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6139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0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docx

四川旅游项目发展规划0222

 

四川省旅游项目规划

(2010~2015年)

 

四川省旅游局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O年一月

 

四川省旅游项目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旅游局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O年一月

 

委托单位:

四川省旅游局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制单位:

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编写人员

钟声远

孙会璧

陈光发

丁延武

唐  新

邓  涛

付传芝

叶  燕

 

附表三:

四川省2010年旅游省级重点项目表138

前言

经过“十一五”前四年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建设,我省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也大为改善,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时代需求;而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经济严重衰退,既对扩大就业、释放内需潜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旅游业具有绿色产业的特征,是我省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完美的结合点,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

而旅游项目是旅游产品的重心,是旅游开发的重点,也是旅游发展的实体。

在当前形势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提升、统筹、创新”的旅游工作思路,以旅游项目为抓手,努力增强全省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走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四川旅游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因此,为推动四川旅游业大提升,推进旅游产业高度化,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工作,提高旅游项目的管理水平,以项目集聚旅游产业要素推动旅游经济的成长壮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川省旅游局与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委托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编制了《四川省旅游项目规划(2010—2015)》。

本规划以全省旅游项目为基础,从建设全省旅游项目库入手,整合全省旅游项目资源,促进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从而实现对全省旅游项目的管理调控和协调服务,完善重点项目的储备和管理机制,明确了2010—2015年四川旅游项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建设重点和措施建议。

由于项目建设具有动态性,本规划作为从项目入手编制的创新性规划,重点在于探索旅游局和发改委合作提升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道路,为全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同时,也用于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各市州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促进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一、规划背景及目的

(一)规划背景

1.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并已成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和极具竞争力、成长性的优势产业之一。

伴随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及绿色产业的加速发展已迫在眉睫。

全球金融危机对扩大需求和增加就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针对这些主要矛盾和重要机遇,国家适时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而旅游业以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突出特征,必将成为未来结构调整的首选。

2.旅游业加快发展机遇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的战略地位和任务要求,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旅游业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政策层面为旅游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必然会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实现旅游产业“加快全省旅游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全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为实现我省旅游业的恢复振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从旅游消费的发展阶段来看,2008年我国人均GDP跨过3000美元大关达到了3266.8美元,进入了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旅游需求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必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兴旺发展。

3.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遇

为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着眼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做出了努力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决策。

大交通、快通道的加快建设,有利于突破我省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建立起水陆空立体无缝交通,为省内各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是我省旅游业向纵深发展和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抓住这一建设机遇,着眼未来和全局对我省旅游项目进行大规划,明确项目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必将改变现有的发展格局,推动不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促进我省旅游业的区域协调发展。

4.灾后恢复重建快速推进机遇

虽然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省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以及省内外游客心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稳步快速推进,我省旅游业也迅速复苏。

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联合制定的《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明确把四川旅游业作为灾区恢复重建的先导和优势产业。

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灾后旅游振兴也非常重视,推出了由五大行动组成的“重振旅游工程”,包括招大引强行动、线路统筹行动、游客信心重塑行动、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和质量强旅行动。

同时,汶川大地震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也留下了很多地震遗迹,充分利用地震灾害资源合理推进地震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地震旅游产品,必将可以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不断丰富我省旅游产品类型。

5.“十二五”规划编制机遇

“十一五”已接近尾声,“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在即,作为2011—2015年我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发展的纲领性规划,需要做好充分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

旅游业作为我省的重要产业之一,项目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支撑。

因此,以项目为着力点,抓紧编制旅游项目规划,明确未来六年我省旅游项目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建立旅游项目库和制定旅游项目申报标准,统筹规划旅游项目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不仅可以提前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旅游业方面的基础资料,而且也可以为各市州“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6.部门间的合作不断加强的机遇

旅游业的相关性强,涉及的管理部门也较多。

近期,省旅游局与省发改委两大关键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明显增多,开始寻求推动我省旅游业在上新台阶的道路。

