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561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docx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精华版11

请开始答题:

(一)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

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

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

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

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

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

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作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

但具体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

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

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

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

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

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

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

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

人们常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即表现为他人必须遵守约束。

这类义务论结构可能不大适用于对道德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等类复杂问题的解释。

例如,甲侵犯了乙的权利,那么丙有义务去制止吗?

丙有权利,但不一定出于义务。

如果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去解释某丙的行为,可能更有利。

用福利主义的根据事物状态的好坏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又用结果主义的根据效用结果来判断事物状态好坏的原则,那么丙去制止甲,因其结果是好的,他便有道德权利去行事。

评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

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由此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

伦理学与经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本身相互关联决定的。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水平,也取决于是否肯于奉献的道德水平。

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

而这种社会性即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原载2001年8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表述,与第一段中阿马蒂亚·森的看法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A.人类研究经济学,既是由于对财富的关注,也源于更深层次的目标追求。

  B.理性的逻辑方法和伦理的方法,都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方法。

  C.现代经济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者却不能像那些经典的研究专家那样,始终注意两种根源和方法的平衡。

  D.历史上某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尚未能引起现代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2.以下不属于单纯工程学方法缺陷的一项是()

  A.把人当作单纯的理性对象来看待,因而难以避免现实的失误。

  B.常常忽略人的感情、意志、理想和道德的巨大作用。

  C.常常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应用程序,来解释和说明伦理学问题。

  D.常常只看到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却忽略应有的伦理约束。

  3.关于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承认同情心、伦理考虑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人们在追求自利时不违背伦理正当的原则。

  B.使伦理不离开经济学,因而避免空洞;使经济学不离开伦理学,因而避免贫困。

  C.使人们提高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潜能,提高创造能力。

  D.发掘出人的社会性中属于伦理因素的一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利,还能达到互利。

  4.依据原文的论证分析,以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第一段所说的“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应当包括注重经济活动中理想、道德的影响,注重人在内在价值方面的自我完善等项内容。

  B.我们还不大习惯借助经济学原理来简单释伦理学问题,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分析道德权利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

  C.依据某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而肯定他具有完成这一行为的道德权利,这是将经济学原理引入伦理行为判断的一个尝试。

  D.因为人的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因此用经济原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也是理由充分、十分必要的。

(二)不像诸如行星的运动、光的行进等物理现象,有生命的东西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律,也许永远不会。

有许多人坚持,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也就是说不能在普通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来解释和判断任何给写情势的人类行为。

但是,生命并不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例外情况,生物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了的话,难处就在后面那个短语所说的。

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

然而,人类能够了解自己,对此无需绝望。

在获得对人类自己的复杂精神的更好的知识方面存在着广阔的天地,即便我们决不会到达这一道路的终点,我们还渴望沿着它走很长一段路程。

不仅因为总是特别复杂,而且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时间也不长。

现代物理学出现于1600年,化学出现于1775的,而“实验心理学”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仅仅从1879年开始,德国生理学家冯德在这一年建立了第一个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冯德先生主要感兴趣的是感觉以及人感知周围世界的细节的方式。

几乎在此同时,兴起了应用于一个特定方面的人类行为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把人当成一种工业齿轮。

188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开始测量做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泰勒是头一个“效率专家”(像所有效率专家一样,倾向于看不见停表之外的价值),在工人当中是不受欢迎的。

5.“生命并不是不受自然规律的例外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

  A.生命只是在例外情况下不受自然规律支配

  B.生命只在例外情况下受自然规律支配

  C.生命不受自然规律支配

  D.生命受自然规律支配

6.“后面那个短语”指的是()

  A.生物的行为也是完全可以解释的  B.假如所有的因素都知道了的话

 C.所有的因素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D.因素太多了,太复杂了

7.泰勒在工人们当中不受欢迎的原因是()

 A.他的研究忽视了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因此,只把人当成了一种工业齿轮

 B.对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测量不准确,影响了工人的利益

 C.减少了所需要的工作时间,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D.单纯追求工作效率,加大了工人劳动强度

8.下面对文章观点的概括不符合作者见解的一项是()

 A.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

 B.生命的行为从未归纳为严格的自然律

 C.人类对自身不如对自然现象的了解那样多的原因,一是因素太多,太复杂,二是研究的历史也不长

 D.生物的行为有可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归纳为严格的自然规律

9.文章第二段主要想说明的是()

 A.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这一问题研究的时间很短

 B.实验心理学从1897的开始研究的

 C.冯德建立了第一个人类行为研究的实验室

 D.冯德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很感兴趣

(三)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

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

”不外回答说:

“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

”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

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

“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

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

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罗斯金的错误在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p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

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

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

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

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有前者可以尝到美感而后者则只能尝到快感。

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许引起不快感。

________________。

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的。

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

“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说相容?

