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279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 第十六章 自测答案.docx

最新电大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自测答案

2019电大公共行政学第十六章自测答案

单选

多选

问答题

6.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

(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

(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

(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利条件,充分估计这些不利条件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所起的负作用。

7.简述政府再造的原则。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3)竞争型政府—将竞争机制引进服务当中去;

(4)(4)有使命感的政府—转变规则导向型组织;

(5)(5)结果导向型政府—按结果而不是按投入进行拨款;

(6)(6)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而不是官僚制度的需要;

(7)(7)企业家政府—挣钱而不是花钱;

(8)(8)预防型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10)市场导向型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改革。

8.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哪些?

(1)核心战略:

明确组织目标;

(2)后果战略:

创设绩效后果;

(3)顾客战略:

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

(4)控制战略:

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

(5)文化战略:

创造企业家文化。

9.简述彼得斯新的政府模式类型。

(1)市场政府模式

(2)参与政府模式

(3)解制式政府模式

(4)弹性化政府模式

10.简述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

(1)参与管理,是指工作人员介入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决策;

(2)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3)对话民主;

(4)公民社会。

11.简述电子政府的特点。

(1)电子政府是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对政府传统管理技术改造形成的,它具有技术领先的特点;

(2)电子政府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一个开放政府。

它打破了传统政府的封闭性。

电子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

(3)电子政府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个虚拟平台,公众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可以批评政府和政府官员,大幅度地提升公众参与政府管理范围和程度;

(4)电子政府打破了政府层级限制,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得不同层级的政务信息,有利于解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肠梗阻”现象,也可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5)电子政府是以顾客为导向,可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1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决定行政。

在西方发达国家,行政也必须从属于国家政治的要求,在我国政治与行政更是密不可分。

因此,行政改革过程不是纯技术实施的过程,政治的各种因素决定了行政改革的复杂性。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组织与社会环境是输出输入的关系,两者必须保持动态平衡。

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意味着公共组织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它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运行方式必须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但行政改革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是积极而高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改革要注意行政效率问题,同时又不能忽视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的实现程度。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

行政改革要对行政权力体制、行政领导体制、行政区划体制、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等进行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行政改革应该进行科学地论证,严密地计划,强有力地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政府必须不断地调整与社会的关系,界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必须对政府的行政权的行使的范围、程度和方式进行调整。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的行政权对社会的干预逐步减少,社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越来越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以及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政府必须对社会进行干预,无政府主义是不可取的。

13.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行政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行政改革必须从系统的高度认真地看待和研究每个步骤及其各项措施。

在进行行政改革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要切实找到行政系统问题之所在,进行全面深入的行政诊断。

然后就行政改革的性质、方向、目的、目标、方法、突破点、动力与阻力,以及改革所产生的正负作用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

进行改革则必须十分慎重,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并容易看到改革效果的环节先进行改革。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行政改革不仅仅打破行政系统的自身平衡,而且必然因此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政府是社会的稳定机制,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是社会的最主要平衡工具和稳定工具。

行政改革必须打破政府自身的稳定性,这就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

所以,行政改革在打破行政系统的内部平衡之时,所造成的社会不平衡以保持社会相对稳定为限度,也就是说不能使社会发生大的动荡。

行政改革在打破平衡时还要保持对社会控制的能力,而不能使社会解体。

(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行政改革必须首先改变改革者的观念,应该以民主、公平、效率、服务等观念为先导,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行政改革的核心,不进行体制创新,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

体制创新要围绕着高效、公平、廉洁这个目标来进行。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行政改革不是人为地制造运动,而是形势的需要和社会推动的必然结果。

但如果没有权威的政治支持,行政改革就无法进行,政治是行政改革的保障。

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改革可以促进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可以为行政改革拓宽道路。

所以行政改革是一种政治行为。

行政改革仅有政治保障是不够的,因为政治不能保证行政改革一定依法改革,因此,行政改革必须有法律保障,依法进行改革。

改革必须用重典,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规范之下进行。

(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行政改革就是对政府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再调整,也就是重新确定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进行行政改革就要理顺和摆正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要理顺这些关系,就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该将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由社会去解决,分权于社会。