双方通过召开旅游业项目工作联系协调会和确定具体负责的对口联系单位等方式,在旅游项目的前期储备、审批立项、建设监督等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了协调对接和合作管理,使旅游项目管理和协调机制逐步完善。

本规划也是在省旅游局和省发改委两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顺利启动和推进的。

(二)规划目的

1.准确界定项目内涵

一直以来,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支撑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的界定、分类、储备以及申报等方面存在的不清楚,是导致我省旅游项目建设较为混乱的根本原因。

因此,本旅游项目规划的编制,就是要清楚明晰地确定旅游项目内涵、范围、分类和管理。

根据旅游业的特性和项目本身的特点,结合市场导向,对当前我省的旅游项目进行梳理,合理划分项目建设类别,建立项目数据库。

这将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规划全省的旅游项目储备、申报和建设,促进优势资源合理配置。

2.掌握旅游项目储备

储备项目的大量积累,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通过对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将要开工建设的项目进行分类入库,并重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灾后重建规划和旅游发展需求等,选择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经济社会带动强的旅游项目,开展前期的储备工作,随时掌握我省旅游项目的储备情况,不断提高项目储备的数量与质量,不仅能为招商引资等项目推介活动提供成熟度较高的储备项目,而且能够指导我省旅游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

3.有效管理旅游项目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在界定旅游项目和做好项目储备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项目数据库和现代化的信息与网络技术,构建旅游项目的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对我省旅游项目进行科学和实时地管理,还有利于对旅游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可以及时掌握项目的建设进展,实现管理的动态化和常态化。

此外,在加强旅游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对旅游项目的结构分析,适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区域结构,指导我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4.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根据明确的入库标准,将纳入省级旅游项目库的项目实现统一管理、适时掌控;在此基础上,每年筛选我省旅游业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并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制定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计划。

通过重点项目推进措施的落实,逐步完善项目定期督查机制,掌握建设进展情况,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5.定期分析项目结构

在建立旅游项目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定期形成旅游项目和产业的分析报告,对我省旅游项目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和投资结构等进行监测和管理,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根据市场需求和结构调整的要求适时调整发展重点,扬长避短,确保我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4.《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6.《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

7.《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川办函〔2007〕34号;

8.《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川办函〔2007〕40号;

9.《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订);

10.省政府《关于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1.省政府《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

12.《关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13.《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14.《四川省“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

15.《四川省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

16.《四川省乡村旅游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意见》。

二、全省旅游项目建设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我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一是资源类型非常齐全。

我省拥有除海洋外的其它各种旅游资源类型,盆地、平原、丘陵、高原等地理状态多样化的特点,带来了不同的地质地貌和特色景观。

二是资源数量多、品位高。

我省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共计五处,其数量、密集度、质量及景观价值在全国名列前茅;数量上与北京并列全国之最,其中既有自然遗产,也有文化遗产,还有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我省的自然景观资源也在国内首屈一指,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4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8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

三是旅游景区数量多。

我省共有国家3个5A级旅游景区(点),47个4A级旅游景区(点),37个3A级旅游景区(点),45个2A级旅游景区(点),1个1A级旅游景区(点),还有36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

2.发展速度持续增长

“十一五”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17.3亿元,增长24.3%。

国内旅游收入1179.9亿元,同比增长24.3%;旅游外汇收入5.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2008年,尽管由于地震灾害的影响,我省旅游总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但仍达到了1091亿元。

但随着一系列景区规划和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宣传策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省旅游已实现了灾后重振的预期目标,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次数等三大指标均已达到和超过了震前2007年水平,分别比2007年增长21%、23.1%、18.1%。

2009年,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比增长34.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3.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之间及其内部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决定着整个旅游产业体系的成熟程度。

“十一五”以来,我省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六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规模较大、基础坚实、功能较完备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截至2008年底,我省旅行社达到689家,星级饭店533家。

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我省组织专业机构分级策划包装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休闲度假、旅游饭店、主题公园、旅游商品等重点项目,与国内外的投资开发商寻求广泛的合作;并将其纳入省旅游局和省招商引资局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通过举办大型招商引资会,优化推介招商。