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

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肌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

对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

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

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

10.在第3段横线处应补上的一句话是()

A.美感具有引诱性,快感缺乏引诱性B.与快感相比,美感更具有趣味性

C.与美感相比,快感则更具有实用性D.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

11.在第5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的比喻要说明的道理是()

A.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B.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C.如果过于专注,反而不能获得美感。

D.美感与快感永远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12.美感和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

A.美感起于艺术鉴赏,而快感起于生活实际。

B.美感欣赏的浓度大,快感欣赏的浓度小。

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D.主张享乐主义的人获得的多是快感,而能忘却自我的人多能获得美感。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

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

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

D.不少美学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弄不清楚美感与快感的分别。

(四)树是一部活档案,树干的年轮就是历史的记录。

1901年,美国人道格拉斯居住地附近新近砍伐留下的树木桩上,都有相同的图案纹理,譬如说,这些树木年轮的外面3圈都较宽,这表明近3年居住地附近环境与气候条件较好,树木生长较快。

相反的结论也可以由此得出。

这个发现促使道格拉斯致力于树木年轮的深入研究。

他用“同一地区同时期模式相同”的假设,以“接龙”的方式,来推算老树的初生年份。

比如,有一棵被砍下的百年古树,其砍伐年代不详,但是它的年轮中却有一圈与当地一棵1864年吹下的大树的年轮最外圈相吻合。

由于最外圈是被砍伐当年的年轮,因此推出这相吻合的一圈为1864年的年轮,由此向内按每进一圈是一年的方法推算,就可算出这棵树的初生年份。

一些科学家还根据年轮推算出发生过酸雨的年份。

哥伦比亚大学的雅格比解释说,随着树木越长越老,年轮也变得越来越窄,而酸雨对树木恰恰起着相反的作用。

年轮还可以记录火山爆发与地震。

火山爆发时,大量灰尘与气体进入同温层,遮住了阳光,这会使温度降到冰点以下,给树木留下一道叫做“霜轮”的特殊标记。

东印度群岛坦波拉火山爆发曾使1816年成了“没有夏天的一年”,这个标记甚至出现在南非的树木上。

地震还可以给树木造成损害,使树在以后的一些年中形成较窄的年轮。

由此看来,倘若说树木年轮“泄露天机”,似乎并不为过。

14.对下面的说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相反的结论”:

如果树木某一年的年轮比较窄,那就证明这一年环境与气候条件不好。

B.“初生年份”:

指栽树的年份。

C.“这相吻合的一圈”:

指1864年砍下的大树年轮的最外圈。

D.“这个标记”:

指“霜轮”,即所有冰点以下树木生长时留下的年轮。

15.“相反的作用”是指:

()

A.酸雨会改变年轮的图案纹理模式。

B.酸雨会刺激树木的生长。

C.酸雨会加速树木的老化,使树木的年轮变窄。

D.酸雨会延缓“越长越老”的树木的生命。

1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年轮的图案都是相同的。

B.道格拉斯的假设是从“相吻合的一圈”中提出来的。

C.树木的“霜轮”与“酸雨”没有关系。

D.树木的年轮变窄,这是地震给树木造成的损害。

17.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接龙”是一种分析、比较同一地区两棵树年轮模式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可以推知其中一棵树的初生年份。

B.通过年轮研究酸雨、火山爆发与地震,所依据的是自然条件对树木生长产生的直接影响。

C.树木年轮可以记录下历史上发生的某些自然现象的时间、地点。

D.说树木年轮“泄露天机”,是因为树木的年轮可以使人类更好地预知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

(五)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

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

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

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剂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

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

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合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

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

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

美国政府有关部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

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

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

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项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试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

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18.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的泄露会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其根本原因是

A.进入地下水,就很难“请”出来。

B.即使很少的含量,也会有害人体。

C.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很难分解。

D.水溶性强,不亲合土壤,难分解。

19.对“麻烦的事还远不止这些”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地下饮水源和对局部地区空气的影响。