同时,要认识到政府能力的有限性,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而应该让社会担负一些责任

14.试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政府与社会是输出输入的互动关系,政府必须有及时了解社会变化的网络系统,才能够确定进行改革的方向。

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的行政改革,一般是以适应社会变化和满足社会与公众需求为目标。

现在社会的发展已不能简单地用扩大政府职能来满足社会需求,而必须采取公众参与行政、中介管理、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管理,也要鼓励社会公众自组、自治、自理。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以精简机构为取向的行政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自行扩张的问题。

精简机构才能降低行政成本,限制政府权力自行扩张。

同时,这也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方面。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政府的官僚等级制结构是以效率为中心设计的。

但根据有限理性原则,任何组织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官僚制组织结构也有先天不足,它造成效率缺损。

因此,政府不得不进行必要的组织结构调整。

往往在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上进行必要的改革。

从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的层级和部门都必然减少,但平面化的政府组织结构也是不可能的。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政府拥有行政权,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权力划分与配置。

行政权的核心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就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正确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政府效率和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因此,行政改革有时以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为取向,行政改革始终围绕着集权与分权来展开。

中央集权但不能高度集权,更不能进行专制,那样不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社会没有发展动力;分权但不是权力分散,没有中央政府的权威不仅不能保持政令统一、畅通,而且会造成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也可能造成地方割据,国家分裂。

这两种倾向都必须避免。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以人事制度为取向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调动行政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很广泛,大多数是以提高行政效率作为其宗旨。

15.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

答: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行政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不是强加给政府的,它是脚踏实地的实践行动。

行政改革必须认清历史给它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与限制条件。

行政改革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它必须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理想主义的改革计划固然好,但是有时却难以实行。

改革计划要符合实际,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性质、方向、任务和方法,同时也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巨性。

超越历史局限性的行政改革必然失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行政改革不仅仅是对行政系统单一的改革,它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起着决定作用。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从属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给予行政体制多大的改革空间,决定了行政体制的改革程度。

政治体制决定限制和制约行政改革。

政治官僚集团对行政改革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政治官僚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决定作用,他们的赞成和反对往往能够决定成败。

政治官僚在这里没有贬义,只是用它来说明一种政治现象。

行政改革必须得到政治官僚集团的支持才能顺利地进行。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行政改革是对行政系统进行改革,是政府对自己进行革命,当然在行政系统内部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行政改革是权力再调整,也是利益再分配。

一般行政工作人员不会对行政改革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行政官僚集团一旦利益受损,就会形成强大的阻力,从而使改革政策变形或迟迟不予执行。

他们一般不会公开反对行政改革,往往去争取政治支持,在政治上使行政改革无法进行或流于形式。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传统没有什么好坏,但历史传统确实有保守性的一面,各国传统的保守性有程度的不同,这决定了具有不同历史传统的国家进行行政改革的难易程度。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价值观的体现,是民族赖以生存繁衍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整合统一的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是任何强权无法摧垮、无法消灭的。

当行政改革不为传统文化的这种保守性所接受时,它将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我国行政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传统意识,而是从政为官的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把从政为官放在高于一切之上的地位,这对行政改革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讲人情而不讲规则,用人唯亲和家长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规则、用人规则和领导规则。

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有抵制作用和破坏作用。

16.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答: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行政体制就必须进行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而且是它的决定力量。

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行政体制。

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一般政府会进行自我调节,但很少能够自动地进行改革。

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治推动,尤其必须有政治权威的推动。

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威对改革包括行政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

政治权威不仅是改革的推动者,而且是改革顺利进行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必须适应最活跃的经济基础的这种变化。

如果行政体制不适应经济基础,公共行政不仅不能够有效地管理经济,反而阻碍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我国行政改革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进行的。

(3)社会演变的要求。

社会演变是渐进式的社会变迁,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演变,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当社会演变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静悄悄的社会变革。