此外,省旅游局、省招商引资局还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全省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对旅游项目的申报、筛选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使我省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取得了巨大成效。

5.宣传促销力度加强

“十一五”以来,我省专门制定了全省旅游宣传促销方案和计划,特别是在地震发生后,重点制作和推出了一系列的旅游宣传品。

一是通过国内外主流媒体、户外视屏、航空公司以及新兴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公关宣传。

二是多次赴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主要客源地和欧美等潜在客源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活动。

三是抓住元旦、春节、端午、五一、国庆等重要假日开展节庆活动,努力扩大影响。

四是组织多次重树我省旅游形象的大型宣传活动,重树“天下四川有爱,熊猫故乡更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二)旅游项目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省旅游项目建设增长迅速,投资规模逐年增大,旅游经济显示出强有力的发展态势。

一批规模大、投资高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都市旅游的精品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以其巨大的聚集效应带动物流、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为增强我省旅游经济的发展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效地拉动了我省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

2009年9月,在西博会系列活动——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来自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台湾、北京、山东、广东、浙江、重庆以及省内各地的118名签约代表,与我省的招商引资项目、区域合作项目、对口援建等66个旅游项目进行了集体签约,签约资金共计147.88亿元,涉及到全省的16个市州。

我省在注重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同时,充分利用优势和注重发挥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通过推进诸如科教文化旅游项目、历史旅游项目、生态旅游项目、红色旅游项目、娱乐旅游项目等的加快建设,不断丰富我省的旅游产品内涵和类型。

但全省旅游项目在数量、速度保持快速增长和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旅游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旅游项目界定不明晰

目前,各级部门对旅游项目内涵和范围的定义比较混乱。

一些不属于旅游范畴的项目也混淆其中进行申报,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占用了旅游业的发展资金;同时,部分为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服务的公益性设施建设又并未纳入旅游项目范畴,不利于我省旅游业突出优势、集中资源发展。

2.旅游项目储备不充分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体现本省优势的战略性储备项目支撑。

我省旅游项目的前期储备匮乏,不少项目的前期工作还不能达到下达投资计划的要求,特别是旅游项目的分类储备工作几乎为空白。

在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正在制定与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但由于我省旅游项目的前期储备工作不充分,致使部分项目难以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项目管理不清晰

旅游项目涉及发改委、旅游局、文物、林业、建设、国土、交通、环保和水利等多个部门,由于多头管理的体制和协调机制的缺失,旅游项目的申报缺乏统一程序和统一管理,项目申报的标准也不统一,项目申报的各种文件、证明和报告不齐全现象也比较普遍,分头申报和重报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旅游项目管理涉及的部门主体众多,各部门对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的方法方式不一,各项目管理部门在发挥协同作用方面缺乏一致性,信息反馈延误,交流沟通渠道不畅,项目建设考评奖惩制度不完善,缺乏对重大旅游项目的公开公示机制,导致项目监管管理力度不够,在项目建设进度、成本、质量控制和项目评估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容易导致项目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资金无法有效整合并发挥最大效应。

4.旅游项目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内容较单一,产品形式缺乏多样性,对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

目前我省旅游产品中,自然观光产品仍占很大比重,缺少休闲娱乐性强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综合效益好的高端旅游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规模偏小、附加值低、吸引力不强。

对创新性强且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培育不足,会展、商务、体育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明显偏少,对运用高科技手段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

二是旅游要素类项目平衡性不足。

旅游六要素在数量和质量上未能完全实现协调发展,“吃、住、行、游”等四大基础要素发展较快,而“购”与“娱”这两大要素的发展相对滞后。

旅游产业体系中的短板既导致游客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影响综合效益,也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旅游项目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交通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的落后,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地区间旅游发展的协调性不够,景区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旅游项目的空间布局协调性较差,还未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旅游发展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加就业、灾后重建有机结合,创新旅游体制机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开发优势特色产品,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提升、统筹、创新”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合理筛选旅游项目,建设动态项目库,科学规划建设时序和投资计划,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作用的发挥,推进全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

