论文摘要: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旅 游价值很 高的资 源,也是喀斯特地 区一种遍在性资源,是贵州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其在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 ,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 ,缺乏文化 内涵,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所以大部分在开放不久后很快便进入衰落阶段,使得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始终无法向经济优势转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文在对贵州洞穴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喀斯特洞穴文化的特征 ,并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多年来贵州作为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东亚片 区的中心,虽然堪称 “逢山必有洞”,但 由于洞穴旅游开发水平较低 ,旅游开发主要以自然观光为主,开发前期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等,使得大部分喀斯特旅游洞穴生命周期短,衰落快 ,始终无法让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究其原因,洞穴开发缺乏文化内涵是主要原因。

所以,挖掘喀斯特洞穴的文化内涵 ,构建喀斯特地区洞穴文化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