B.“这些”是指曾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人所认为的该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C.“麻烦的事”是指由于甲基叔丁基乙醚有毒性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麻烦的事”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深水层的地下水资源的必然性。

20.不属于“巨大的代价”所指的内容是

A.已经对地下饮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使人们希望呼吸清洁空气的追求落空。

C.为解决水污染耗费大量人力和资金。

D.水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还很难。

21.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法。

C.PM1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西醚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五)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

在我与青年人接触中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他们有志成为世界学者、国际学者,对国际的重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为此①,我要求他们多研究中国的重大问题。

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这么大的水利资源要开发,在世界水利史上是少有的。

为此②,世界上好多水利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这项工程出台时,遭到美国的反对,他们认为会破坏生态平衡,而现在美国商务部则忙于为美国公司提供有关中国三峡建设的信息和咨询,否则他们将难以介入。

长江三峡还不算是中国的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问题。

第一,它占全部资源的50%~70%。

西南地区的水利资源集中在南沙江、金沙江、怒江,横亘三个地区,落差1000米,水利资源极其丰富。

它的开发,需要高落差水轮机。

目前,这项技术在世界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这一资源的开发,是在崇山峻岭之中。

怎样进去,这也是世界上极少碰到的问题,是搞飞艇呢,还是发明其他运输设备,这有待开发和探讨。

因此,它们不仅是中国水利建设上的问题,也是科学技术的研究课题。

英法修隧道等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问题。

中国也有些跨世纪的问题,如怎样将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彻底解决大西北的干旱问题,这也是跨世纪的工程,一旦实现,其经济效益之大是难以估量的。

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是21世纪上半叶就可完成的,这是中国子孙万代的事业。

22.文中加黑的两个“为此”各指的是什么?

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B.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②指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C.①指许多青年人热心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关心国际的重大问题;②指世界上许多水利科学家都想插一手,以流芳百世。

D.①指中国的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等特殊条件,都会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②指世界水利史上少有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23.文中提到了几个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下列四项中不能与之并列的一个是

A.中国长江三峡工程

B.中国西南地区的水利开发

C.高落差水轮机的研制

D.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到西北

24.从文中看美国对三峡工程的态度为什么陡转?

回答不确切的一项是

A.阻不住便想插一手,想起领导作用

B.介入这一大工程可以赚大钱

C.想参与建设出名出成果而流芳百世

D.炫示和推销自己先进的科学技术

25.这段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地理资源等影响中国的科技发展,应该加强研究。

B.中国的科学技术问题正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应该多加关注。

C.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应多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不要老是关注世界科技的发展。

D.中同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跨世纪工程很多,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共2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试题:

    一、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3,5,7,9,(  )

    A.7    B.8    C.11    D.未给出

    解答:

正确答案是11。

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请开始答题:

26.3/5,7/10,11/15,3/4,()

A.19/30        B.19/25       C.21/25 D.7/8

27.1/4,1/16,1/64,()

A.1/256       B.1/128       C.1/4096  D.1/192

28.101,122,145,170,()

A.195  B.201   C.197   D.196

29.1/100,1/50,3/100,1/25,()

A.1/20  B.2/25   C.3/50  D.1/12.5

30.5,7,11,19,()

A.35   B.36   C.28   D.43

31.79,62,45,28,()

A.7      B.15      C.9       D.11

32.4,9,8,18,13,()

A.22     B.24      C.36      D.27

33.18,36,72,()

A.100    B.128     C.144     D.256

34.5,10,17,26,()

 A.37     B.38       C.39      D.56

35.93,114,136,159,()

A.180    B.183      C.185     D.187

二、数学运算:

共15题。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试题呈现一道算术式,或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

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

A.3B.4C.5D.6

解答:

正确答案为D。

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

36.一个数的1/2比它的1/3多5,则这个数是:

A.24      B.30         C.12       D.40

37.35128311491的平均数为:

A.81         B.54        C.67         D.83

38.比a的1/3大4的数为8,则

A.24        B.3          C.6            D.12

39.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54.2%  B.62.5%  C.34.5%   D.60%

40.若甲把自己的火柴分1/2给乙,则乙的火柴是甲的4/3倍,则未分之前甲、乙火柴数之比为:

A.3:

1       B.4:

1       C.6:

1       D.2:

1

41.水池上装有甲、乙两个大小不同的水龙头,单开甲龙头1小时可注满水池。

现在两个水龙头同时注水;20分钟可注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