“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都是人与人、人与物的结合和互动,因此,我省旅游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通过开发适合各类游客消费心理的产品,适应市场多元化和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也要优化和规范企业经营环境,营造和谐的旅游氛围和公平的发展环境。

加强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倡导资源保护型的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的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消费方式;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并重,探索建立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发展机制。

2.坚持结构优化、产业整合的原则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项目内涵,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重视旅游产业中的薄弱环节,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旅游产业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分以及经济活动各环节的系统发展。

依托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枢纽建设,科学指导旅游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开发,促进我省旅游项目的合理布局。

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性和带动性,加快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造新产品和新业态,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3.坚持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的原则

旅游项目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统筹规划旅游建设项目。

建立高效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同发改委、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促使各部门落实推进项目建设的各项措施,协调重大项目从前期工作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处理项目建设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推动旅游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障旅游项目进度和质量。

4.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在项目实施建设中,要抓住最薄弱的环节,确定重点内容,不能平均用力;但在大力推进重点的同时,也要兼顾一般内容,防止顾此失彼。

根据项目级别,有主有次进行开发,突出推进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省重点投资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约配置优势资源;同时,要兼顾一般招商引资项目和其他社会融资项目。

在科学合理推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动态管理、有序推进的原则

充分运用项目管理平台,实现旅游项目的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

在建设内容上,合理安排项目建设的任务,优先安排基础性的旅游设施建设。

根据项目规划确立的目标和项目建设内容,科学估算旅游项目建设时间,合理部署建设时序,统筹项目建设。

加快实施近期项目,抓紧部署中期项目,积极储备远期项目,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三)工作目标

通过本旅游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明确旅游项目建设方向和重点,尽快建立全省旅游项目库骨架,制定一套旅游项目申报程序和标准,科学合理划分旅游项目类别,并不断完善旅游项目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一批省级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和加速推进,努力实现全省旅游产业的优化提升,尽快把我省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1.明确项目发展方向

在深入分析我省旅游业和旅游项目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适应旅游市场新要求,树立新的资源观,适应游客新需求和旅游经济规律,根据我省旅游步入转型升级新时期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要求,明确我省下阶段旅游项目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为我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资料,并指导各市州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2.建立旅游储备项目库

在各市州旅游项目申报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通过界定内涵、筛选入库和合理分类,初步建立起我省的旅游项目储备数据库。

在项目库内,实现旅游项目储备、申报和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基本的查询和分析功能。

3.筛选省级重点项目

在建成项目库的基础上,每年筛选一批在我省旅游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省级重点项目。

这批省级重点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开发建设的基础条件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契合国家政策机遇,特色鲜明且具有开发前景,对我省旅游业的优化发展具有后续支撑和先导带动作用。

通过对省级重点项目的支持,带动全省旅游项目的全面加快建设,进而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项目库动态管理的机制体制,加强项目的后续管理,加强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强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协调解决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难题,建立旅游资源与产业管理一体化的旅游管理体制,形成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运作机制。

5.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和指导调控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我省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打造出一批国际知名的精品旅游区,重点发展综合效益明显的旅游项目和具有创新性的新兴旅游项目,不断夯实旅游强省的基础,把我省建成亚洲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四、旅游项目发展方向与重点

根据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条件、消费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我省旅游转型升级的阶段特征,为实现我省旅游业的大提升,在本规划期内,我省旅游项目应围绕以下战略重点进行规划和部署。

(一)推进旅游精品项目建设

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成乐线、三国文化旅游线、大九寨、川南、川东、康巴、攀西和抗震救灾红色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

加强川渝、川陕甘、泛珠三角区等跨区域的旅游合作,联合打造跨区域的精品线路。

统筹旅游线路,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旅游形象,改善我省旅游产品规模偏小且分散的产品结构。

(二)推进自驾旅游项目建设

目前,自驾游已成为我国旅游者主要的出游方式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而我省是自驾车旅游的重要市场和主要目的地。

为适应市场需求,要大力开发自驾(自助)游产品,不断推出新的项目。

加快建设为自驾(自助)游游客提供汽车维修救急、物质补给、装备租赁、油料补给和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