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体制的法制性决定了政府不能随着社会演变而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必须等待社会演变到一定地步才能进行行政改革,但政府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演变,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每次科学技术革命都给公共行政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现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席卷全球。

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开展。

由于新科学、新技术在行政系统的广泛应用,政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发生变化,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深刻改革。

随着行政改革的进行,公共行政也面目一新。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新思想、新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也是行政改革的动力。

行政改革只不过是把一种新思想、新价值变为现实。

没有指导思想、没有价值支持的行政改革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改革,是必然失败的。

效率、公平、民主是进行行政改革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价值。

我国进行的行政改革就是以效率、公平、民主作为指导思想和价值去向。

17.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进行行政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取得政治上的大力支持,没有政治上的赞成与支持,行政改革无法开展。

行政改革不仅仅是单纯的行政改革,而且是重要的政治行为。

政治支持不仅是行政改革的前提,也是行政改革的保证,而且行政改革往往是在政治的推动下进行的。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首先,要加强新思想、新价值的宣传,打破僵化、模式化的旧思想、旧价值。

对行政改革的宣传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在行政改革进行的同时,要加强对新观念、新经验的宣传,强化人们已经形成的新思想、新价值,使之内化为人们自己的新思想、新价值。

行政改革必须重视观念更新和新观念的形成。

宣传工作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宣传可以制造行政改革的气氛和向公众灌输新思想和新观念。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

行政改革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革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行政改革是在客观环境推动下的被动改革,即使政府自动进行的改革,也往往是在客观环境的压力和推动下行政系统所进行的自我调整。

但是,国家制定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行政改革首先要选择那些难度小、震动小、见效快的行政领域和部门开始进行。

同时,选择行政改革的时机也很重要。

发动改革必须借国家和政府大力宣传行政改革的必要性之时,或寻找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开始着手进行。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行政改革见效快,效果大,是取得改革参与者和公众认可的重要方法。

行政效率明显大幅度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意识和质量也都得到明显的加强,改革参与也得到了实际利益。

要把改革的这些成果及时地反馈给社会和改革的参与者,强化改革意识,化解不同意见,克服改革阻力。

18.试述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

(1)向民主行政的嬗变。

从威尔逊提出建立公共行政学以来,就是以效率为中心的权威主义公共行政。

权威命令与服从权威是20世纪政府管理的主要原则。

西方国家不愿意实行民主政治和民主行政,因为他们担心会丧失特权地位和特殊利益,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政府改革在民主行政方面也只是有些小动作。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都先后精简政府机构和行政工作人员,减少政府职能。

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引入市场机制。

.但是,政府仅有效率、经济和有效性是不行的,还应该注入公平和民主的价值观。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民主行政必然因应时代的呼唤而逐步形成。

民主行政必须实行分权,必须实行分权化管理。

公共行政逐步地向民主行政嬗变。

(2)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不仅是政府的技术变革,也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政府从现实平台走入了虚拟平台,从现实政府向虚拟政府进行变革。

这个变革对政府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运作方式和权力分配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电子政府建设进一步发展,将逐步拓宽其服务范围。

(3)市场机制和民营化的引进。

政府效率低下是因为缺乏市场机制。

行政改革引进市场机制主要是在公共服务部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即公共服务民营化。

民营化就是原来由政府独家向社会、社会组织和公民生产和提供的公共服务,转变为由市场、私营部门独家或与政府联合生产和提供公共服务。

19.试述电子政府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1)电子政府的出现是公共行政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它彻底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方式,改变了政府封闭式的、单向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与顾客互动的开放式的管理方式;

(2)电子政府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层级,减少人员,提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它朝民主行政的方向发展;

(3)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的决策方式;

(4)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远距离办公方式和家庭办公方式在公司企业已经出现,也势必有一天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

(5)电子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通才,也必须是专才;要忠于职守,有敬业精神,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20.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1.政府再造:

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22.企业家政府:

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第一讲陶器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1.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2.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

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器:

有罐、鼎、鬲等;

饮器:

杯、角、觚(gu)、(gui)等;

食器:

有碗、钵盘等;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